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长沙市多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纺织厂房设计题目类型 工程设计 题目来源 生产实际 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从 2011.3.1 至 2011.6.6 1.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1)建筑部分: 根据提供的初步方案完成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及必要的节点详图构造计。 设计图纸。具体包括:建筑标准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立面图、剖立面、节点详图和门窗明细表。 设计说明书。 (2)结构部分: 确定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 结构设计说明书。包括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的简要说明;计算;结构设计的体会。 绘制结构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及基础模板配筋图,结构标准层框架梁、柱布置图及框架梁、柱构件详图,标准层楼板配筋布置图,组合构件连接节点和柱脚详图,楼梯配筋图。 1题目类型:(1)理论研究(2)应用研究(3)工程设计(4)工业艺术设计(5)其它2题目来源:(1)教师科研题(2)生产实际题(3)其它2.主要参考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6 cecs 200:2006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7 cecs159:2004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标准,2004年; 8 聂建国,刘明,叶列平.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 沈蒲生,苏三庆. 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10 薛建阳.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阶段阶 段 内 容起止时间1资料收集,熟悉相关规范和规程3.1-3.72建筑方案修改3.8-3.143建筑图部分设计、荷载统计、内力计算3.15-3.284内力计算3.29-4.115一榀框架结构构件设计计算4.12-4.186节点、柱脚以及基础设计计算4.19-4.257基础和框架部分施工图绘制4.26-5.168节点图绘制5.17-5.239计算书、施工图的整理、打印、答辩5.24-6.6指导教师(签名) _ 时间:_系(所)主任(签名) _ 时间:_主管院长(签名)_ 时间:_摘要本设计为多层组合结构工业厂房设计。柱网开间和进深均为9m,纵横向承重框架结构。框架纵向117m,设置一道伸缩缝,横向36m。基于钢筋混凝土框架计算的理论和经验,结合钢-混凝土组合梁和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受力特点,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和方钢管混凝土柱截面进行塑性设计,对组合梁进行承载力计算、抗剪连接件设计以及混凝土翼板的裂缝宽度计算,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分别按轴心受压构件和压弯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计算、对组合结构的节点进行设计,其中刚性节点采用焊接方式,柔性节点采用普通螺栓连接。此外,本设计还进行了风荷载、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侧移计算,建筑结构的楼梯、基础等构件设计及相应承载力、刚度等的验算等。关键词: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混凝土组合梁、方钢管混凝土柱i 第1章 绪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结构,主要有压型钢板组合板、组合梁、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和外包钢混凝土等五类。由于组合结构有节约钢材、提高混凝土利用系数、降低造价、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了迅速推广与应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较早。1945年,美国aashto规范首先列入了有关组合梁设计条文。随后日本、前苏联和欧美等国家也相继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进行研究并将其结果列入本国的设计规范或规程。我国对组合结构的研究比较晚。1988年,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首次列入了“钢与混凝土组合梁”一章的内容,标志着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后,我国吸收了国外的规范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颁布并完善了一些列的关于组合结构的规范和规程。