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文 摘 要 中 文 摘 要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对历史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历史教育 的核心任务。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意识的培养被普遍漠视,因而培养 中学生的历史意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历史意识,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有什么意义?在对中学生进行历 史意识的培养之前,我们首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广 大学生,即使是许多教师也不能给出明确的解释。 要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 就必须要对中学生历史意识的现状有准确的把 握。笔者在本校同事的支持下,对高中学生进行了历史意识的问卷调查,在 对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对中学生历史意识的现状有了清醒的认识:现阶段 中学生历史意识普遍缺乏。为什么会出现历史意识的缺乏,本文从历史原因、 教师素质原因、学生自身因素及教科书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是那本文的核心内容。笔者从教师素质的培 养和教学方法的采用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首先提高教师的自身 素质是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前提。具体包括: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人格;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师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并将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笔者认为探究式 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根本方法。基本操作步骤包括:以学生为中心 安排探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历 史思维;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课堂探究。其中课堂探究的组织又包括教材组织 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 关键词:关键词:历史意识,教师素质,探究式教学,培养 abstract with the tre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history, cultivating the history sense has become the key task. however, it is generally ignored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so cultivating the history sense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badly needs to be dealt with. what is history sense? what significance does cultivating history sense have? before doing so, we should work out these two problems firstly, because not only students but also many teachers couldnt offer clear explan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history sense, we must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with the help of companions, the author carried out a questionnaire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fter analyzing, there is a clear conclusion that it is common that students are lacking in history sense. how does it happen? the essay will analyze it from history reasons, teachers quality, students factor and teaching book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history sense is the key content of this essay. the author made further analyses from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quality and teaching methods. firstly, cultivating students history sense is based on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y. it includes: teachers should have noble character; keep improving their ow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keep improving theory of self-cultivation and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make use of proper teaching methods. secondl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nquiry teaching methods is the basic methods from teaching aspect. the followings are basic operating procedures: arrange students-centered inquiry teaching content; create history scene according to what students have known to motivate students history thinking; organize class activity for all the students, which includes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organizing teaching books. key words: history sens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s ,cultivate 目 录 目 录 引言(1) 一、历史意识的概念及培养历史意识的意义(2) (一)、什么是历史意识(2) (二)、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3) 二、中学生历史意识的现状(5) (一)、中学生历史意识的现状(5) (二)、中学生历史意识缺乏的原因(9) 三、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15) (一)、教师素质方面: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必要前提(15) (二)、教学实施方面:通过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19) 结束语(35) 参考文献(36) 1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在经过几年的试点后已在全国铺开,各学科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尤其是历史科,变化更为突出。