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现代农牧业发展_第1页
湟源县现代农牧业发展_第2页
湟源县现代农牧业发展_第3页
湟源县现代农牧业发展_第4页
湟源县现代农牧业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湟源县农业发展形势浅谈湟源县农业发展形势浅谈 2200 字开始写字开始写 结合这个资料结合这个资料 加上点他们县的情况,再加加上点他们县的情况,再加 上点现在农业发现的大形势上点现在农业发现的大形势 湟源县现代农牧业发展湟源县现代农牧业发展“十二五十二五”规划规划 来源: 湟源县新闻信息中心 浏览 373 次 时间:2012 年 1 月 29 日 10:03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经济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七 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政府的求及县政府的工作工作部署,在深入实际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湟源湟源县县现代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农 业和农村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村发 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题主题,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发展城郊农业、品牌农 业,农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 00 九年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 26127.69 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 3805.86 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 16%。 1、特色作物种植比例不断增大:2009 年,以马牙蚕豆、马铃薯、优质油菜、特色 蔬菜、优质牧草等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1812 万亩(全县总耕地面积 2242 万 亩)。 2、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逐年扩大: 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 包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活土地使用权,制定了湟 源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 办法,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实施意见 ,建立土地流转奖励机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55 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 24.53%, 其中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5 万亩。 3、努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十一五”期间,引进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豌 豆、燕麦、玉米(青饲料)等七大类 35 个品种,引进胡萝卜、食用菌、娃娃菜,包心菜 、花卉、苗木、温室蔬菜等品种 42 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田 2 万亩,马铃薯全膜覆 盖 0.24 万亩。推广应用奶牛胚胎移植、性控冻精等高新技术,推动了我县畜种改良进程 。目前,全县牛、羊良种率分别达到 27、31,良种猪鸡普及全县,良种化比例为 10 0。 4、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截止 2009 年底,全县共建成以日光节能温为主的设施菜棚 3630 栋,面积 1500 亩。2010 年新建 100 栋高标准温室,两栋智能日光温室。建设户 用沼气 16210 座,太阳灶 4800 台,牧业累计修建各类暖棚 14890 栋,农区暖棚覆盖率 近 80。全县规模养殖小区(场)达到 30 处。 5、规模养殖和西繁东育发展势头良好:2009 年全县养殖基地达到 30 处,其中生猪 养殖基地 8 处,奶牛养殖基地 14 处,肉牛基地 2 处,肉羊养殖基地 1 处,蛋鸡养殖基地 2 处,獭兔养殖基地 1 处,鱼塘 2 处。2009 年末全县存栏各类草食牲畜 2949 万头。 2009 年共出栏肉用畜 62.04 万头(只),共生产肉类 9641 吨。五年来全县累计发放“西 繁东育”专项贷款 473 亿元,累计扶持农户 4 万户,共贩运育肥出栏牛羊 3513 万头( 只),累计实现纯收入 19825 万元。 6、阳光培训成绩显著:五年来,先后在全省范围内公开召标认定的 13 所培训机构 承担培训,共投入资金 869.65 万元,开展了 24 个专业农民技能培训 439 次 20740 人 ,培训合格 20740 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20740 人,转移就业 17919 人,培训率 100%, 合格率 100%,转移率 87%,技能签订合格率 51%,其中向省外转移 2300 名,就近就 地培训就业 16849 人,培训转移后实现劳务收入 1.24 亿元。科技培训投入资金 66.5 万 元,完成农牧民技术骨干培训 9 个专业 23 期 1230 人,培训率 100%,合格率 100%, 全部投入农牧民生产。 7、龙头企业及农牧业合作组织程度不断提高:截止 2009 年底,全县已引进和培育 涉农企业 12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2 家、市级龙头企业 10 家,注册成立各类专业合作 组织 51 个,涉及种、养、茄莉钻息、技术、销售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为我县农畜产 品产前、户中、产后提供综合服务,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牧业的发展。 8、信息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截止 2009 年底,已建成农牧局局域网,农牧系统内实行 智能网络办公;开通运行了湟源农牧业信息网和湟源农村综合信息网;建成电话 语音系统,开通了 12316 服务热线,并实现与专家视频互动;建成运行移动手机短信农 业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大厅 1 处,村级信息服务点 7 个;年培训农村信 息员 10 名;12316 服务热线信号覆盖达 70%,手机短信用户 1.5 万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农牧业经济发展上做了许多有效的探索,农牧业生产保持了较 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湟源农牧业在发展中诸多矛 盾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业发展。我县大部分耕地为山旱地,为雨养性农业,受自 然灾害影响严重,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投入能力不足,加之现有的电力配套设施满足不 了温室生产用电需求,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突出地表现为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科技含量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产 品品牌,农业产品加工能力弱,产业化经营的组织链接、运行机制亟待改革和完善。 3、牛羊良种化程度偏低。由于良种引进资金不足,加之部分农民忽视牛羊本品种选 育,使优良种畜引进和培育工作滞后,导致畜种良种化程度喘低,品种落后,个体生产性 能差,生长慢,出栏率低,造成高投入低产出,增产不增收,效益低下。 