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1页
湖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2页
湖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3页
湖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4页
湖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湖北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内容提要】湖北是工业大省。工业既是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战场。作为现阶段的核 心竞争力,我省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内不会改变。当前,湖北工业虽取得了长足进步,拥有了完备的基 础,但与新型工业化要求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仍面临着做大总量和调整结构的双重任务。下一步,我省应加快推 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盘活存量,优化 增量,为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提供首要支撑。 一、湖北工业经济处于一、湖北工业经济处于“扩能增效提质扩能增效提质”的加速扩张期的加速扩张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北注重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着力中小企 业成长培育,全省工业化进程得到快速推进。2012 年,湖北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由 2007 年的 8996 家增加到 11230 家,资产总值超过 2.5 万亿元;实现增加值达到 9552.35 亿元,是 2007 年 2.92 倍,年均增 速达到 20.0%,快于生产总值增速 6.6 个百分点。目前湖北已形成了 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和生产能力 跨入全国前列,处于中部领先。 (一)市场主体成长较好(一)市场主体成长较好 截止 2012 年底,湖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 11230 家,较 2007 年增加 2234 家,年均增加 447 家。从所有制类型看,私营企 业发展迅速。2012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人控股企业达 9117 家,占全部企业的 80.4%,三资企业 541 家,占到 4.8%。从企 业规模看,小微企业成长良好。2012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大型企业有 322 家,占 2.9%;中型企业有 1333 家,占 11.9%;小 型企业有 7439 家,占 66.2%;微型企业有 2136 家,占 19.0%。 (二)资产规模扩张迅速(二)资产规模扩张迅速 在市场主体快速成长的带动下,湖北工业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张 迅速。2012 年,湖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达 25720.50 亿元, 是 2007 年的 2 倍多,资产规模 5 年间年均增长达 16.2%;企业户均 资产达 2.27 亿元,较 2007 年增加 0.93 亿元。湖北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资产占到全国工业资产总规模的 3.45%,较 2007 年提高 0.03 个百 分点,在全国 31 个省(市)中排名第 11 位,在中部仅落后于河南, 居第 2 位。 (三)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三)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我省一批优势和特色产业渐成规模。汽 车、农副产品加工、化工、钢铁、电力、建材、纺织、通用设备制 造、电子信息、有色等 10 大行业跨入“千亿元行业”。主要工业产品 生产能力大大增强,钢材、水泥、汽车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 名列前茅。2012 年,湖北钢材产量 3558.42 万吨,是 2007 年 1.9 倍, 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达 3.73%,居全国第 7 位;发电量 2204.09 亿千瓦 时,是 2007 年的 1.4 倍,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达 4.46%,居全国第 9 位;水泥产量 10255.53 万吨,是 2007 年的 1.8 倍,占全国总产量比 重达 4.64%,居全国第 10 位;汽车 154.81 万辆,是 2007 年的 2.0 倍,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达 8.03%,居全国第 7 位。 (四)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四)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2012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 1602.90 亿元,较 2007 年增长 147.4%,年均增长 19.9%;利润总量占全国总额比重达 2.88%,较 2007 年提升 0.5 个百分点,居全国第 14 位,中部第 2 位。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贡献率达 14.03%,较 2007 年提高 2.94 个 百分点;成本费用率为 5.48%,较 2007 年降低 2.32 个百分点;企业 亏损面为 9.8%,较 2007 年降低 7.09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 324711 元/人年,是 2007 年的 1.99 倍。 (五)贡献作用不断增强(五)贡献作用不断增强 随着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拉动”效应日益凸显。 2012 年,湖北规模以上工业占全省经济的比重达到 42.9%,较 2007 年提升 8 个百分点,年均提升 1.6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对全省 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 37.7%,拉动经济增长 4.26 个百分点。同时, 工业经济对我省就业增长带动作用不断提升。2012 年,我省规模以 上工业年度平均从业人员达 294.18 万人,较 2007 年增长 93.82 万人。 (六)产业结构持续改善(六)产业结构持续改善 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全省工业结构持续改善。一是轻重工 业比重更趋协调。2012 年全省轻工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 34.6%,较 2007 年提高 5.1 个百分点。二是高耗能产业比重不断下 降。2012 年六大高耗能产业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为 31.0%,同比 下降 1.8 个百分点。