不论从宏观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还是微观的教材体例 和内容都有了显著的变化。翻阅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新旧大纲及新 旧教材的区别,特别是在新课标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两次强调到对学生历史意 识的培养和增强。课程性质的第一句话就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 1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出“通过历史学习,使学 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加历史洞察 力和历史使命感” 。 2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对培养历史意识的重视,而我国历史教育当前 最大的问题就是历史意识的缺失。高中教师为了应对高考,多年来一直沿袭传统的方式进 行历史教学,仅仅把历史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将历史教材反复讲,反复练,把学生完全看 成是盛放东西们容器,恨不得把课本内容全部挤压进去。造成学生对历史毫无兴趣可言, 学习历史只是为了高考。殊不知,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一门关系人们道德、人格、 信仰、理念、价值等和社会的存在,发展和兴衰的学科。历史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学 生向更高学府迈进的铺路石,更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所必须的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桥梁。这就要求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要把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作 为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对历史意识的培养,首先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让他们爱 上历史,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言,如果学生能真正爱上历史,何愁高考。其次,让学生 能够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了解人类的发展历程,了解社会的变迁演进,并在此基础上,用 历史的眼光正视现实的世界,用历史的思维剖析社会的问题,更进而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去 展望美好的未来。第三,通过培养历史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国民意识,民 族意识和世界意识。 正是因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而对于该问题的研究,我国才刚刚 起步,尚未引起广大历史教育者的足够重视,我们进行本论文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对历史意识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是德、英、日等发达国家已取得较大成 就。 德国在历史意识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20 世纪 70 年代,前联邦德国的历史教育已 经开始以“历史意识”概念为中心。80 年代以后,这一研究已经深入到教科书方面写入教 2 学过程中。90 年代,两德统一后,以培养历史意识的历史教育在整个德国广泛展开。1992 年,汉堡大学教授 博德 、冯、博里斯(bodo.von.borries)专门针对东西德青少年的历 史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 并在德国 教育与社会新论季刊(1994 年第三期) 发表了 东、 西德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和政治倾向研究报告 。 英国从 60 年代开始,对历史教育进行了改革,由单纯的教授历史知识向“新历史”教 学转变。提出历史是一种探究的方法,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融入历史的意境 中。培养学生五种体现历史意识的能力,即“编年纪事、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广度和尝试 的认识与理解、历史注释、历史调查、组织与沟通的能力” 。 3教科研方面,李彼德教授等 专门成立了科研小组,连续数年潜心研究,并实验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日本关于历史意识的研究主要围绕学科学习特性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这个问题, 强调利用 历史学的新成果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尤其是 70 年代以后,对历史意识的研究,由分析 历史意识内容转向对历史认识的研究。从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关心,历史思考能力和理解 能力,历史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悟、历史态度、历史判断等历史 意识。 教科研方面, 西谷捻教授在其 1982 年出版的 历史教授学 一书中, 专题介绍了 1973 年的一次中小学生历史意识调查情况并进行了分析。石山久男先生在其十五年战争教学 经验选中,介绍高中学生对十五年战争的认识时,列举了大量材料。 在我国,台湾地区对历史意识的研究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台湾地区在历史学科教学中 已将历史意识的培养看作教学的核心。在历史教材的编写和历史教学方法的设计中非常具 有针对性。科研方面,黄俊杰教授 1982 年在一次中学历史教育研讨会上作了历史教育与 历史意识的培育专题演讲,徐雪霞教授 1988 年发表了历史教科书中历史意识的分析 一文,1998 年,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召开了方法论,历史意识与历史教科书的分析 与编写国际研讨会,来自德国、英国、韩国及香港、台湾的学者全面探讨了历史意识与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历史教学与历史考试的关系,并将会议内容整理,出版了方法论, 历史意识与历史教科书的分析编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另外,台湾还发行过历史 意识与历史教科书论文集等许多论文。 