4、饲草料建设相对滞后。“草原无主、无偿使用、乱牧滥牧”现象严重,对草原重利 用、轻保护,重索取、轻投入,过分强调草原的经济功能,纯追求牲畜数量的增加,造成 草原超载过牧。全县 80的可利用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沙化,生产能力下降。草原生态 功能严重削弱,保护和建设的难度增大。全价配合饲料发展缓慢,区内加工企业技术水平 低,全价己合饲料入户率不高。 5、市场发展牵力不足。由于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力不强,全县农畜产品主 要以原材料形式出售,难以实现增值。同时由于农畜产品市场发展滞后,市场机制不健全 ,服务体系建设跟不上,销售渠道单,与市场的连接十分有限,当市场风险增大时,农 民的利益往往缺乏保障。 6、实用技术推广滞后。2007 年乡镇综合改革以后,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改制到乡镇 工作,对科技推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近几年农牧业技术部门基本上没有补充人 员,技术队伍出现比较严重的老化现象。 7、农民整体素质仍然较低。农民对种养业方面的新技术掌握不够,主要是蔬菜方面 和舍饲圈养技术普及不够,农牧部门缺乏这些方面的技术人才,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 指导都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政策机遇 在新的历史历史阶段,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使我省农业在更高程度和更大范围内融入全 国经济体系,湟源县无论从区条件、周边环境和产业基础等方面,都具备了独特的优势, 随着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土地对农业补偿机制的完 善等等,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十分有利于增加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投 资资。 (二)发展潜力 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将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的扶持力度,省委 “四个发展”的要求,实施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百里万棚蔬菜、特色产业村建 设等为我县发展高原特色青海青海特点现代农业带来了机遇。 (三)优势分析 我县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低山丘陵地带,位于省会西宁以西,平均海拔 2646 米,距 西宁 50 公里,境内有 109 国道、315 省道贯穿,西宁至拉萨的铁路也从县中穿过,交通 条件非常便利,是全国最具民俗风情县之一,旅游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俗有“茶马古道”、“小北 京”之称。目前我县形成 109 国道林业产业带 1500 亩,315 省道青储玉米带 2000 亩, 湟源“马牙蚕豆”、胡萝卜、青蒜苗、湟源陈醋等一批农产品在市场上享有名气,为我县的 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四、“十二五”特色农牧业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中央和省委文件精 神及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会议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绿色、生态、优质、高效” 为目标目标,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繁荣经济、优化生态为核心,“围绕城市调结构,突出产业 建园区,强化基础增后劲,创新体制谋发展,统筹城乡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依托区域优势 、资源优势、转变种植业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城郊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园区农业 ,努力开创湟源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 要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当地人文、自然、社会、区位等多种资源,按照优质高效 农业、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定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造和提升四大特色种植产业、把“湟源县建成农区畜牧畜牧业养殖示范 县”为目标,积极稳步地推进“西繁东育”、“自繁自育”两大工程工程。推进以农牧业功能拓展和 产业转型升级为特征的立体式战略性调整,全面提升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 水平,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 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牧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 牧业,切实转变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努力构建 湟源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 (三)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 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农业基础;进一步优化农 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品种,品质结构,突出发展特色农农业;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 程,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畜产品竞争能力;完善市场机制, 加强产销联接,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行农牧业标准化,全力打 造农区畜牧业养殖示范县和湟水源头绿色农业示范县。 2、主要目标:通过发展特色农牧业,到 2015 年,特色作物种植结构更加合理,以 特色蔬菜、食用菌、花卉等为主的名、特、优品种面积和以高标准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 业面积有较大幅度上升,全面实施 123456 工程,即建成 1 万亩青蒜苗、2 万亩胡萝卜、 3 万亩脱毒马铃薯、4 万亩杂交油菜、5 万亩马牙蚕豆、6 万亩优质饲料等六个生产基地, 力争我县绿色农业面积达到 20 万亩以上;畜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到 2015 年畜牧业总 产值达到 2.8 亿元,平均增长 3%以上,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59,畜牧业收入达到 1 7627 万元,年均递增 4,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 1617 元。到 2015 年,全县农业总 产值达到 5.2 亿元,年递增 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900 元,年递增 15%。农业增 加值保持“十一五”增长速度,年递增 5%。 (四)指导原则 1、增创优势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技术为主导,提高经济效益;依靠抓住机 遇,深化农业改革,创新经营制度:依靠区位优势,扩大开放,吸纳国内外投资者,兴办 农业企业;依靠自然资源独特,发展优特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2、完善体系原则。