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者选择概论(ppt 121页)_第1页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者选择概论(ppt 121页)_第2页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者选择概论(ppt 121页)_第3页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者选择概论(ppt 121页)_第4页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者选择概论(ppt 12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第五讲第五讲 生产者选择生产者选择 Chapter05 produceChapter05 produce 主要内容 生产函数基本概念 只有一个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 各种要素的最优组合 *企业的性质 2 美国的事业就是企业 。 卡尔文柯立芝 第一节 生产函数基本概念 l生产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并经过加 工转化产出一定产品的过程。企业就是一个投 入产出系统,或加工转化系统。 l生产要素:土地(自然资源),劳动,资本( 资本品,有形和无形),管理,知识 l产品:物质产品,服务,知识。 要素企业产品 生产函数的概念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 投入量与产品最大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 用一数学函数可表示为: 劳动、资本、土地是任何生产活动的最基本投 入,称为原始投入。 为方便期间,假定生产过程只有两个投入要素,即K 和L,只生产一种产品Q,生产函数就简化为: Q=F(L,K) n注意: 生产函数反映了单个企业或生产系统投入与产 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指一定技术水平下,一定 数量的投入要素所可能得到的最大产量。(没有 浪费和资源闲置) 生产函数的本质是一种技术关系。当发生技术 进步时,生产函数将会发生改变。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数量关系(投入量和产出量 ),不牵涉到价格。 投入又可分为固定投入和变动投入。 J固定投入:投入数量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投入(土 地、机器设备、厂房等) J可变投入: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投入(原材料、劳动 力) 生产函数分为一个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和 多个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 (多变量生产 函数)(短期、长期生产函数) 第二节 只有一个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 它指的是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可变动投入 (劳动) 与固定投入相结合 (通常是资本) ,只生产一种产 品的产量 ( Q ) 。 这种只有一个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通常又称作短 期生产函数。 例如:对Q=F(L,K) 一种可变投入要素(L可变,K固定): 复印社:只有一台复印机,若2人干活,一个复印、 一个装订;若3人干活,一个递材料、一个复印、一 个装订 农民种田:一亩地,农民人数可变 l 短期(short run):在该时期里,企业能够通 过改变可变要素,如原料和劳动,但不能改变固定 要素(如资本)来调整生产。 l 长期(long run):一个足够长的时期,以至 于包括所有资本在内的所有要素可以得到调整。 短期里只有一些要素,即可变要素能够得到调整, 而固定要素不能得到充分调整。长期里所有要素都 能得到调整。 短期和长期 n例如福特汽车公司。在只有几个月的时期内 ,福特公司不能调整它汽车工厂和设备的数 量与规模。它可以生产额外一辆汽车的唯一 方法是,在已有的工厂中多雇佣工人。 n与此相比,在几年的时期中,福特公司可以 扩大其工厂规模,建立新工厂和关闭旧工厂 。 n当福特公司想把每天的产量从1000辆汽车增 加到1200辆时,在短期中除了在现有的规模 中多雇工人之外别无选择。但是,在长期中 ,福特公司可以扩大工厂和车间的规模。 n 对一个企业来说,进入长期要多长时间呢? 回答取决于企业。对一个大型制造企业,例 如,汽车公司,这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与 此相比,一个人经营的冷饮店可以在一小时 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去买冰柜或冰淇淋机。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总产量:一定数量投入要素所获得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每单位投入要素(劳动)所获得的产 量 边际产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要素所引起的总 产量增加量 TP=f(L,K0) 本表说明总产量可以在其他投入(资本、土地等)不变 ,以及技术知识不变的条件下,由不同的劳动投入量来 实现。