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种机的设计(全套含CAD图纸和三维模型)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19890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0.4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5-06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50
积分
- 关 键 词:
-
玉米
播种机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以及
三维
模型
- 资源描述:
-











- 内容简介:
-
玉米播种机的设计 摘要: 农作技术与农作机具是农业生产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范畴,前者是后者产生和存在的前并依赖后者实现;后者为前者的实现而创制并能促进前者的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一次农业革命,现已在河北、内蒙古等 10 个省份开展示范推广与应用。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具有保墒、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土蚀和风蚀、抑制沙尘暴、减少作业工序、 降低作业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目前,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播种机。 由于保护性耕作具有特殊性(地表覆盖大量秸秆,地下有 作物根茎),对北方旱地农业的播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开发集节水、精良播种、药剂灭草于一体的联合作业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播种机;排种器;精量播种;玉米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0 引言 传统耕作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失去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土壤水蚀、风蚀加剧;耕作破碎土壤,制造了良好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微生物,使土壤活性下降严重。耕作幅度越大,土壤的恢复功能、保护功能就丧失越多,土壤的原有特性越难保持,要恢复就越困难。这些年来,我国机械耕作已是非常普遍 ,作物产量上升幅度较大,但污染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因此, 在有根茬的未耕地上进行播种,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可以有效地控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抵御春旱、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等。从而对播种机的设计就有了相应的要求。 本课题设计了玉米播种机的破茬装置和开沟器等零部件的设计。该播种机应能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可以有效地控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抵御春旱、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减少了田间作业的各个环节, 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此玉米播种机是与大中型动力机械配套的农业机械,经济效益高 , 适合我国各个地区的种植情况。能够获 得较好的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 。 1 总体设计思路 本装置主要用于在留有残茬的土地上进行玉米播种,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玉米播种机的破茬装置、施肥装置、开沟装置、播种装置,仿形装置、覆土装置、整体机架等相关设计。 目标:播种机应能减少对土地的破坏 , 提高产量和培肥地力,控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效地抵御春旱,同时减少田间作业环节,提高了玉米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玉米免耕播种机是与大中型动力机械配套的农业机械 ,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农业效益。其造价低低廉。 可行性分析:玉米耕作播种一体机主要 用于在留有残茬的土地上进行 玉米播种,对土地破坏不大,能 控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提高产量和培肥地力,同时减少其余的田间作业 项目,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重点是破茬,只要对残茬进行破坏,设计好破茬,挖茬装置,不耽误覆土,种子发芽即可。国内相关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实现设计要求 。 计原理 在吸收国内外先进耕作播种机的基础上,考虑我国农艺与农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种结构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播种机具。依据保护性耕作农业技术的要求,采用复式作业,尽量少动土,机具少进地。一次完成秸秆清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满足播种的特殊要求。针对 东北地区干旱的特点,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土壤水分。采取措施保证播种机的田间通过性和工作稳定性。播种机作业后各项技术指标应达到国家颁布的播种机标准。在保证作业效果和结构强度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机具的重量、节省材料、同时注意零件的互换性,可装配性等要求 。 计总体结构 根据我国玉米播种的要求,以及已有的耕作模式,经过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最终确定出播种机的总体结构。整机由播种机构、覆土机构、镇压机构、机架、挂接机构、四连杆机构、破茬机构、施肥机构、施肥排种总成等组成,其总装图如 图一所示。 播种机通过大中 型拖拉机,播种机通过挂接机构与拖拉机悬挂机构相连,工作时,破茬机构在切开残茬的同时将覆盖的秸杆拨往地下,清理出播种带。施肥开沟器及播种开沟器在清理出的播种带上完成施肥、播种作业。覆土圆盘同时进行覆土,镇压轮完成压种作业,保证种子与土壤的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收土壤水份。带有弹簧加压装置的镇压轮能将播下的种子盖好、压实。由于破茬、开沟、覆土等部件构成,一方面减小了播种机工作中的总阻力,同时很好的解决了播种机的田间堵塞问题,提高了机具田间通过性 。 