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诸葛亮的谋略与影响(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谈论诸葛亮的谋略与影响(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谈论诸葛亮的谋略与影响(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谈论诸葛亮的谋略与影响(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谈论诸葛亮的谋略与影响(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论诸葛亮的谋略与影响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蜀汉丞相,死后谥号忠武侯。他自比管仲、乐毅,满腹经纶,学贯古今,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文韬武略,无所不尽其极。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是人民心中忠臣的榜样,智慧的化身。陈寿认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与管仲、萧何差不多。然军事才能不足。叹曰:诸葛亮一儒生,父母双亡,投亲靠友,最后失去了生活依靠,无奈隐居隆中,以耕种维持生计。然时来运转,卧龙先生从一耕地农夫,凭三寸不烂之舌,翻云覆雨,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位极人臣,名垂青史。真可谓时势造英雄,令后世之人仰慕不已。一、 政治谋略(一)、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1、拜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荆州之地,聚集了大批知识分子,有司马徽、徐元直、孟公威、石广元等文人,刘表、庞德公、黄承彦、马良等清流名士,诸葛亮在这里吸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他读书这就是为日后博取功名积淀巨大的资本,所谓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三顾茅庐”,内藏玄机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可以说人尽皆知,早已传为佳话,成为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在三国志里记载是“凡三往,乃见。”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写得活灵活现,其故事情节广为流传,叹为观止。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这个故事里有几个疑问,一是诸葛亮时时关心天下大事,刘、关、张在新野他应该是知道的,平时他又比做管仲、乐毅二人,很想干一番大事业,眼前大好时机,他为什么不去投靠呢?二是诸葛亮神机妙算,刘备亲自来到自己家中,早就应该在他意料之中,为何不在家等候?让玄德公如此来回奔波。三是就算诸葛亮故意而为,难道就不怕错失良机,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吗!其实,这里只有一种解释最让人明白,诸葛亮是一个假隐士,他无意于一般的功名,意在出将入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裂土封侯。而要成就此事,他便依样画葫芦,学了一个人-姜子牙,想当年,姜太公渭水河边钓鱼,“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钓河中鱼,只钓王与侯。”最终如愿以偿,钓得周文王,辅佐姬发,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诸葛亮可是得了真传。(二)、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在短时间内,连续三次火攻曹操。第一次火烧博望坡,第二次火烧新野,第三次火烧赤壁。人们把这三把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传到后来便成为人们常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俗语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当然诸葛亮也是深谙此道的。是讲新上任的官员,开始履新有些劲头,必先做两三件于百姓有益之事。其含意是指事后是否还会不断做好事则难说了,此乃人们的经验之谈。这里的“三把火”是比喻,讲开头前三件事,多像烧起火来那么壮观布引人注目,轰轰烈烈且有声有色,方能声名远播,官运亨通。(三)、审时度势、相时而动1、东连孙权、北抗曹操、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在隆中对中,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逐鹿中原。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但作为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很难组成真正的联合政治集团,当曹操大军压境之时,孙刘联军紧紧抱成团,一举歼灭曹操八十万精兵。当敌军退去,孙刘两家为争夺荆州而闹得不可开交,又加之关云长大意失荆州,命丧黄泉,刘备为报杀二弟之仇,不听劝阻,劳师远征,先是张飞身首异处,后是陆逊被火烧连营七百里,以至惨败,魂飞白帝城。孙刘联合的政治几乎破灭。但这不能怪诸葛亮,反而说明他的政治远见和正确策略。2、取西川,建基业取西川是诸葛亮的重要一步棋,西川自古易守难攻,物产丰富,被称为“天府之国”。西汉高祖刘邦就是以西川为根本,夺得天下的。虽此时刘备拥有荆州,然荆州之地四面受敌,又被赤壁一战弄的残破不堪,北临曹操,东接孙权,西连西川。取西川是当时唯一的出路,是上上之策。然而,失荆州之后,刘备也没按诸葛的计策实施,在损失了大量兵力之后再托付给诸葛,为时晚矣,但取西川这个理论是没有错的。(四)、勤政廉政百事楷模诸葛亮治蜀是刑法和德化并用。他能够以身作则。他的品质作风同他的能力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1、 勤政爱民,亲力亲为葛亮处理政务勤谨细致,一则可以使部属不易作弊和玩忽职守;二则可以了解下情,及时而较好地处理政务。他还亲自监督兴修水利、桥梁、道路,驿舍等工程,组织养蚕、织锦、煮盐、冶铁、铸钱等重要事业,实施“科教严明,赏罚必信”、“奖励农桑,与民生息”等正确政策,使蜀汉逐渐恢复了元气。 2、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他在死前给刘禅上书说:“他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若臣死之后,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有负于陛下。诸葛亮的廉洁自律是为官者学习的榜样。总之,诸葛亮德才兼备,其治蜀政绩是历史上罕见的。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人民思念他,几十年不曾稍减,史家说:犹如西周人民思念召公。诸葛亮的品质作风,无疑在政治上产生了极其良好的作用和影响。二、 军事谋略(一)、关于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论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天下奇才,所著诸葛亮兵书流传后世。然陈寿认为:“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又说:“(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从正史看来,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评价不高,其中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光芒万丈,掩盖了他的军事才能;二是军事上向来以成败论英雄,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并未达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的目的。