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五中2014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 文试 题_第1页
湖北省襄阳五中2014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 文试 题_第2页
湖北省襄阳五中2014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 文试 题_第3页
湖北省襄阳五中2014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 文试 题_第4页
湖北省襄阳五中2014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语 文试 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阳五中 2014 届高三 5 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 题 出题人:朱新祥 刘梅英 施沿沿 审题人:朱新祥 考试时间:2014.5.3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题 3 分) 1.下列词语注音错误只有一个的一项是( )(3 分) A.寥廓(lio) 颓圮(p) 忸怩(n) 剑拔弩(n)张 B.当做(dng) 菲(fi)薄 浸渍(z) 一撮(cu)芝麻 C.旗杆(gn) 轧票(g) 搽(ch)粉 亘(gn)古贯今 D.提(d)防 藩(fn)属 挨(i)饿 混混(hn)沌沌 2. 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3 分) A. 猗郁 指摘 会晤 责无旁贷 B. 兑现 谛造 訾詈 义愤填膺 C. 独道 寒喧 聘礼 一幅对联 D. 船蓬 蹒跚 遐想 畏葸不前 3选出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3 分)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改善,玉器收藏的 越来越盛,人们不仅喜欢佩戴、把玩玉器,还 把收藏玉器作为一项投资。一些玉器商人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大量仿制古玉器, 玉器收藏爱 好者,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 的局面。 A风俗 蒙骗 进而 鱼龙混杂 B风俗 诱骗 进而 鱼目混珠 C风气 蒙骗 因而 鱼目混珠 D风气 诱骗 因而 鱼龙混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据史料记载,蒙军攻打钓鱼城时,全州军民曾三次修筑城墙抵御进攻,但是一直没有发现 当时修筑的城墙实物。 B监利老乡王继汉“银行多给两万块,先还钱再回家”这一事件经楚天都市报报道后, 随即被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荆楚网等多家网站转载,一致认为他是湖北人的骄傲。 C在这些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生存条件相当恶劣,300 多人睡在阴湿的地上,没有铺的就找来 建筑杂物,盖的除个别人由大衣充当被子外,绝大部分人挤在一起和衣而睡。 D他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到他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 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作出了贡献。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他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人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 德原则。 B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这篇小说中有三次集中写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 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她精神崩溃、万念俱灰以及对生活充满希望、心灵遭遇 损伤的生存状态。 C短篇小说骑桶者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代表作品有变形记审判城堡 等,他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揭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入的精神困惑” 。 D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剧中,鲁大海代表矿上的罢工工人来找周朴园谈判, 痛斥周朴园残害民工、破坏罢工的罪恶行径。周冲上前殴打大海。眼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骨肉相残, 侍萍大放悲声。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 中国古代有没有修辞学思想?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学者不止一次地断言:“东方或中东没有 修辞学。” 那么,中国或东方古代是否有修辞和修辞学?西方学者所持的“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 论,是基于怎样的逻辑呢?在此问题上,难道上帝真的漠视了他的东方子民了吗?显然不是,中国 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修辞和修辞学,这是毫无疑问的。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 和修辞学,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 学论”,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其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西方的 古典修辞,就是以城邦社会为语境的演说、劝服和论辩。其经典模式是由“诉讼”“议政”“典礼” 三种演说和“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风格”“记忆”“表达技巧”等五个步骤,以及 “人格”“情感”“逻辑”等说服要素构成的范畴体系。我们称之为“三说”“五艺”“三素”。 如果以此模式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无论是亚洲、非洲、美洲,都是不合适 的。“西方之外无修辞学” 的观点是狭隘的,它 反映的是某些西方学者的自大与傲慢。 什么是“修辞”“修辞学”,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修辞”“修辞学”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 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即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 同的修辞形态,“修辞学”也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这不等于说,众多的“修辞”“修辞学”观 不存在任何交集。相反,尽管存在上述方面的差异,“修辞”“修辞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明晰的概 念。简单地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语境, 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 显然,运用语言等媒介符号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以实现信息共享、行为协调的传播行为, 是人类修辞的共性。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规律,即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 学问。 从现存的文献看,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横术”,是我国先秦时期典型的修 辞形态,特别是在战国时期,以门客、游说之士为最。但是,除此之外,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 形态。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属于论辩修辞。而诗经 论语等,则是文学和教育话语,也是当时的修辞形态。而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 先秦诸子的著作。 随着国际修辞学研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一个不争的 事实。从古至今,中国不但有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而且修辞形态多样,思想十分丰富。正如有 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也具有像古希腊一样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也有论辩、说服、演说传统。 在世界共融环境下,了解中国修辞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有 助于促进大同世界的建构。” (选自 2013 年第 5 期北京大学学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一些怀有偏见的学者套用西方的古典修辞学传统,来分析中国和东方修辞学,得出了中国 和东方没有修辞学的结论。 B依据客观公正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来判断,没有演说、劝服和论辩活动 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C用西方古典修辞“三说”“五艺”“三素”的经典模式来 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 修辞学形态是规范、合理的。 D这种观点源自某些自大、傲慢的西方学者对东方的歧视,这些学者认为除东方之外的地域 才有修辞学传统。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修辞学”不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它在东方和西 方各有不同的含义。 B“修辞学”是明晰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 形态,不存在任何交集。 C从现存的文献看,门客、游说之士的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横术”,就 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修辞形态。 D春秋左传战国策中关于策士论辩的记 载,诗经论语中的文学和教育话语, 都是当时的修辞形态。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所以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 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 B作为一种具有共性的人类语言传播行为,修辞具有普遍性,但是中国古代的修辞形态与古 希腊、古罗马的修辞形态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 C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 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D部分西方学者提出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观点现已有所改变。中国和东方有修辞、 修辞学是不争的事实。 