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正说三国人物刘备_第1页
百家讲坛正说三国人物刘备_第2页
百家讲坛正说三国人物刘备_第3页
百家讲坛正说三国人物刘备_第4页
百家讲坛正说三国人物刘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 备 一说起刘备,大家印象当中,他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但是鲁迅曾 经批评说:“欲显刘备之长厚似伪。 ” “欲显”想要显示, “长厚”就是忠厚,忠 厚长者。这个“似”就是似乎,有点象虚伪,有点接近虚伪。那么鲁迅这个批 评到底对还是不对,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为什么呢?因为三国演义 是一部小说,他根据的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作的注,主要是在这个基 础上来写的。而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 ,刘备的形象发生了三大变化,这 其中就包括了他到底是忠厚还是虚伪的问题。因为我们只有全面地来了解刘备 的为人,全面地看待由史书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 。这样,我们才能正 确地判断刘备到底是忠厚还是虚伪的问题。刘备的第一个变化就是他勇猛的一 面被削弱了。在咱们的印象里边,看小说三国演义也好,看戏曲特别是京 剧也好,刘备这个人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性情温顺,善待下人,脾气 非常好,有时候还显得有一点软弱。 可是刘备在三国志里面可不完全是这样。在三国演义里头,我们 还可以注意到它说了这个话,但是因为在具体描写当中,这方面削弱了,读者 也不太注意,在影视里头,在戏曲里头,这种勇猛的一面,就进一步被削弱, 抹掉了,所以大家没印象。 三国志里头,周瑜讲到。周瑜说:“刘备以枭雄 之姿,而有关羽,张飞雄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 “刘备以枭”象枭雄那 样,他本人是枭雄,手下还有关张两位熊虎大将,刘备这个人,必定不是一个 能够长久地屈居于人下的。那么一个人,他一定要独立地干一番大事业,要跟 咱们东吴争天下。鲁肃也讲道,刘备是枭雄。我们看一下词典,解释“枭雄” , 是“智勇,杰出的人物” ,有个“勇”在里面,我们也可以这么想一想,刘备如 果光有仁义,忠厚,他缺乏智勇,特别是勇猛,神武的那一面,那么在东汉末 年, (天下)大乱那么一个乱世,他怎么可能在群雄之中立足,更不要说冒尖哪, 是不是?所以武勇是刘备的一个基本特点。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 “先生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生。 ”意思是说, 刘备小时侯父亲去世了,生活贫穷,只能与母亲一起编织草席贩卖草鞋为生。 由此可见,当时的刘备已经非常穷困潦倒,那么刘备是怎样起来的呢?谁先赏 识他呢?) 刘备出道刘备出道 最早的时候,有个人叫刘子平, 三国志里面就记载,刘子平知刘备有 武勇, “武装”的“武” ,这个“武”就是武艺高强,这个“勇”就是“勇敢” , 敢打敢拼,所以推荐他出来的,提拔他,当然我们在三国演义里头,现在 我们如果仔细看,也能发现一些,就是刘备在武勇方面的特点,因为三国志 里头,它有这方面的记载。你看三国志里头记载的一件事很有意思,就是 刘子平把他推荐出来以后,带兵打仗,当然一开始人很少。有一次刘备打仗受 伤了,受重伤,他就装死,结果敌人没有发现他。因为如果他还在那儿动的话, 别人再给他一刀,不就杀了吗?他装死,结果就活下来了。后来他的友军来了, 就把他装到车上,因为他走不了道了,这样他才活了命。 三国演义里边还写 到,大家都很熟悉了, “三英战吕布” 。 吕布一开始和张飞打,大战五十余回合,五十余个来回,不分胜负,然后 关羽上去了,关羽上去以后,两个打一个,又打了三十余回合,三十个回合, 还是没有战胜吕布,这时候刘备出场了,刘备的兵器是双股剑,两把剑。刘备 上去以后,吕布不支,败退回城。你不管怎么说的话,主力可能是张飞和关羽, 那说明刘备还是有两下子,是不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三国演义它还是基本 按照三国志 ,刘备有武勇这一面,但是总体上来说,刘备武勇的方面是被削 弱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在三国演义里面它要写到很多很多人物。它必须 突出这个人物最基本的最鲜明的特点。