图 1 玉米播种机 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 种箱, 2 种架, 3 压力弹簧, 4 排种器, 5 链条, 6 镇压轮, 7 覆土圆盘, 8 开沟器, 9 旋耕刀, 10 机架, 11 变速器 , 12 肥箱 2 关键部件的设计 种器的设计 作为精量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排种器,排种器的工作性能由排种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直接决定,本课题结合丸粒化种子的物料学特性,在对种子丸粒化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倾斜圆盘勺式排种器和水平圆盘排种器的特点设计了,此排种器主要由清种刷、投种器、锥齿轮、动盘、定盘、种箱等组成。工作时,种子随着排种盘的转动,而排种器动盘在轴的带动下开始转动,沿着 导种槽进入型孔 , 进入型孔内的种子随动盘转到排种盘上升的区域时,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沿动盘斜面滚向动盘周边,在清种刷柔性清种刷的作用下清除没有滚下的多余种子,型孔外多余的种子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动盘自然滚下,同时对没有充上种子的型孔进行二次充种,确保每个型孔内只保留一粒种子,完成播种的整个过程。该倾斜圆台式排种器结合了倾斜圆盘勺式排种器和水平圆盘排种器的特点 。 茬装置的设计 根据已有旋耕机式的灭茬机的灭茬原理,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旋耕刀轴是主要的受力部位,其主要承受发动机的驱动力矩产生的弯曲力、土壤反力以及扭转等复杂的形变组合,并且产生激烈的冲击以及振动。依据使用不致破坏的准则作为设计制造的方法是比较传统的设计方法,根据静强度估算作用在旋耕刀轴上的载荷,最后以加大安全系数的方法来满足相关强度的技术要求。从而来达到设计要求的目的 。 拖拉机动力经动力输出轴输出,经万向节传动轴传到变速器输入轴,经变速器变速,传动到链轮链条上,最后传到旋耕轴上,经旋耕轴传到刀片上,从而对地面进行破土灭茬。 其工作装置:主要由旋耕刀轴及刀片组成,其工作原理与旋耕机基本相同,因为 (120 160旋耕机要求的耕深,他主要是以破碎地面为目的, (50为旋耕灭茬机的耕深,则要求不能太深,根茬切碎率不应太低,旋耕刀轴的转速应比旋耕机高。 旋耕灭茬机的刀轴转速应确定为 354r / 沟器的设计 留有残茬的地上,地面比较结实,并且秸秆覆盖量较大,一般的开沟器入土相当困难,因地面的阻力较大,所以新型的开沟器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入土破茬能力,为此这里选择了免耕免耕播种机的开沟器,它除了有一般 开沟器的功能外,还需要拥有以下特点: 1、刃口要锋利宜破土,拖拉机的动力消耗要降低,开沟器的前进阻力也要减少。 2、土壤扰动要小,特别是地表的,要注意土壤墒情损耗的降低,土壤上下层干湿土混合也应减少。 3、创造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的有利条件,用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4、有良好的切断秸秆或破茬的能力。 根据以上免耕开沟器的要求,设计了开沟器,有后底座和刀刃连杆组成。底座与刀刃通过螺栓连接,以方便磨损后能更换刀刃。此开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入土角度 =45,入土隙角为 =8 ,侧翼与水平夹角 =30 ,两侧的夹角为 =30 。开沟器为铸造的底座,同时进行调质处理,用以实现耐磨性的提高 。 肥器的设计 按槽轮能否轴向移动外槽轮式排肥器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在制造和设计排肥器时,要保证排肥的均匀性、排肥量稳定性、排肥的可靠性、排肥量调节的范围要足够大、排肥器的通用性要良好、操作应该简单方便;能够适应不同密度、作业要求和不同品种的化肥;同时,要保证排 肥过程不受地形等因素和前进速度的影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排肥器应尽量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主要部件。一般,外槽轮式排肥器由排肥舌、排肥罩、挡圈、外槽轮、阻塞套等组成,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施肥均匀性较好,适用于排流动性比较好的肥料,如复合粒肥和松散化肥。运行时,充满化肥的槽轮的凹槽随槽轮的转动一起转动,同时槽轮以外的一层化肥随槽轮的转动而转动,那么此层被称之为带动层。槽轮的工作长度和转速决定了外槽轮式排肥器的排肥量。 3 总结 通过此次玉米播种机的设计, 让我对玉米播种机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 实验的过程中要注 意很多的问题,首先 玉米播种机整体的的设计,其中 播种装置、仿形装置、破茬装置、施肥装置、开沟装置、覆土装置等合理布局以及各种动力的传动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内容。然后是各个零件,装置的三维设计组装等。研究中发现旋耕灭茬装置的仿形和开沟器的仿形是一个难点,还有刀具防堵等难点问题都未能得到完美解决。后续应从仿形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从而使得玉米免耕播种机性能等更加良好。以达 能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可以有效地控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抵御春旱、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减少了田间作业的各个环节 , 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 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玉米播种机是与大中型动力机械配套的农业机械 ,经济效益较高,适合我国各个地区的种植情况等。 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设计人员只是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具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如应该对计算机应用,农产品的特性,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等各个方面能力进行加强。 参考文献 1王萍 J2012,03:732张军昌 ,闫小丽 ,薛少平 ,朱瑞祥 ,苏光远 2012,12:513侯海东 D2015. 4冉云亮 4 型小麦玉米两用免耕播种机的设计研究 D2015. 5张庆峰 验研究 D2011. 6刘海英 原理 J2013,33:241. 7王庆杰 ,姚宗路 ,高焕文 ,李洪文 ,王晓燕 楔刀型免耕开沟器设计与试验 J程学报 ,2008,09:1778吕昊 化设计新方法研 D2014. 玉米播种机的设计 姓 名: 开题报告 目录 解决方法 重点及难点 任务及要求 国内外发展现状 研究目的和意义 工作进度安排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种植已经是一种常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传统耕作固然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应,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而保护性耕作则可以拟补其带来的一些问题。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传统耕作与保护性耕的优缺点对比: 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 有效抵御春旱 、 风蚀 减少对微生物破坏 , 培肥地力 减少成本 , 防治沙尘暴等 获得较好的经济与农业生态效益 传统耕作 缺点 土壤结构被破坏 , 风蚀 、 水蚀加重 微生物 ( 如蚯蚓 ) 被杀死 , 肥力下降 土壤退化 , 沙尘暴严重 保护性耕作 优点 国内外研究现状 单位 机型 美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合大豆、玉米等作物的 750、 1760、 1770、 1780型免耕精量播种 美国 合豆类、麦类免耕施肥播种机 1820型锄铲式气力播种机、 1890、 1895型圆盘式免耕气力播种机 中国 22 22 2务及要求 在留有残茬的土地上进行玉米播种,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玉米播种机的破茬装置、施肥装置、仿形装置、开沟装置、播种装置,覆土装置、整体机架等相关设计。 