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2012 年全 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 2702.1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 28.3%,较 2007 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 二、湖北工业经济存量大而不强二、湖北工业经济存量大而不强 经过快速的发展,我省工业经济存量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 持续提升,但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体来看依然是 大而不强。 (一)总体规模仍显不足(一)总体规模仍显不足 2012 年湖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1372.82 亿元, 在全国各省(市)中居 9 位,处于中上游水平,但与东部发达省份相 比,差距依然较大。2012 年我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相当于江苏的 26%、广东的 34%、浙江的 55%。在中部湖北虽有优势,但面对邻 省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优势也在不断缩小。2012 年我省规模以上工 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仅比安徽多 12.4%,较 2007 年缩小 6.9 个百分 点;比江西虽多 40.9%,但较 2007 年也缩小了 9.6 个百分点。 (二)市场主体发展不够(二)市场主体发展不够 2012 年湖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虽达 11230 家,居全国第 12 位,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相距甚远,其数量不及江苏(43810 家)、广东(38544 家)的三成。与中部省份相比,我省企业总数 也低于河南(18766 家)、安徽(12970 家)、湖南(12949 家), 仅居第 4 位。 (三)整体盈利水平不高(三)整体盈利水平不高 由于单位成本居高不下,我省工业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偏低。 2012 年我省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达 85.42 元,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 0.65 元。41 个大类行业中有 22 个行业的成本高于全国 同行业水平。钢铁、化工、农副食品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等重点行 业成本分别高于全国同行业 4.99 元、1.55 元、1.27 元、0.63 元。受 此影响,我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 5.1%,低于全国水平 1.0 个百分点。41 个大类行业中有 31 个行业的利润率低于全国同行 业水平。钢铁、水泥、化工、农副食品加工、纺织行业等重点行业 利润率分别低于全国同行业 0.9 个、1.4 个、1.4 个、1.3 个、1.4 个 百分点。 (四)产业分布结构不优(四)产业分布结构不优 近年来,湖北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现 有的存量结构来看,其中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一是过于依赖重化工、高耗能行业,轻工业发展不足。2012 年, 全省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 65.4%,高于轻 工业 30.8 个百分点。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 31.0%,高于全国 1.4 个百分点。在实现增加值前 10 大工业行业中 高耗能行业占据了 4 席。 二是过于依赖国有、大中型企业,私营、小微型企业发展不足。 2012 年全省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 59.7%,高 于全国 41.9 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数量虽占到全部企业数量的 85.4%,但增加值占比仅为 41.2%。全省私营企业数量占到全部企业 数量的 49.5%,但实现增加值占比仅为 27.7%,低于全国 2.1 个百分 点。 三是过于依赖“一主两副”,中小城市发展不足。我省区域之间 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一主两副”三个城市的企业总数接近 全省的四成,达 37.0%;其中,武汉市的企业数更是接近两成,达 16.8%。而从实现增加值情况看,“一主两副”三个城市占比超过五成, 达 54.9%,武汉市占比接近三成,达 28.4%。 (五)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五)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湖北科教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创新水平却远低于沿海省市, 自主创新在工业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尚未形成。2012 年,湖北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 15.8 %, 不仅远低于沿海发达省市,也低于中部地区的湖南 13 个百分点、河 南 2.7 个百分点。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仅 1 成, 引进与消化吸收经费比例仅 1:0.27(日本、韩国达到 1:8),而上海、 江苏、广东等地均达到 0.5 以上。全省工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核心技术和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不多,在创新能力和资 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也与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 (六)龙头企业竞争力弱(六)龙头企业竞争力弱 龙头企业竞争弱是湖北工业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从 2012 年 我省总产值前 20 强企业来看,其发展速度普遍偏慢,盈利水平低于 全省平均,对我省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为有限。 一是规模大但速度慢。2012 年我省前 20 强企业产值均超过 100 亿,其中,产值在 100 至 200 亿元之间的有 6 家,200 至 500 亿元 之间的有 11 家,500 亿元以上的有 3 家。从总量来说,20 强企业的 产值规模还较为可观,但从速度来看,其增长水平却较为缓慢。全 省前 20 强企业产值增长率仅为 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6.1 个百 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仅为 4.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3.5 个百 分点;利润总额增长率仅为 1.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5 个百分点。 二是占比大但贡献小。2012 年全省前 20 强企业实现总产值 6641.58 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达 20.8%,但对全省工业产值 增长的贡献率仅为 2.