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诊疗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_第1页
神经介入诊疗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_第2页
神经介入诊疗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_第3页
神经介入诊疗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_第4页
神经介入诊疗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介入诊疗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神经介入诊疗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摘摘 要要总结 286 例神经介入诊疗术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患者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12 例,穿刺相 关并发症 9 例,急性脑梗死 3 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 4 例。术前做好充分的急救和导管材料准备,术中严密监 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做好术中不间断的导管冲洗以及良 好的肝素化护理;正确压迫止血,穿刺侧肢体严格制动。本组除 2 例动脉瘤破裂出血紧急开颅手术外其余并发症 经及时发现和处理恢复良好。 关键词关键词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8-9969 2013 04B-0054-03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常见病症之一。 神经介入治疗术作为目前脑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诊疗 手段在临床已广泛开展。 该方法可有效降低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1 。 神经介入治疗技术精细而复杂, 不 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2。 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是脑血管介入术治疗相关疾病不可 缺少的环节3 。 笔者对我院 286 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临床资料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2 月在我院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患者 286 例,男 159 例,女 127 例,年龄 2884( 56.4+ 1.8 )岁,所有病例都经数字减影 DSA 造影明确诊断。其中颅内动脉瘤 156 例,颅内动脉狭窄 75 例,动-静脉畸形 46 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9 例,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或全麻下行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在导丝辅助下送导管 进行全脑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全身肝素化,将导引导管微导管或球囊导管放置到病变部位,根据不同诊断, 采取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法,常用的栓塞材料有 MicroVention 弹簧圈,Onyx-18 胶,eV3APOLLO 支架等。286 例患者 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12 例, 穿刺并发症 9 例, 其中假性动脉瘤 1 例,后腹膜血肿 1 例,局部出血血肿 7 例,急 性脑梗死 3 例, 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 4 例。 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 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及护理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及护理 可能的原因有精神紧张疼痛刺激过度压迫牵拉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4。主要表现为神情淡漠、打哈欠、面色 苍白、出汗、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2.1.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 由于扩张的支架直接刺激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可 反射性出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本组 4 例患者在支架释放过程中,心率减慢8F) , 拔鞘时压迫点位置不准,时间过短,或穿刺侧肢体制动时间不足,抗凝治疗,各种 原因引起的腹压增高等有关6 。 本组 9 例患者发生穿刺并发症,7 例患者回病房后即发现股动脉压迫包扎处敷料 有渗血,局部肿胀,淤斑,重新压迫 20min 以上,止血后再用优力舒绷带 8 字型加压包扎 24h。 对局部血肿及淤 血者,24h 后采用 50 硫酸镁湿热敷,5 7d 后血肿及淤斑消退。 1 例患者在术后第 5 天股动脉处触到杂音,B 超检查提示假性动脉瘤,采用上述方法加压包扎,下肢继续制动,48h 后血管杂音未见消失 ,最后予外科手术修 补。1 例患者术后 3h ,发现表情淡漠、烦躁、血压 82/44mmHg, 检查穿刺部位无出血及血肿,腹部稍膨隆,床 旁超声显示后腹膜大量液性暗区,考虑为后腹膜出血。立即配血、快速输液、输血、穿刺部位徒手按压,2h 后血 压逐渐回升,改用 1kg 沙包加压包扎,下肢用绷带固定在床尾制动,24h 后病情稳定,1 周后出院。笔者总结上述 病例资料的经验教训认为,在搬动患者、转送患者回病房途中需特别注意包扎部位有无移动错位 ,运送途中需一 手扶住沙袋,以防滑落;发现有出血情况,必须徒手按压直到止血;术后加压包扎及下肢制动很重要,穿刺部位 加压包扎 6h, 制动 24h ,1 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耐心告知患者穿刺侧肢体严格制动的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严重后 果,使患者自觉遵医嘱;做好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大小便 ,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引起腹压增高的便秘、咳嗽等症状。 2.3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观察及处理: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观察及处理: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病情急,进展迅速,极易发生脑疝,病死率高,多因 血压波动,介入材料的机械刺激,凝血机制改变引起,与手术者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也有关系7 。