重点及难点 需要满足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及残茬对播种和种子发芽的影响等要求,破茬装置它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它是本次设计中的重点 解决方法 ( 1)校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阅相关资料,了解玉米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 2)从了解的信息中确定设计方案。 (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玉米播种机,以确定方案中所需的播种机构。 (4) 遇到关键性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 5)画出装配图。利用 ( 6)参考资料中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等进行计算校核。 工作进度安排 时间 研究进度安排 第 1周 第 2周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了解玉 米播 种机的国内外现状。 第 3周 第 5周 设计玉 米播 种机的总体方案。 第 6周 第 9周 对玉 米播 种机的结构进行具体设计。 第 10周 第 12周 撰写设计说明书,对部分问题修改、调 整。 第 13周 第 14周 整理有关设计资料、毕业设计总结 ,准备答辩。 欢迎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玉米播种机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属学院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教务办制 填 表 说 明 一、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 1、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3、对课题所涉及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4、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5、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6、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7、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 7 篇)。 二、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两周内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三、开题报告要求手写体,字数在 3000 字以上,由学生在本报告册内填写,页面不够可自行添加 张。 四、每个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须提交开题报告一式三份,一份学生本人留存,一份指导教师存阅,一份学生所在学院存档,备检备查。 一 本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的来源:自选题 研究的目的 传统耕作 虽然 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失去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土壤水蚀、风蚀加剧 ; 耕作破碎土壤, 制 造了 良好 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 微生物 ,使土壤活性 下降严重 。耕作 幅度越 大,土壤 的 恢复功能、 保护 功能就丧失 越 多,土壤 的原有特性越难保持 ,要 恢复就越困难 。 这些年来,我国机械耕作已是非常普遍 ,作物产量 上升 幅度 较大 ,但 污染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因此, 在有根茬的未耕地上进行播种,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可以有效地 控 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抵御春旱、提高 农作物的 产量等 1。从而对播种机的设计就有了相应的要求。 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设计了玉米播种机的破茬 装置 和开沟 器 等 零部件的设计 。 该 播种机应能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可以有效地 控 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抵御春旱、提高 农作物的 产量,同时减少 了 田间作业 的各个 环节 , 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 , 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 玉米播种机是与 大中 型动力机械配套的农业机械 , 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高 , 经济效益高 , 适合我国 各个地区的种植情况 。 能够 获得较好的农业生态效益 、 经济效益 等 2。 二 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现状及分析 内外现状分析 耕作 播种 一体 又称保护性耕作 的一种 , 体系推广实施的关键 环节之一是需要质量可靠的耕作专用机具,性能 要良好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项关键机具: 其一, 不过分影响播种作业 , 秸秆处理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地面覆盖减少蒸发 , 减少风蚀。 其二, 播种 机工作时 。肥料 和种子 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 , 种子和肥料之间肥料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为好 , 要保持 5其三, 病虫害 和 杂草 要及时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其四, 耕 作播种 作 时, 机器作业及人畜仍不断对地面压实 ,因此 赢定期使用 深松机 进行 深松 处理 。根据情况,每 2。 国内现状 中国是主要的干旱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及半湿 润偏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52 5,遍及昆仑山、秦岭、淮河以北的 16个省、市、自治区,仅雨养农业面积即就占了一大部分 。旱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降雨少、气温低、土壤贫瘠,产量低而不隐,农民生活贫困;二是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严重。