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推荐.docx_第1页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推荐.docx_第2页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推荐.docx_第3页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推荐.docx_第4页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推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推荐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推荐 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将它发扬光大。下面是 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感恩的名人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感恩名人事例篇一: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 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 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 27 年。 罗本岛位于离开普敦西北方向 7 英里的桌湾。岛上布 满岩石,到处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 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 后被解开脚镣,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镐和铁 锹挖掘石灰石。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因为曼德 拉是要犯,专门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当 1991 年曼德拉 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举动震惊了世 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 在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令他最高兴的是当初 看守他的 3 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 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 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 27 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 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 向 3 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 界,都静下来了。 曼德拉后来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 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 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 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 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曼德拉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 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 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 仍在狱中。 ” 看看我们的周边,人们之所以总是觉得烦恼缠身、充满 痛苦,总是怨天尤人,多半是因为我们缺少像曼德拉那样 的宽容和感恩吧。 关于感恩名人事例篇二: 梅兰芳能成为京剧大师, 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之外,他的背后还有个特殊的智囊 团。成员多是京城名流,因为酷爱京剧,自发组织起来, 为他出谋划策、创作剧本、联系演出,出钱出力,事无巨 细,几乎无所不包。这些人都是梅兰芳的超级“粉丝” ,因 此被形象地称为“梅党” 。 李宣倜便是“梅党”中人。清末时他毕业于日本士官 学校,回国后任三品御前侍卫,人称“三爷” 。梅兰芳出身 贫寒,幼年丧父,跟随祖母生活。他自幼入科班学艺,10 岁起登台演出,自此崭露头角。李宣倜对梅兰芳极为赏识, 帮他修改过不少唱词,还接济过梅家,两个人由此结下了 一世情缘。 梅兰芳 15 岁那年,不幸染上了白喉病,仍每日带病坚 持演出。当时的医疗水平可想而知,若治疗不及时,白喉 病会危及生命。李宣倜得知情况后,不由得心急如焚,马 上跑去梅家,找到梅兰芳的祖母质问:“小孩都病得这么 重了,干吗还让他登台演出, ,这不是要孩子的命吗?”祖 母顿时泪下,叹息道:“三爷,您有所不知,我们全家都 靠这孩子每天唱戏赚的 8 吊钱来养活。他一天不唱,一家 人就揭不开锅,我也是迫不得已啊!”李宣倜当即吩咐: “那好,从明天起,你每天派人到我家去取 8 吊钱来,马 上送孩子去治病,治好了为止。 ” 对于贫病交加的梅家而言,这无异于雪中送炭,梅兰 芳的祖母大为感激,果然每天到李家去取 8 吊钱。全家的 生活来源有了保障,梅兰芳就不必再去演出,每天待在家 里安心养病。40 天后,梅兰芳病情痊愈,重新登台。李宣 倜接济梅家,完全是出于爱才心切,以他当时的显赫地位, 自然没把这 300 多吊钱放在心上,但梅兰芳却对此番恩情 终生不忘! 岁月沉浮,人生的际遇总是很难捉摸,更何况是在乱 世之中。两人在晚清时结识,经历了清朝覆灭、民国建立,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与日本人合作, 李宣倜却在汪伪“南京国民政府”任职。抗战胜利后,梅 兰芳名满天下时,李宣倜已沦为“汉奸” ,妻离子散,穷困 潦倒。他蜗居在上海的一间小公寓里,无依无靠,晚景凄 凉。富贵时的朋友早已消散,别人对他唯恐避之不及,但 梅兰芳从不避嫌,不光每月资助他 200 元生活费,还经常 派上海的弟子去陪他聊天解闷。梅兰芳每次到上海演出, 必先把李宣倜接来吃饭,依然毕恭毕敬,喊一声“三爷” 。 1961 年,李宣倜病重,弥留之际,梅兰芳侍奉床前, 紧握住他干枯的双手,动情地说道:“三爷,您放心,身 后之事,我一人承担。 ”老人闻言,潸然泪下,不久之后安 然辞世。他生前是“汉奸” ,几乎没有朋友,身边也没有亲 人,全部后事均由梅兰芳亲力亲为,操办妥当。两个月后, 梅兰芳也溘然长世。 后来,篆刻大师陈巨来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感叹 “苟梅先死二月,则李尸臭矣!”陈巨来和梅兰芳、李宣倜 是同时代的人,与两位当事人都有过交往,算是这段往事 的见证人。他的话也许过于直白,却更让人对这段情义升 起敬重。 梅李二人的情分,因赏识而起,以报恩而终,有始有 终,像极了戏文里的故事,颇有些人生如戏的味道。李宣 倜当年给梅家每天 8 吊钱时,断然想不到日后之事,而梅 兰芳却始终谨记在心,用一生来回报。民国是大师辈出的 时代,却独有“梅党” ,足可见梅兰芳的魅力所在。他留给 世人的,不只是灿烂夺目的艺术,还有熠熠生辉的品格。 关于感恩名人事例篇三: 包公即包拯(公元 999- 1062 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 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 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 1027 年中了 进士,当时 28 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 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 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 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 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 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 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 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 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 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