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章 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二、香港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三、中国本土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一、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社区工作的孕育和早期发展一、社区工作的孕育和早期发展 (一)英国的济贫法(一)英国的济贫法 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导致大量贫民产生,城市贫困问题加剧, 慈善机构和教会的财力入不敷出。 2、主要内容 (1)每个教区向地主征收济贫税,由政府办理社会救济事业。 (2)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主办,每个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察人员。 (3)凡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 (4)禁止无家可归者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 (5)人民有救济其家人和亲属的义务。 (6)将贫民分为三类:一是体力健全的贫民;二是缺乏工作能力的贫民;三是失去依靠的 儿童。 3、意义 (1)政府负担起了社会救济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济活动的组织工作; (2)以教区为单位推行济贫事务; (3)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救助原则; (4)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 (5)济贫法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二)德国汉堡制(二)德国汉堡制(17881801) 1、性质: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性质: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 2、背景:工作化所导致的社会贫困。、背景:工作化所导致的社会贫困。 市政府市政府 中央办事机构 分区分区 监察员监察员 分区分区 监察员监察员 分区分区 监察员监察员 对贫民进行对贫民进行 调查和救济调查和救济 对贫民进行对贫民进行 调查和救济调查和救济 对贫民进行对贫民进行 调查和救济调查和救济 3、内容、内容 (1)为失业者介绍工作; (2)将贫苦儿童送往工艺学校学习; (3)将患病者送往医院救治; (4)对沿街乞讨者不予救济,避免养成依赖。 (三)爱尔伯福制(三)爱尔伯福制(18521980 年代)年代) 1、性质: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性质: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 2、内容:、内容: 3、意义、意义 (1)建立了有效的三级工作组织,济贫工作信息畅通,灵活高效;)建立了有效的三级工作组织,济贫工作信息畅通,灵活高效; (2)由地方热心人士担当赈济员,提倡志愿服务精神;)由地方热心人士担当赈济员,提倡志愿服务精神; (3)赈济员分段管理,贫民人数不多,保证了工作实效;)赈济员分段管理,贫民人数不多,保证了工作实效; (4)不仅注重消极的救助,而且积极扶助贫民自助;)不仅注重消极的救助,而且积极扶助贫民自助; (5)对受助者实施救助前后,赈济员需做家庭访问调查。)对受助者实施救助前后,赈济员需做家庭访问调查。 (四)慈善组织会社(四)慈善组织会社(1869 年年1917 年)年) 1、背景、背景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贫困加剧,社会问题严峻,慈善组织和救济机构缺 乏协调,导致社会福利资源的浪费。 2、内容、内容 市政府市政府 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 赈济区赈济区 监察员监察员 赈济区赈济区 监察员监察员 赈济区赈济区 监察员监察员 段段 赈济员赈济员 段段 赈济员赈济员 段段 赈济员赈济员 市政府市政府 理事会理事会 分区分区 志愿委员会志愿委员会 分区分区 志愿委员会志愿委员会 分区分区 志愿委员会志愿委员会 咨询部咨询部咨询部咨询部咨询部咨询部 3、理念、理念 个人应对其贫困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摧毁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和道德观念,终个人应对其贫困负责,接受公共救济将摧毁贫民的自尊心、进取心和道德观念,终 将致使他们依赖救济维持生计,主张贫民应尽其所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将致使他们依赖救济维持生计,主张贫民应尽其所能维持自己的生活。 4、意义、意义 (1)友善访问员开展的个别调查及个别化的工作手法,促进了个案工作的产生以及社会工)友善访问员开展的个别调查及个别化的工作手法,促进了个案工作的产生以及社会工 作者的专业化;作者的专业化; (2)促进各个救济机构、慈善组织协同解决社区问题,为社区工作方法奠定了基础。)促进各个救济机构、慈善组织协同解决社区问题,为社区工作方法奠定了基础。 (五)社区睦邻运动(五)社区睦邻运动 1、性质:助人自助理念下的社区改良运动、性质:助人自助理念下的社区改良运动 2、特点:、特点: (1)设于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 (2)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的实际需要开展工作; (3)尽量发动当地人力,培养其互助合作精神; (4)社区睦邻中心既是当地的服务中心,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 3、意义、意义 (1)不单纯向居民提供物质帮助,更着重改善社区文化;)不单纯向居民提供物质帮助,更着重改善社区文化; (2)以整个社区为工作对象,着力解决社区共有问题;)以整个社区为工作对象,着力解决社区共有问题; (3)注重组织社区居民,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居民之间的互助合作。)注重组织社区居民,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居民之间的互助合作。 (六)专业社区工作的形成(六)专业社区工作的形成 1、背景:、背景:1935 年美国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由社区组织和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 开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和转移支付实施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与此同时,政府采 用社区组织的服务方式实施公共福利服务。 2、标志:、标志: (1)1939 年,兰尼报告系统阐述了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从此社区工作与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一起被列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 (2)1939-1945 年,社区组织课程在美国迅速发展。 (3)1946 年,美国成立社区组织研究协会。 二、战后社区工作的多元化发展二、战后社区工作的多元化发展 (一)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运动(一)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运动(1951) 1、背景:、背景:二战后,新独立国家面临着贫穷、失业、教育落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涵义:、涵义:社区发展是一个过程,即由人民的努力与政府当局的配合一起来改善社区的经济、 社会、文化环境。或以乡村社区为单位,由政府有关部门同社区内的居民团体、合作组织 通力合作,运用各种外部援助和内部资源,改善社区的物质、文化条件。在此过程中动员 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培养自助、互助的社区文化。 3、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33 页)页) (二)美国的社区发展合作组织(二)美国的社区发展合作组织(CDC) (三)英国的社区照顾(三)英国的社区照顾 (四)德国的(四)德国的“邻里之家邻里之家” (五)社区矫正(五)社区矫正 (六)社区康复(六)社区康复 一、殖民地早期的社区工作 1、培养当地的领袖及组织,吸纳他们进入行政架构,以增加政府与普通市民的沟通。 2、1913 年,成立华人政务司,管理及监督有关华人的各项事务。 3、除基本服务外,政府不重视基层居民工作,政府与民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但社会发展非 常稳定。 4、1949 年,成立社区发展组,推动成立街坊福利会,以为来港居民提供服务,但政府的 支持有限。 5、1960 年,街坊福利会的服务为专业团体取代,走向以代表民意为主的政治角色。 6、1950 年,政府实施公屋计划,1960 年建成第一所社区中心,由社会福利署的青年福利 部管理。 7、1966 年,政府在新建的徙置区成立社区福利大厦。 8、社区中心以提供文娱活动为主,参加者多为年轻人,工作形式缺乏真正的居民参与,工 作手法较为保守,政府对社区工作的关注有限。 二、社区工作的兴起二、社区工作的兴起 1、1966 年的暴动使政府检讨与一般市民存在的沟通问题,积极发展社区工作,缓和社会 冲突。 2、1968 年,政府在市区各区成立民政处,加强与居民沟通。 3、1970 年,政府成立地区的三层咨询架构,即地区委员会、分区委员会及互助委员会, 积极介入地区事务。 4、1968 年,成立社区发展委员会,社会福利署和志愿机构积极推广社区工作。 5、1970 年,成立香港社区组织协会,采用社会行动的方式开展社区工作。 6、1973 年,社会福利署发表社会服务五年计划,除以人口比例继续发展社区中心、福利 大厦及社区会堂外,还建议志愿机构在弱势及边缘社区开展社区工作。 7、1974 年,社会福利署和志愿机构联合发表立场书,建议社区工作应集中在环境恶劣的 社区。 8、1970 年代中期,政务署推行社区建设,掌握了社区工作的决策权,但并未觉得需要志 愿机构参与社区建设工作。 三、邻舍层面社区发展计划的出现及其政治化三、邻舍层面社区发展计划的出现及其政治化 1、1970 年代末期,地区咨询架构和社区建设工作不能有效缓和地区矛盾,更不能阻止压 力团体的兴起。 2、1977 年,政务署资助志愿机构推行 NLCDP 计划,以增加与环境恶劣地区居民的沟通, 减低压力团体的动员能力。 3、1979 年,社区工作者组织和动员居民抗议政府的政策,引致了全港性的三个联区行动。 4、1982 年,NLCDP 计划委员会开始评估该计划,志愿机构的行政人员开始对社区行动加 以管制。 5、1980 年代中,香港民主化进程加快,社区工作者的政治意识相继提高,开始由组织地 区压力团体转向有政治倾向的政治团体及参加选举。 6、1985 年,政务署接管社区中心,并针对有特殊需要的人士集中发展小组工作。 7、社会福利署停止提供直接的社区工作服务,志愿机构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方向,比如向中 产阶级提供高素质的服务和社区照顾服务。 三、邻舍层面社区发展计划的危机三、邻舍层面社区发展计划的危机 1、1987 年,房屋委员会宣布长远房屋发展战略,计划在 1995 年前清拆所有木屋区及临屋 区。 2、同时期,志愿服务机构要求将边缘社区的定义扩大,使之包括乡村、三四级公屋和市区 私人楼宇。 3、NLCDP 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改变:社区工作者较喜欢以个人身份参与压力团体的工作; 政府的环境改善计划使得 NLCDP 缺乏一些有动员能力的问题去组织群众;工作计划的年 限使得组织居民及发展领袖十分困难,转向以提供服务为主,NLCDP 越来越制度化和规范 化。 4、1987 年,政务署将 NLCDP 的工作范围扩展到三至六型公屋,并聘用调查公司评估该计 划。 四、当前香港社区工作的主要形式四、当前香港社区工作的主要形式 1、社区中心服务 2、边缘社区工作 3、政党及压力团体的基层活动 4、社区照顾服务 5、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 五、社区工作,福利与政治的选择?五、社区工作,福利与政治的选择? 1、社区工作即是一种福利工作,又是一项政治工作。 2、从全球来看,当前社区工作的非政治化趋势明显。 3、社区工作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 讨论: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工作具备什么特点,社区工作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如讨论: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工作具备什么特点,社区工作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关系如 何?将来的发展趋势又会怎样?何?将来的发展趋势又会怎样? 三、中国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三、中国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一、20 世纪世纪 20 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1、梁漱溟:国家宪政要以地方自治为基础,一村一乡的自治搞好了,宪政的基础也就有了。 2、晏阳初:中国社会的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最根本的是人的素质问题,开展平 民教育运动有助于解决愚、贫、弱、私。 二、二、20 世纪世纪 80 年代,民政部推动的社区服务。年代,民政部推动的社区服务。 (一)背景(一)背景 1、城市流动人口剧增。 2、城市下岗待业群体初步形成。 3、城市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 4、城市职工实行五天工作制。 5、合资、独资和外籍人员不断增多。 (二)涵义(二)涵义 在特定区域内,受人民政府的指导和资助,依赖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有组织的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因地制宜兴办各种小型福利设施,开展各种服务活动,为居 民群众,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