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_第1页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_第2页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_第3页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_第4页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城市建设中的胡同、四合院改造和保护 一、老北京四合院、胡同简述 1、老北京四和院简述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 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 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 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 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 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 3 正 2 耳 5 间,东、西房各 3 间,南屋不算大 门 4 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 17 间。如以每间 1112 平方米计算, 全部面积约 200 平方米。 北京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莳花置石,一 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 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 最为人们所钟情。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 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 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2 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 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2、老北京胡同的简述 据明成祖实录载,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在永乐元年正月给朱 棣上书说:“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人承大 统。而肇迹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化之地, 宜尊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师。”这不正说出了朱棣的心里 话吗?他当然照准了。于是在永乐元年正月辛卯日(公元 1403 年 2 月 4 日)将北平改称为北京。从此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了“北京”这 个名称,那么公元 1403 年 2 月 4 日就成了“北京”名称的诞生日。 可见“北京”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明朝,到今年,已叫了 588 年, 但却比“胡同”这个名称晚出现了 100 多年。 其中最长的胡同是东、西交民巷。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 的新发现。较早说崇文区东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仅 65 厘 米。有人曾踏勘天桥西永安路北边的小喇叭胡同,发现北口向西拐 弯处仅 58 厘米,大胖子过这个胡同口还得侧着身走。最古老的街巷 胡同在现今宣武区长椿街国华商场后身的三庙街一带。这里辽代叫 檀州街,比金代的广安门大街还要早呢,距今已有 900 多年历史。 三、老北京四合院、胡同现状 1、老北京四合院的现状 3 而现在北京所有的四合院,除去极少特殊人士住的院落外,几 乎所有的院子,不管大的,小的,较为整齐的,或者十分残破的, 都在院子中盖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屋,没有一处有院子了。四合院的 “院落”,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膨胀,人口密度太大,原来一家住 的四合院,后来住两家、三家;慢慢增至四家、五家,后来曾至十 几家。而每家的人口也不断增加。二是四合院本身的欠缺,是以院 为单位,不是以房间为单位。每家人最起码的配套,没有烧饭的地 方。这些年人们会盖小房,盖间厨房,盖间儿子结婚的小房。东一 间、西一间,各式各样,因陋就简,穷凑和。杂乱、不协调,使古 老的四合院连衰老的面貌也无法使人辨认,院子消失了,只剩莫名 其妙的大杂院了。三是人们的经济能力、实际的经济能力无法和当 年独家住四合院的年月相比,土地面积也无法容纳按实际数字曾加 几倍、几十倍的四合院了。因而今天也只是破旧的不成为四合院的 “四合院”,老房客对付着住,拆一幢少一幢,自然不会再盖新的 了。 2、北京胡同的现状 基础设施落后,与现在生活格格不入,无法吸引住在其中的人。 原来的胡同生活充满了吸引力,住在胡同里的居民都不愿意搬家, 有一住几年甚至是几辈子的。即便是旧房檩、断砖墙的旧屋即使 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破房,他们也舍不得“挪窝儿” ,毕竟 4 “破家值万贯” 。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种情况却在悄然发 生改变,很多人对胡同生活不再留恋。一方面,很多胡同由于年久 失修日渐破败,而且胡同里的公共设施很不完善,尤其是胡同的民 房中没有门家的上下水,导致蜷居在胡同和大杂院中的居民们不得 不围着一个公用的水管淘米洗菜,排着队如厕涮盆;另一方面。住 在胡同里的大都是北京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仍然相当拮据, 与当今的现代化生活有很大距离。于是胡同牛活就成为一种落后破 旧的生活方式,不仅年轻人不愿意在胡同咀住,就连生于胡同、长 于胡同、老于胡同的老人也都不愿意继续住下去了。 四、老北京四合院、胡同改造与保护、 1、老北京四合院的改造与保护 首先是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北京至少有 90%以上的四 合院沦为大杂院。一个四合院本来是供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居住的, 现在一个院子住上几家、十几家,每家争相搭建小房子、堆放杂物, 千方百计争夺空间,使得邻里关系很微妙,个人精神很压抑,家庭 生活很不便,四合院固有的优点丧失殆尽。如果不彻底清除四合院 内外的搭建房屋和杂物、疏散人口、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保护 四合院最终是一句空话。 其次,院内生活设施现代化。恢复四合院的本来面目之后, 四合院内就有了生活设施现代化的条件。目前供水、供电、通讯设 5 施基本完备,需要改善的也就是燃气、排水、和卫生设施,室内则 可以由居民自行装修。如此以来,四合院的持久保护才有了群众基 础。 第三,外观复古美化。整治四合院的外观,为的是恢复古 都市井风貌。颓倾的门楼应予整修,残破的大门不妨修补油漆,使 用红瓦、石棉瓦的理当换回青灰旧瓦,改作平顶的再起坡屋顶 凡此等等,使每一个进入胡同的人得以找到历史的感觉,体味到文 化的温馨。 此外,应拆除一批质量低劣的四合院建为城市公共绿地, 以改善老城区的环境。 暮暮于往昔,惋惜于眼前,期盼于未来。虽然传统四合院 作为主要居住形式继续发展是不大可能的,必将走下历史舞台。但 是作为建筑本身,毫无疑问作为一种典型独特的地方民居代表,四 合院的建筑形式是有价值的,是应当保留的。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是我国惟一幸存的帝王时代的首都 的民居建筑,是八百年古都北京的市井文化的载体,其珍贵的历史、 科学、文化价值像承载帝王文化的故宫、天坛、颐和园一样巨大, 所以我们应留下一片四合院绝对保护区,保住古都风貌,为世界留 下这一份文化遗产! 2、老北京胡同的改造与保护 6 小规模微循环的方式保护与修缮胡同,对胡同的交通问题提出 规划改善设想。胡同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宽取直;为了消防安全,死 胡同要打通;整治胡同的各种障碍物;不设便道但要用不同材料或 地面画出步行线;划出沿胡同停车位,居民近期夜间以胡同停车为 主,结合单位大院停车为辅,逐步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