大陆方面,虽已将历史意识的培养写入高中历史新课标,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 其是许多教师尚不清楚何为历史意识,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对历史意识的培养。而我们的各 类历史教科研机构也没有把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放到重要的位置。这就导致新教材虽已在全 国基本推行,但教学过程仍是传统教学为主,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体现,广大学生对历史 知识的学习仍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亟待 解决的问题。教科研方面,上海的几位历史教师在 1992 年对中学生历史意识作了调查,并 3 写出了调查报告和论文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初探 。此外还有王铎全的关 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王雄的历史观念的沉淀、冲突与建构 、廖耀良的历 史思维与历史意识 、丁怀超的历史意识与史学功能等。但以上文章大多是从理论角度 探讨历史意识的概念、内涵,分析历史意识培养的意义等,对于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 识,没有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历史意识的概念及培养历史意识的意义 什么是历史意识?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有何意义?要想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首先 应解决这两个问题。 (一)什么是历史意识 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意识,因为历史意识是人的意识的重要 组成部分。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 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 ” 4“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 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 5由此 可见,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人的本质,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的产生必 须要以客观存在为基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 用。 历史从广义上讲是“物质变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 6而我们 习惯所谓的历史实质是历史学,即研究物质变动的科学。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历史本身是物 质的,历史学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即意识。历史意识是意识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历史意 识,必须先搞清意识的本质,才能真正洞悉历史意识的涵义和本质。 什么是历史意识?学术界的观点尚未统一。于西友等认为“历史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历史 的认识,这种认识的视野是开放的、宽广的,既基于社会的现实有跨越时空,它不仅仅是 针对过往的历史,而且与认识现实、展望未来有着一定的关联。 ” 7台湾学者胡昌智认为“历 史意识是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之企望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心灵活动。 ” 8周建漳认为“历史 意识就是超越个体在当下现在中的沉沦,置身于一个更广阔和更深远历史上下文的透视关 系中,获得某种鸟瞰性的超越视野。 ” 9王铎全认为“历史意识即人们对历史事实、观点、 理论的再现能力。这种再现,是在时间、空间的变化中进行的,是与现实生活联系的。 ” 10 廖耀良在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一文中写到“历史意识是一种跨越时空审视历史的历史 观念和方法,它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对复杂历史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的 基础上,把一切事物看成是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根据历史启示和历 4 史的发展规律来理解历史、观察现实、展望未来。 ” 11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历史意识 首先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思维,是一种能力。是人们对过去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融于现 实中,用这种认识审视现实,分析现实,评价现实,指导现实,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进行 预见和憧憬。其次,历史意识还是一种情感和价值观。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 人脑的主观再现,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融入人的思想和情感。历史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 所以必然会体现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历史意识不同于或者高于历史思维的,是它还包含着 丰富的历史情感内涵,即对自身民族、国家、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 任感。 ” (二)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 1历史意识是一种历史思维的能力,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意识有助于学生 运用历史思维能力去探究历史,并能自如的迁移历史,实现古今相通,以史论 今 历史有很强的社会化功能,中国古代的史学家都很清楚这一点,不论是私人编史,还是 官修史书,都着重在强调历史的借鉴作用。唐太宗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 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而现在的中学历史教育,过分强调对历史知识的 记忆,却忽略了历史的本质。