1.1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特点钢-混凝土组合梁是广泛使用的一类承重构件,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梁与混凝土翼板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高和钢材抗拉强度高的优势。组合梁具有截面高度小、自重轻、延性好等优点。一般情况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高跨比可以做到1/161/20,连续组合梁的高跨比可以做到1/251/35。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高跨比一般为1/81/12,连续组合梁的高跨比为1/121/18。可见,采用组合梁可有效的节省建筑空间。如今,钢-混凝土组合梁已广泛应用于多、高层建筑和多层工业厂房的楼盖结构、工业厂房的吊车梁、工作平台等方面。1.2钢管混凝土柱的特点 钢管混凝土是在钢管中充填混凝土而制成,并承担受压荷载的建筑构件。它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节约钢材和施工简捷等突出优点,在高层(超高层)建筑、城市桥梁、大跨度结构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设计为“长沙市经济开发区多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纺织厂房设计”,柱网间距为10.8 m10.8m。由于框架结构具有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建筑空间,容易满足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故结构体系采用框架结构。若采用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柱则柱截面过大,对厂房的空间不利,故采用方钢管混凝土柱。梁则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故本设计主要涉及到组合结构中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和方钢管混凝土柱,基于组合结构的相关规范和研究成果,参考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在设计中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采用组合结构独有的设计和验算公式,大胆创新,进行探索性设计。125 第2章 设计资料2.1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长沙市经济开发区多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纺织厂房 建筑地点:湖南省长沙经济开发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附近无污染性工业厂房。厂房3层,层高要求4.5m。框架结构,采用方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混凝土组合梁与钢筋混凝土板组合楼盖组成,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级。总建筑面积:1万m2左右,要求主要柱网分别为10.8 m10.8m,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50年。为提高结构的耐久性,方钢管柱核心混凝土采用c60混凝土,楼板和梁采用c30混凝土。由本工业厂房的使用要求,设计的活荷载标准值为10kn/m2。2.2 自然条件2.2.1 气象条件(1)温度:最热月平均30c,最冷月平均3c;(2)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1%;(3)主导风向:全年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基本风压;(4) 雨雪条件:年降水量1450mm,日最大降水量192mm/日,暴雨强度3.3升/秒100m2,基本雪压0.35kn/m2。2.2.2 工程地质条件(1)自然地表1 m为砂质粘土,粘土下为砾石层。砂质粘土允许承载力为250 kn/m2,砾石层允许承载力为380 kn/m2。(2)地下水位:地表以下3.0m,无侵蚀性。(3)相邻原有建筑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或桩基础,起地面标高在室外地面下-1.2 m处,马路排水暗沟-2.0 m。(4)抗震设防烈度:6度,近震。2.2.3 材料供应(1)三材品种齐全。(2)墙体材料:外墙采用240厚烧结普通多孔机砖墙,内墙采用轻质砂浆砌块。 第3章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3.1 结构体系选型该工业厂房的建筑开间和跨度较大,要求布置灵活,同时考虑该建筑处于6级地震区,故选用框架结构。结构承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且楼板有较重的设备,选用纵横向承重框架体系。大跨度的工业厂房中,其柱子受荷很大,若采用一般钢筋混凝土,则柱截面过大,对厂房空间利用不利,采用方钢管混凝土柱和钢-混凝土组合梁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空间。3.2 柱网布置简图图3-1 柱网布置图3.3 其他结构选型(1)屋面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作为承重结构,屋面板按上人屋面的使用荷载选用;(2)楼层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作为承重结构;(3)楼梯结构:楼梯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4)天沟:采用现浇天沟;(5)基础:采用桩基础。