本组 156 例颅内 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中 4 例发生动脉瘤破裂 。术中发现血压突然升高,呼吸节律改变,造影显示造影剂自瘤体漏 出。护士立即递送弹簧圈,配合医生快速对破裂的动脉瘤进行栓塞, 同时加快降压药的滴速,2 例患者造影显示 瘤体填塞致密,未见造影剂外渗,生命体征稳定结束手术。 2 例弹簧圈填塞无效,立即做术前准备,备血,剃头, 通知手术室,紧急运送患者到手术室,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同时夹闭动脉瘤。 4 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 好。 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形成发展及破裂的高危因素,当血压达到一定阈值, 突破动脉瘤壁的承受压力, 便会破裂 出血发生率为 2.0%- 3.3%8。 动脉瘤介入术中破裂是介入治疗中最危险的情况之一9,通过上述护理,笔者的体会 是:清醒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缓解因紧张而导致的血压升高;观察患者的瞳孔是否等大、对光 反射是否存在;意识不清或全麻患者,术中的严密观察尤为重要;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患者接有创动脉压监护, 动态观察血压、心率的变化,为防止动脉穿刺部位堵塞,同时接无创监护测量时间为每 10min 1 次;术中护士始终 保持高度的警惕,发现血压升高,迅速准备好造影剂,一旦动脉瘤破裂,及时准确地递送各种型号规格的填栓塞材料, 为抢救赢得时间。 2.4 急性脑梗死的观察及处理:急性脑梗死的观察及处理:急性脑梗死是神经介入治疗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与导管刺激使原有斑块脱落、 导管内肝素滴注不畅导致血栓形成,抗凝不足,操作时间过长有关10-11。 表现为言语障碍、肌力减退或消失, 严重者意识不清昏迷 。本组 3 例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1 例手术结束时发现患者表情淡漠、失语、右侧肢体肌力 减退,考虑有脑梗死,予以平卧、吸氧、保暖、静脉滴入 20 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 、肝素 5000 U, 4h 后意 识转清醒,2d 后语言及肌力逐渐恢复正常 。2 例患者术中造影时发现血栓形成,加快肝素盐水的滴注速度,并从 微导管内缓慢注入尿激酶 50 万 U 溶栓,30min 后好转,术后未见神经受损体征 。足量抗凝和加压液体滴注是预 防血栓的重要环节12 ,导引导管到位后,一次性静脉推注首次剂量的肝素,80 100 U/kg, 设置闹铃,隔 1h 给予首次剂量的半量,依次递减为预防导管内凝血,术中持续肝素盐冲洗(每 500mL 生理盐水+2000 U 肝素) 加压袋压 力保持在 280- 300 mmHg ,更换肝素盐水时,要通知手术医生,确保导管处于关闭状态,防止血液倒流到导管形 成血栓。 由于抗凝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增加患者的出血概率,须动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降 解产物、血常规,使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正常的 1.5- 2 倍. 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口腔黏膜、牙龈、眼结膜有无出血 点、淤斑, 有无鼻衄及血尿黑便现象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出血。 3 小结小结 神经介入放射学是近年来发展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适应范围广、安全、恢复快的特 点,越来越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但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仍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预后。 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 中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熟练掌握急救和护理程序,及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迅速作出判 断,早发现,早处理。 总结本组 286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经验,笔者认为导管室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 临床经验、细致的洞察力、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以及娴熟的急救技巧,掌握疾病的各种相关知识及血管解剖走向 全面了解手术步骤。 参考参考 文文 献献 1李永坤,刘新峰.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1,11(2):152-158. 2 汪 莉,颜秋媚,张 兆,等.心理疏导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患者的影响J .微创医学,2011,7(5):539-540. 3 李 雪,黄青霞,王艳生,等.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检查及治疗 的护理体会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431-432. 4 沈 芸.心脏介入治疗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及护 理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8(11):325-326. 5 梅 静,郭小平护理干预对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低 血压的影响J 华北国防医药,2007,19(5):67-69 6 李淑蓉,郑 燕心脏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 2011,15(1):79 80 7 徐伟光,彭 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并发症观察及 原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12(34):156-157. 8 荆国杰,姚晓腾,祝 刚,等.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特点及 相关危险因素探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14 (21):6-9. 9 龙霄翱,陈 兵,陈立一,等.破裂性类内动脉瘤介入术中再 破裂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急处理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1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