从总产量,我们可以推导出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的重要概念。 表5-1 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某车间在投入资本不变,只改变劳动力投入情况 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总产量 nTP=Q=f(L) 单一可变要素(劳动 力)的生产函数 产量与投入量关系 示意图 L Q TP 平均产量 nAPL=TP/L 平均产量=射线的斜率 MaxAPL=APL* L* L Q TP L2L1 APL* L Q AP 边际产量 nMPL=TP/L=dTP/dL L Q MP L Q TP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间的关系 当 MPAP 时 AP 上升 当 MPAP 时 AP 下降 当 MP = AP 时 AP 最大 因此,边际产量曲线必然 通过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当 MP = 0 时 TP 最大 当 MP0 时 TP 上升 当 MP0 时 TP 下降 因此,边际产量为零的点, 总产量最大。 0 12345687910 0 12345687910 A B C 60 11 2 10 20 30 每月产 量 每月产 量 E 总产 量 平均产 量 边际 产量 D 每月投入劳 动 每月投入劳 动 二、生产的三阶段划分 n第一阶段:可变投入的 边际产出大于其平均产 出; n第二阶段:可变投入的 边际产出小于其平均产 出但大于零; n第三阶段:可变投入的 边际产出小于零。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为: 第2阶段(可从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角度分析)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0 12345687910 0 12345687910 B C 60 11 2 10 20 30 每月产 量 每月产 量 E 总产量 平均产量线 边际产 量线 D 每月投入劳动 每月投入劳动 表明在其它投入不变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 ,新增加的产出越来越少。换言之,在其它投入不变 时,随着某一投入量的增加,其每1单位投入的边际 产量会下降。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 在爱荷华州的西部,农业研究人员在两块试验 田中按两种方案施磷肥,以估计玉米的生产函数。 在试验中,他们小心地保持其它要素诸如氮肥 、水和劳动投入不变。由于土壤和气候总是存在微 小差异,因此,即使是最细心的科学家也不能避免 所有随机变量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曲线的锯齿状 看出。 如果把实验数据整理后绘出一条光滑曲线,你 就会发现每一个用肥剂量和边际收益之间存有某种 关系。在每英亩投入达到大约300磅的时候,边际 产量开始出现负数。 玉米生产中的边际收益递减 磷肥投入 (磅 / 英亩) 玉米产量 (蒲式耳 英亩) 关于边际报酬递减法则(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的几点说明: 该法则是以经验为依据的一般性概 括,绝大多数情况都适用。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前提之一“技 术水平”不变,它不否认技术条件变化 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强调其它投入要素都不变。 (4) 规律表述有“最终”二字修饰条件。也 就是说,某一投入边际产量并非自始至 终递减,它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 加趋势。 边际报酬递减- 马尔萨斯的问题 n 19 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 马尔萨斯认为,由于土地是有限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光靠劳动投入的增加必然 带来劳动边际产出递减,最后达到普遍的饥 荒。 n解决问题的方法:战争、瘟疫 n他的预言为什么没实现? 图 技术进步使生产函数上移 n当发生技术 进步时,生产 函数将会发生 改变。技术进 步引起了总产 量曲线的变动 ,掩盖了边际 报酬递减法则 Q L 经验生产函数 n农业生产 美国堪萨斯州农业实验站在水浇地上进行 了10年施肥和产量的实验,氮肥施用量每 英亩40、60、80、100、120、160磅改变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经 回归得以下生产函数: Q=65.54+1.08X-0.003X2 氮肥使用量与产量关系 (一个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 n问: n如何获得最大产出施肥量 n如何获得最佳经济投入量 n假定玉米2.5美元/磅,氮肥0.25美元/磅 生产应该推进到哪一个阶段? n情况1:厂商的目标是平均产量最大 n情况2:厂商的目标是总产量最大 n情况3: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各种情况下厂商应该雇用多少工人? 