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总结)_第1页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总结)_第2页
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总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园林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 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2、园林中的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是完 全统一的。3、园林的规划方式规划方式:规划式、自然式、混合式规划式、自然式、混合式。4、园林风格风格:欧洲欧洲系统:古罗马园林、意 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英国风景式园林西亚西亚系统:波斯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莫 卧儿园林中国中国系统:北方园林、日本园林、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5、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温度感、 距离感、运动感、方向感、面积感、重量感。6、简单韵律:简单韵律:由同一组成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出现的连续 构图。7、交替韵律:交替韵律:由两组以上组成要素有规律的交替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8、渐变韵律:渐变韵律:由同一组成 因素有规律增加和有规律减少出现的逐渐变化的连续构图。9、起伏韵律:起伏韵律:由某一组成因素有规律增加和 有规律减少同时出现的起伏增减变化的连续构图。10、拟态韵律:拟态韵律:由某一组成因素有规律纵横交错或多个 方向出现重复变化的连续构图。11、视点位置:视点位置:平视观赏、俯视观赏、仰视观赏。12、视域视域的垂直明视角 为 26302630,水平明视角为 4545。13、空间渗透主要通过空间渗透主要通过门洞、漏窗和空廊。14、 园冶园冶:“如远借、 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15、应时而借应时而借是所借之景物因时间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6、对对 景:景:与景点相对的景。17、透景:透景:在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阻挡时,开辟透景线。18、藏景:藏景: 把景藏在里边,出其不意和引人入胜,景越深,游兴越浓。19、障景:障景:经改变空间引导方向,园景逐渐展 开,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抑制视线,提高主经艺术魅力。20、隔景:隔景:将园林绿地分割为大小不同的 空间景域,使各空间具有各自的景观特色,而互不干扰。21、添景:添景:加强景深感染力。22、夹景夹景: :把左右 单调的风景,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只留中间合乎画意的障景,从左右配景的夹道中透入游人 视线。2323、框景、框景: : 利用类似画框的门框、窗框、洞框及一些树木的枝条,有选择地摄取一定的另一空间的 景色。2424、借景、借景: : 根据造景的要求,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 构景处理。25、漏景:漏景:由框景进一步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而漏景景色若隐若现。常设漏窗,通过漏 窗觑视外面景色。26、连续风景序列分布:连续风景序列分布:断续、起伏曲折、反复(简单反复、拟态反复、交替反复) 27、自然界中的水自然界中的水以江河、湖泊、瀑布、溪流、涌泉等形态出现。28、园林设计中的水园林设计中的水以平静的(湖泊、 池面) ,流动的(溪流、水坡、水道、水涧) ,跌宕的(瀑布、水帘、壁泉、水梯、水墙) ,喷涌的(喷泉) 等形态出现。29、亭:亭:是园林中最多见的供眺览、休息、遮阳、避雨的点景建筑。30、廊:廊:除遮荫防雨, 供休息之外,还有分隔空间和导游的功能。可做透景、隔景、框景之用。31、园林建筑的布景原则:布景原则:满足 功能要求、满足造景需要、与自然环境协调。32、园路园路具有组织交通,引导浏览的作用。33、园路布局园路布局必 须处理好园路交叉口与分叉口(正交、斜交、转向) ,斜交斜交必须对角相等,且锐角不宜小于 6060。湖水岸 边的园路,一般都布局环湖园路,但不是紧靠岸边一周,而是距岸边若接若离若接若离。34、园林广场类型:广场类型:集散 广场、休息广场、生产广场 35、假山类型:假山类型:土山、石山和土石相兼的山。36、 “石包土石包土”:外石内土,我 国古典园林中到处可见。37、 “土包石土包石”:将石埋在土中,好像天然山土中露出石骨一样,可埋置在山坡、 草地边缘和道路拐弯处,起装饰点缀作用。38、太湖石:太湖石:瘦、 透、 漏、皱。39、常见的山石材料:常见的山石材料:湖石、 黄石、青石、石笋。40、假山要体现假山要体现高远、深远。41、园墙:园墙:园林中的墙垣,或称景墙。功能作用:功能作用:主要 有分割空间、引导游览、组景装饰等。 - 1 1、园林规划方式、园林规划方式可分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规则式(意大利台地建筑、天安门、中山陵)规则式(意大利台地建筑、天安门、中山陵)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和丘陵地区由阶梯式大小不同 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水体:水体:外形轮廓几何形,采用整形式驳岸,以大量的喷泉作为水景的 主题。