学生可以很完整地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意义、影响背诵 下来,却说不出某一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可见当今的学生在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存 在着很大的欠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通过对学生历史意识的 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去分析、研究史料,得出科学的解释,并能 服务于现实,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爱上历 史,融入历史,感悟历史 历史是一门生动的人文学科。历史的演变就像一部精彩的连续剧把一幕幕的历史事件 再现到我们眼前,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个历史情景都可以鲜活地映入眼帘。但现实情况 却是广大中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缺乏兴趣,认为历史不过是过去的事情,历史课不过是对知 识的死记硬背。究其根源,是我们的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完成了历史知识的灌 输。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极大地销毁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不用谈去 感悟历史了。为解决这一问题,高中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并把培 养学生历史意识作为历史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当教师能把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历史 意识作为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就会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实现由“教” 到“导”的过渡,把固有的历史内容和现在、未来紧密结合,让历史走进生活,用历史展 5 望未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学习历史是一件快乐的事。当学生 真正地爱上历史,就能把自己的情感和思维融入历史,对历史提出自己的见解,把历史融 入到现实,用历史诠释社会,从而真正实现对历史的感悟。 3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有助于学生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及 世界意识的形成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鲜明的今天,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 挑战。每一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伟大 信念,要培养信念就要先培养正确的公民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及世界意识。而实 现以上意识培养的正是历史。 “历史任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在这个意义上, 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伟大学 术。 ” 12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过: “若一个民族对其以往历史了无所知,此必为无文化之 民族,此民族中之份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民族有奋斗而牺牲,此民族 终将无争存于世之力量” 13“故欲之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的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 以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 。 14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世界化趋势日益加强,每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 于世界体系之外而存在。因此培养公民的世界意识就尤为重要。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越迈 越大,中国的发展已经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世界意识。 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核心,对中学生世界意识的培养必须要在中学教学中及时进 行。让学生既要懂国情,又要懂世界,把中国置于世界中去审视,把国情同球情融通了解, 通过对中国与世界的对比,反思中国在世界发展大潮中的差距,主动探求解决的方法。 如何实现历史教学中对以上意识的培养,关键是对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当中学生拥 有了正确的历史意识,他们就能运用历史意识去分析历史,把历史溶于现实,用历史去审 视自身、关注国家和民族、谈笑世界。 二、中学生历史意识的现状 (一)中学生历史意识的现状 在长期应试教育背景下,历史学科仅仅被作为一门考试的科目而存在,教师的教学活动 完全围绕高考进行,学生被埋在书山题海中,根本无从谈及对历史的兴趣,更不用说历史 意识的培养。因而现阶段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历史意识的缺失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笔者 曾在所教学校进行过一次历史意识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高三年级文科普通班和重点班共 八个班,发出问卷五百份,全部收回,统计结果如下: 6 1. 你喜欢历史吗 ( ) a喜欢 b不喜欢 c说不清 446 位同学选择喜欢,54 位同学选择不喜欢。 2. 你认为自己是否能把现有历史知识与现实相联系( ) a能 b不能 213 位同学选择能,287 位选择不能。 3除历史课本外,你还主要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历史知识( ) a其它历史书籍 b.影视剧 c民间传说 132 位同学选择其它历史书籍,354 位同学选择影视剧,14 位同学选择民间传说。 4你相信历史小说和影视剧作品中所谓“历史”吗( ) a相信 b不相信 c我可以自己判断 d说不清 313 位同学选择我可以自己判断,91 位同学选择相信,62 位同学选择不相信,34 位同 学选择说不清 5你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什么( ) a喜欢历史 b为高考而学 c说不清 102 位同学选择喜欢历史,398 位同学选择为高考而学 6你认为历史是由谁创造的( ) a英雄人物 b人民群众 174 位同学选择英雄人物,326 位同学选择人民群众 7你认为历史发展是否有其客观规律( ) a有 b没有 c有时有、有时没有 d不清楚 409 位同学选择有,91 位同学选择有时有、有时没有 8你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吗 ( ) a我很了解 b知道一些 c不清楚 386 位同学选择知道一些,114 位同学选择不清楚 9每年国家都要花费巨额资金用于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你认为有必要吗( ) a非常有必要 b有些应该保护 c没必要,不如把这些钱用于改善百姓生活 100 位同学选择非常有必要,395 位同学选择有些应该保护,5 位同学选择没必要,不 如把这些钱用于改善百姓生活 10你认为历史对现实和未来是否有借鉴作用 ( ) a有 b没有 c有些有 d不太清楚 7 446 位同学选择有,27 位同学选择有些有,27 位同学选择不太清楚 11你认为证明历史真实性最可靠的依据是什么( ) a历史实物 b历史文献 c民间传说 d不太清楚 277 位同学选择历史文献,189 位同学选择历史实物,34 位同学选择不太清楚 12你认为什么样的战争是正义战争( ) a有利于本国利益的 b推动历史进步的 c人民支持的 d不清楚 297 位同学选择有利于本国利益的,100 位同学选择推动历史进步的,103 位同学选择 人民支持的 13 有人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 苦难史; 也有人认为是一部探索史、 发展史。 