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道路运输规定_第1页
矿山道路运输规定_第2页
矿山道路运输规定_第3页
矿山道路运输规定_第4页
矿山道路运输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4 内部运输内部运输 4.1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1.14.1.1 露天煤矿的运输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开采规模和范围、开拓方式、采装设备 类型及气候条件,结合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一般可采用下列运输 方式: 1 卡车运输; 2 带式输送机运输; 3 铁路运输; 4 上述几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 4.1.24.1.2 运输设备选型,应根据运量、物料种类、采掘设备技术规格,并结合矿区自然条件、 动力供应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24.2 卡车运输卡车运输 4.2.14.2.1 露天煤矿内部卡车运输道路路面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 的有关规定。对行驶载重 68t 以上的大型卡车双车道路面宽度,应包括养路设备作 业宽度,可按 3-4 倍车体宽度设计。 4.2.24.2.2 露天煤矿矿山道路,在路堤和半路堑路段应设置安全防护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l 填方路堤路段,在路面两侧各设一条安全防护堤; 2 半路堑路段在路面外侧设一条安全防护堤; 3 安全防护堤高度不低于车轮直径的 2/5。 4.2.34.2.3 露天煤矿内部运输道路,最大纵坡不宜超过下列规定: 1 生产干线 8%; 2 生产支线 9%; 3 联络线 10%; 4 重车下坡地段,按上述规定相应减少 1。 4.2.44.2.4 露天煤矿内最高限制行车速度,应根据运输道路系统中,最险要地段的运输条件和 车辆牵引特性确定。一般不宜超过 40km/h。 4.2.54.2.5 卡车计算平均行车速度,应根据路况、运距及卡车牵引特性确定。可参照表 4.2.5 选取。 表表 4.2.54.2.5 卡车计算平均行车速度卡车计算平均行车速度 4.2.64.2.6 露天煤矿运输道路平面圆曲线半径,应根据卡车型号、运输条件等通过计算确定。 对载重 68t 以上的大型卡车,生产干线不宜低于 40m,生产支线不宜低于 25m。 4.2.74.2.7 自卸卡车选型应与单斗挖掘机选型相匹配。一般卡车载重量与单斗挖掘机勺斗装载 量的比例为 3:16:1。 4.2.84.2.8 自卸卡车的载重利用系数,不宜小于 0.90。 4.2.94.2.9 在行车密度较大的地段,应对车流密度进行校验。车辆间隔,应按制动距离加 1020m 安全间隔计算。 4.2.104.2.10 自卸卡车的年有效作业时间,可根据矿山地质、气候、检修制度和机修设施、运输 系统等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剥离物和煤炭运输卡车的年有效作业时间分别不宜低于 4200h 和 4000h。困难条件下,剥离物和煤炭运输卡车的年有效作业时间分别不宜低于 380Oh 和 3600h。 4.2.114.2.11 露天煤矿内部运输范围内的上部建筑限界,应按自卸卡车箱斗最大举升高度加 0.50.8m 的安全距离确定。 4.2.124.2.12 道路路面材料,应按以下原则选择: 1 生产干线道路,应选择泥结碎石路面; 2 停车场地可选择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泥结碎石路面; 3 采掘、排土工作面的生产支线道路路面材料宜就地取材。 4.2.134.2.13 露天煤矿应建立完善的道路养护组织,可参照表 4.2.13 的规定配备道路养护设备。 表表 4.2.134.2.13 矿山道路养护设备矿山道路养护设备 4.2.144.2.14 辅助运输设备可按表 4.2.14 的规定确定。 表表 4.2.144.2.14 辅助运输设备辅助运输设备 4.34.3 带式输送机运输带式输送机运输 4.3.14.3.1 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型式,应根据露天矿开采工艺、带式输送机设置地点及服务年限 等工作条件进行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l 采掘工作面、排土工作面及需经常移设的带式输送机应为移动式; 2 露天煤矿端帮及需定期移设的带式输送机可为半固定式; 3 工作位置固定或固定年限较长的带式输送机可为固定式; 4 对于同一条系统,当输送不同类别的物料并需进行分流时,宜采用分流带式输送机。 4.3.24.3.2 半固定式和移动式带式输送机的机头站及机尾站,其移设结构型式应根据输送机带 宽、驱动装置数量等参数进行确定。 4.3.34.3.3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应与破碎站、给料机等供料设备能力相适应。连续开采工艺 的带式输送机输送能力,应根据采掘物料的性质、带式输送机长度及轮斗挖掘机的理论能 力进行确定。通常可按轮斗挖掘机 1.01.2 倍理论生产能力确定输送机理论输送能力(或 称最大断面通过能力),按轮斗挖掘机 0.81.0 倍理论生产能力进行输送机功率计算。 4.3.44.3.4 带式输送机带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长距离、大运量的带式输送机应选择较高的带速; 2 下运或输送磨损性大及容易起尘物料的带式输送机可降低带速。 4.3.54.3.5 带式输送机带宽,应根据输送能力和被输送物料的粒度进行确定。大型带式输送机 带宽应进行优化后确定。带宽与输送物料的允许粒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输送机允许输送的物料最大粒度尺寸,可按表 4.3.5 的规定进行选择; 2 当没有可靠的物料粒度组成数据时,可按下列公式校核带宽: 1)未经筛分的散状物料: B2a1+0.2 (4.3 .5-1) 2)经过筛分的散状物料: B3a1+0.2 (4.3.5-2) 式中 B输送带宽度(m); a1物料的最大粒度尺寸(m)。 表表 4.3.54.3.5 输送机允许物料的最大粒度尺寸(输送机允许物料的最大粒度尺寸(mm)mm) 4.3.64.3.6 带式输送机的功率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连续搬运设备带承载托辊的带式输 送机运行功率和张力的计算GB/T17119 的规定。 