建筑: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道路广场:道路广场:外形轮廓几何形,道路均为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组 成,构成方格形、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者不对称的几何布局。种植设计:种植设计: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或 花镜为主,树木配植成行列式和对称式,树木整形修剪成图案。园林其它景物: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花坛群、水景、 喷泉外还采用盆树、雕像为主景,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位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 自然式自然式(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园林) (颐和园、拙政园)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平原地带,地形为和缓地形,与人工堆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结合,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 貌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水体:水体:轮廓为自然的轴线,水岸由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组成。建筑:。建筑:建筑 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不以轴线控制,以导游线控制全园。道路广场:道路广场:外形轮廓为自然形状,道路 平面和剖面以自然的曲折的平曲线和竖曲线组合。种植设计:种植设计:园内不成行列式种植,花卉以花丛群为主, 树木不作整形修剪。园林其它景物:园林其它景物: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以外,采用山石、假山、桩景为 景物雕像基座自然式,位于透景线集中的焦点上 混合式混合式园林(法国洛可可) 规则与自然式比例差不多 2 2、园林构图艺术法则、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 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比:对比:形象对比、体量、方向、空间开合、明暗、虚实、色彩、质感、疏密、 动静 比例与尺度-影响比例与尺度的因素:影响比例与尺度的因素:1、功能与性质决定了园林构图的比例尺度 2、材料、结构及工程 技术条件决定了比例尺度 3、周围环境影响比例尺度 4、植物的生长会改变比例尺度 3 3、园林建筑、构筑物和道路、广场、假山石等的色彩色彩,在设计时应注意注意以下几点: 1 与园林环境的关系既要协调又要取得对比 2、结合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来考虑色彩设计 3、园林建筑和 构筑物的设色应能表达功能效果 4 因地制宜、适应当地群众的爱 4 4、如何给水景增加色彩、如何给水景增加色彩 养水生动物养水生植物倒影铺设图案灯光 5 5、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特点:、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特点: 引水入园,挖地成池山水相依,崇尚自然“一池三山”传统模式以水的诗情画意,寓意人生哲理 6 6、园林种植艺术的基本原则:、园林种植艺术的基本原则: 园林种植要充分满足园林的性质和功能要求,与园林总体布局相一致尽量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 因地制宜选择适当植物种类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艺术文化,反映名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吸取西方园林植 物造景的长处,发展我国的园林种植艺术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远期和近期的关系种植时需遵守基本艺 术原则 7 7、园林植物种植类型:、园林植物种植类型: 孤植:孤植:孤植是树木单枝栽植或二、三株同一树种的树木紧密的栽植在一起而具有单株栽植的效果的类型 类型类型:1、单纯作为构图艺术上的孤植树 2、作为园林中庇荫和构图艺术结合的孤植树 对植:对植:指用两株或两丛乔灌木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均衡配置的种植类型 对植类型:类型:对称种植和非对称种植 列植:列植:指用同一树种或不同树种沿一定方向(直线或曲线)等距离栽植的种植类型 列植可分为:分为:单行列、双行列、多行列 丛植:丛植:丛植是指由数珠到数十株乔木或灌木组合而成的种植类型 群植:群植:是指多数乔木(20 株到 30 株)树群可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类两类 8 8、园林植物的景观作用:、园林植物的景观作用: 具有自然美的素质有明显的时空序列节奏有较强的空间美学作用有人化性格美是体现园林特色 与地方特色的材料 9 9、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园林植物造景艺术: 用植物作为造园主题,创造主景用植物作为对景、障景和隔景用植物作为山石、建筑、广场、道路、 水体等景物的配景植物可以作为其他景物的背景利用植物能增加园林空间的层次,形成夹景、框景、 漏景和添景利用植物能创造园林空间的变化园林植物能形成点、线、面的形态特征,创造具有现代化 美感的园林 1010、园路的类型:、园路的类型: 主要园路:宽度为 4-6m次要园路:2-4m游息小路:1.2-2.0m 1111、园林广场布局:、园林广场布局: 先抑后扬;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