风蚀沙化是我国北方旱区近年来更为突出的问题,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愈来愈高。为了抗旱增产、节本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旱区可持续发展,从 20世纪 60年代起我国就己开展了保护性耕作的单项技术试验研究和农艺试验研究。 90年代初期,在农业部农机化司的支持下,中国农大和山西省农机局、澳大利亚昆 士兰大学、中国农科院士肥所等合作,在山西开始了农机农艺结合的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研究,探讨我国北方是否适合采用保护性耕作,特别是免耕全部秸秆覆盖形式。 13年的连续免耕试验研究证明免耕比其它耕作方式的保水保土效果好,能更好的培肥地力,降低更多的作业成本,完成了保护性耕作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回答了“保护性耕作在我国是否可行”的问题。并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完成了适用我国北方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开发,提出了相应的耕作技术体系,解决了在我国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工具和手段问题。 1999年农业部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加强技 术体系的研究和国际交流。“九五”到“十五”期间,保护性耕作技术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计划,并被选为目前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之一。“九五”以来,通过“丰收计划”、“跨越计划”、“农业节本增效工程”和“机械化秸秆还田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2002年 5月,农业部在山西省召开了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启动了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项目,明确在今后一个时期,分两个阶段,有重点地在北方旱区逐步推进保护性耕作。第一阶段:从 2002京津地区为核心建立两条保护性耕作带,一 条是环京津保护性耕作带,包括河北中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中南部、山西北部、北京、天津等地区;另一条是沙尘源头保护性耕作带,主要包括甘肃东部、宁夏中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等省份。第二阶段:在北方特别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计划用 7 10年的时间,基本上在北方早作区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结合国家实施的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生态建设措施,扭转旱作区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目前,保护性耕作已在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山东等多个省 (自治区 )进 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北方旱区粮食稳产增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 22222 外现状 1988 年起,美国以秸秆残茬覆盖量为主,把耕作分为三类模式:传统耕作 播后地面覆盖率小于 15,主要包括深松或翻耕加表土耕作;少耕一一播后地面覆盖率在15 30,主要是进行多次表土耕作;保护性耕作一一播后地面覆盖率大于 30,实行免耕或播前进行一次表土作业,依靠除草剂除草 ,如 750、 1760、 1770、 1780 型免耕精量播种,免耕施肥播种机 1820 型锄铲式气力播种机、 1890、 1895 型圆盘式免耕气力播种机。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干旱面积约 625 万 ,占澳洲大陆的 81,是典型的旱农国家。 70 年代初,政府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批保护性耕作试验站,吸收农学、水土、农机专家参予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大量试验表明地面覆盖是一项有效的保水保土措施,有残茬覆盖的农田土壤受冲刷程度降至裸露农田的 1 10,大大减轻了土层变 薄的威胁。昆士兰试验站 15 年对比试验中,三种保护性耕作体系:覆盖耕作 (松耕、表土耕作、机械除草 )、少耕 (松耕、表土耕作、化学除草 )、免耕 (免耕、化学除草 )的谷物产量 与 ,传统对照。增产原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结构和肥力改善,蚯蚓数量增加,保护性耕作 增加明显 。 加拿大地处美洲北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也是采用铧式犁翻耕方式,土壤过度翻耕,地表残茬太少,不能有效抵抗风蚀和水蚀,导致土壤侵蚀。其保护性耕作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955,主要集中于研究除草剂和免耕播种机:第二 阶段, 1985,试验研究成功,除草剂价格大幅度下降,除草效率更高,有更多性能可靠的保护性耕作机具供选用,保护性耕作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第三阶段, 1995 至今,由于粮食价格下降,这一阶段集中研究降低生产成本,主要有采用多种方式除草,降低除草剂的用量,改进机具,减少作业阻力,降低机械作业成本。 前苏联的旱农区也不少 ,占耕地的 46 5,是主要的农业区。年降水量在 350间,各季节雨量分布均匀,冬春多雨雪,温度低,蒸发少。但是,干旱与风浊水蚀仍是农业的主要威胁,风蚀面积 很大 ,产 量低而不稳,年间差异大。 20 世纪 50 年代,前苏联试验了马尔采夫无壁犁耕作法 (去掉有壁犁的犁镜 ),效果不理想,杂草太多。后来,结合其耕作法与加拿大抗旱留茬耕作法,形成一套蓄水保墒保土耕作法,产生了重大效果。 除上述国家,在旱农耕作方面使用保护性耕作的国家还有墨西哥、以色列、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等。 三、对课题所涉及的任务要求及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题任务要求 本装置主要用于在留有残茬的土地上进行玉米播种,通过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玉米播种机的破茬装置、施肥装置、开沟装置、播种装置,仿形装置、覆土装置、整体机架等相关设计。 题设计预期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目标:播种机应能 减少对土地的破坏 ,效地抵御春旱、控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提高产量和培肥地力,同时减少了灭茬、间苗、中耕、除草等田间作业环节 ,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 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播种机是与 大中 型动力机械配套的农业机械 , 其造价低低廉。从而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农业生态效益。 