4.3.74.3.7 输送带,应根据输送机长度、输送能力、输送带张力、物料性质、受料条件、工作 环境等因素进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运量、高带速、长距离输送机宜采用钢丝绳芯输送带; 2 工作环境温度低于-25时,应选用耐寒输送带; 3 输送带覆盖层,应根据输送物料堆积密度、粒度尺寸、磨耗性、受料高度等因素确 定。输送岩石类剥离物时,宜采用“H”级,一般剥离物可采用“L”级;输送原煤时可采 用“L”级; 4 橡胶输送带接头,宜采用硫化法胶接。 4.3.84.3.8 输送带安全系数,应根据输送带类型、接头效率、输送机起制动性能等因素确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l 织物芯输送带,可采用 810; 2 钢丝绳芯输送带,可采用 79.5; 3 采用软起动或起动平稳的输送机,可取较小的安全系数值。 4.3.94.3.9 带式输送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根据地形条件、工艺布置应尽量减少输送机转载点数量; 2 长距离输送机沿线应设维修通道,当多台输送机并列布置时,维修通道的布置应便 于每条输送机的维修。维修通道应便于维修车辆的通过和作业; 3 当长距离输送机无横向通道时,应设人行栈桥。人行栈桥的间距不宜大于 150m; 4 当输送机跨越道路时,下部净空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的有关规定。当输送机跨越设备和人行道时应设置防物料撒落的防护装置。 4.3.104.3.10 带式输送机走廊、转载站、驱动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带式输送机,当无特殊要求时可不设封闭走廊。露天设置的输送 机宜设防雨罩等防护装置; 2 寒冷地区的带式输送机转载站或驱动站可不采暖; 3 转载站或驱动站的布置应便于设备安装和维修作业。 4.3.114.3.11 带式输送机应设置设备运行和人身安全的保护装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带式 输送机安全规程GB 14784 的有关规定。 4.3.124.3.12 对发生逆转的上运带式输送机,应装设防逆转的安全装置。下运输送机应装设防止 超速的安全保护装置。 4.3.134.3.13 输送机的最大倾角,应根据输送的物料性质、作业环境条件、输送机带速及给料方 式等因素确定。当输送原煤及一般剥离物时,输送机最大倾角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运输送机,当在水平段或缓倾斜段给料时,其最大倾角不宜大于 16; 2 寒冷地区露天设置的输送机,当工作条件较差时,上运输送机倾角不宜大于 14, 下运输送机倾角不宜大于 12; 3 输送的物料流动性较大时,应相应减少输送机倾角。 4.44.4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 4.4.14.4.1 本规定适用于露天煤矿内部运输使用标准轨距直流电机车牵引的铁路设计。 4.4.24.4.2 露天煤矿外部的铁路建筑物和设备的限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标准轨距铁路建 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GB 146 的规定。 4.4.34.4.3 区间线路的限制坡度,应根据开拓方式、运量、机车车辆类型、采掘场与排土场及 卸料点的相对位置,结合地形及矿床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4.44.4.4 列车在限制坡度的下坡道上,紧急制动跟离应为 40Om。 4.4.54.4.5 铁路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不应大于表 4.4.5 的规定。 表表 4.4.54.4.5 铁路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铁路列车的最高行车速度(km/h)km/h) 4.4.64.4.6 区间线路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表 4.4.6 的规定。 表表 4.4.64.4.6 区间线路的平面曲线半径区间线路的平面曲线半径 (m m) 4.4.74.4.7 区间线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离,不应小于表 4.4.7 的规定。 表表 4.4.74.4.7 区间线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离(区间线路直线地段的线间距离(m)m) 4.4.84.4.8 车站线路的有效长度,应按下述原则确定: 1 正线到发线为最大列车长度加 3040m; 2 牵出线一般情况下按到发线有效长度确定,困难情况下按机车长度加半个车列长再 加 25m; 3 三角线的尽头线,供机车转向时,为两台机车长度加 10m; 4 推土犁停放线,按机车和推土犁长度加 10m; 5 安全线为 50m。 4.4.94.4.9 车站应布置在线路的直线段上,困难条件下,可设在半径不小于表 4.4.9 规定的同 向曲线地段。无调车作业的车站,可设在半径不小于 400m 的反向曲线地段。 表表 4.4.94.4.9 同向曲线半径(同向曲线半径(m m) 4.4.104.4.10 站内直线地段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应符合表 4.4.10 的规定。 表表 4.4.104.4.10 站内直线地段两相邻路线中心线间的距离(站内直线地段两相邻路线中心线间的距离(m m) 4.4.114.4.11 当机车车辆轴重不超过 25t 时,区间和分界点的轨道设计参数应符合表 4.4.11 的 规定。 表表 4.4.114.4.11 区间和分界点的轨道设计参数区间和分界点的轨道设计参数 4.4.124.4.12 在计算铁路线路的通过能力时,单线区间线路的利用系数应为 0.7;双线区间线路 的利用系数应为 0.8。 4.4.134.4.13 列车作业周期时间,除装车、运行及卸车作业时间应经计算确定外,其他时间可通 过对运输系统和方式进行模拟或采用相似露天煤矿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确定。一般情况其 他时间可按周期时间的 25%30%写计算,运行条件较差时,可按 35计算。 4.4.144.4.14 露天煤矿机车、车辆的在籍台数,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1 机车在籍台数,按工作台数乘以 1.151.25 系数确定;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