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7794.30 亿元,占全省 规上工业的比重达 24.8%,但对全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贡献率 仅为 6.4%;实现利润 351.32 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的比重达 21.9%,但对全省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仅为 2.5%。 表 1 2012 年湖北工业前 20 强企业生产效益情况 总额 (亿元) 占全省规上 工业比重 (%) 对全省规上 工业贡献率 (%) 增速 (%) 比全省规上工 业速度 总产值6641.5820.82.92.2低 16.1 个百分点 主营业务收入7794.3024.86.44.0低 13.5 个百分点 利润351.3221.92.51.1低 9.5 个百分点 三是地位高但盈利能力低。我省前 20 强企业中主营汽车制造业 的 4 个,钢铁行业的 4 个,化工行业的 3 个,电力、热力生产及供 应业的 3 个,农产品加工业的 2 个,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的 2 个,有色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各 1 个。单从规模来看,这些 20 强企 业在我省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中处于领军地位,其中流砥柱作用 不言而喻。但与其重要地位不相符的是,其盈利能力却远低于行业 平均。4 家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 0.1%,低于全国平 均水平 1.6 个百分点;3 家化工企业仅为 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3 个百分点;2 家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仅为 2.8%,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 1.2 个百分点;1 家有色企业仅为 0.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1 个百分点。 表 2 2012 年湖北工业前 20 强企业总体情况 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率 行业名称 企业 个数 总额 (亿元) 增速 (%) 总额 (亿元) 增速 (%) 总额 (亿元) 增速 (%) 湖北 (%) 全国 (%) 汽车41727.65-5.61480.90-2.8128.67-6.58.78.0 钢铁41267.2813.72585.76-5.71.30-98.10.11.7 电力热力生产与供应31322.0121.51325.5421.9150.0941.611.34.8 化工3770.950.6742.14-2.91.54110.50.25.5 农产品加工2607.9721.6593.8621.746.9453.87.96.9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2511.7617.5393.291.711.1810.72.84.0 有色1280.32-6.7617.0253.02.50-30.40.43.5 通用设备制造1153.6538.755.80-44.69.0961.216.36.6 三、湖北工业经济增量快而不优三、湖北工业经济增量快而不优 经济学上,存量是指系统在某一时点时的所保有的数量;增量 则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一方面,增量源于 存量。存量是增量的基础,增量的规模和水平受制于存量。另一方 面,增量改变着存量。增量是存量中变化的部分,存量的增长和调 整是增量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准确把脉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既要 全面分析工业存量的现状和问题,也要深入研究工业增量的结构和 特点。 从 2012 年情况来看,我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595 家(包 括新投产企业和小进规企业),新增资产总计达到 1072 亿元,共实 现增加值 385.4 亿元,实现利润 59.6 亿元。作为我省工业经济中的 增量部分,一方面,其快速发展对我省工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结构 的优化起到了积极作用。2012 年,工业增量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贡献率达 16.1%,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4 个百分 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贡献率达 27.9%,拉动全省规模以上 工业利润增长 2.9 个百分点。同时,其轻重工业结构更趋合理,增 量中轻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达 34.7%,高于存量 1.2 个百分点;节能 降耗成效明显,增量单位增加值能耗为 0.108 千瓦小时/元,低于存 量的 0.128 千瓦小时/元;经济活力有所增强,增量中私营经济的比 重达到 46.4%,高于存量企业 19.4 个百分点。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 受制于宏观环境和存量基础的影响,增量对存量的优化作用比较有 限,且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增量规模不大,企业实力较弱(一)增量规模不大,企业实力较弱 2012 年我省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1595 家(包括新投产企业和小 进规企业),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总量的 14.2%,但其资产总 额仅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 4.2%,实现产值,增加值和税金更是 只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 4.1%、4.0%和 2.4%。 表 3 2012 年湖北规模以上工业增量总体情况 总量增量 指标单位 数量数量占比(%) 企业个数个11230159514.2 资产总计亿元25720.51072.04.2 总产值亿元31882.031300.734.1 增加值亿元9552.3385.44.0 利润亿元1602.959.63.7 税金总额亿元1402.234.32.4 从企业规模看,我省 2012 年新增的全部 1595 家企业均是小微 型企业。与邻省安徽 2012 年净增规上企业 2105 家相比,无论在规 模上还是贡献上,我省工业增量的水平都亟需提升加强。 (二)增量结构不优,重复建设严重(二)增量结构不优,重复建设严重 我省工业增量在结构上虽有所改善,但总体看其产业层次偏低, 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严峻。在 2012 年我省工业增量中实现增加值前 10 大行业里,化工和金属制品这两大高能耗行业依然在列;建材 (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和纺织等产能过剩 严重的行业仍在快速增长。 表 4 2012 年湖北工业增量中前 10 大行业总体情况 行业 增加值 (亿元) 增加值占增 量比重 (%) 资产总额 (亿元) 利润 (亿元) 税金 (亿元)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0.3813.1128.08.35.6 农副食品加工业32.388.462.04.92.