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_第1页
四川旅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_第2页
四川旅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_第3页
四川旅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_第4页
四川旅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旅游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 1、四川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四川是旅游大省,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理环境 独特。其西部是高原山地,东部为四川盆地,两者之间还有一个独具 特色的过渡地带。这是由于数亿年以来地质运动、沧桑巨变的结果。“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唐代大 诗人李白在登峨眉山 时留下了这 样的名句。它也是对以峨眉山为代表的四川名山的雄伟磅礴、秀丽多 姿、幽深奇特的赞颂。 四川由于自然地质运动和地理条件影响形成了各异的特点。如位 于川西的“蜀山之王“ 贡嘎山,在 30公里内高差达6000余米,形成9个自 然景观垂直带谱,山上冰川发育,形成罕见的晶莹剔透的固体水景观。 峨眉山因断裂活动强烈而形成重重山岳,奇峰突起,绝壁千丈,又因 高差悬殊的立体气候条件形成了云海、佛光等千万景象。青城山山峦 起伏,奇秀异常,翠柏参天,以“幽雅“著称。兴文石海洞乡是我国喀斯 特地貌发育最完善的地区之一,石灰岩经地下水溶解而形成千奇古怪 的地下宫殿,出露在地表的石灰岩山峰受亿万年雨水的溶蚀,形成了 兴文石林等名胜奇景。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从川南碧波 万顷的竹海到川北神秘幽美的九寨沟;从川东巴山夜雨的诺水河到川 西那跑马溜溜的山上,四川到处是绚丽的自然风光,到处是迷人的自 然美景独特的地理 环境造就了四川得天独厚的旅游 资源,全省拥 有众多高品味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其中3处世界自然遗产:“童话 世界“九寨沟、“ 人间瑶池 “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1处世界文化和自 然双重遗产:“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1 处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 一都江堰。列入联合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 稻城亚丁)。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15处,省级风景名胜75处。青城 山一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成为首批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全省共 有 A 级旅游景区255家,其中5A 级旅游景区7家,4A 级旅游景区100 家,3A 级旅游景区61家,2A 旅游景区85家,1A 级旅游景区2家。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21座。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0 个,卧龙、蜂桶寨、喇叭河、草坡、鞍子河、黑水河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 区作为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最精华区域,也已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 录。全省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1处,省级森林公园54处。四川地质构 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和自贡 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14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 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省级文 物保护单位106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处,省级自然保护区70处, 国家级森林公园31处,省级森林公园54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4处。中 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127处。 2、四川旅游业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把旅 游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扩大内需、 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作为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作为改变老少边穷地区面貌、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建设生 态经济大省、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依托,作为弘扬优秀文化、 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战略,走出了一条“政 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发展之路,创造的“旅游发展大会” 模式和旅游线路统筹方法在全国形成了比较突出的影响,旅游业呈现 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总收入连续多年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 度递增。2007年,四川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17亿元,相当 于全省 GDP 的11.6,旅游业加上其带动相关行 业的增加值为 1898.82亿元,占全省 GDP 的18.1,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全国第八个 突破千亿的省份。 截至2013年7月,四川省有星级饭店519家(其中五星级22家),旅 行社855家,国家 A 级旅游区(点)255个(其中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7个) ,全国工农业 旅游示范点36个,中国最佳旅游城市1座,中国优秀旅游 城市21座,全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和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已达到70余万 人,旅游业 已成为四川省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增加就业、惠民富民的战略性产业。 三、近几年来四川发生的地质事件对旅游影响 四川以山水景色著称,大的景点都是位于川西至川西高原之间, 都是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附近,其主要 景点都是处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地形陡立,也是容易产生和诱发产 生地质问题的地区,为了四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有四川景区 的地质问题做一系统的归纳与分析。 近几年对旅游影响大的地质问题如下: (1)黄龙、九寨沟景区的可持续开发问题是省委、省政府非常关 注的一个问题,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开展了 “九寨沟自然资源本底调查” 、“九寨沟山地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九 寨沟核心景区可持续发展综合应用研究(省政府主持)” 、“遗产地核心 区生态恢复与重建” 、“九寨沟钙华湿地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等重大科 研课题。其中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泥石流综合治理研究,2003年获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2007 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课题“九寨沟黄龙核心 景区水资源及生态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应用研究” ,2007年四川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为其可持续开发提供了科 技支撑。 (2) 峨眉山景区在旅游高峰期间,多次由于地质灾害的影响,造 成游人受困事件发生。2013年5月2日早6:40许,两河口7公里加900米 处路旁山崖上突然飞来几块石头。山体滑坡,堆积了800多立方米的 石头泥土,公路被堵了个严严实实,从山上滚下来的大石头撞断了路 边的护栏。上万立方米的大石块夹着泥土朝山下涌来。再次垮塌的山 体竟占了路面60米长。 另据了解,由于这次突发事故导致峨眉山景 区一天游客减少了1万余人,门票、索道、交通和食宿等方面的综合收 入,据测算至少损失了800多万元。 (3)海螺沟景区在今年受到强降雨诱发产生的地质灾害的影响, 受持续强降雨天气的影响,海螺沟景区二号营地热水沟等多条沟发生 泥石流灾害,造成2650余万元经济损失,未造成人员伤亡,紧急疏散 撤离993人,成功避免200余人可能因地质灾害造成伤亡。 (4)受今年强降雨的影响,省政府对龙门山山区农家乐实行汛期 强行关闭制度。 (5)龙池-虹口景区在5.12大地震后,已无法完全恢复。 以上说明,在5.12大地震后,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强降雨的出现, 对四川山地旅游,特别是川西一线的旅游资源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因 此,开展四川旅游点地质调查工作非常有必要。 4、拟开展的对策: 1、提高景区的基础地质工作水平 将各旅游干线(公路及步行道)进行高精度测量(1:1000或1:2000), 在以地形图为底图的基础上全面的地质工程测绘和地灾调查,切实作 好景区的地质灾害规划工作。 2、根据地灾规划结合景区的地质环境特点,建立较完整的自动监 测预警系统,设置监测预警管理平台,最好各景区的监测平台能达到 省级级别,提高监测防范的自动化水平。为景区的灾情研究提供长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