一是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二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工商一体化 经营,种养加有机结合,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系列经营。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五是建立现代农业法律法律保障体系。 3、持续发展原则。保护环境,利用各项技术和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把效益与环境 结合起来。 4、提高素质原则。加大教育教育、科研及技术推广应用的投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综 合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经营者文化与专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农业经营者的 文化素质和掌握现代技术与管理的技能。加大科教兴农力度,建立健全农科教有机结合的 运行机制,加速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五)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巩固产业发展基础 以提高示范功能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建设规模,建立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 加强设施农业小区和科技示范园区内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建设一个,配 套一个,成型一个。形成以申中地区为核心区,城关、大华、巴燕等为辅助、建立 10 处 不同层次的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 加强设施畜牧业建设,在巩固现有的标准化养殖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设施条件, 提高园区建设规模和标准,有计划的扩大各类养殖基地建设规模,搞好区域布局,奶牛养 殖以大华、波航、申中、城关镇城关镇、和平乡为主,肉牛以日月、大华、寺寨等乡镇浅山地区 为主的肉牛园区,生猪以大华、波航、申中、城关、和平等乡镇的川水地区为主的生猪园 区,家禽以城关、和平养殖基地为主,有计划的扩大特色养殖业的规模,提高养殖水平, 不断提高对市场的肉、蛋奶供应能力。 进一步落实好居住向城镇化集中、产业向园区化集中、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三集中” 产业发展政策,整合现有的土地资源,合理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好各项惠民政 策,按照优质化、区域化、设施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强化科技和项目项目支撑,建设一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主的产业聚集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加快城镇化步伐。 2、加快蔬菜生产 “十二五”末,全县蔬菜总播种面积达 5 万亩,蔬菜总产量达 14 万吨。其中在适合建 设温棚的申中窑庄村新建 150 栋,口子村 100 栋,城关镇涌兴村新建 100 栋,董家庄 8 0 栋,和平小高陵村 70 栋、等乡镇新建总温棚 500 栋,配套微耕机 1000 台,卷帘机 1 000 台,滴灌设备 2500 套。全县蔬菜生产基地达到 6 个,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建成 6 大产业带:一是以申中、城郊乡为主的优质胡萝卜产业带:二是以波航乡、 巴燕、大华乡浅山地区为主的商品马铃薯产业带:三是以日月乡、寺寨乡半浅山半脑地区 为主的青蒜苗产业带:四是以寺寨乡下寨村及周边地区为主的脱毒马铃薯中薯繁殖产业带 :五是以大华镇川水地区为主的包心菜产业带:六是以城郊、波航、大华、申中近郊村为 主的温棚蔬菜产业带。建成八个特色产业示范村示范村:重点培育壮大八个特色产业示范村,一 是大华镇莫布拉包心菜生产专业村;二是日月乡山根青蒜苗生产专业村;三是申中乡立达 、星泉、韭菜沟胡萝卜生产专业村;四是和平乡蒙古道大葱生产专业村;五是寺寨乡脱毒 马铃薯中薯繁种专业村;六是和平乡马场湾笋子成产专业村;七是日月乡克素尔、巴燕乡 上胡旦、大华镇石咀双孢菇生产专业村;八是和平乡和平草莓生产专业村。建立标准化的 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蔬菜成产基地。成为西西 宁市宁市郊蔬菜供应基地,生产区域由川水向浅脑山地区延伸,温棚主要种植辣椒、茄子等精 细蔬菜,扩大食用菌、大樱桃、油桃、花卉、葡萄等生产;陆地主要种植大白菜、青蒜苗 、胡萝卜等。加快蔬菜工厂化育苗和陆地蔬菜育苗,培育适应我县生产的特色蔬菜品种。 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农民增收。争取“依托市场创品牌,围绕品牌创特色,形成特色建基地 ,连片开发成规模”的办法。实现创出一个名牌,兴起一个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 群众,促进农民增收。 3、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功能 休闲观光农业集现代农业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旅游资源为一体,满足了人们回归 自然的要求,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成为现在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湟源拥有十分 丰富的具有高原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丰富的农业特产,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休闲 观光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加之城乡居民休闲观光消费需求日益曾张,我县发展休闲观光 农业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事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休闲观光农业以建设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为抓手,深度挖掘农业 景观、农村文化和民俗风情,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发挥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资本丰厚的优 势,积极开拓市场,充分发掘本区的休闲农业资源,在城关、大华、东峡等地,利用优越 的区位条件,大力发展观光果园、生态农庄、农家乐等休闲观光项目,在 109 国道沿线设 施菌类产业带,依托日月山旅游景点发展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突出农业生产、科技示范、 科普教育等功能,打造休闲、观光、娱乐、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在脑山地区, 以绿色、生态、自然为主题,充分利用夏季油菜风光、乡土人情,利用“丹噶尔噶尔”民俗文化 节等活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拓展农业旅游、文化功能。 4、培植龙头企业 以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抓手,充分发挥县内外农产品流通和加工企业在资金、人才 、信息、购销等方面的作用。依托特色优势农业、农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整合产业,突 破农产品加工业滞后的瓶颈,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带动能力。