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峰峡环境容量分析_第1页
碧峰峡环境容量分析_第2页
碧峰峡环境容量分析_第3页
碧峰峡环境容量分析_第4页
碧峰峡环境容量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摘 要:旅游环境容量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尺度,探讨旅游环境容 量对于探讨旅游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碧峰峡风景区为案例 进行了旅游环境容量的实证研究,对其资源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容量、设施环境容量和 社会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得出其旅游环境日容量 6000 人次/日,年容量为 219 万人次/ 年,住宿环境容量是其旅游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最后提出了碧峰峡旅游环境容量的对 策建议。 关键词:碧峰峡;旅游环境容量;可持续发展;调控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Bifeng gorge Scenic Spot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Managemen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Xiao Yadan Tutor: Jing Zhihui Abstract: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whether tourism environment coordinates with tourism development.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explore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the travel destination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This article to the Bifeng gorge scenic area as a case of the tourism environment capacity of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ources environment capabil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apacity,facilities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social facilities environmental capacity was measured.It can be concluded the reception capacity of Bifeng gorge date capacity is 6000 People per day.Bifeng gorge scenic spot can have the capacity of approximately 2190,000 people per year.And accommodation environment capacity is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Finally proposed the Bifeng gorge tourism environment capacity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Bifeng gorge;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gulation 1 1 前言前言 目前,伴随着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旅游景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显。良好的自 然环境和生态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1。旅游 环境容量是衡量旅游环境与旅游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尺度之一,对于科学地确定风景区 的旅游规模,保证风景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碧峰峡是国家 AAAA 景区,是四川省开展旅游的重要地区。该景区的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游客数 量增长势头强劲,但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有限,如果旅游地超载,会导致旅游环境遭 受破坏,从而使旅游环境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因此,对碧峰峡在适应旅游发展需要情 况下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2 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 2.12.1 国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国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出现于 1838 年,由比利时生物学家弗胡斯特(P. E. Frost)2提出, 一开始应用于牧场管理。与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相关的游憩环境容量 RCC(Recreation Carrying Capacity)的提法,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当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呼 吁对国家公园的承载力(Carrying Capacity)或饱和点 (Saturation Point)进行研究3。