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常用技术_第1页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_第2页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_第3页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_第4页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场急救常用技术 现场急救技术是现代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 方式的变化,心脏血管疾病的急症发生率逐年增加,创伤或灾害事件发生率增高。 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当务之急。这一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危 重症监护病房三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存链”。从目前我市急救状况看,急救 系统还不十分健全,尤其是训练有素的院前急救人员缺乏,装备和技术落后,普 及培训工作薄弱,缺乏全科式的掌握各种急救技能的人才。院前急救工作存在较 大隐患,甚至酿成医疗纠纷,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现场急救的组织管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每时有人发生急病或意外伤害,也可能发生灾难 造成成批伤病员,需要及时脱离险境、抢救和转运。现场伤病员的抢救,从时间 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初期卫生救援力量到达之前,要由现场目击者,周围群众 及部分伤病员进行自救;二是卫生救援力量到达到之后,伤病员救治的组织工作 要由卫生救援单位的领导担任,这里重点介绍卫生救援部门在现场急救组织指 挥的实施办法。 (二)现场急救的指挥要点(二)现场急救的指挥要点 医疗队到达后,在大量伤病员渴望急救的情况下,搞好组织指挥,是保证救 治质量,提高救治效率的关键,其工作要点: 1、作好伤病员分类、作好伤病员分类 由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负责组成分类组,在较宽敞的 现场所采取询问伤情和观察体征的简单方法,将需要紧急救治的伤病员,如窒息、 大出血、气胸、颅脑伤等,迅速就地开通气道及输液通道,预以紧急的止血、包扎 后,迅速将伤病员送往灾区临时手术室,休克伤员及时预以抗休克救治措施;传 2 染病员及时隔离治疗;濒死伤病员必须就地抢救;其他伤病员尽可能集中于临时 伤病员室。分类的医务人员及时对伤病员进行登记,补填伤票,并挂上分类标志。 ( (1)一般情况下,可将)一般情况下,可将伤员伤员分分为为以下几以下几类类 立即复苏级:用红色作标记,所有存在生命危险的伤病员要最先治疗,应 立即就地实施急救复苏。 立即手术级:红色,这组伤员必须及早手术治疗。 延期手术级:黄色,包括所有外科手术可以暂缓数小时,而不致影响生命 的伤员,但必须尽快转送。 轻伤员级:绿色,以自救互救为主。 期待医疗级:黑色,包括严重多发伤或复合伤,也就是濒死或救治希望较 小的伤员。为了其他更多伤员的利益,在人力物力允许的情况下,可对他们进行 对症和不费时的支持治疗(观望治疗)。 2、发挥救护人员的技能、发挥救护人员的技能 调动一切救护力量提高救治的整体效能,灾难中 伤病种类复杂,面对大量的伤病员,各类专科医生必须放弃原有的专业,从事本 专业以外的救护工作。内科医生有时也要作血管结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骨 折复位和术后处理等外科工作,外科医生也要对传染病进行治疗,护士、卫生员 在医生带领下也作清创、换药、更换敷料等工作,甚至司机及其他非医务人员也 要为伤病员进行包扎、倒水、协助伤病员分类等工作。 3、组织伤病员转送、组织伤病员转送 伤病员经过现场和医疗站初步救治后,要迅速转送 到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进一步救治,有时伤病员要边转送边救治,为了达到迅速, 安全转送的目的,要作好伤病员后送准备,掌握后送指征,发现伤病情变化及时 3 急救处理,在转送途中,观察及时抢救措施到位。 4、掌握救治工作重点、掌握救治工作重点 现场救护上,要掌握工作重点,随时调整救治力量。 在灾难早期,多数伤病员处在困境中,此时应把主要力量放在现场抢救上。当现 场抢救的伤病员陆续送到早期治疗机构时,此时应把抢救人员逐渐收扰到早期 治疗机构去。当伤病员进行到各科室进行医疗处置时,又需把大部分人员从分类 现场调回,立即投入到科室内救治。随着救治高峰期的回落,医疗站伤病员大部 分转出,巡回医疗的任务便逐渐突出起来。随着医疗任务的逐渐减少,卫生救援 工作的重点,又需及时转移到卫生防疫工作和帮助灾区重建卫生机构方面来。所 以,医疗救护队领导要随时掌握工作重点,不失时机地调整力量,完成现场急救 的各项任务。 二、现场急救常用技术 (一)现场心肺复苏术(一)现场心肺复苏术 1、心肺复、心肺复苏苏的意的意义义和普及培和普及培训训的重要性:的重要性:心搏呼吸骤停猝死,是临床上 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心肺复苏术(CPR)就是对此采用的最初急救措施。明确这样 一个概念:猝死即病人突然意外的临床死亡,猝死可以逆转,它可以由经过培训 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抓住时机,仅用双手、口、智慧便可使猝死逆转,提供生 存的时间和机会。