短期中的劳动最优投入量 n短期生产中,劳动的合理投入量应该第二阶段中,其 左端点满足AP = MP,右端点满足MP = 0 n利润最大化的劳动投入数量按照下述原则确定: p * MPL = w 因此,决策的基本原理是:应当使用追加的可变 投入要素,直到最后1个单位的边际产量收入与其成本 相等 n边际成本(MC):增加一单位资源所增加的成本; n边际产量收益 (MR):增加一单位资源所增加的收 益。 利润=收入成本 利润最大时, 单一可变投入的最优投入量 对于只有一种变动生产要素L的生产系统: n其中 是产品售价, 是可变动投入要素 劳动的价格。 是变动生产要素L的边际产量 。 Q P LMP P L 例: 巨浪公司生产袖珍计算器,设备的数量在短期内不 会改变,但可以改变工人的数量。每天产量与工人的数 量之间的关系为: 计算器的价格为每只50元,工人每天的工资为40 元。该公司使用多少工人可以使利润达到最大? 解: 边际收入 边际成本 思考题 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 = 21L + 9L2 L3 (1) 求该企业的平均产出函数和边际产出函数; (2)如果该企业现在使用了3个劳动力,是问是否合 理?合理的劳动投入量应在什么范围内? (3)如果该企业的产品市场价格为3元,劳动力的市 场价格为63元,那么,该企业的最优劳动投入量是多 少? 三 多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 一、等产量曲线的性质和类型 n定义: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 各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 每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 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 组合方式 劳动(L) 资本(K) 产品产量 A1020200 B2010200 C258200 D405200 E504200 K Q OL n等产量线:生产给 定产量水平的所有 可能的投入组合形 成的曲线。 n等产量线与研究消 费者行为时的无差 异曲线相似,其差 异在于等产量线对 应特定产出水平, 而无差异曲线对应 效用水平。 只要考察的时间足够长,就不只一种投入 要素在变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投入要素, 甚至所有投入要素都可能变动。 如果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都会变动,投入和 产出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 Q = f ( L, K) 等产量线与长期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Q = f ( L, K) 的形状 L O K TP L1 L2 K1 K2 等产量线的特点(投入的边际产出大于零的 范围内) 等产量曲线具有负斜率;(表明两种要素之间具 有替代关系) 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替代能力递减) 任何两条等产量曲线不可能相交; 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越大。 特例:完全替代和完全互补 不同的两种投入彼此间替代程度不同 完全替代等产量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完全互补等产量线是一直角线 K LO 完全替代 K L O 完全不替代 2. 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 边际技术替代率 不的同投入要素之间有一定的技术替 代关系。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维持 同样的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投入要 素可以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称作该 投入要素对另一投入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 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产量线上该点的切线 斜率的负值,记作 MRTSLK (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 O K L k1 k2 l1l2 q 边际产量 n其它条件不变,一种投入品数量微小变动对 产量影响,称作该投入品的边际产量( Marginal products: MP)。 n生产函数Q = f(K,L) n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 Q/L n资本的边际产量 MPK = Q/K 在两可变投入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中 ,多投入劳动引起的产量的增加必然等于 少投入资本引起的产量的减少。即 由此可得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该点投入要素的边际 产量之比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n大量使用劳动替代资 本时,劳动的边际生 产率下降;大量使用 资本替代劳动时,资 本的边际生产率会下 降。 