可行性分析: 此 玉米 播种机主要 用于在留有残茬的土地上进行玉米播种从而对土地破坏不大,能 有 效地抵御春旱、控制风蚀、防治沙尘暴、提高产量和培肥地力,同时减少了灭茬、间苗、中耕、除草等田间作业环节 , 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重点是破茬,只要对残茬进行破坏,设计好破茬,挖茬装置,不耽误覆土,种子发芽即可。国内相关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实现设计要求,综上所述,设计是可行的。 四 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课题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需要满足 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及残茬对播种和种子发芽的影响等要求。播种机主要组成:机架,破茬装置 ,施肥装置,开沟装置,播种装置,仿形装置、覆土装置。 课题需要研究的难点问题解决的思路 难点问题:破茬装置 它是 该 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它是本次设计中的重点。 具体的解决的思路如下: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方案的确定,进行机构的构想和可行性分析,最后做出总体设计。 五 完成本课题需要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 1)校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阅相关资料,了解玉米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 2)从了解的信息中确定设计方案。 (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玉米播种机,以确定方案中所需的播种机构。 (4) 遇 到关键性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 5)画出装配图。利用 件绘制二维装配图和零件图以及三维图。 ( 6)参考资料中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等进行计算校核。 六 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工作方案: 1、对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确定 2、对破茬装置的设计、研究(重点) 3、对施肥装置、开沟装置、播种装置、仿形装置、覆土装置等设计 4、 选择相关零部件并进行计算和校验。 5、修改完善总装图和零件图装配。 进度计划: 第 1 周 第 2 周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了解玉米播种机的国内外现状。 第 3 周 第 5 周 设计玉米播种机的总体方案。 第 6 周 第 9 周 对玉米播种机的结构进行具体设计。 第 10 周 第 12 周 撰写设计说明书,对部分问题修改、调整。 第 13周 第 14周 整理有关设计资料、毕业设计总结 ,准备答辩 。 七 参考文献 1赵娟伟 玉米免耕播种机的研究 D2007. 2张晋国 D2001. 3蒋金琳 D2004. 4胡晓丽 ,刘庆 福 J2010,01:895张喜瑞 ,何进 ,李洪文 ,王庆杰 ,吴沙沙 2010,12:396王萍 J2012,03:737高娜娜 ,张东兴 ,杨丽 ,刘佳 ,史嵩 ,崔涛 J2012,12:318蒋金琳 ,龚丽农 ,王东伟 ,王公仆 研制与试验 J2012,21:179张军昌 ,闫小丽 ,薛少平 ,朱瑞祥 ,苏光远 2012,12:5110徐正林 ,郝增德 J然科学版 ),2012,05:46311安凤秀 ,孟宪章 ,王雪莲 ,刘庆福 J2008,06:87612姚宗路 ,高焕文 ,王晓燕 ,李洪文 ,李问盈 小麦 J2008,12:6413王庆杰 ,何进 ,姚宗路 ,李洪文 ,李问盈 ,张学敏 J2008,06:6814龚丽农 ,高焕文 ,蒋金琳 J2008,07:12415孙茸茸 ,李问盈 ,李洪文 J2008,08:4816白晓虎 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D2012. 17陈浩 ,黄虎 ,杨亚莉 ,李洪文 玉米通用免耕播种机设计 J2009,03:7218金玫 J2009,11:163+167. 19林静 ,刘安东 ,李宝筏 ,李博 ,赵德芳 ,吕长义 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 J2011,06:432. 20王庆杰 ,李洪文 ,何进 ,李问盈 ,的设计与试验 J2011,07:11721孙伟松 ,刁培松 ,李盼 J2011,09:1022张新涛 J2011,12:168. 23赵金 D2012. 24徐迪娟 ,李问盈 ,王庆杰 )型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的研制 J2006,03:7525杨自 栋 ,杜瑞成 ,马明建 ,蔡善儒 ,刘宁宁 玉米免耕播种机研制与试验J2014,01:15526张凯 ,沈宏 J2014,06:12327张守德 ,杜健民 ,郝飞 ,周国栋 ,佘文龙 免耕播种机结构设计及开沟器的力学分析 J2016,01:14628高富强 ,陶仁 ,齐鹏 玉米免耕播种机播种性能试验 J2015,07:529李加恩 ,单凯 ,包伟 ,李世瑾 J2015,17:12130赵永波 J2015,19:78. 31赵娟伟 ,张晋国 ,李江国 ,张小丽 秸秆全粉碎玉米免耕播种机的研制 J2007,03:5132赵磊磊 ,张 淑 敏 免 耕 播 种 机 的 虚 拟 设 计 J 产 品 开 发 与 创新 ,2007,04:9006. 33蒋金琳 ,高焕文 ,龚丽农 理装置破茬性能试验 J2007,09:6334蒋金琳 ,高焕文 J2004,02:12935刘华伟 D2011. 36 郭云岭 , 齐新 . 新 型 玉 米 免 耕 播 种 机 的 试 验 研 究 J. 农业工程学报 ,1999,01:7937刘其潼 ,张晋国 ,杨娜 ,赵晓坤 ,王浩 ,赵金 ,赵晓顺 J2015,07:12738徐云峰 D2005.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包含有 纸和三维建模及说明书 ,咨询 米播种机的设计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属学院 专 业 班 级 指导老师 日 期 17 届 毕业设计 包含有 纸和三维建模及说明书 ,咨询 言 农作技术与农机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又相互作用,前者是后者产生的前提并依靠后者来完成;后者为前者的实现而存在并能促进前者的发展。耕作播种一体耕作技术是农机和农业结合的改革,现在全世界使用开展示与推广。现实表明,耕作具有增加土壤肥力、保墒、增加农民收入和降低作业成本等是获得良好的成果。 现在,大力推广和使用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各种先进的播种 机。 因为耕作拥有着他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以针对北方旱地的农业播种,为此,研发播种效果好、节水成果明显、灭草彻底等共同作业的农机拥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比较成熟的播种机技术的发展,使得秸秆不缠绕开沟器等工作部件,杂草等对机具不拥堵,为耕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现保障。 其次 , 覆盖于地面的小麦残茬和玉米秸秆等,可以使地表土壤的有机质增多、地力加强,同时可以省时省工 , 有较为明显增产效果。 本文设计的玉米播种机集耕作、施肥、播种等一体化作业。其中行距可以调、株距等亦可调,对于施肥量的也是可调的,不仅能 实现免耕播种一些性能,还能实现精量播种。本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玉米播种机的设计。