你同意那一种观点( ) a第一种 b第二种 c两种结合 d不清楚 433 位同学选择两种结合,54 位同学选择第一种,13 位同学选择第二种 14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在特定的日期举行大规模的历史纪念活动。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 ) a有必要 b 没必要 c我不关心这些 479 位同学选择有必要,21 位同学选择我不关心这些 15你认为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标准是( ) a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 b是否有利于本国和人民的利益 c是否符合本阶级或集 团的利益 114 位同学选择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386 位同学选择是否有利于本国和人民的利益 16你是否掌握至少一种评价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方法( ) a是 b没有 c我也说不清 290 位同学选择是,177 位同学选择没有,33 位同学选择我也说不清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及对部分学生的进一步访调,我们对信息进行了汇总: 第一,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历史,但对现有教材缺乏兴趣。认为内容枯燥,知识结构单 一,公式化的内容多,说教性强,多为“是什么” ,而很少有“为什么” 。 第二,学生学习的目的全部是为高考,这一点在现有体制下无可厚非,但经过进一步 走访,同学们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们也很想真正去探究历史的本源,可高考会考吗?即 使会考,怎么评分?没有哪一所大学会因为我历史突出而破格录取,只听说理科突出有破 格录取,文科还从没听说过。 8 第三,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非常少,除课本外就是影视节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1)学生课业负担重,学校教学时间长,广大学生缺乏自主时间。高一年级开始 每周总课时是 34 节,很明显学生在校期间根本没有任何自主学习时间。而放学后各科作业 负担下学生也不可能有自由控制的时间。进入高二,文理分科,相应科目的课时必然要进行 调整,以文科为例,政治、历史、地理课时会增加,而且为了挤出时间投入高三总复习中, 学校会将两年课程一年上完,这在正常的教学时间中根本不可能实现。学校只能延长教学时 间,挤占挪用学生的晚上、周六日、甚至寒暑假时间。虽然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以各种形式补 课,但不在河源堵口,只在江中立坝,岂不是纸上谈兵吗?(2)学校条件不成熟,无法为 学生知识拓展提供信息平台。在国家政策要求及大力扶持下,广大中小学基本都建立了计算 机教学和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和辅助学习的平台。但实际效果又如何呢?计 算机教室只能满足上课使用,至于供学生查阅资料之用,根本无法实现。而图书室还不如叫 藏书室、参观室,平时大门紧锁,只有到领导视察、媒体采访才会组织学生表演一番,作为 换取荣誉的资本。 第四,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并没有真正的学懂历史,掌握历史 发展的规律。 更不用谈学以致用了。 虽然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历史对现实和未来有借鉴作用, 但当让他举例说明时,同学们鸦雀无声。李彼得说过: “历史的作用是在于改变我们看待世 界的眼光,改变我们对现实、对人类是什么及可以是什么的看法,因而使我们能够有改变想 达成的结果的机会。 ” 15是什么使得我们的学生无法将历史与现实及未来紧密结合?根本原 因在于我们的教师漠视历史意识的存在,更不用谈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 历史知识,就像一个储物罐,被人为地塞满东西,没有任何的主动思维。更不可能形成对历 史的自我反思,也就无从谈及以史为鉴了。 第五,学生对“历史”的真伪辨别存在缺陷,很大一部分同学缺少真伪判断的能力。虽 然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可以判断所谓“历史” ,但现实却大相径庭。通过问卷可以发现,除 课本外,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影视剧,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获取历史知识渠道匮 乏,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学生不能很明确地区分历史和文学作品,把影视剧演绎出的内容认为 是历史的再现,将许多虚构的影视内容划入历史的范畴。央视热播剧亮剑曾勾动着无数 观众的心弦, 笔者就该片曾在三个班级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超过 60%的同学认为该剧是真实 的历史,近 20%的同学认为是历史的放大,还有 10%左右的同学无法判断。特别是该片的 主人公李云龙竟有近 70%的同学认为是或可能是真实人物。 第六, 在历史评价方面, 虽然超过 55%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至少一种评价历史事件、 人物的方法。但在“你认为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标准”一题中,却只有 114 位同学选择了 9 “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 。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又选取了 50 位同学进行深入的了解,结果更 令人吃惊。只有 6 位同学能够对历史评价的概念有较为准确的表述,有 18 位同学无法给出 任何解释,在给出的五位历史人物中(周武王、曹操、唐太宗、岳飞、林彪)37 位同学认 为岳飞是民族英雄,28 位同学对曹操和林彪给出了否定结论,有 18 位同学能对周武王、27 位同学对唐太宗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四个历史事件中(禹建立夏朝、蒙古帝国的西征、欧 洲的贩奴运动、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50 位同学都认为禹建立夏朝是历史的进步,但有 17 位同学不能准确地给出评价的依据。37 位同学对蒙古帝国的西征持肯定态度,50 位同学对 欧洲的贩奴运动,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持否定态度。 