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花垣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湘西花垣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湘西花垣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湘西花垣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湘西花垣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湘西西花花垣垣县县2004年年国国民民经经济济和和社社会会发发展展统统计计公公报报 2004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花垣各族人民认真贯 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着力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 矛盾,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三化”进程稳步推 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较好的完 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一、综合 经济增长再创新高。2004 年全县 GDP 为 104823 万元,比上年 增长 23.5%,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增速居全 省各县市地区首位,跻身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 最快的百县(市)之列,名列第 27 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3590 万元,增长 3.5%;第二产业增加值 57234 万元,增长 45.6%;第三产业增加值 23999 万元,增长 9.5%。三次产业结构为 22.5:54.6:22.9,人均 GDP 为 3855 元,增长 22.9%,每亿元 GDP 提供的财政收入为 1533 万元,增长 16.8%。 “三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部工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了 51.4%,比上年提高了 13.4 个百分点,工业占据了全县整个国民 经济的半壁江山,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随着工业 企业活力增强,全县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步伐逐步加快。 农业产业开发成效显著,全县已有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开发大户 200 余户,其中种植大户 70 余户,开发面积 3 万亩;养殖大户 120 户, 养畜 2 万多头;加工营销大户 11 户,走出了一条农业开发的新路子, 烤烟、水果、蔬菜、养殖、药材等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壮大;全县农 村外出务工人员 2.2 万人,比上年增加 1.38 万人,劳务总收入 13200 万元,增长 147.7%。全县城镇化率为 20.4%,比上年提高 0.2 个百分点。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通过考核验收,全县为民办八件实事的目 标任务全部达标,31 项考核指标全部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 员、解决贫困农民温饱和帮助越过低收入线等 14 项指标超额完成目 标任务;改造乡镇敬老院、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等 8 项指标 100%完成目标任务;征地补偿费用清欠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等 9 项指标达到目标要求。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内新增城镇就业 2326 人,下岗职 工再就业 1538 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6586 人。 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依法治县,全面落实廉政建设 责任制,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坚持一手抓防范,一手抓打击,强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了社 会稳定。农村税费改革顺利推进,全部免征农业税,农民负担进一 步减轻,全年免征农业税 449 万元,农村社会保持稳定。 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仍然不够合理, 产品结构单一;地方可用财力有限,支出压力较大;农业增长速度、 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业科技水平不高,电力、交通、原材料等 瓶颈制约仍较为突出。 二、农业二、农业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 40683 万元,同 比增长 3.7%;实现农业增加值 23590 万元,增长 3.5%。粮食总产 量达 81368 吨,增长 0.4%;烤烟 1207 吨,增长 42.2%;蔬菜 41905 吨,增长 10.8%;水果 10525 吨,增长 16.8%;全年出栏肉猪 14.41 万头,增长 0.1;出笼家禽 48.7 万羽,下降 5.4%;出栏牛 1.07 万 头,增长 4.9;出栏山羊 8.5 万只,增长 3.0;水产养殖面积达 0.9 千公顷,增长 2.3%,水产品产量 2906 吨,增长 0.4%。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粮食作物面积继续减少,全县粮食作 物播种面积 17.59 千公顷,比上年减少 3.7%。农业内部结构趋向合 理,农、林、牧、渔增加值比例为 53.0:9.6:31.6:5.8,其中林果 业、畜牧业、渔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 47.0%。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7750 万元, 开工水利工程 2876 处,新修和整修渠道 18796 米,完成了兄弟河、 老卫城等病险水库的治理。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已达 9.87 千公顷,旱 涝保收面积达 8.0 千公顷,农业人口人均旱涝保收面积达 34.5 公顷。 扶贫开发迈出新步伐。全县 94 个扶贫村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 125 项,投入资金 1647.53 万元,促进了贫困村脱贫,帮助了 4500 个贫困农民解决温饱和越过低收入线,解决了 1.36 万人饮水困难, 农村新建沼气池 4600 口,帮助 352 户农村茅房、危房和无房户解决 了住房困难。 三、工业和建筑业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4 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 53912 万元, 同比增长 49.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52024 万元, 增长 51.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 22735 万元, 增长 47.3%;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 28772 万元,增长 59.9%;其 他经济实现增加值 517 万元,增长 48.8%。 企业效益总体提高。12 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 企业 6 个,同比减少 8 个,亏损面为 19.4%,较上年同期缩小了 25.8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 1476 万元,同比下降 19.8 %,盈亏 相抵后,实现利润 3576 万元,实现利税总额 14180 万元,增长 101.3%,扭转了去年同期净亏损 66 万元的局面,实现扭亏为盈。 主要产品产量均有所增长。生产锰矿石成品矿 34.3 万吨,增长 19.4%;电解锰 72337 吨,增长 27.5%;电解锌 65105 吨,增长 40%;硫酸 13.3 万吨,增加 99.5%。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 171943 万元, 增长 62.8%,产品销售率达 98.7%。 企业改革改制进展明显。完成了三康公司和糖酒副食品公司、 花垣宾馆的改制,县内粮食企业、县纸厂等企业的改制工作正在抓 紧进行。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4 年,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发展到 15019 户,实现增加值 32189 万元,增长 45%;上缴税金 7130 万元,增长 26%。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建筑业增加值为 3322 万元,比上年增长 8.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36.6 万平方米,增长.%;房屋建 筑竣工面积 12.6 万平方米,下降 29.2%。 四、固定资产投资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4 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9692 万元,增长 27.8%。