主要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方案的论证比较与选择,完成了免耕播种机的总体设计,倾斜圆盘式排种器的设计,破茬装置的设计,施肥装置的设计及整体机架的设计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对玉米播种机的结构尺寸、驱动转轴的结构尺寸等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说明,并且对轴承以及轴承盒的型号作了选择。使本方案有了初步的设计应用价值。 关键词 : 播种机;排种器;精量播种;玉米;耕作 包含有 纸和三维建模及说明书 ,咨询 含有 纸和三维建模及说明书 ,咨询 含有 纸和三维建模及说明书 ,咨询 含有 纸和三维建模及说明书 ,咨询 录 1 绪论 . 1 题研究的目的 与意义 . 1 内外发展状况 . 1 课题的任务要求及目标的分析 . 2 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 2 成本课题需要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 3 作条件及解决方法 . 3 2 玉米播种机总体设计 . 3 种机整机设计原则 . 3 耕播种机总体结构 . 3 种机工作特点 . 4 3 玉米播种机排种器的设计 . 4 斜圆盘式排种器 . 4 种盘外形的确定 . 5 种盘直径的确定 . 6 种盘倾角的确定 . 6 孔结构及尺寸确定 . 6 种盘外侧边缘厚度的确定 . 8 间距的确定 . 8 4 玉米播种机破茬装置的设计 . 9 米播种机破茬装置的设计运动原理 . 9 动装置与工作装置 . 9 5 玉米播种机开沟器的设计 . 10 计原理 . 10 计参数 . 10 6 排肥器的设计 . 10 肥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10 肥器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11 7 轴的校核 . 11 扭矩初算轴径 . 11 的校核 . 12 总 结 . 13 致 谢 . 14 参考文献 . 15 1 1 绪论 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传统耕作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对地面的保护减少了,从而使得土壤发生严重的水蚀与风蚀;耕作使得土 壤破碎,良好的种床被制造了出来,与此同时土层中的微生物与蚯蚓被大范围的消灭了,从而让土壤的活性下降相当严重。耕作幅度越大,土壤的恢复功能、保护功能就丧失越多,土壤的原有特性越难保持,要恢复就越困难。这些年来,我国机械耕作已是非常普遍,作物产量上升幅度较大,但污染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因此, 在有根茬的未耕地上进行播种, 减少对土地的破坏 ,并能有效地控制风蚀 和 防治沙尘暴 , 对春季干旱 , 增加作物产量等 有显著作用 1。从而对播种机的设计就有了相应的要求。 本课题设计了玉米播种机的破茬装置和开沟器等零部件的设计。 机器 应该能够减少破坏土地 ,可以有效地控制风蚀防治沙尘暴 , 对春季干旱 ,增加作物产量 ,同时减少现场操作的各个环节 , 以提高玉米产量 , 降低了生产成本。玉米播种机是大中型机械支持农业机械、经济效率高的经济效益 ,适合在我国各个地区的种植情况。获得良好的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 2。 内外发展状况 耕作种植 , 也被称为一种保护性耕作 , 实现系统扩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特殊的农业机器需要可靠的质量 , 性能好 , 主要总结了四个关键机器 : 第一 , 不要太多影响种植操作 , 保持良好的地面覆盖稻草处理减少蒸发 , 减少风蚀。第二 , 机器工作。化肥和 种子传播到秸秆覆盖 , 种子和肥料肥料之间的底部或侧面下方的种子 , 保持 5 厘米的距离。第三 ,病虫害和杂草 ,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第四 , 耕作种植 ,继续在地上压实机操作和人力 , 从而赢得定期使用深松机进行深加工。根据这种情况 , 每隔 2 到 3 年。 中国的一个主要干旱国家 , 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面积 总土地面积的陆地面积 , 全国最分区 , 旱作农业面积。干旱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水土流失和风蚀荒漠化严重 , 土壤贫瘠 ,更少的降雨和气温较低 , 产量低。中国北方干旱地区近年来 , 沙尘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 风力侵蚀和沙漠化很严重。为 了降低成本收入 , 保护生态环境 , 和收益 , 并实现我国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国家应该做实验研究的实验研究是由农业和农业。保护性耕作有许多省 (自治区 )在中国的推广和示范 ,更明显的成果 , 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 提高农业效率和生产能力 , 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自 1988 年以来 , 美国稻草残留物覆盖为主 , 培养分为三种模式 , 传统耕作 , 播种后地面覆盖率不到 15%, 主要包括深松耕作和表面耕作 ; 免耕播种地面覆盖率约为 20%, 后多次主要表面耕作 ; 保护性耕作播种地面覆盖率超过 30%, 免耕或后表层土壤种植前操作 , 依靠除草剂除 草 , 如通 2 常免耕播种机和免耕施肥播种机 , 1750 年 , 1760 年 , 1770 年 , 1780 年 , 免耕精量播种 , 免耕施肥播种机 1820 型锄铲式风钻 , 1890、 1895 型免耕播种机 。 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约占 81%的澳洲大陆 ,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澳大利亚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水土保持耕作试验站 ,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覆盖大量的测试表明 , 有残留的农田土壤冲洗的程度降至 1/10 的裸露农田 , 地面覆盖是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之一 , 有效降低土层变薄的威胁。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 , 直到 1950 年代 , 也是沟犁翻耕 , 过度耕作土壤表面残留太少 , 不 能有效抵抗风蚀和水蚀 , 导致水土流失。其保护性耕作研究 ,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 , 从 1955年到 1985 年 , 主要专注于除草剂和免耕播种机的研究 , 第二阶段 , 从 1985 年到 1995 年 , 实验研究成功 , 除草剂价格大幅下降 , 除草更有效 , 更可靠的保护性耕作机的性能选择 , 保护性耕作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第三阶段 , 1995 年到目前为止 , 由于食品价格下降 , 专注于减少这一阶段的生产成本 , 主要有使用多种方法除草 , 减少除草剂的用量 , 改善机器 , 减少运行阻力 , 降低机械操作的成本。 前苏联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是主要的农业 地区。在 1950 年代 , 前苏联奥马尔犁挖掘测试 , 没有墙的方法 , 效果并不理想 , 太多的杂草。之后 , 结合其培养方法与加拿大抗旱留茬栽培方法 , 形成一套节水耕作保墒 , 有显著的影响。 除了上述国家 , 用于农业耕作保护性耕作和墨西哥、以色列、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等。 