(6)电梯间:电梯间深度不深,采用每层设钢筋混凝土圈梁的砖砌体结构。 第4章 框架结构计算4.1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假定框架柱嵌固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底层柱高应从基础顶面算起,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埋深为0.5m,室内外高差为0.35m,底层层高4.5m,故底层框架结构柱高为5.35m。其余各层的柱高均等于层高,为4.5m。由此可以画出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4-1所示。图4-1 框架计算简图4.2 初估构件截面尺寸及线刚度计算4.2.1 梁截面尺寸钢-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高跨比可以做到1/161/20,连续组合梁的高跨比可以做到1/251/35。考虑到屋面所承受的荷载比楼面所承受的荷载要小,故取屋面梁的高跨比为1/20, 楼面的高跨比为1/18。(1)楼板尺寸双向板的厚度一般在80mm160mm范围内。同时为了满足刚度要求,对于简支板,板厚不得小于l/45;对于连续板,板厚不得小于l/50,此处l为板较小计算跨度。经济板厚约为板跨度的1/30屋面板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00mm;楼面板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20mm;(2)二级次梁截面尺寸a屋面二级次梁组合二级次梁的跨度l=5400mm;间距 s=3600mm;组合次梁的截面高度:h=l/20=5400/20=270mm;取h=300mm;钢梁的截面高度hs=h- hc=300-100mm=200mm;二级次梁选用焊接h200100813。b楼面二级次梁组合二级次梁的跨度l=5400mm;间距 s=3600mm;组合次梁的截面高度:h=l/18=5400/18=300mm;取h=420mm;钢梁的截面高度hs=h- hc=420-120mm=300mm;二级次梁选用焊接h3001506.59。(3)一级次梁截面尺寸a屋面一级次梁楼板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00mm;组合一级次梁的跨度l=10800mm;间距 s=5400mm;组合次梁的截面高度:h=l/20=10800/20=540mm;取h=550mm;钢梁的截面高度hs=h- hc=550-100mm=450mm;一级次梁截面尺寸试选为焊接h4503001118。b楼面一级次梁楼板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20mm;组合一级次梁的跨度l=10800mm;间距 s=5400mm;组合次梁的截面高度:h=l/18=10800/18=600mm;取h=620mm;钢梁的截面高度hs=h- hc=620-120mm=500mm;一级次梁截面尺寸试选为焊接h5003001118。(4)主梁截面尺寸a屋面主梁楼板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00mm,钢材采用q335;组合梁的跨度l=10800mm ;间距 s=10800mm;组合次梁的截面高度:h=l/20=10800/20=540mm;取h=600mm;钢梁的截面高度hs=h- hc=600-100mm=500mm;主梁截面尺寸试选为焊接h5003001118。b楼面主梁楼板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20mm,钢材采用q335;组合梁的跨度l=10800mm ;间距 s=10800mm;组合次梁的截面高度:h=l/18=10800/18=600mm;取h=720mm;钢梁的截面高度hs=h- hc=720-120mm=600mm;主梁截面尺寸试选为焊接h6003001220。4.2.2 柱截面尺寸柱的尺寸可根据轴压比公式近似确定, (4-1)式中 轴压比限制;n柱中轴向力,可按式子n= (1.11.2) nv计算;nv柱支承的楼面荷载面积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向力设计值。求nv时,可近似将楼面板沿柱轴线之间的中线划分,恒载和活荷载的分项系数均取1.25。或近似取1214 kn/m2进行计算;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根据式(4-1)计算,n=1.1310.810.812=4619kn该建筑位于地震烈度为6级的区域,且柱为方钢管混凝土柱,可取。 则取柱截面可取500mm500mm。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9:2004)中3.3.1条规定:矩形钢管中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级。对q235钢管,宜配c30或c40级混凝土;对q345钢管,宜配c40或不低于c50级的混凝土;对q390、q420钢管,宜配不低于c50级的混凝土。混凝土强度取c60,钢管强度等级取q345。 (4-2)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中混凝土的工作承担系数应控制在0.10.7之间,可按下式计算: (4-3)式中 f、fc钢材、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as、ac钢管、管内混凝土的截面面积。