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1.568.2131.62.52.4 汽车制造业27.127.064.03.61.8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 业 23.086.0101.74.51.8 纺织业20.865.441.93.11.7 通用设备制造业19.105.048.20.71.2 非金属矿采选业15.234.030.45.02.5 金属制品业13.153.442.92.11.3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2.763.341.12.30.8 一方面,国内产能过剩形势严峻,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现阶 段钢铁、建材等行业产能已接近或超过历史需求的顶峰,有色、化 工行业的产能也几近饱和。另一方面,我省这些行业的产能仍在较 快增长。2012 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新增企业 247 家,增加值占到 全部新增企业的 13.1%,为新增企业中第 1 大行业;化学原料和化 学制品制造业新增企业 108 家,增加值占到 6.0%。若单纯从新投产 的企业来看,这些行业所占比例更高,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占 到全部新投产企业增加值的 14.3%,化工、有色占比达到 9.9%。但 从产销率来看,增量中这些行业的产销率却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97.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销率为 96.73%,化学原料和化学 制品制造业产销率为 96.8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销率仅 为 82.06%。产量的增加和需求的低迷交织在一起,必然导致这些行 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峻。 此外,从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工业的潜在增量工业投资情况 来看,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同样不容乐观。2012 年 1 月至 2013 年 7 月间,我省工业投资共达 12407.35 亿元,其中投资额最集中的 10 大行业投资,占到全部工业投资的 61.2%。在这 10 大行业中,化 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金属制 品业三大高能耗行业共实现投资 1684.33 亿元,依然占据了较大份 额;建材行业的投资额也超过千亿元,接近全部投资额的 10%。现 在的投资就是未来的产能,当前工业投资的热点也就是未来工业增 长的重点。虽然我省在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上的投入有所加大,但 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仍然占据了较大份额,部分行业仍然 保持了较快增长。未来湖北要想在工业转型升级上走在全国的前列, 加快形成更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体系,工业投资结构优化力度还需 要进一步加大。 表 5 2012 年 1 月-2013 年 7 月湖北工业投资前 10 大行业基本情 况 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固定资产投 资增速 (%) 行业投资额占 全部工业投资 的比重(%) 汽车制造业1328.5245.210.7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150.3123.19.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36.3724.96.7 农副食品加工业811.5742.66.5 专用设备制造业768.0744.46.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618.1151.85.0 通用设备制造业595.3946.54.8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521.70-7.84.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 造业 509.7355.64.1 金属制品业457.8131.53.7 (三)增量活力不足,成长环境堪忧(三)增量活力不足,成长环境堪忧 由于用工、资金、土地成本的不断增加,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等 因素的影响,我省工业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而增量企业面临的 压力尤为突出。2012 年,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售、管理、 财务三项费用到达 97 亿元,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 8.2%,高于存量 企业 0.4 个百分点。职工薪酬支出达 18.8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 4.0%, 高于存量企业 0.4 个百分点;职工年度薪酬支出人均增长 1901 元。 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达 89.5 亿元,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 7.5%,高于 存量企业 6.3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增企业遭遇的融资难和招工 难问题也更为严重。一方面较多的资金占用使新增企业现金流状况 偏紧。2012 年,全省新增企业产的成品资金和应收账款余额达到 175.7 亿元,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 14.8%,高于存量企业 4.2 个百分 点。另一方面,新增企业的融资难度较存量企业也更大。2012 年, 全省新增企业的利息支出仅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 0.8%,低于存量企 业 0.4 个百分点,平均每家企业的利息支出仅有 60.2 万元,远低于 存量企业的 371.3 万元。此外,新增企业人均年薪酬支出仅为 25585 元,远低于存量企业的 40410 元,其对人工的吸引力明显偏弱。和 存量企业相比,增量企业都属于小微企业,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定程度代表了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对下一步促进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四、对下一步促进湖北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提出,湖北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 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前我省工业经济面临发展不够和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双重任务。下一步,我们应抓好用好新的发展机遇, 坚持“竞进提质、效速兼取”的总要求不动摇,一方面盘活存量,将 现有潜力转化为优势,另一方面优化增量,通过增量带动存量,加 快结构调整,全力打造湖北工业升级版。 (一)加快对(一)加快对“存量存量”的优化和调整,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的优化和调整,努力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 当前我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