直到上 世纪 60 年代,由拉佩芝(Lapage)4在 1963 年首先阐发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但他没 有作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定义。1964 年,美国学者韦格(Wagar)出版学术专著具有游憩 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 ,他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一个旅游地能够长期维持资源品质 的游客使用量5。里蒙(Lim)和史迪科(GeorgeStankeyH)提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某一地 区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的旅游使用水平,又不破坏环境和影响游客体验的利用强度。 并首次提出应将环境容量分成生物物理容量、社会文化容量、心理容量和管理容量四类 进行研究6。奥莱利(OReilly)认为,旅游环境容量不能仅理解为旅游目的地所能容纳的最 大游客量,而应从两方面深入理解:一方面,旅游容量水平要建立在目的地居民在感受 负面影响之前所承载的水平上;另一方面,旅游容量是导致旅游流衰退之前的旅游水平, 并指出旅游容量包括自然环境容量、经济容量和社会容量7。 2.22.2 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国内关于旅游环境容量概念研究起源于 80 年代。1983 年,赵红红在苏州旅游环境 容量问题初探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旅游容量问题8。此后,刘振礼等就旅游环境容量作了 概念上的初步探讨和计算上的尝试9。保继刚在 1987 年的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3 一文中,具体分析了颐和园旅游容量的现状并做了相应计算,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 了颐和园热点区域的调控措施10。楚义芳在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旅游容量量测及其实 用研究方向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认为旅游容量是一个概念体系,根据容量的属性可 以分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两大类,后者是前者在时间上的具体化和外延11。根据他 们的理解,旅游基本容量包括 5 类: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生态容量、旅游 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这 5 类基本容量各有相对应的指标及量测方法。自 从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楚义芳等的研究成果成为国内有关旅游容量研究的基础。此后, 国内又有大量学者对旅游容量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1217。 2.32.3 对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认识对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认识 国内外学者在对旅游环境容量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纵观旅游环 境容量从理论探索到实证研究的各种成果,都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从概念到量化方 法的理论体系。由于旅游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众多,这就导致了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复 杂性,一个简单的数值难以反映旅游环境的具体情况,所以容量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的影响。 3 3 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3.13.1 指标体系的选取与建立指标体系的选取与建立 本文将旅游环境容量划分为旅游资源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 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四类,在充分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尽可能周全的考虑碧峰峡旅游 环境容量各分容纳量领域的具体指标,如表 1 所示。 表 1 碧峰峡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 Table 1.Environmental Capacity Target t System of Bifeng Gorge Scenic Spot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旅游资源环境容量 空间承受能力 可游览面积 可游览线路长度 时间因素 每日开放时间 游人平均游览时间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 水体环境容量 水体环境污染物总量 人均污水生产量 大气环境容量 可游览面积 森林覆盖率 人均绿地面积 固体废弃物环境容量 固体废弃物处理水平 人均固体废弃物生产量 生物环境容量 游览面积 游览线路长度 旅游设施环境容量 旅游基础设施容量 旅游地对外车次容量 供电设施 供水设施 旅游服务设施容量 住宿设施 餐饮设施 旅游社会环境容量 游客心理容量 游客的社会经济背景 游客的满意度 居民心理容量 对旅游经济的认知水平 对旅游社会文化的认知水平 对旅游环境的认识水平 居民的满意度 社会文化容量 旅游活动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冲击力 旅游活动对当地生活方式的改变 3.13.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概况 碧峰峡位于雅安市北 8 公里,景区为两条峡谷,左峡长 7 公里,右峡长 6 公里,呈 “字形,宽 30-70 米,海拔 700-1971 米,峡壁相对高度 100-200 米。