故最终确定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尺寸为500mm500mm,管壁厚度为10mm。4.2.3 框架梁、柱线刚度(1)框架梁刚度 a有效翼缘宽度计算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11.1.2条,组合梁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如图4-2)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4-4)式中 板托顶部的宽度;、 梁外侧和内侧混凝土翼板计算宽度,各取梁跨度l的1/6和翼板厚度hc1的6倍中的较小值。图4-2 组合梁混凝土板的有效翼缘宽度弹性模量之比: b屋面梁的线刚度钢梁上翼缘宽度: 梁内侧和外侧的翼缘计算宽度:故梁的有效翼缘宽度为:混凝土板截面面积:换算成钢截面的组合截面面积:混凝土板顶面至钢梁截面中和轴的距离:混凝土板顶面至组合截面中和轴的距离:混凝土换算成钢的截面惯性矩: 换算成钢截面的组合截面惯性矩:所以截面刚度为:故梁的线刚度为:c楼面梁的线刚度钢梁上翼缘宽度: 梁内侧和外侧的翼缘计算宽度:故梁的有效翼缘宽度为:混凝土板截面面积:换算成钢截面的组合截面面积:混凝土板顶面至钢梁截面中和轴的距离:混凝土板顶面至组合截面中和轴的距离:混凝土换算成钢的截面惯性矩: 换算成钢截面的组合截面惯性矩:所以截面刚度为:故梁的线刚度为:(2)框架柱刚度 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可根据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59:2004)第5.2.2条计算,如式4-5: (4-5)式中 ic钢管截面在所计算方向对其形心轴的惯性矩;is管内混凝土截面在所计算方向对其形心轴的惯性矩;es、ec钢材、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本设计中框架柱采用的是方钢管柱,钢管采用q345,核心混凝土采用c60。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取用强度设计值和弹性模量,es=2.06105 n/mm2,ec=3.6104 n/mm2 ,fc=27.5 n/mm2 , fs=310 n/mm2计算惯性矩:,线刚度计算如下:底层柱(高5.35m): 其余各层柱(高4.5m):(3)框架相对线刚度相对线刚度计算:取二、三层柱的线刚度为,则有屋面梁的相对线刚度:,楼面梁的相对线刚度:底层柱的相对线刚度为:图4-3 梁柱相对线刚度图4.3 荷载标准值的计算4.3.1 荷载统计(1)屋面恒载油毡防水层 0.40 kn/m2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40 kn/m21:8水泥矿渣找坡层 1.65 kn/m2100mm加气混凝土保温层 60.10=0.60 kn/m2 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50.10=2.5 kn/m2 板底粉刷 0.35 kn/m2合计 5.9 kn/m2(2)屋面活载屋面上人荷载标准值 2.0 kn/m2 雪荷载 0.35 kn/m2屋面均布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组合,取最大值,为2.0 kn/m2(3)楼面恒载水磨石面层 0.65 kn/m2120mm混凝土板 250.12= 3.0 kn/m2板底粉刷 0.35 kn/m2合计 4.0 kn/m2(4)楼面活载 楼面活载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数值10.0 kn/m2(5)女儿墙自重(墙高900mm,混凝土压顶100mm)墙身自重 0.240.918= 3.89 kn/mc20混凝土压顶及20厚保护层 1.0 kn/m合计 4.89 kn/m(6)外墙重(除去窗,按3m高计算)墙身自重 0.24318= 12.96 kn/m外墙贴面 0.53= 1.5 kn/m内墙粉刷 0.363=1.08 kn/m合计 15.54 kn/m4.3.2 荷载计算图4-4 荷载分配示意图楼面荷载分配按等效均布荷载分配,计算公式如下短向分配荷载:长向分配荷载:,其中本设计中,柱自重7.3 kn/m。(1)恒载计算屋面a 二级次梁二级次梁自重 0.31 kn/m屋面板传给梁 25.91.81-2(1/3)2+(1/3)3=17.31 kn/m合计 17.62 kn/mb 一级次梁一级次梁承受的均布荷载一级次梁自重 1.21 kn/m屋面板传给梁 2(5/8)1.85.9=13.28 kn/m合计 14.49 kn/m一级次梁承受的集中荷载集中荷载 17.625.4=95.15 kn合计 95.15 knc 横向主梁主梁承受的均布荷载主梁自重 1.25 kn/m屋面板传给梁 25.91.81-2(1/3)2+(1/3)3=17.31 kn/m合计 18.56 kn/m主梁承受的集中荷载集中荷载 14.4910.8+295.15=346.79 kn合计 346.79 knd 柱受纵向主梁传递的竖向荷载及弯矩中柱 (13.28+1.25)10.8+295.15=347.22 kn边柱 (13.28/2+1.25)10.8+95.15+4.8910.8=233.17 kn边柱承受的弯矩 233.170.13=30.31 knm标准层a二级次梁二级次梁自重 0.36 kn/m屋面板传给梁 241.81-2(1/3)2+(1/3)3=11.73 kn/m合计 12.44 kn/mb一级次梁一级次梁承受的均布荷载一级次梁自重 1.25 kn/m屋面板传给梁 2(5/8)1.84.0=9.0 kn/m合计 10.25 kn/m一级次梁承受的集中荷载集中荷载 12.445.4=67.18 kn合计 67.18 knc横向主梁主梁承受的均布荷载主梁自重 1.69 kn/m楼面板传给梁 24.01.81-2(1/3)2+(1/3)3=11.73 kn/m合计 19.82 kn/m主梁承受的集中荷载集中荷载 