关于政治和军事并非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和“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谋略可以说既是政治态度又是军事部署,然而他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的三个战例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尽人皆知的“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政治谋略。在这里,并非是要混淆概念,搬弄是非。所以,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只浅层次的谈论计谋和其中一些战例。在民间,因为三国演义广为流传,人们认识诸葛亮基本上都是从这里开始,故事里的事,有的是添油加醋,有的是牵强附会,也有的是子虚乌有。但作为本文,只供文友茶余饭后消遣之娱乐,故此不作真伪鉴定,大约有其事罢了。(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1、军事指挥家的形象三国演义小说中,诸葛亮坐四轮车,羽扇纶巾,挥手之间,八卦阵变化无穷,千军万马调度有序,捉将攻城,进退自如。通过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卧龙吊孝、七擒孟获、空城计、火烧上方谷 、死诸葛走活司马、遗计斩魏延等经典故事,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形象活生生的展现在人们眼前。更有流传诸葛亮研制了一发十矢的连弩和适应山区运输的木牛流马等作战工具,让后世之人仰慕不已。2、准确把握时局在赤壁大战中,诸葛亮对曹操只是沿途追赶,并无赶尽杀绝之心,将最后一道关口华容道派给关羽守候,结果关云长义释曹操,留下千古美名。为何?书中说,诸葛亮夜观天象,北方主星明亮,曹操命不当绝,就把这个人情留给关云长去送吧。其实不然,以当时的形式,曹操是不能死的。因为北方是曹孟德的天下,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中原相对稳定。如果曹操巨星陨落,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局面将无法控制,也许三分天下的梦想就成了纸上谈兵。这种战略思想在“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里得到证明。根据中共官方资料,“西安事变”时,中共当初欲杀掉蒋介石。但中共内部经过争辩后认为,一旦蒋介石有所不测,中国可能会再次陷入辛亥革命后一盘散沙的状态,无人能领导各种势力抵抗日本。于是派周恩来去西安协商放蒋。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后来国民党方面总结: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所谓,古有诸葛亮部署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孟德,成就了蜀汉三分天下;今有毛泽东派遣周恩来到西安有条件释放蒋介石,促成国共合作,成就了新中国。(三)成也英雄,败也英雄1、失荆州众所周知,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葬送了诸葛亮设计的蓝图:“分兵两路,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但有许多人把责任归咎于诸葛亮,说他用人不当。诚然,大家认为诸葛亮既掌握军政大权,又掌握人事大权,一旦有事,自然该启动问责制。书中说得明确,关云长留守荆州是主公刘备的意思,他们是结拜的生死兄弟,你说偌大的荆州不给关羽给谁?而诸葛亮做的事只有告诫关羽“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然关羽对外藐视江东“群鼠”,对内慢殆属下,最后导致内叛外击的惨剧。本来诸葛亮也想在荆州,但是攻打益州,庞统出师未捷身先死,刘备没办法了,只能调诸葛亮回去方取得川蜀大地。所以,只能怪刘备帐下缺人,而江东孙权早已把荆州视为囊中之物,盘中之餐。你说,诸葛亮到底有多少过错?2、失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最后丧失街亭,被迫撤军。刘备在死时告诫过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按军法杀了马谡,想起他和马谡平时的情谊,心里十分难过,流下了眼泪。以后,他把马谡的儿子照顾得很好。 诸葛亮认为王平在街亭曾经劝阻过马谡,在退兵的时候,又用计保全了人马,立了功,应该受奖励,就把王平提拔为参军,让他统率五部兵马。 诸葛亮自己用人不当,未听先帝遗言,铸成大错,他就上了一份奏章给刘禅,请求把他的官职降低三级。从以上可以看出,诸葛亮守街亭的理论是正确的;二是诸葛亮治军严谨,赏罚分明,且有情有义;三是充分认识自己用人不当的错误,敢于承担责任。体现了大丈夫的风范。3、北伐战争“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陈寿的评价就来于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却未见尺寸之功。然而,诸葛亮北伐是蜀汉封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为维护鼎立局面、扩大统治势力而进行的兼并战争。但从当时蜀汉偏居益州一隅的情势看,北伐却又是必要的。诸葛亮以益州与土地四倍于己、人口五倍于己的曹魏抗衡,又遇到司马懿这样的名将,其北伐无功,也属情理之中。但我们不能因为诸葛亮的北伐没有达到预定目的,就抹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他为蜀汉统一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三、 其他方面对后世的影响(一)、政治爱情观诸葛亮身长八尺,仪表非常堂堂,美男子也。但相传他的夫人黄月英却相貌极丑,别号阿丑,是黄承彦之女。时人以此为笑,说:“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当时的清流名士,与庞德公、司马徽等人交好。妻子蔡氏是荆州牧刘表妻子的亲姐妹。聪明的你自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而今现实社会中,有多少才华横溢的美男子,不顾一切的攀上富豪家的千金小姐或权贵家的金枝玉叶,就算其貌如“阿承丑女”也视如珍宝。只为将来荣华富贵或者飞黄腾达,或为主任、科长,或为局级乃至一方大员。之后,也有如诸葛孔明般守住原配终生不弃;也有喜新不厌旧,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更有甚者,过河拆桥,一脚踹开,另寻心仪之人,双宿双飞,只羡人间不羡仙;但也有弄巧成拙的,最后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另传言,世间女子也有不少是诸葛亮爱情观的追随者,只是我等耳不聪,目不明,没听见也没看见罢了。(二)、治家教子有方诫子书,中国历代名人喜欢写信劝诫子女,是一种中国古代家庭的道德教育,最有名的是诸葛亮的“戒子书”,是写给七岁儿子诸葛瞻的。这篇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后人学习后获益匪浅,对于自己和教育子女都不可多得的教材。后来的追随者不少,晋代陶渊明、五代名将符存审、明代万应奎等均有诫子书传于后世,另有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以及清朝的曾国藩家训都是教育后代的典范文章,他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诸葛亮的影响。(三)、建庙立祠 刘备、诸葛亮君臣同心,团结兄弟朋友,打出三分天下,受到后人敬仰。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蜀相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