其中城镇投资 32610 万元,农村投资 4882 万元, 跨地区投资 2200 万元,分别增长 26.4%、13.2%、132.6%。在城镇 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 14635 万元,增长 24.2%;更新改造投资 11280 万元,增长 21.6%;房地产开发 1560 万元;城镇工矿区、私 人建房 5135 万元,增长 13.0%。 商品房供需两旺。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1560 万元;商品房 竣工面积 3.49 万平方米,销售面积 1.81 万平方米,成交金额 1617.7 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县城 老街改造、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城区交通治安电视监控网络 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启动了边城翠翠岛、紫竹园大市场、商贸大厦、 城关集贸市场、边城森林公园等建设工程,县城南北开发、319 国 道改造、花龙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 五、交通和邮电业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继续发展。全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 11296 万吨公里, 增长 74.1%;旅客周转量 6386 万人公里,下降 15.9%。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5844 万元,增长 14.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408 万元,电信业务总量 1704 万元,分 别增长 30.4%、29.3%。年末城市电话用户 14854 户,比去年同期增 长 29.4%,净增 3374 户;农村电话用户 8571 户,增长 15.5%,净 增 1327 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43257 户,增长 25.7%,新增 11125 户。 六、国内贸易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走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环境的改善, 居民消费持续升温。2004 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106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1。其中批零贸易业 28168 万元,增长 11.2%; 餐饮业 2682 万元,增长 20.3%;其他 256 万元,增长 39.9%。住房、 通信、教育、旅游等成为人们消费的新热点。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就。2004 年,全县进出口总额为 4272 万美 元,比上年增长 12.4%,其中出口 4272 万元,增长 12.4%。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合同外资金额 500 万美元,实际利 用外资 190 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 9900 万元。 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全年共接待游客 2 万余人,实现旅游收 入 500 万元。形成了“中国边城”品牌和茶洞历史文化名城游、板 栗村民族风景游、古苗河生态游、排碧寒武纪地质公园游四个产品 雏型。边城茶洞和古苗河风景区已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八、财政、金融、保险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4 年,全县财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 关,全年完成财税及基金收入 16070 万元,同比增长 70.9,在 2002 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提前 3 年实现本届政府提出的 2007 年 收入目标,全年全县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7124 万元,同比增长 37.9%。财政支出 23561 万元,同比增长 21.7,确保了工资发放、 重点支出、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09180 万元, 比年初增加 23588 万元,增长 27.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157419 万元,比年初增加 10978 万元,增长 7.5%;城乡居民储蓄存 款余额 72523 万元,比年初增加 16002 万元,增长 28.3%。 保险业发展加快。全年保费收入 1856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5.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641 万元,增长 13.7%;人寿险保费收 入 1292 万元,增长 60.9%。各项赔付支出 520 万元,增长 39.4%, 其中财产险赔款 345 万元,增长 56.8%;人寿险赔款 175 万元,增 长 14.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围绕“科技兴县”战略,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 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2004 年,全县拥有普通中学 21 所, 全年招生 5059 人,在校学生人数 15736 人,教师 901 人,普通中学 入学率为 94.4%;职业中学 1 所,招收新生 66 人,在校学生人数 151 人,教师 16 人;普通小学 173 所,招生 4668 人,在校学生人 数 30533 人,教师 1557 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99.1%。基本上 完成了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面向社会公开招考 录用教师 111 名。边城高级中心顺利开工建设,普九义务教育成果 得到巩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恢复了苗剧团。 全年创造各类文艺作品 350 件,一批作品在国家、省、州民族民间 文艺展演中获奖。 广播影视业蓬勃发展。全县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继续巩固, 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 80.9%,比上年提高 17.9 个百分点;电视人 口综合覆盖率为 93.6%,比上年提高 7.6 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 2.6 万人。 卫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04 年末,全县各种医疗机构达 33 个,病床 329 张,医务工作人员 875 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顺利推 进,全年共补偿 25338 人次、345.1 万元,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 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对 226 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对 302 名结核患者实施了免费规范化治疗。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承办州 “十运会” ,并在“十运会”上取得金牌总数第一、团体总分第二的 好成绩。 十一、资源和环境保护十一、资源和环境保护 国土资源和地质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利用市场手段配置国土 资源,使国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得到较好体现,全年实现国土资源税 费收入 5000 万元。古苗河地质公园列入省级地质公园。地质灾害防 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了地质灾区异地搬迁工程,关闭了 13 个地 灾区矿洞。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全县建立环境监测站 1 个,环境监测人员 12 人,全年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3 个,投资 140 万元。全县污 染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引进了废水处理先进技术,兴建了大型渣 库,对清水江上游电解锰企业实行了专项整治。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 8.5 千公顷,其中退 耕还林 7.9 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 52.3%。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年报统计,2004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 272646 人,比上 年增加 1899 人。在总人口中,汉族 47246 人,苗族 207430 人, 土家族 17294 人;非农业人口 40956 人,农业人口 231690 人。全县 人口出生率为 12.11,比上年下降 1 个千分点;死亡率 4.09,比 上年下降 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