三、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李陵论 白居易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 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 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固亦从 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 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 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 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 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 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 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酌其本末,事 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 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 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 “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 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 何流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 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汉李陵策名上将 策名:出仕,为人之臣 B罪逭于躬,祸移于母 逭:免除 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虑 D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爱:怜爱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组是()(3 分) 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 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 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 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 A B C D 1l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白居易认为,李陵兵败投降匈奴,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负重的行为,司马迁、班固 等史学家对这种变节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判。 B白居易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了史记汉书对李陵变节没有“明讥”的做法, 他觉得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李陵一个都不符合。 C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战”的苦衷,反而听信流言,对李陵宗族施以重罚。 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 D在白居易看来,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这是死得其所,必能死且不朽;可惜李陵 不死,结果自毁声名,移祸亲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3 分) 湖北省襄阳五中 2014 届高三 5 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5 页 (2)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3 分) (3)意者但患 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3 分 ) 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 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 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选自欧阳修六一诗话)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三登乐 范成大 今夕何朝,披岫幌、云关重启。引冰壶、素空似洗。卷帘中、攲枕上,月星浮水。天镜夜 明,半窗万里。 盼庭柯、都老大,树犹如此。六年前、转头未几。唤邻翁、来话旧,同篘新蚁。秉烛夜阑, 又疑梦里。 【注】岫幌:山洞居室的窗户,也泛指窗子。冰壶:指月亮或月光;下文的“天镜”也指 明月。篘(chu):一种竹制的滤酒器具,也指过滤酒;蚁:新酒上的浮渣。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 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 5 个,按所 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5 分)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王道之始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忽魂悸以魄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5)乌鸟私情, 。(李密陈情表) (6) ,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7)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贾谊过秦论) (8)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寒 色 龙应台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 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 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 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 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 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甜的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 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 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 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 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 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 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 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 和其他一两家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 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 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 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 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安定时,很多人进入 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找 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 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 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一会儿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 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 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 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 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 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 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选自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12 年第 7 期) 【注】这两句选自李煜词望江梅。这首词写于李煜被俘到汴京之后。便当:可随身携 带的盒饭干粮。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全都选对给 4 分,只选一项且正 确给 2 分,有选错的给 0 分)(4 分)( )( ) A寒色开头引用读者的问题,既是引入话题,也是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 与作者形成一种心的互动。 B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而且每一处细节都注满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如三次出现在文中的“栀 子花香”,象征着父母与子女之间浓浓的亲情。 C文章第五段与第十二段,作者选择的细节和情境虽然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生 了变化,含蓄地表达出流年似水、人生易老的惆怅和悲凉。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儿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 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E本文以寒色为题,使得全文笼罩上一层浓郁的伤感况味,让读者沉浸在深深的悲 凉之 中,对“家”的认识因此也充满悲剧色彩。 17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家”的内涵。(4 分) 18文章三次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请简述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9文章最后一段发人深省,意蕴十分丰富,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8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共 12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4 分) 20名著插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