植被、峡景和瀑布 是碧峰峡景区的鲜明特色。沿 1.5 米宽的石板路在峡区内环绕旅游,可领略险、奇、秀、 幽之原始风貌。景区有黄龙峡、天仙桥、天然盆景、千层岩瀑布、白龙潭瀑布、女娲池、 滴水栈道等景点 60 多处。 5 图 1 雅安碧峰峡 Fig 1.Yaan Bifeng Gorge 3.23.2 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 .1 旅游资源环境容量旅游资源环境容量 旅游风景区在景观规划设计时为增强观赏效果和其它旅游功能,都会将景区设计划 分成复杂多样化的景观模块,一般情况下旅游者可进入的景区模块多为面状或路径状。 因而可以把计算方法分成面积法和路径法两种。在旅游环境容量计算中,人均占有游线 长度(或人均基本占地面积)的取值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理论上应根据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 地生态环境影响实地调查研究而才能得出,在实际计算时可采用类比法、经验法等方法 确定。 本文参考我国一些山岳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时的取值类型,并根据建设部风 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中采纳的测算方法及标准,线路法,以每个游人所 占平均道路面积计,为 510m2/人。测量公式为: NQ(r)Q(r) D;M/mQ(r) n 其中,代表日资源容量,单位为人次;代表游道总长度,单位为; 代表Q(r)Mmm 游客占用合理游道长度,单位为; 、的含义同面积估算法。mD n Q(r)N 面积法,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主要景点为 50100m2/人。碧峰峡风景 区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时人均占有适宜游览长度取值为 10m/人,人均基本占地面积取值为 100m2/人。测量公式为: NQ(r)Q(r) D,A/aQ(r) n 其中,代表日资源容量,单位为人;代表可游览面积,单位为;代表每位Q(r)A 2 ma 游人应占有的合理游览面积,单位为;代表日周转率( 2 mD );代表年资源容量,单位为人;代表每年游完景点所需时间景点开放时间/D n Q(r)N 可游览时间。 图 2 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线路 Fig 2.The tourism in Bifeng Gorge Scenic Spot 表 2 碧峰峡风景区旅游资源环境容量 Table 2Room Tourism Environment Bearing Capacity in Bifeng Gorge Scenic Spot 游览用地 可游览长 游人占合理游 开放时 游完景点所 周转时 日资源容 名 称 度(m)/ 览长度(m) 间(h) 需时间(h) 间(h) 量(人) 面积(m2) /面积(m2) 左峡谷 7000 10 7 4 1.75 1225 右峡谷 6000 10 7 3.5 2 1200 熊猫园 136240 100 5 1 5 6812 根据公式计算得碧峰峡旅游环境容量如上表。从计算结果看,碧峰峡风景区的日资源 容量为 9237 人次/日。除暴雨、有较厚积雪等特殊情况,景区全年开放,按每年可游览时 间为 365 天计算,其年空间容量为 3371505 人次/年。 .2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量 (1) 水体环境容量 水体环境容量的研究一般选取影响水质的具体指标来进行评价,比如水体透明度、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不过这都是建立在水体环境受到污染的前提下。由于碧峰 峡风景区不是以水面景区为主,并且在景区规划中,严格做到了“三之外”:主要接待 设施建立在景区之外;污染物排放在景区之外;农民搬迁到景区之外。目前,碧峰峡景 区有三处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能力很强,所以碧峰峡风景区内水体环境容量为无限大, 目前不构成主要限制因子。 (2)大气环境容量 7 大气环境的净化主要依靠森林的调节能力,所以大气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森林的覆盖 率有直接的关系。绿色植物具有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吸收 粉尘等净化空气的作用。据专家研究18,1 公顷阔叶林每天消耗二氧化碳 1t,放出氧气 0.73t,每个成年人每天约消耗 0.75kg 氧气,则每人平均须有 10m2 森林(或 40 m2草坪) 的绿化面积,再考虑到各种交通工具所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每人平均需拥有 3040m2 的森林绿地,才能维持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正常比例,使空气保持清新。 目前,碧峰峡景区规划面积 20Km2,开发面积 10Km2,核心区域为 3Km2,森林面积 两万余亩,其森林覆盖率为 95%。碧峰峡风景区设有空气质量监测站,对该区域的空气 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景区空气质量相当好。碧峰峡风景区大气环境容量 人次/日,其中,为景区实际游览面积;为23750040/%951010/)( 6 k SSFaQSF 景区森林覆盖率;为人均绿地面积,一般取 40m2每人19。其年容量为 86687500 人次/ K S 年。 图 3 碧峰峡环境质量 Fig 3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Bifeng Gorge (3)固体废弃物环境容量 碧峰峡旅游区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于当地居民及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 由于影响到旅游环境的景观品质,因此基本上不考虑自然净化,全部采用人工处理的方 式。碧峰峡风景区内有垃圾桶 130 个,组建了一支保洁队伍,旺季时多达百人,专门负 责景区的环境卫生,及时清扫游客抛弃的垃圾,严格要求对固体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景 区更是修建了多处垃圾池,以对外承包的方式及时运往雅安市垃圾处理场处理。