我们记录历史,决不仅是害怕忘记过去,更应该是从过去汲取,汲取“过去”的经验教 训,用它来警示我们的行为,指导我们的行动。每一位历史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清醒得认识 到这一点,把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作为历史教育的核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 树立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中学生历史意识缺乏的原因 中学生历史意识的缺失已是不容质疑的事实。 对中学生进行历史意识的培养是亟待解决 的问题,否则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将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历史意识培养之 前,我们应首先分析造成中学生历史意识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 历史原因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政府将工作重心放到工业方面, 尤其是重工业。中央人民政府从 1953 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 “集中 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16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国家大力发展工科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钱俊瑞在当前教育建设的方针中对生产建设 服务进行了深入阐述, “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目标,应该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其理由 仅仅是因为生产建设为整个国家建设的命根子。我们一切努力都应该围绕着这个命根 子人民教育的内容应该着重树立劳动和热爱劳动的正确观点和习惯,着重发展科学与 技术教育,并将这种教育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密切的联系起来。 ” 171952 年秋,中央教育部在 高等学校教师思想改造的基础上,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 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的方针”为原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工作, 为我国工业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但也从根本上改变 了我国高校的文理结构。“1932 年旧中国攻读学位的学生有 50%以上学习法律、 政治和文科, 学工科的为 11 5%, 有 3%学习农业。 到 1946 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 18 9%。 ” 181952 10 年底随着院校调整的基本完成,工科学生达到 354%,为各科之首。相反, “人文学科由 于它的资产阶级性质遭到否定。通过学科和课程改造,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被迫停 止和取消。原来分布在全国的 20 多个社会学系经过 1952 年的调整,只剩下两个,1953 年 院系调整后,仅存的两个社会学系也被取消,作为一个学科的社会学科到 1953 年底在中国 大陆被彻底取消。 ” 19受此影响,中学教育中,将理科放到了首要位置,历史等文科逐渐成 为一种点缀。 改革开放后,为尽快扭转国家的落后局面,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使中国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国家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理工科 的地位再次提升。职业中学不开设历史课,初中中考不设历史科,普通高中的文科生也多 是被迫而学,历史学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直到中高考制度改革后,历史等文科地位 才有所提高。可在人们思维中长期形成的观念都是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 2.教师素质原因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只有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才能把对学 生历史意识的培养由理论变为现实。这一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组织者,教 师的专业基础、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但在长期应试教育体制 下,广大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极为缓慢,面对素质教育的历史浪潮,许多问题凸显出来。 (1)专业知识更新慢,相关知识欠缺,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 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只需完成课本内容的讲授,把固有的史实或结论灌输给学生,让学 生死记硬背,就能保证考试的成绩。这种长期的反复,逐渐形成了教师的惰性,课本知识 早已烂熟于心,课本之外不在考试之列,造成广大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更新、对相关知识的 扩展缺乏动力,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而素质教育下的新课改需要的是博学型的教师, 历史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而且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 中做到旁征博引、挥发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正如前苏 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得无可比拟的时 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中真正的教育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 (2)教育思想陈旧落后,教学方式因循守旧。新课改在我国已全面展开,许多地区已 试行多年,并把相关经验向外推广。但作者在翻阅了多本教案并观看课堂实录后发现,它 们中的大部分并没有真正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对原有模式的简单改进,所谓“换 汤不换药” 。新课改要求改变“一言堂” “满堂灌”等陈旧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 手段来激活课堂。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判断等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 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 11 表面上看,这些教案和实录都不再是教师一人完成,多采用“问答法”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有些还有学生的讨论。