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曹操手下,孙权 手下都有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将领。 所以作者没有过多地写刘备的武勇,他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我们知道,我 刚才就讲了刘备的武勇,还可以从哪儿看得出来,还有,就是“三英战吕布” 。 在那个前后,曹操手下有六员大将,围攻吕布,这才把吕布打败,那是六比一, 这是三比一。所以从这个地方也看得出来刘备在武艺上确实有两下子。那么你 看我们很熟悉的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 。 (刘备)不是讲了八大诸侯吗?当时 刘备提出来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曹操把八大诸侯都贬得一钱不值。最后说, 天下英雄就是你跟我。曹操那么看得起刘备,对刘备评价如此之高,就是因为 看重刘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领袖型人物,只有这个人将来有可能会对他构成威 胁。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曹操清楚地认识到,刘备有一定的潜力,对他很不放 心,好在刘备将自己的远大志向掩饰的非常好,使得曹操放松了戒备。管中窥 豹,可见一斑。刘备确实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智慧。由此看来,罗贯中在三国 演义中突出刘备明君的特点,削弱他勇猛的一面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弱化勇猛的原因弱化勇猛的原因 三国演义之所以要突出突出刘备明君的特点,削弱他勇猛的一面,有 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我刚才讲的,因为三国人物很多,而且同一类型的人 物也很多,比如“领袖型” ,就有好几个,除了曹操,孙权以外,董卓,袁绍等 等都是属于“领袖型”人物。武将那就更多了,好几十了。所以三国演义 它的作者他注意就是在同一类型的人物当中要写出同中有异,不同人物当中要 写出异中有同。比如,刘,关,张这三个人不一样,但是他们有共同的一面。 要不然,他们不可能“桃园三结义” ,是不是?诸葛亮跟刘备很明显不一样,但 是它异中有同,所以他们才能走到一起,才能合作那么长时间哪。因此作者他 要突出人物的基本个性,有时候就不得不把他的一些次要的方面要加以淡化。 第二个原因呢,是为了让有的人物形象丰满,所以就采取了一些移花接木的手 法。我们印象当中刘备是一个脾气非常好的人。他大概除了发动彝陵之战,知 道关羽被杀,当时他情绪控制不住了发动彝陵之战。除这件事情以外,几乎想 不起刘备有大怒。大发脾气的时候,实际上历史上的刘备他有性格刚烈甚至暴 烈的一面。有一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张飞怒打督邮”那个故事,是不 是?那个督邮是个什么官呢?他是州或者郡,相当于特派员,相当于咱们省或 者专区的特派员。 当时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说,战争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混乱了,不需要那么 多官了,所以要淘汰掉一批官员,这个特派员他就有这个权,他瞧你不顺眼,你 不给我贿赂,行了,你这个官甭当了,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那么在三国演 义里头,是因为这个督邮索取贿赂不成,张飞大怒,打他,是不是,柳条打 断好几根哪。而督邮当时训斥刘备的时候,刘备喏喏而退。张飞打督邮的时候, 小说里面写刘备先进去,督邮训斥他,喏喏而退,显得很胆小,懦弱,然后张 飞急了,进去以后就把他绑在树上就打。当时张飞这样做的时候,刘备是怒呵, 制止他。可是实际上这个故事确是实有其事。 三国志上有记载,不过,打督 邮的不是张飞,是刘备,刘备当时要求见督邮,门口不让通报,不通报,不见。 另外,还有一个记载,是说,这个督邮“称疾” ,就假装生病,说,有病,不见, 刘备当时就大怒,冲进屋里,把督邮从床上提了起来,打二百杖。这个督邮真 经得起打啊。二百杖就是两百棍啊,是不是? 我想三国志上这个记载恐怕有点传说了,两百棍还不打扁了!像我这 样有两棍子就变成五段了。一个记载是两百杖,一个记载是一百多杖,而且这 督邮打了那么多杖,他还挺清醒,哀求饶命。本来刘备准备要杀了他,他哀求 饶命,还没打晕,你看,所以这是刘备干的。所以刘备性格当中有非常刚烈, 甚至暴烈的一面。那么为什么把这个细节挪到张飞身上呢?它是这样,就是在 三国志里头,我们注意一下就会发现, 三国志上张飞的故事比较少。