所以固 体废弃物目前不会对碧峰峡风景区生态环境容量构成限制因素。 (4)生物环境容量 生物环境容量计算主要指旅游者对植被的破坏,其方式主要是对游览线路两侧植被 的践踏及个别采摘行为。山岳类旅游区景点旅游一般为沿线旅游,故在计算生物环境生 态容量时,以主要景点游览线路里程和旅游者沿线活动范围为依据,从而计算出生物环 境容量。根据专家多次研究的经验数据取值,人均生物影响承受面积标准经验值为 15 /人,旅游者沿线活动范围经验值为线路两侧各 5m20。测算公式为: 2 m 面积人均生物影响承受标准游览面积/)(vQ 根据测算公式,碧峰峡风景区生物环境容量为 19049 人次/日。 综上所述,生物环境容量是碧峰峡风景区生态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所以,碧峰峡风 景区生态环境日容量为 19049 人次/日,年生态环境容量为 6952885 人次/年。 .3 旅游设施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 通过调查得知,碧峰峡目前共有 3 个停车场,可停放 2000 多辆车,从雅安市旅游车 站发车为碧峰峡景区输送游客,发车时间从早上 6:30 到下午 18:20,15 分钟一班滚动发 车,车型为准乘 14 人的面包车,加上很多人是开私家车上来,所以,碧峰峡风景区交通 环境容量以停车场停放车辆计算,假如每辆车平均乘坐 8 人,大概 16000 人次/日,除去 部分是动物园的游客,所以风景区交通环境容量大概为 8000 人次/日。 因为碧峰峡属于雅安市及周边县、市众多旅游景点之一,并且游完碧峰峡景点所需时 间一般为 4 到 5 个小时,因此旅游者在碧峰峡风景区的过夜率较低。据调查,目前碧峰 峡在营业的宾馆和农家乐共有 34 家,共 1306 个餐位、3000 多个床位为旅游者提供食宿。 旅游旺季游客留宿率为 25%,那么碧峰峡风景区的住宿设施环境容量为 12000 人/日。假 设每位游客用餐时间为 30 分钟,在 11:30 到 14:30 这个时间段内,碧峰峡的餐位可供 7836 人用餐,假设 1/2 的游客选择在碧峰峡景区用餐,则碧峰峡风景区的餐饮设施环境 容量为 15672 人次/日。以上数据都包含动物园、风景区,所以目前风景区住宿设施容量 为 6000 人次/日。 碧峰峡景区供水供电充足,目前不构成限制因素。供电方面,景区日常供电非常充足, 并且有备用发电机。供水方面,碧峰峡水源充沛,水质非常好,景区在平时就采取节约 用水、储存饮用水等措施。据访问得知,景区供水充足,只有在夏季具有较长枯水期这 9 种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供水紧张,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平日节约用水和储水外,还采取 定时供水的处理措施。并且,万贯公司目前正筹备建新的引水工程。 所以,碧峰峡风景区的旅游设施环境容量为 6000 人次/日。可见住宿环境容量是碧峰 峡风景区旅游设施环境容量的瓶颈因子,年旅游设施环境容量为 219 万人次/年。 .4 旅游社会环境容量旅游社会环境容量 保继刚认为,空间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是游客对于密度空间的承受标准,所以旅游 者心理承载量与资源环境承载量具有量上的一致性,旅游资源环境容量可视为旅游者平 均满足程度达到最大时的心理容量 21 ,即碧峰峡风景区的社会环境容量是 9237 人次/日。 也就是说,至少以 10m 作为人均占有适宜游览长度和 100m2作为人均占有适宜游览面积 时,旅游者才不会感到拥挤。但考虑到旅游社会环境容量的复杂性,本文认为采取通过 模型计算结合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更为合理。 (1) 居民心理容量 据走访调查得知,碧峰峡景区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经营户。碧峰峡在万贯开发前后十 年有着显著的变化:道路交通的改善、生产方式的转变、知名度的提高和人均年纯收入 的成倍增加。万贯开发前,进入景区的唯一通道是碧峰峡桥,后修建黄龙大桥,还投资 修建了景区公路。万贯进入十年来景区不断发展,现已有多家初具规模的居住新居和农 家乐。十年前,碧峰峡人均年收入小于 1000 元,十年后碧峰峡人均年纯收入在 5186 元 以上,人均收入是十年前的五倍。目前,个别农户年收入达 10 万以上。对于依靠旅游来 获得经济收入的经营户来说,游客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收益,心理容量的承载 量相对比较大。对少数非经营户来说,也能够在景区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当地 居民对碧峰峡发展旅游业大多持支持态度,对碧峰峡的旅游业发展状况感到满意,并希 望能够有更多的游客前来碧峰峡旅游。 图 4 碧峰峡前后十年对比 Fig 4.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en Years of Bifeng Gorge (2)游客心理容量 过分拥挤的旅游环境或者过于商业化的经营方式会让旅游者产生一种烦闷不安的情 绪,碧峰峡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是否舒适决定了旅游者的心理舒适程度。本 次研究针对碧峰峡风景区的游客心理容量发放了 50 份游客调查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表 3 碧峰峡游客情况调查统计 Table 3.The Investigation of Visitor in Bifeng Gorge Scenic Spot 调 查 内 容 调 查 情 况 统 计 游客来自 雅安本地 26% 四川其他城市 48% 其他省 26% 性别 男 42% 女 58% 年龄 20 岁以下 34% 20-40 岁 42% 40 岁以上 24% 学历 高中以下 6% 高中、中专 36% 大专、本科及以上 58% 拥挤度 稀少 0 适宜 100% 拥挤 0 对自然风光的满意度 不满意 0 一般 4% 满意 96% 对文化的了解 不了解 72% 有些了解 28% 非常了解 0 对社会文化的满意度 不满意 0 一般 10% 满意 90% 服务质量 不满意 0 一般 12% 满意 88% 安全保障 不满意 0 一般 8% 满意 92% 对该次旅游的满意度 不满意 0 一般 6% 满意 94% 从游客情况调查统计来看,游客没有感觉到拥挤。绝大多数游客在不了解碧峰峡文 化的情况下,有九成以上的游客对碧峰峡略险、奇、秀、幽的原始风貌感到满意,可见 碧峰峡的游客心理容量相当高,若再对碧峰峡的文化加以宣传,相信充满传奇色彩的碧 峰峡会赢得更多旅游者的青睐。 