10.2510.8+267.18=245.06 kn合计 245.06 knd柱受纵向主梁传递的竖向荷载及弯矩中柱 (9+1.69)10.8+267.18=249.81 kn边柱 (9/2+1.69)10.8+67.18+15.5410.8=301.86 kn边柱承受的弯矩 301.860.13=39.24 knm(2)活载计算屋面a二级次梁均布荷载 221.81-2(1/3)2+(1/3)3=5.87 kn/mb一级次梁均布荷载 2(5/8)1.82=4.5 kn/m集中荷载 5.875.4=31.7 knc 横向主梁均布荷载 221.81-2(1/3)2+(1/3)3=5.87 kn/m集中荷载 31.72+4.510.8=112 knd 柱受纵向主梁传递的竖向荷载中柱 112 kn边柱 56 kn标准层a二级次梁均布荷载 2101.81-2(1/3)2+(1/3)3=29.33 kn/mb一级次梁均布荷载 2(5/8)1.810=22.5 kn/m集中荷载 29.335.4=158.4 knc横向主梁均布荷载 2101.81-2(1/3)2+(1/3)3=29.33 kn/m集中荷载 158.42+22.510.8=560 knd柱受纵向主梁传递的竖向荷载中柱 560 kn边柱 280 kn(3)风恒载计算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4-6)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将计算单元范围内外墙面的分布荷载化为等量的作用于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式中:基本风压,此处取;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因建设地点处于大城市郊区,地面粗糙程度为b类; 风荷载体型系数,矩形平面,风荷载体型系数:(迎风面),(背风面),故风荷载总体型系数: 风振系数。由于结构高度小于30m,且高宽比14.35/32.4=0.441.5,则取; 下层柱高; 上层柱高,顶层取女儿墙高度的两倍; 计算单元迎风面宽度,即柱距(=10.8m)根据式(4-6)列表计算如下:表4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集中风荷载层数离地高度(kn)313.851.01.31.110.354.52.017.7329.351.01.31.00.354.54.522.1114.851.01.31.00.354.854.524.20图4-5 节点等效风荷载图4-6 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4.4 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1)荷载代表值计算对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比较均匀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屋面梁处:=结构和构件自重+50%雪荷载标准值楼面梁处: =结构和构件自重+50%活荷载标准值其中,结构和构配件自重取楼面上、下各1/2层高范围内(屋面梁处取顶层的一半)的结构及构件自重(包括纵、横梁自重,楼板结构层及构造层,纵、横墙体及柱自重)。 屋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底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屋顶雪荷载标准值计算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屋顶处:二楼处:底层处: (2)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框架结构的自振周期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4-7)式中房屋主体结构的高度(m),h=14.35(m);房屋震动方向长度(m),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时,为房屋宽度32.4m。 (4-8) (4-9) (4-10)式中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代表值;、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当时,可以不用考虑;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力,本设计中不用考虑。地震作用按6度设防,近震,类场地。查表得:tg=0.30s,=0.04。对于横向震动: (4-11) 由于t1=0.375s1.4tg=0.42s,故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即。由于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故。计算各质点上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如下:表42 横向fi的计算层gi (kn)hi(m)gi higihifi(kn)32722011.330758677168911742392797.7302448.311541394284.1161654.86174.5 框架水平位移验算4.5.1 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算: (4-12)式中: 层间剪力,即第i层各柱由水平荷载引起的剪力之和; 第i层所有柱的抗侧移刚度之和; 第i层的层间位移。