现 在张飞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从三国演义里头来的。当然三国演义里 面张飞的主要故事,比如说,长坂坡等等。这个确有其事。但是总的讲,张飞 的事迹比较少,因此把刘备的这个细节挪到张飞身上能够使张飞的性格更加丰 满,因为他就是暴烈的那么一个形象,而刘备的故事很多,把这个细节挪走, 不影响刘备。 (罗贯中这样来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是很高明的做法,这样不仅不影响刘 备的形象,同时,还可以使刘备的忠厚明君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突出。那么为了 叙述故事等方面的需要,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刘备的形象还有哪些改 变呢?) 桃园三结义桃园三结义 刘备形象改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正式成为关羽,张飞的兄长。我们知道, 小说一开始,就是“桃园三结义” ,那么结义以后,刘备就成了正式的兄长。但 是在三国志里面,没有明确的记载说,他们三个人是正式结拜的,没有。 三国志里头,像关于刘备的先主传 ,根本就没有写到这个事。在关,张, 黄,马,赵这五个人的合传里面,那是一篇。那么在写关羽的地方,写到了他 们的关系。它是怎么说的呢?它说:“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 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 “先主”就是刘备, “与二人” 就是关张二人,关系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寝则同床”睡的时候,三个 人睡在一个床上, “恩若兄弟”关键是这四个字,感情,恩情“若” ,这是最重 要的一个字,好象亲兄弟。可是他不是亲兄弟, “恩若兄弟” 。 “而稠人广坐”就 是在很多人的场合下,很多人都在场的情况下,关,张这两个人“侍立终日” , 总是站在刘备身旁,整天站着,一刻都不离开他,保护他,忠心耿耿,感情确 实非常好。 “随先主周旋”不管刘备到什么地方,打仗也好,议事也好,或者做其他 的事情,关羽和张飞,总是紧紧地跟随着他。 “不避艰险” ,刘,关,张三人的 关系,简单地说,在三国演义里面,是“恩若兄弟”好象兄弟一样,并没 有说,正式结拜为结义兄弟,那么为什么要出来个“桃园三结义”呢?第一, 是因为他们三个人感情确实非常好, “恩若兄弟” , “不避艰险” , “侍立终日” , 跟随左右,所以它有这个基础。那么现在把它写成“桃园三结义”以后,他这 个关系就更加密切了,故事就更好看。第二,就是在三国演义 ,从史书三 国志经过评话,戏曲到小说,这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当中,中国历史上有一个 特殊的现象影响了后来的小说作者,把他写成正式结拜。就是我刚才讲了,正 式结拜这种形式主要盛行在元代以后,元代尤其是因为它实行非常残酷的严厉 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所以整个元朝这几十年当中,民间的反抗始终不 断。 这样的话呢,它这个民间结社,秘密结社,结成秘密团体,老百姓之间结 义这种情况就迅速地发展起来了。我们知道,当时推翻元朝统治那些红巾军什 么其他的等等,它都跟这种帮派结社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民间结社,成为老百 姓之间一种互相帮助的重要形式。那么写这个“桃园三结义”的第三个原因是 什么呢?就是因为三国演义它是尊刘贬曹,它要让刘备这方面的主要人物 尽快出场亮相,这样的话,就会给读者留下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桃园三 结义”就可以使刘关张三人的关系更加紧密化,世俗化,平民化,非常符合广 大老百姓的这种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实际上, “桃园三结义”效果也确实很好,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给人们 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有一件事情,就显得有点离谱。不过,它却是史书 上记载的史实,就是有人要把自己的地盘让给刘备,但刘备却不肯接受,这到 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说明刘备真的仁义厚道,还是另有原因呢?) 三让徐州三让徐州 那么第三个,我就是要来讲这个问题了,就是大大加强了刘备忠厚方面的 故事,加强了刘备忠厚,仁义的形象。