n随着一种投入的投入 量的不断增加,其替 代另一种投入的能力 越来越弱(递减)。 每月投入资本 每月投入劳动 0 12345 1 2 3 4 5 Q1=75 Q2=90 K=1/3 L=1 L=1 L=1 L=1 K= 2 K= 1 K=2/3 1、等成本线 n每一个企业的决策都受到预算的制约。 n等成本线是指具有相同总成本的各种不同要素组 合状态的轨迹。 K L 0 2、等成本线的移动 L K 0 l成本预算减少 l投入L价格增加 2、给定产量的最优投入组合 n给定f(L,K)=Q0 要求: MinC=PL*L+Pk*K 当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 相切时,投入组合最 优。 3 3、给定成本的最优投入组合、给定成本的最优投入组合 l假定给定成本C0,即 PLLPKK = C0 (相当于预算约束) 要求: MaxQ=f(L,K) 当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 相切时,投入组合最 优。 要素最佳组合的条件: n 当要素组合达到最佳组合状态时,等产量曲线与等成 本曲线相切,两条曲线在切点的斜率相等。 n经济含义:投入要素达到最佳组合时,必须使得在每一 种投入要素上最后一个单位的支出所得到的边际产量相等 。 技术选择的经济规律 n如农业生产 n中国X要素(劳动 )便宜, Y(土地 )昂贵,选择EA“劳 动密集型”技术;美 国国要素结构不同 , X要素(劳动) 昂贵, Y(土地) 便宜,选择EB代表 的“土地密集型”技 术。 等产量线 B国 等成本线 A国等成本线 Y X YB YA XB XA0 EA EB 要素价格变化对最佳组合的影响 n要素价格变化将会改变等成本曲线的斜率 n当要素价格发生变化后,新的要素最佳组合将使用更多 相对廉价的要素,减少相对昂贵要素的使用量 L K 绿色为要素L价格变低后的等 产量线(预算相同)。 n1997年9月,美国最低工资上升到5.15美元/小时 。克林顿总统及其他倡导者认为,提高最低工资 标准会使穷人的生活大大改善。 n但根据前述观点,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后,企业可 能会通过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增加高技能工人来减 少对生产中低技能工人的需求量。 n最终结果可能是某些工人会从最低工资的提高中 获得好处,但可能会使另一些工人的状况变得更 糟。 要素价格变化对最佳组合的影响 -最低工资法的结果 n统计数据显示,青年男子的就业率下降了 7.29个百分点,青年女性就业率下降了 11.34个百分点,黑人青年的就业率下降了 10个百分点。 n那些拿最低工资的工人生活变好了,但那些 想找工作却找不到工作的人变得更糟了。 n经济学家的声音有些时候并不起作用。 经验生产函数-多个可变投入要素 n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对32头奶牛进行了长达17 个月的试验,改变奶牛饲料的干草和谷物的组 合(精料和粗料) ,假定其他投入不变,研 究牛奶产量与饲料投入量间的关系。 nM=340.1+1.54H+2.97G-0.001G2-0.004H2- 0.001HG l 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表 示所有投入的增加导致产出以同样的比例增加。 l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也叫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指所有投 入的增加导致产出水平以更大的比例增加。 l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所有投入的均衡增加导致总产量以较小的比例增加。 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 (a)规模报酬递增。 u产量增加比例规模( 要素)增加比例。 Q=100 Q=300 284 Q=200 6L O K R 2 4 6 8 规模报酬递增 l劳动和资本扩大一个很 小的倍数就可以导致产 出扩大很大的倍数。 l投入为两个单位时,产 出为100个单位,但生产 200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 和资本投入分别小于4个 单位。 是一种规模经济 (b)规模报酬不变。 u产量增加比例规模 (要素)增加比例。 Q=100 Q=200 Q=300 2846 2 4 6 8 L O K R 规模报酬不变 p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 为2个单位时,产出 为100个单位; l劳动和资本分别为4 个单位时,产出为 200个单位。 (c)规模报酬递减。 n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 素)增加比例。 L O K R 2 4 6 8 Q=300 2864 Q=200 Q=100 规模报酬递减 l劳动与资本扩大一个很大 的倍数,而产出只扩大很小 的倍数。 是一种规模不经济 l劳动与资本投入为2单位 时,产出为100单位; l当劳动与资本分别投入为 4单位时,产出低于200单 位,投入是原来的两倍,但 产出却不及原来的两倍。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n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产量 的增长率大于成本增长率的情况,如产量增 加2倍成本只增加1.5倍(平均成本下降)。 