实际上所有的问题都仅仅是围绕课本内容来进行,学生 仅仅将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学生的学习毫无自主性、探究性, 学生的思维完全围着教师转。例如下面的案例: 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走向世界大战(人教版) 从 20 世纪 30 年代的国际关系看大国责任 导入 : 师: (出示经济危机时银行门口排长队挤兑的图片)图片中所反映的场景相信同学们 肯定不会陌生,它反映的是? 生:经济危机中银行出现了挤兑风潮。 师: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被认作是人类历史最严重、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经济 危机,全球通史 的作者说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是欧洲历史的一个分水岭: 1929 年之前,欧洲充满了希望,正在逐步解决一战以来的各种争端;1929 年之后,欧洲 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着一个,最终演变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今天,我们 课堂上所要探究的问题就是: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之下,国际关系日益走向紧张;在日 趋紧张的国际关系下, 当时的世界各大国是如何应对的?这样的应对又带来了怎样的 影响?对今天处在新一轮金融危机中的世界大国有什么样的启示? 新授 : 师:受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打击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 生:德国。 师:那么德国是如何在动乱的国际格局中作出自己的反应的呢?(出示一组希特勒的 图片) 生:希特勒上台,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师:经济危机成就了希特勒这个战争狂人,他就是通过许诺解决失业、砸碎凡尔赛 和约的枷锁和诬蔑犹太人而上台的。希特勒 1933 年出任德国的总理,1934 年兼任 总统一职,上台后实行了一系列措施来破坏凡尔赛体系,制造战争,使紧张的国际关 系持续升级。那么,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的表现有哪些呢? 生: 1935 年再次提出征兵; 1936 年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936 年干涉西班牙内战; 1938 年吞并奥地利;1938 年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39 年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 克;1939 年侵占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师: 通过以上事实, 我们可以发现希特勒的思维: 不为国际关系的缓和承担某种道义, 12 相反,是通过武力,诉诸战争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某种利益。可以说,法西斯领导下 的德国自身也是新的危机的制造者。 (板书:崇尚武力,诉诸战争) 师:那么,法西斯德国最终有没有利用世界的动荡而实现它大国崛起的梦想? 生:没有,二战爆发以后,最终法西斯德国被打败。 师:看来同学们对二战的历史还是有一些了解的。确实,在世界走向危局的过程中, 德国应该说起的是相反的作用,二战的最终发生它有主要责任;但是,德国的最终战 败也说明一个道理:毁灭性地获取必将导致毁灭性的灭亡! 师: (过渡)如果说德国的作为是让国际关系持续恶化的因素的话,那么我们期待着 凡尔赛体系的领导者英法能够用一种长远的整体的眼光来处理国际关系。 师: (出示英国首相张伯伦签署慕尼黑协定后的照片)这是英国首相张伯伦,他 刚刚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并且换得了希特勒一纸和平的承诺。所以,我们甚至都 可以看到张伯伦脸上轻浅的笑容,因为他相信:经过他不遗余力的努力, “我们这一 代的和平终于得到了保证! ”那么同学们!张伯伦到底所签的慕尼黑协定是什么 样的一个文件, 能够让剑拔弩张的国际关系得以缓和吗?能够让动荡的世界享受和平 吗? 师: (出示欧洲的地图,标出捷克斯洛伐克) 生:1938 年 9 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德国希 特勒在慕尼黑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苏 台德区给德国的协定,史称“慕尼黑阴谋” 。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准到位。 捷克斯洛伐克地处欧洲中部, 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很强, 英国和法国不是不知道它的存在对欧洲安全的意义, 那为什么还要满足希特勒的侵略 胃口呢? 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 师:看来同学们对我的问题理解不是很准确。我问的是英、法这样做是出于什么样的 目的,而不是怎么做?其实我们把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侵略的做法统 称为 “绥靖政策” 。 (出示绥靖政策的解释的幻灯片) 绥靖 (appeasement):原意“安抚”、 “平息其不满”的政策。张伯伦的考虑是:通过欧洲小范围的领土调整来满足法西斯的 侵略要求,让其连发动战争的借口都没有。其实,英法类似的做法在历史上不是第一 次,也不是最后一次。那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p5455 的内容,总结一下英法还有 哪些绥靖的表现呢? 生:1931 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联采取纵容政策;1935 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 13 比亚,国联实行假“制裁”;1936 年,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实行“不干涉”政策, 19389,英法德意共同制造了“慕尼黑阴谋”二战全面爆发初期 师:其实从二战的爆发已经说明绥靖政策最终是不能缓和紧张的国际关系,也不能带 给世界真正的和平。相反,对象法西斯这样的极端势力的纵容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极 端势力变得更加气焰嚣张,野心膨胀,后果将更为严重。 (板书:姑息纵容极端势力) 师: 绥靖政策确实有维持和平的考虑, 但在这背后也隐藏着英法惯常的一种思维。 (出 示课本 p55 资料: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 但总不能 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张伯伦)这是一种 什么样的做法? 生: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师:同学们一眼就看出来了。英国和法国作为老牌的殖民帝国,已经习惯了出于维护 自己的既得利益的需要而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其实,这在历史上也是一种屡试不爽 的做法。