课题的任务要求及目标的分析 这个设备主要用于树叶的碎秸土地上玉米和玉米播种机设计通过选择适当的方法的碎秸破坏设备 , 施肥装置 , 开沟装置 , 播种装置 , 复制设备 , 包括设备 , 整体框架和相关的设计。 目标 : 机器应该能够减少破坏土地 , 提高产量和土壤肥力 , 侵蚀控制 , 预防 和控制 , 有效的对春季干旱 , 沙尘暴 , 同时减少现场操作环节 , 提高玉米的产量 , 降低生产成本。玉米免耕播种机是大中型机械支持农业机械 ,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农业效益。它的低成本很低。 可行性分析 : 主要用于玉米播种机虽然离开留茬玉米的土地 , 土地的伤害很小 , 可以控制风蚀 ,沙尘暴的防治 , 提高产量和土壤肥力 , 同时减少其他领域项目 , 降低了生产成本。重点在于打破碎秸 , 只要摧毁的残留物 , 好的设计作品 , 挖掘作物设备 , 不要延迟将土壤、种子发芽。国内相关技术成熟 , 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 最重要的是 , 设计是可行的 3。 课题需要重点 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需要满足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及残茬对播种和种子发芽影响等要求。播种机主要组成:机架,破茬装置,施肥装置,开沟装置,播种装置,仿形装置、覆土装置。 3 难点问题:破茬装置它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它是本次设计中的重点。具体的解决的思路如下: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方案的确定,进行机构的构想和可行性分析,最后做出总体设计 4。 成本课题需要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1)校图书馆、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阅相关资料,了解玉米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2)从了解的信息中确定设计方案。 (3)选择合适 动力 传递方式 ,设计工作装置和 传动装置 。 (4)运用 件,绘制二维零件图和装配图。 (5)利用有限元分析和 行虚拟样机设计,完成整机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 (6)参考资料中的计算方法及公式等进行计算校核。 作条件及解决方法 塔里木大学位于南疆中心位置,校内有实习工厂、土槽实验室、 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等 ,设计条件较好,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场地和基本条件。 有良好的硬件环境 , 学校和教师力量强大 , 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网站 , 等等 , 可以完全满足玉米播种机的工作条件的数 量 。 2 玉米播种机总体设计 种机整机设计原则 (1)在整体 的基础上 , 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免耕播种机 , 考虑我国农业和农业机械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结构合理 , 符合实际情况的播种机械 。 (2)根据水土保持耕作农业技术的要求 , 使用多个作业 , 尽可能少 , 机器和工具为少。完整的稻草 , 清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轧制等过程 , 满足播种的特殊要求 。 (3)针对东北地区干旱的特点,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土壤水分。 (4)采取措施保证播种机的田间通过性和工作稳定性。 (5)播种机作业后各项技术指标应达到国家颁布 的播种机标准。 (6)在保证手术效果和结构强度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机器 , 节省材料 , 同时 , 注意零件的互换性的重量 , 如要求组装 5。 耕播种机总体结构 根据我国玉米播种的要求,以及已有的耕作模式,经过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最终确定出播种机的总体结构。 机通过培养机制、覆盖、镇压机构框架 , 结机制 , 四连杆机构 , 碎秸断裂机制 , 施肥 , 施肥计量大会等等 , 其总装图如图 2示 6。 4 图 2米播种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种机工作特点 通过大中型拖拉机钻 , 钻通过结机制连接到拖拉机结系统 , 工作 , 减少残 留部分机构同时将覆盖稻草转入地下 , 清理播种带。肥料刀和刀播种在清理完整的肥料 , 播种操作。将土壤盘将同时 ,镇压轮的压力完成工作 , 保证种子和土壤密切接触 , 有利于种子吸收土壤水分。与弹簧设备可以抑制轮将播下的种子 , 压实。如碎秸、明沟 , 覆盖部分 , 一方面 , 减少机器的工作的总阻力 , 同时很好的解决钻场拥堵 , 提高机器通过性领域 7。 3 玉米播种机排种器的设计 斜圆盘式排种器 精密播种机的核心部件 , 计量装置 , 结构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原理的直接决定 , 这个话题丸粒化种子材料特性相结合 , 在种子丸粒化的基础上 , 同时结合翻转式阀 瓣在勺计量装置和水平圆盘计量装置的特点 , 设计了如图 3 - 1 精确计量装置。计量装置主要由清洁刷扔 , 伞齿轮 , 移动板 , 板盒 ,等工作 , 种子种子盘的旋转装置来移动底板的从动轴旋转 , 沿导槽类型进洞里 , 伺服磁盘类型进洞里的种子排种盘上升区 , 在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边坡沿板块移动移动 , 在清洁刷的作用下灵活的清洁刷清理没有滚下额外的种子 , 型孔外冗余种子在重力的作用下 , 自然沿板块移动 , 同时没有填充种子类型的二级种子填充孔 , 确保每个类型的洞只有一个种子 , 完成种植的整个过程。斜圆台式计量装置结合了翻转式阀瓣在计量装置和水平圆盘 计量装置的特点 。 5 图 3斜圆盘式排钟器整体结构 这个装置 的结构特点 , 充分利用剩余重力条件对种子 的 清洁 作用 , 充种 过程提高了可靠性和连续性 8。 种盘外形的确定 考虑一个种子箱不能移动 , 慢慢地 , 填充不足 , 导致出现率较高的孔的问题 , 本研究将排板设计与转盘类型 ,其结构如图 3示。 图 3a) 图 3b) 图 3种盘外形 此 计量板有一定的角度 , 会使种子的流动 性加强 , 排种盘锥角应该大于丸粒化种子自然休止角 ,即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其中: 为排种盘锥角; 丸粒化种子的休止角,根据试验实测值为 2321 , 本研究中取 22 。 考虑随动盘运动的丸粒化种子,种箱容量受到锥角的影响等各种因素,固将 23 设为排种 6 盘锥角的角度。 种盘直径的确定 种子间距和播种精度计量盘直径是影响更加明显。一种板直径 d。 由于排种盘要安装导种管和传动轴,此排种盘由两个轴连接的锥齿轮驱动。加上导种管直径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连接轴直径,锥齿 轮直径,所以有321 。 综上所述,以 280为排种盘的直径比较合适 。 种盘倾角的确定 此排种盘与水平面成一夹角,以便于充种和清种。如果种子进入型孔不完全,则有可能是角度过大的原因, 减少种子的填充率、渗漏问题 , 也有可能是这个原因的结果 , 如果种子在种子领域的积累 , 有可能是由于角太小 , 挤压种子清洁区域 ,种子伤害增加。就能够进入洞里 , 种子的受力分析 ,则有 211c o ss 误 !未找到引用源。 (3式中: N 种箱对种子的支持力,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种子在运动时受到的离心力。 