n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则指 产量增长率小于成本增长率(平均成本上升 )。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returns of scale )的区别 n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规模不经济与规 模报酬递减)并不等价。因为: q规模报酬要求投入要素同时按相同的比例增加, 而规模经济则允许企业在改变产量水平时改变投 入要素组合的比例。 q规模报酬指的是生产函数的一种特性,因此隐含 有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假设,而规模经济则没有 这一假设。 规模经济的来源 n资本与劳动使用的专业化。 随着规模的扩大, 劳动对工作任务更熟练, 设备专业化更高。 n工程关系。更大规模的设备常常更有效率,基本 的面积/体积关系常常可以降低成本。 n生产要素不可分割性。 n随机经济性。 规模不经济的来源 n协调与控制问题 :随着规模增加, 信息沟通困难 ,管理成本增加。 n规模大的其它缺点: q因层次过多而决策缓慢 q缺乏灵活性 q企业家技能上的限制 AC 马克西希尔伯斯顿曲线 当年产量由千辆增加到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40 当年产量由5万辆增加到10万辆时,单位成本将下降15 当年产量由20万到40万时,单位成本将下降5 超过40万辆时,单位成本下降幅度急剧降低 年产量超过100万辆后,再扩大规模就不存在规模经济 汽车工业的规模经济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小城镇还是大城市 v80年代初,在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化问题上,费孝通 提出走小城镇道路的观点。1982年全国城市规划会 议明确提出并实际执行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 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全面推进城市化的 方针。1990年又进一步上升为“小城镇、大战略”。 v主张小城镇道路的依据是所谓的“国情”:(1)中国 现有城市数量不多,无法承受农民进城的巨大冲击; (2)城市本身的就业压力已经很大,不可能再吸纳 农民;(3)每增一个市民需投入一万元,现有基础 设施和财力难以负担;(4)发展大城市会导致“城市 病”。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小城镇还是大城市(续) v上述指导思想下的结果:1985年我国有建制镇2851个, 未设建制的县城377个,共有小城镇3228个。1992年建 制镇已达到14182个,是1985年的5倍,加上30000多个 非建制镇,共有小城镇44000多个。1999年小城镇数目达 到79000多个,其中建制镇19000多个,非建制镇约 60000个。 v小城镇带来大问题:小城镇道路使农村城市界限模糊,例 如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村村像城市,城城像农村”,有些 小康村今天看是政绩,明天将成为发展成本。农民反复建 房,浪费大量土地和财力。而且小城镇集聚效应极差,绝 大多数人口20万以下的县城规模不经济也十分明显:服 务业达不到分工起始条件,工业形不成产业链和行业群; 基础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资效益过低。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小城镇还是大城市(续) n国际上城市化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动机制,即先发展大中城 市,然后再配套发展小城镇,而我国的小城镇道路却是自下 而上的。 n认为中国城市化应走大中城市扩容为主道路的专家关注城市 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 n集聚效应是指一大批人和企业集中在一个相对小的地方以获 取规模经济和外部性。企业更易降低成本,更接近要素和产 品市场,同时享受知识溢出。仅就第三产业而言,与现代经 济相联系的主要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广告、电信、房 地产、医疗、娱乐、旅游、文化、体育、环保、教育等都与 城市规模有正相关关系。 n实例:从亚洲看,东京、香港、汉城等国际性都市的经济实 力和吸纳人口能力惊人。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小城镇还是大城市(续) n有关模型分析证明,人口规模在1百万4百万之间的 城市,成本收益最合理。事实上,近几年世界百万人口 以上城市数量增加了约一倍。 n案例:据江苏昆山市的典型调查,非农产业相对集中在 城市发展,至少可节约土地5%10%,节约基础设施 资金10%15%。小城镇人均用地为450550平方米 ,而城市人均用地为60100平方米,特大城市低于60 平方米。 n因此,有人建议:重点发展100万400万人口的城市 ;在特大城市周边发展城市群;在沿海地区以经济一体 化推动都市带、都市圈的发展。也有人建议重点发展省 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一批条件好的地级市。 *企业的性质 企业就是以赢利为目的,把各种生产要素组 织起来,为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提供产品和劳 务的经济实体。 