通过走访调查和发放问卷得知碧峰峡风景区的居民和游客的心理承载量都非常大, 我们就取通过模型公式计算所得的 9237 人次作为碧峰峡风景区的旅游社会环境日容量。 .5 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综合实现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综合实现 旅游环境容量的大小遵循“木桶原理”和“最低因子定律” ,因为高于四项分量中任 何一容量值都会对低容量值所代表的区域造成承载上的负荷超重,从而破坏旅游景区在 这一分量领域上的平衡。因此,旅游环境容量应该等于上述四个分量的最小值。旅游环 境容量的综合实现的定量评价公式可表达为: 11 Q(s),Q(f),Q(e),Q(r) MinQ 其中,为旅游资源环境容量,为旅游生态环境容量,为旅游设施环境)(rQ)(eQQ(f) 容量,旅游社会环境容量。Q(s)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碧峰峡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环境容量为 9237 人次/日,旅游生态 环境容量为 19049 人次/日,旅游设施环境容量为 6000 人次/日,旅游社会环境容量为 9237 人次/日。 所以,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日容量为: 人次/日,旅游环境年容量为 219 万人次/年。60009237,6000,19049,9237 MinQ 4 4 结论和对策探讨结论和对策探讨 4.14.1 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结论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结论 总体来说,碧峰峡自然生态环境受旅游开发活动影响很小,这得益于景区正确的规划、 开发及管理方式,即著名的“碧峰峡模式” 。碧峰峡模式的内涵概括的讲就是在一个风景 区(旅游区)内,由政府统一规则,授权一家企业较长时间地独立控制和管理,组织一 方或多方投资建设,统一规范有序经营,追求“永续发展” 。这是万贯在开发碧峰峡前, 通过对全世界数百个景区进行考察研究建立起来的符合旅游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国情的新 模式。 旅游环境容量综合实现模型原理来源于“木桶原理”和“最低因子定律” ,碧峰峡风 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结果表明,旅游设施环境容量是限制因子。据调查访问得知,在 旅游高峰期,住宿和交通就显得尤为紧张。碧峰峡风景区每年的游客数量为六七十万, 未超过 219 万人。日平均游客数量最大为 1918 人,未超过碧峰峡旅游环境日容量。但在 “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碧峰峡日平均游客数量达 1.2 万、1.3 万之多,这就大大超 过了其理论日容量。 碧峰峡文化底蕴深厚,但通过对游客情况的问卷调查得知,七成以上游客对碧峰峡的 文化都不了解,这也导致了旅游者只单纯的欣赏了碧峰峡秀美的自然风光,而未领略到 碧峰峡的人文色彩。 综上可以看出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要限制因子设施环境容量决定, 特别是住宿环境容量的限制影响。 (2)碧峰峡风景区的年游客数量和日平均游客数量均未超过理论值,但“五一” 、 “十一”等节假日所接待的游客数量远远超过理论值,说明碧峰峡风景区客流量时间分 布差异过大,在旅游旺季景区出现严重的超载现象。 (3)很多旅游者对碧峰峡的独特文化不了解,说明景区管理者缺乏宣传意识,对碧 峰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4.24.2 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的对策探讨碧峰峡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的对策探讨 针对碧峰峡风景区的环境容量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增大旅游设施环境容量,特别是住宿和交通设施的完善。目前,碧峰峡景区通 过更换大批公共设施和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品质管理,如加固游道护栏,开通客房网线, 更换硬件设施等,但仍未解决限制其旅游环境容量的主要问题,即住宿和交通问题。由 于住宿问题紧张只会在旅游高峰期才会出现,那么,除了适当增加床位数外,碧峰峡景 区应切实做好游客住宿分流这一方面的服务,如提供准确的住宿信息,便捷的住宿条件, 将高峰期游客顺利分流到周围农家乐和雅安市区住宿。万贯集团应携手政府,切实处理 好扩建停车场和当地居民的关系,同时注重道路功能的完善。目前碧峰峡有三个停车场, 基本可以满足平时客流的停车需求,但是在节假日高峰期停车问题依然严峻,这就要考 虑在不同的地方多点布置小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形成集中式停车场、点式小停车场和 地下停车场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2)针对碧峰峡风景区旅游旺季出现的严重超载现象,可以利用价格杠杆来调控, 价格手段是被广泛运用的调控游客人数的手段。通过对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实行浮动制 度,旅行社旅游路线的价格变动,以抑制旅游旺季的旅游需求,刺激旅游淡季的旅游消 费。另外,缩短旅游旺季景区开放时间来控制游客数量和推广景点预约制度,开发旅游 预售系统,以预定门票的方式解决高峰期的超载现象都是很好的办法。 (3)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不仅是对碧峰峡的自然风光进行宣传,也要对碧峰 峡独特的文化进行宣传,让更多未到碧峰峡的人向往碧峰峡。在景区内,可设茶座,由 景区内部人员向游客讲解碧峰峡的传奇。目前,碧峰峡举行的民族篝火晚会、大型文艺 汇演等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的作用。 1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章锦河,张捷,梁玥琳等.九寨沟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补偿分析J.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