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大脑”: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 在血液循环停止后 4-6 分钟,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脑死亡。复苏开始越早, 存活率越高,4 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 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 以救活;超过 6 分钟者存活率仅为 4%,10 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 小。 猝死最常见原因是冠心病,其中 70%死于院外,多死于发病 2 小时内,猝死 其他常见原因有电击、溺水、窒息、创伤、严重过敏反应和药物过量等。如果第一 4 目击者受过培训,可赢得宝贵的第一时间,关键是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让急救 在病人身边!美国已有 5000 万以上人次接受心肺复苏训练,香港已有 1/10 人口 受过训练,我国已有 1000 万以上人接受训练,每 2 年要进行一次心肺复苏知识 更新培训。 2、 、现场现场 CPR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 (1) ) A 判断意判断意识识和和畅畅通呼吸道:通呼吸道: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呼吸,将病人放置仰 卧位于硬面上,畅通呼吸道:仰头举颌法,判断有无呼吸。 ( (2) ) B 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或简易呼吸装置,每次人工呼 吸应为 1 秒以上,应见到胸部起伏,在吹气前不要深吸气避免过渡用力吹气,否 则过多气体吹入胃内可引起胃膨胀,呕吐误吸,影响人工呼吸进行。 ( (3) ) C 人工循人工循环环 判断有无脉搏,要检查颈动脉,胸部按压部位:两乳头 连线中点处,按压频率 100 次/分,按压深度 46cm,2005 年 1 月国际复苏联合 会制定按压/通气比为 30:2,进行 5 个循环,约 2 分钟,后检查循环特征,评估。 ( (4) ) D 除除颤颤 提倡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为双向波,不主张单向波 多次除颤,使用单向波除颤可采用 360J 一次即可,对心脏性猝死需首选尽快使 用 AED。 (二)现场初步急救五项技术(二)现场初步急救五项技术 1 通气通气 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是一切救治的基础,伤员鼻咽腔和气 管可能被血块、泥土、呕吐物或痰及舌后坠等所完全或部分阻塞,造成窒息,应 立即选用下列方法,恢复或保持呼吸道的通气。 (1)头后仰, (2)手法清理气道,若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 误吸入肺,引起窒息和其他并发症, (3)托颌牵舌法, (4)击背法, (5)海姆立克手法: 进食时因食物和异物卡喉窒息的病人,不能说话、呼吸,将会用一手放到喉部, 5 此即海姆立克征象,这时需要你的紧急帮助,但不要去扣击病人背部,这将使情 况恶化,可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手法:4 个步骤: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 环绕病人的腰部。一手握拳,将握拳拇指一侧放在病人的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 用另一手抓住你的拳头,快速向上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不能用拳击和挤压, 不要挤压胸廓,冲击力限于你的手上,不能用你的双臂加压,记住这句话:“病人 的生命在你的手上!”重复之,直到异物排出。环甲膜穿刺术:急性上呼吸 道梗阻用其他方法不能缓解时环甲膜穿刺是开放气道的急救措施,环甲膜在甲 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先用手指在两软骨之间作好定位(喉结最突击点正下方) ,用环甲膜穿刺针或几根粗针头直接穿刺进针,有空气进出、穿刺成功,数秒气 中内即可通气。 2 止血止血 (1)直接按压止血法。 (2)加压包扎止血法。 (3)屈肢加垫止血法(4) 止血带止血法(5)填塞止血法(6)钳夹结扎血管止血法。 3 包扎包扎 (1)绷带包扎法。 (2)三角巾包扎法。 (3)特殊包扎法。 4 固定固定 创伤特别是交通故事伤和倒塌、坠落事故伤中,脊椎损伤已越来 越常见,处置搬运不当可引起十分严重且不可逆转的后果,甚至导致截瘫、死亡, 颈托、铲式担架为院前急救的必备器材。 5 搬运搬运 原则:(1)必须在原地检伤、包扎止血、固定等救治后再搬运;(2) 最好用装备较齐全的救护车运送伤员,提高转运安全性;(3)条件允许时可采用 航空救护;(4)颈部要固定,注意轴线转动,骨关节、脊椎要避免弯曲和扭转,以 免加重损伤;(5)要有专业医务人员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窒息;(6)尽量减少严重创伤患者的不必要搬动,在骨盆骨折中,一次不必要 的搬动可致胶体额外损失达 800-2000ml,甚至更多;(7)创伤患者,若无明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