企业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给自足经济) 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看不见的手 企业:看得见的手(行政命令) 企业成长 n企业成长的早期分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76)及其著作国富论。 n他认为,企业作为一种分工组织,其存在的理由 就是为了获取规模经济的利益,分工使更高的产 量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因此单个企业的成长与分 工的程度正相关。 n同时他又指出这种作用不是无限的,分工和专业 化生产的进程受到市场规模的制约,因为正是交 换的力量为劳动分工提供了可能,劳动分工始终 受市场规模的限制。就此,形成了亚当斯密的“ 市场范围限制劳动分工”的著名论断。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市场交易中,为达成交易而需支付 的收集信息、谈判、监督等不发生在物质生产 过程的成本耗费。 举例:买米 买电脑 炼油厂购买原油 当市场交易成本太高,就会形成一个组织,允 许某个权威(企业家)来支配资源以节约交易 成本。 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用非市场的方式代替市 场方式来组织分工。带来交易成本的节约 威廉姆斯的企业规模决定 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权衡,决定企业的边界 边际成本 企业规模 边际交易成本 边际管理成本 n在科斯等经济学家看来,企业成长表现为企业 把一些以前通过市场进行的交易活动纳入企业 内部进行,也就是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 n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因为 企业组织是市场机制的替代物,市场交易费用 与组织协调管理费用相等的均衡水平确定了组 织的边界。 企业的组织形式 l个人业主制(夫妻店) l合伙制 l公司 The Single Proprietorship 个人业主制 n又称自然人企业,自然人承担无限经济 责任。 n财产的权利与义务的行为能力由个人( 即自然人)承担。 The Partnership 合伙制 n财产的权利与义务的行为能力由合伙人共同承 担。 n自然人的合伙企业,承担无限经济责任。 n每一合伙人对整个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 任。 n有限合伙制(LP) 有限合伙制 是指在有一个以上的合伙人承 担无限责任的基础上,允许更多的投资人承 担有限责任的经营组织形式 有限合伙适用于风险投资 进行投资活动,尤其是风险投资需要两样 东西:一是要有资金:二是要有投资管理人 才 有限合伙主要适用于风险投资,由具有良 好投资意识的专业管理机构或个人作为普通 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负责企业的经 营管理:作为资金投入者的有限合伙人享受 合伙收益,对企业债务只承担有限责任 The Corporation 公司制 n这不是自然人企业,而是依法构成的企业,又 称为法人企业。 n按股东的责任可分为无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 公司。但中国的公司法规定,注册为公司均为 有限责任。 n有限责任有利于分散股权,分散风险; n其中经过批准其股票可以上市。 法人与法人财产权 n企业是一个营利性的法人,法人是有别于自然 人的。法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其一是有自 己独立的财产可以支配;其二是可以独立承担 民事责任。 n假定投资者投资注册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 投资者一旦出资,投资额就成了法人财产而不 是投资者的个人财产了。换句话说,投资者投 资于法人的财产不可以收回,而只具有取得收 益和其它的相应权利,如投票权等。 n投资者对公司的一砖一瓦都不能擅动,否则就 是自然人侵犯法人财产。 p有限责任制企业 和 无限责任制企业。 p所谓的“有限”是指投资者对企业负有限责 任,同时企业自身对其债务负有限责任; p而“无限”则是指投资者对企业负无限责任 ,同时企业自身对其债务负无限责任。换 句话说,债权人不仅对企业的财产有求偿权, 对你个人的财产也有求偿权。 p两合制企业也称有限合伙制,它界于有限 责任制与无限责任制之间。 两合公司在大陆法国家公司法中规定的公司 形式。在英美法国家,一般视其为有限合伙 ,以有限合伙来进行规范。 股份两合公司是两合公司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有限责任股东是以认购股份即购买公司股 票的形式进行出资。从而使得其在对外吸收 社会投资上比一般两合公司更容易。 企业 公司制的优缺点评价 n有限责任公司的低成本筹资是它的主要优点。 n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是 它的主要问题。 n处理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公司企业成败的重 要因素之一。 83 判断题 1. 边际产出下降必定带来平均产出 下降。 84 1、 注意:当 边际产出平均产出时,平均 产出会下降 85 2拥有规模经济的厂商不一定拥有范 围经济,拥有范围经济的厂商也不一定 拥有规模经济。 86 2、 8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