经过分析,设摩擦系数 ,此时对倾斜圆盘式排种器和水平圆盘式排种器验证结果分析发现排种盘转速为 8 22 r/合适。极限考虑情将 r = 22 r/入上式得 39 ,故39 ,则排种盘与水平面的夹角 510 。综上要求取 30 较为合适 。 孔结构及尺寸确定 精密播种的充分条件是选择合适的型孔参数 , 因为洞型玉米精确计量的关键结构之一 , 和类型的孔大小的一个重要参数 。因此为了使不出现多粒种子,同时保证单粒种子在型孔内,那么型孔的直径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要满足: 上式种子丸粒化的直径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本研究的种子丸粒化尺寸服从 D( 考虑农机加工精度多为 ,而 的最大偏差值 0. 018照可靠性设计的原则有, ,则, ,所以型孔直径服从误 !未找到引用源。7 分布。 根据国家标准,对于精量播种机的可靠度应高于 90%才可使用,影响可靠度的因素主要有精量播种机的传动系统的可靠度、地轮滑移的可靠度、充种可靠度、型孔尺寸的可靠度及播种机各个零件的可靠度,如清种器、投种器等,依据可靠度分 配原则,则有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式中: 1R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型孔尺寸能够充种的可靠度; 2R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地轮滑移的可靠度,一般为 98%; 3未找到引用源。 播种机各个零件的可靠度,一般取 95%; 4R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传动系统的可靠度,一般为 98%。 则有 R = 。 又 9 9 )()(11 查表可得 Z ,所以 22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3则 了充种方便,本文取 5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经过计算当型孔的直 径 5时,充种的可靠度达到了 99. 9998% 。 为了便于清种和充种,因开有导种槽在每个型孔的两侧。 工作 , 在重力的作用下 , 各种箱式种子进洞里 ,测量板的转动驱动旋转时种子类型孔种子在种子盘上升的作用下 , 在重力作用下 , 冗余种子自然下跌或从洞类型的导槽 , 并没有再次填充类型填孔 , 从而实现灌装的过程。为了帮助种子和种子填充 , 输入孔槽的两边的通道 , 以提高灌装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 并减少伤害的玉米种子和种子的影响 。假如种子受导种槽的力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种子受清种刷的力为 F,摩擦系数 f 为种子间的,设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为种子与种子间的压力,摩擦系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为导种槽与种子之间的系数。则 : 0)(002未找到引用源。 (3 8 122221211221112)s i n ()s i n ()c o s ()c o s (s i n)c o s ()c o s ()s i n ()s i n (c o s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3此 类型为了使种子填充时间降低最大 , 是种子填充的重心位置应该减少 , 但也让种子可以顺利进入导槽 , 是减少垂直距离。同时为了防止种子在清洗的过程中被打破了 , 还应该确保种子的过程可以顺利进行 , 考虑到极限情况种子被清除 ,则有 : 02 N (3这里 由于此排种器使用的结构是倾斜圆盘式,其中倾斜角为: 30 (3将 (3 (3入 (3则有 1111111)s i n ()c o s (21)c o s ()s i n (23又有 经试验测定,摩擦系数 f ,将 f 带入上式进行计算,解方程组,得 ,考虑实际情况取 。 种盘外侧边缘厚度的确定 排种盘 边缘上这种碟型孔 , 所有直接让模型孔可以完全容纳单个种子和假定类型孔容纳的体积适合满足的种子 ,那么存在了以下情况 : 未找到引用源。 (3动盘的倾角 23 , 5/2=D=15/2=了让清种器不伤害型孔内的种子,取极限情况下,设 14化计算上述式子得 : 据实际情况考虑,这里取 12此以厚度为 12为排种盘外侧边缘厚度。 9 间距的确定 虽然导种槽在每个型孔都存在,但是为使充种率在高速播种过程也满足相应的要求,即假设充入型孔的概率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作为孔间存储一粒种子时的概率,那么概率为 1-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则作为不能充入概率存在,假如在型孔间备充的种子有 n 粒,那么被充种的型孔概率为 : )1(1 1 (3则)1)11总之 , 按照要求的计算精确的播种机 , 当概率 %p , 型孔填充概率 , 广义类型填洞 率为%901 p 作为孔间存在一粒种子时的概率,则有孔间距 L= 30计算排种盘的极限转速,得n=26 转每分钟。 4 玉米播种机破茬装置的设计 米播种机破茬装置的设计运动原理 根据现有的灭茬旋耕机原理的留茬机 , 旋耕刀轴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压力的主要部分 , 主引擎驱动力矩下的弯曲力 , 土壤的反应力和扭转变形复杂的组合 , 并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振动。如图 4 - 1所示 在这个 的基础上使用不破坏规则来设计和制造是传统的设计方法 , 根据静强度估计对旋转刀轴载荷的影响 , 最后增加安全系数的方法 , 以满足相关强度的要求 9。从而来达到设计要求的目的。 图 4a) 图 4-1(b) 图 4耕刀片示意图 动装置与工作装置 输出 , 拖拉机功率的功率输出轴通过万向轴传动输入轴 , 传输速度、传输链条 , 最后回转轴 , 10 转轴的叶片 , 从而打破地上碎秸 10。 其工作装置 : 主要包括旋耕刀轴和叶片 , 其工作原理和旋耕机基本相同 , 因为 (120 - 160 毫米 )是一个要求旋耕机耕深 , 他主要是地面 , 为目的的 (50 - 100 为旋耕灭茬机的耕作深度 ,坚持不太深 , 块根农作物切碎率不应太低 , 扶轮应该高于旋耕机刀轴转速 11。 旋耕灭茬机的刀轴转速应确定为 354r / 5 玉米 播种机开沟器的设计 计原理 留下残留的地面 , 地面强 , 和稻草覆盖量较大 , 平均 每次耕作 是非常困难的 项目 , 接地阻 力 较大 , 所以新刀将需要有良好的土壤到破碎能力选择免耕免耕播种机开 沟 器 , 它除了具有一般开 沟 器的功能 , 还需要有以下特点 :( 1) 锋利的边缘到适当的地面 , 向前开拖拉机来降低功耗 , ,刀也减少阻力。 ( 2) 小扰动土壤 , 特别是表面 , 注意低土壤水分损失 , 土壤下层土壤干湿混合也应该减少。(3)创建种子发芽和根生长的有利条件 , 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4)有良好的切草或块的能力 12。 根据上面的要求免耕刀设计如图 5 - 1 所示 , 由基地和连杆后的叶片。基地和叶片通过螺栓连接 , 方便穿后可以更换 刀 片 13。 图 5a) 图 5b) 图 5沟器示意图 计参数 此开沟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如上图 5-1(b)所示,其入土角度 =45,入土隙角为 =8 ,侧翼与水平夹角 =30 ,两侧的夹角为 =30 。开沟器为铸造的底座,同时进行调质处理,用以实现耐磨性的提高 14。 11 6 排肥器的设计 肥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可以根据槽轮的轴 向移动外槽轮分发设备分为移动和静止的。设计生产和销售设备 , 以确保分配的均匀性 , 行肥料消费稳定分布的可靠性 , 化肥消费调整幅度足够大 , 分布通用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