鼓励通过股份合作、兼 并联合等形式,积极吸引企业投机农产品加工,加快培育主导产业,重点要加强以蔬菜、 肉类和鲜奶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促进加工业 有突破性的发展。大力加强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提 升档次、打响品牌;着重发展蔬菜,肉类和鲜奶的冷藏、保鲜、速冻、脱水加工及分割包 装项目,以适应城市“农超对接”的需要做大做强三江一力、牡样仔、恩泽生物有机肥加工 、丹噶尔故萝卜沙棘饮品、富农草业、天源奶制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综合市场 和企业的对接,建成 1 个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5 个中、小型农产品市场。力争“十二 五”末引进和培育 30 个以上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现代加工流通业。壮大油料加工基地,年加工油料 15 万吨,马铃薯 1 万吨,蔬菜 5 万 吨,小麦 20 万吨,肉类 5 万吨,奶制品 1 万吨。 5、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设施畜牧业发展 在畜禽优良品种方面,良繁体系不健全,畜禽良种引进“少、乱、差”的问题仍然存在 ,优良品种少,产量低,畜禽良种率仍需扩大,由于我县自认条件相对较差,农村经济基 础条件较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湟源县现代农业发展。因此,以完善良种繁殖体系和加 强良种工程建设,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促进设施畜牧业发展力度,特别是加强畜棚、饲 料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畜牧业抗御自然灾害等灾害的能力和畜牧业综合生产效 率。畜牧业生产布局分为三个区:即高山草食畜繁育区(高繁区),提高牦牛、臧羊生产 母畜比例,扩大繁育规模;脑浅山牛羊育肥和饲料生产区(中育区),自繁自育和牧繁农 育结合起来,加大牛羊贩运育肥和特色草产品开发力度,川水肉牛肉羊、奶牛和猪禽生产 及畜产品加工区(川产区),扶持和培育重点养殖户,建立养殖基地村,大力发展肉牛、 肉羊、奶牛养殖,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辐射带动“高繁和中育”区。 6、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步伐 按照节约、安全、清洁、方便的原则,以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为主线,加快优化农 村能源结构,加速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把农村能源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 草)工程建设、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发展沼气池、生物质炉和 太阳灶建设工程,努力实现农村能源利用清洁化、农业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和农民生活现代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后建设“一池三改”沼气池 14000 座,太阳 灶 20524 个,太阳房 300 个,省煤节柴连炕灶 25300 个,太阳能光伏电站 146 个,生 物质气化工程 146 个,风力发电 120 个。 7、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构筑农畜产品安全屏障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农畜产品食品卫生安全。积极做好农药、兽药、饲料 和饲料添加剂、种子、肥料等投入品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查检查,切实加强成产源头 的监控;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成产。以粮油、蔬菜、肉、乳等农畜产品为重点,落实好基 地建设、投入品使用、成产记录、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创建一批标准化生产 基地。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严格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完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快构建统一、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产地认证 和产品认证力度,完善农产品质量跟踪管理制度,全力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在全面做好 马牙蚕豆有机认证和青蒜苗、胡萝卜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行马铃薯、青稞、油菜、 包心菜等重要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绿色基地(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力争我县绿色农业 面积达到 15 万亩。 8、加强饲草料建设和草原生态建设 在饲草料建设中积极推广小黑麦、青贮燕麦、玉米等农田种植高产饲料作物栽培技术 ,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的合理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应用打包青贮、草捆、 草粉加工等适 用饲草加工技术,发展草产业,推进饲草商品化、市场化,提高饲草饲料的 利用率。草原生态建设要以保护生态、发展牧业为导向,以综合治理各种退化草地,合理 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退化草地治理,采用封育、补播、 灭鼠、围栏等综合措施,对草场根据退化程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理。逐步建立和完善 基本草地的保护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 9、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是清洁、安全、绿色的产业。加强产地环境监测才能保证环境清洁,加大农 产品抽检才能控制投入品的使用,确保食用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完善的农产品质 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技术支撑。所以,加快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刻不 容缓。我县农业正处于一个从量到质转变的重要时期,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体系,强化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验检测,是实施农业标准化 ,加快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 切需要。 十二五期间我县投资兴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使我县在整体推进农业园区农产品 安全检测体系中进入良性循环发展阶段。把农业标准化建设贯穿于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并延伸到畜牧业、果品等产业的产品加工、包装、贮运等各个环节,加快标准化示范基地 建设步伐。全县形成马牙蚕豆、胡萝卜、食用菌、青蒜苗等多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带,建成 丹噶尔果品示范园区、丹噶尔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立达村千头奶牛养殖示范园区等几大 标准化建设示范园区。