框架顶点的侧移即为所有层层间侧移之和,即 (4-13)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多层框架结构应处于弹性阶段,并且有足够的刚度,避免产生过大的位移而影响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若框架顶点侧移过大将不仅影响正常使用,还可能使结构出现过大裂缝甚至破坏;若层间侧移过大,将会使填充墙和建筑装饰损坏,因此必须对它们加以限制。框架层间位移应满足:,式中h为层高。表43 横向3层d值计算表构件名称(kn/m)中柱(20根)1.2740.389114803.09边柱(28根)0.6370.24169191.54 d 553425 表44 横向2层d值计算表构件名称(kn/m)中柱(20根)1.6160.446917002.06边柱(28根)0.8080.287710945.39 d 646512 表45 横向1层d值计算表构件名称(kn/m)中柱(20根)1.92150.617513979.91边柱(28根)0.96080.493411170.35 d 592368 表46 框架在风荷载下的侧移计算层号317.7317.73479890.000369461/12180222.1139.84558950.000712771/6313124.2064.04503010.001273141/4202侧移验算:层间最大侧移值为: 1/42021/550,满足要求顶点侧移: 故: ,满足要求4.5.2 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表47 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计算层号3117411745534250.002121/21212115423286465120.003601/1250161729455923680.004971/1076侧移验算:层间最大侧移值为: 1/10761/450,满足要求顶点侧移: 故: ,满足要求 4.6 内力计算4.6.1 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用d值法(改进的反弯点法)进行计算,其步骤为:(1) 求各柱反弯点处的剪力值;(2) 求各柱反弯点高度;(3) 求各柱的杆端弯矩和梁端弯矩;(4) 求各柱轴力和梁剪力。第i层和第j柱所分配的剪力利用d值法计算: (4-14) (4-15)式中 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第i层以上水平荷载之和。表48 d值表及剪力分配层数d值df柱剪力(kn)a柱b柱c柱d柱vavbvcvd39192148031480391924799017.733.40 5.47 5.47 3.40 2109451700217002109455589439.847.80 12.12 12.12 7.80 1111701398013980111705030064.0414.22 17.80 17.80 14.22 反弯点位置计算柱的反弯点高度取决于框架的层数、柱子所在的位置、上下层梁的刚度比值、上下层层高与本层层高的比值以及荷载的作用形式等。柱的反弯点高度比可按下式计算: (4-16)式中 反弯点高度,即反弯点到柱下端的距离;反弯点高度比,即反弯点高度与柱高的比值;计算层柱高;标准反弯点高度;因上、下层梁刚度比变化的修正值;因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因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49 框架柱反弯点位置柱层号h(m)ky0y1y2y3yyh(m)边柱34.50.6370.30.120.000.000.421.8924.50.8080.450.000.000.000.452.0315.350.96080.620.000.000.000.623.32中柱34.51.2740.360.120.000.000.482.1624.51.6160.450.000.000.000.452.0315.351.92150.550.000.000.000.552.94风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计算框架柱的杆端弯矩和梁端弯矩按以下公式计算: (4-17) (4-18)边柱节点: (4-19)中柱节点: (4-20) (4-21)计算出一半结构的内力,由结构对称,荷载反对称的性质可以得到另外一半的内力。杆件编号如下图所示。则在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管理
-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护理
- 大班幼儿报警安全教育教案
- 生产运营管理:产品与服务设计
- 小儿结节性脂膜炎的临床护理
- 爆炸的急救护理
- 护理安全用药指导
-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幼儿园
- 小儿尼曼-皮克病的临床护理
- 新生儿待产护理
- 2018年四川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建筑CAD赛项 样题
- 芯片封装可靠性评价与失效分析
- 2024年人工智能训练师(初级)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合一整合全套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JT-T-969-2015路面裂缝贴缝胶
- 2019年压力性损伤预防治疗临床实践指南
- 内科人卫一类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 我国化工新材料发展趋势及展望
- MOOC 学术交流英语-语言技能-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系统与维护》实验1-13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