比如在一战后,同学们能够举出例子来吗? 生:巴黎和会上,为了换得日本对自己的支持,牺牲了中国的利益,而把中国山东的 权益转给了日本。 如果只看过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仿佛体现了问题探究的意图。但仔细推敲 后发现教师的问题不具有任何的探究价值,仅仅是针对课本内容的简单设问,学生根 本不需要思考,阅读课本便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过程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和历史意识。 (3)缺乏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意识。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科研能力的专 家型教师。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意识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和反 思、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现实的情况是绝大部分教师在毕业从教后,基本停止了对基 础理论的学习,究其原因:一是高中教师普遍教学任务较重,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少。二 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基础理论的学习重视不够。虽然也组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但 大多流于形式。三是教师自身缺乏基础理论学习的意识,认为自己的理论培养已完全能胜 任工作。 在教学实践的分析和反思方面,广大教师做得比较好。笔者曾对 50 位教师进行专访, 并查阅了学校的教师教学检查记录。结果显示教师们都能对每节课及时进行分析和反思, 并将反思内容写于教案后面。在教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方面,笔者查阅了相关论文和资 料,发现各地普遍存在问题,唐山师范学院的王春永老师曾对唐山地区中学教师进行过素 质调查,“127 位教师中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的教师只有 23 人” 20也有教师曾对教科 14 研水平相对较好的杭州市进行调查,被调查的 40 位中学教师中,从未在任何学术刊物上公 开发表过文章的教师占总数的 675%。作者也对本地两所普通高中的 24 位历史教师进行过 调查,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过文章的只有 6 位。由此可见,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存在着相 当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 3.教科书方面 高中历史新课改改变了过去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这是 一个很好的现象,有利于督促教材的编者们更加精细的编排教材,出好教材,出让学生喜 欢的教材。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综观现行的几套中学历史教科书,在结构的编排、内容 的描述、观点的定位等方面大同小异,毫无创新。仍然只是把生动的历史压缩、再压缩, 用有限的文字去记述精彩的历史,仿佛不是在写历史,而是在练习文章的缩写,每件史实 只用寥寥几笔一带而过。殊不知学生连事件经过都未了解,何来对事件的解读?书写体例 每本书也基本相似:背景、过程、结果、影响。采用的观点也都是些公认的不存在质疑的, 甚至很多表述都一样。对革命意义的表述,成功的都是打败了、推翻了、完成了、实现了、 奠定了等,失败了都是虽然失败但沉重打击了、加速了、鼓舞了、显示了等等。这样的内 容怎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历史意识 和历史思维的形式是需要历史情境的,是需要学生了解历史的原貌的,是需要为学生扩展 思维提供空间的。 4.学生自身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心理学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的学生 好奇心重,控制力差,渴望独立,但缺乏独立的能力,存在很强的逆反心理。在学习方面 表现为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许多学生存在着焦虑、封闭、自卑、厌学等心理。 笔者曾就历史科在高一年级进行调查,受访学生很大一部分对历史科缺乏兴趣,究其原 因,除社会家庭影响,教师教学方法不当,课本内容枯燥乏味外,学生的自身因素也是不 容忽视的。首先,高中历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对于初中阶段主要靠死记硬背的学生 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许多学生向老师反映高中历史内容多、难度大、上课听不懂、下 去背不会。听不懂的原因除教师外,主要在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 力差,又因强烈的自尊心作祟,不愿求助于老师或同学,逐渐对历史失去了兴趣,并产生 自卑、畏难的心理。其次,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对历史存在轻视、冷漠心 理,认为历史没有实际用处,学不学无所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理科的学习中,历史课不 过是在疲惫之时进行放松的工具。第三,还有部分学生自身比较懒惰,怕苦怕累,在学习 方面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困难就退缩,找各种理由逃避学习,对所有学科都缺乏兴 15 趣,并且由于自制力差,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三、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专项督查方案范本
- 齐齐哈尔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APP用户活跃度分析与运营策略报告
- 2025年空军军队文职技能岗考试文化活动复习题及答案
- 容器网络性能保障-洞察与解读
- 城市建设管理职业岗位试题及答案
- 江油安全员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汽机专业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仓储管理员应急处置考核试卷及答案
- 间歇充气加压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 2025年宜宾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止痛药品市场供需形势及未来前景动态研究报告
- 儿童化妆教学课件
- 五粮液笔试考试题及答案
- 配送中心合伙协议书
- 2025中美关税战时政述评-初中《道法》25年时政述评课件
- 中国成人患者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解读 2
- 高压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肠外营养安全输注专家共识课件
- 2025年保健品总代理合同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