建立和健全我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中心、以农产品质量检测室为支 撑、基地农产品质量检测点为基础、农贸市场农产品质量检测室为补充的四级农产品质量 检测体系,网络覆盖全县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每个检测点配制一名检测员, 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积极开展对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检测监管。通过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积极开展基地准出 与农贸市场准入检测,保障广大群众的食用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10、促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 “十二五”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把土地流转经营与培育产业化龙 头企业和扶持专业合作组织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引导、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强服 务等措施,规范土地流转程序,进一步扩大流转规模,加快流转速度。县农经站要充分发 挥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作用和农村集体承包合同的管理职能,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转行为强化监督,逐步规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带动农民增收。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以转让、互换、转包、 出租、股份等形式新增土地流转面积,“十二五”末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到达 10 万亩。 11、促进农牧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的农业信息化 发展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市场 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把农业信息与图文并茂、动 画、视频有机相结合,使广大农产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做到 “适用、实际、适效”,推动 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到 2015 年乡级服务站建设达到 100,村级信息服务点 占总村数的 33。每个村级信息服务点辐射带动 2 村,信息服务范围将提高到 65。 12、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夯实自我发展能力 充分发挥县农牧民科技培训中心的作用,深入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以提高农民科 技素质为重点,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打造一村一品”的要 求,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积极开发适应县郊农村和农业发展的职 业技能项目,组织农村人员开展各类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探索农 村非学历教育项目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工程,培养一批有文化、懂 技术、会经营的农村新型实用人才。认真规划和实施农民远程教育,使远程教育更能适应 农民教育培训的需要,计划“十二五”末远程教育培训覆盖率达到全县村级数量的 50,汗 配套建设农民远程教育网终端,使农民远程教育网向边远地区延伸,充分开发网上教育资 源。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活动,点面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教师参 加进村培训。认真开展科技入户工作,结合培训项目,将新科技、新品种、新农艺引入农 产。继续开展农民科技书屋建设活动,“十二五”期间帮助农村建设农民科技书屋 30 个。 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充分发挥县阳光办拘科技技能培训,围绕我县 的主导优势产业、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农民 创业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到 2015 年,共培训农牧民 2 万人。 五、对策建议 1、坚持科学规划。我县要结合实际,允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突出特 色,制定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 和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扶持 力度。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低级到高级,山小型分散 到大型规模化的特色农牧业发展体系。另一方面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布局,充分发挥 我县资源和交通优势,进行规模建设,打造品牌优势。同时要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按照依 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统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 ,切实把推进土地规模化流转作为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业的关键措施来抓,引导群众适度规 模经营。 2、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把发展特色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 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特色农牧业发展,认真做好技术指导和 科技培训、信贷支持、节水设施配套、电力配套、农机具配套、产品销售、晶牌产品认证 等各项工作。二是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制度,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 、分管领导全力抓,科级领导包片包村、其他干部包户包产,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全面 推动。三是强化监督。量化考核指标,把特色农牧业发展列入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年度 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严格兑现奖惩。 3、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发展规模。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集中连片发展的园区 ,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造基础设施,并视规模和财力给产补助;二是捆绑农业项目,糙 合资金,统一用于基地建设:三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特色农牧业 发展注入活力:四是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