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刘备“三让徐 州” ,就是刘备在徐州投靠陶谦,当时刘备力量很弱,他只有一千多人,还有几 千饥民,饥饿的老百姓。那么当时陶谦已经 63 岁了,他身体非常不好,他很看 重刘备,所以他就跟刘备讲,他说,我身体不行了,我那两儿子能力也不成, 我死了以后,徐州牧,徐州牧那个地位很高了,它要管好几个(郡) ,附近好几 个郡,就相当于一个省的样子。陶谦曾经两次跟他说,而且临终的时候,临死 了,陶谦还指指自己的心说我这个是真心话,刘备始终就不答应,推托说:我 能力不行,给你儿子,我们看三国演义就行了。 那么这个事情在三国志上是有记载的。 三国志上写的,确实陶谦 让位于刘备,让他来继任,我死了以后你继任,刘备一开始确实推托,但是刘 备在受到别人劝说,一个陈登,一个孔融,就是“孔融让梨”那个孔融。因为 刘备说袁绍势力那么大, “四世三公” ,他势力那么大,让他来接管徐州,不就 行了吗?结果陈登和孔融,特别是孔融,把袁绍说得一钱不植,袁绍确实不成 器,这个人确实不行,结果就把刘备说服了,所以陶谦一死,刘备就接管了徐 州。可是在三国演义里头,陶谦三次跟刘备说,刘备不答应,临死之前指 着自己的心,我这是真心话,我们知道,中国有句俗语,古语:“鸟之将死, 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鸟快要死了,它的叫声是听起来很哀伤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这是陶谦临终的时候,托付他,刘备都不接受, 三 国演义接着写到,陶谦死了,全军举哀,然后陶谦的几个主要助手把代表权 力的印信绶带等等交给刘备,刘备还是不受。 第二天全城军民到衙门的大门口路上跪下痛哭,求刘备继任徐州牧,而且 关羽,张飞又来动员刘备,刘备这才怎么着。我们看三国演义写得非常有 意思。 “关,张二公,亦再三相劝,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 ” “权”就是“权且” ,就是暂时我来担当这个职务,如果以后有更合适的人选,你们让别人干。 (根据史料记载,刘备之所不敢贸然担任当时徐州的最高领导,一方面固 然有收买人心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则是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备心有顾 虑。他担心,一旦担任徐州的最高领导,就等于为别人攻打自己提供了借口。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刘备所料想的那样,附近的军阀袁术还未等他的位 子坐稳,便大举进攻。这说明,刘备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那 么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是否也会有所体现呢?) 刘备托孤刘备托孤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刘备白帝城托孤所说的那句话, 三国志上有明确的记载,他就是那么说的。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取。 ”如果我的孩子,就是阿斗,能够辅佐,当好这个皇帝的话,则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你就自己可以在成都称王,你就当皇帝。也就 是说,如果阿斗不成器,必要的时候,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当时毛宗岗就在 回前总批里边对刘备这个忠厚感到可疑。 “或问,先生令孔明自续,为真话乎? 为假话乎?”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说,你以为真就是真,你认为假就是假。实 际上毛宗岗的意思就是说,刘备这话不是真心话,为什么呢?因为他了解诸葛 亮这个人,所以这件事情确实表现出刘备有虚伪的一面。明末有一位大思想家, 学问家李哲,李卓吾。因为他有评点三国演义 ,他在这个地方就写了一句话。 他说:“玄德真奸雄也” 。 “奸雄”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了, 三国演义 里头“奸雄”可不止曹操一个,刘备也不止一次。我这儿只举一个例子,被称 为“奸雄”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了,刘备确实是一个仁义明君,忠厚长者。他 在历史上,有很多三国演义里面我们就不要说了, 三国志里面就记载他 很忠厚的事情,有的三国演义就写进去了。比如,有一条,他当时在新野 失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