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二练习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4.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 5.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反对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C.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D.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无限多样的粒子归结为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是决定了社会历史一般过程 D.社会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了精神生活过程 4.否认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就会导致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不可知论 D. 相对主义 5.唯心物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指 A.古代唯心主义 B.现代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三、简答题 1.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2.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四、辨析题 1.意识是人脑这一物质的机能,故意识也是一种物质。 2.唯物主义注重物质享受,唯心主义注重精神修养。 五、论述题 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CD 4.AB 5.CD 三、简答题 1.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答案要点】 有三个方面的根源。其社会历史根源在于古代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科学极不发达;其 阶级根源在于反动落后阶级的维护和支持;其认识根源在于唯心主义者将主观与客观、认 识与实践相分裂,片面夸大认识过程中某一方面、环节的重要性。 2.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能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实在。 这一定义没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是归结为一种独立、非主观的存在。同时 它指明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这一物质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四、辨析题 1.意识是人脑这一物质的机能,故意识也是一种物质。 【答案要点】 (1)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推导出的错误结论。 (2)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功能,但它 又与物质有本质的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则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 主观特殊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现象。 (3)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了物质和意识的本质 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2.唯物主义注重物质享受,唯心主义注重精神修养。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标准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 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认为物质是第一性、 意识是第二性,就是唯物主义,相反的回答就是唯心主义。 五、论述题 试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 (1)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仅是自然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的本质从生理上说是人 脑的机能和属性,从内容上说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 界的作用,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不承认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承认物质决 定意识,片面夸大意识的反作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练习三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意识存在的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空存在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3. 实践是指 A.个人的生活活动 B.一切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 C.一切利于自己的活动 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5.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农民耕种农作物 B.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C.科学家进行科学试验 D.运动员进行体育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 “皆本物之固然。 ” “静者静 动,非不动也。 ”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 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4.实践活动的特点表现在它是 A.精神的活动 B.物质的活动 C.在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 D.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三、简答题 1.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2. 实践的定义、特征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是什么? 四、辨析题 1. 脱离运动的物质与脱离物质的运动皆不可想象,故运动即物质,物质即运动。 2. 体力劳动是物质性活动,是实践活动;脑力劳动是精神性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五、论述题 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必须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D 5.A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 3.CD 4.BCD 5. ABC 三、简答题 1.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答案要点】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如下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 能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 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2. 实践的定义、特征及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实践是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有目的的物质活动。其特征:(1)目的性,或理性、 主观能动性;(2)物质性,其对象、手段都是物质的;(3)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马克 思主义的基础概念之一,它沟通了主客体,而且是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四、辨析题 1. 脱离运动的物质与脱离物质之运动皆不可想象,故运动即物质,物质即运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个论断表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 属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但是把物质和运动等同起来则是 不正确的。 物质和运动是有区别的。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而运动则是表明这种客观 实在的存在方式的范畴。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者是有区别 的。 2. 体力劳动是物质性活动,是实践活动;脑力劳动是精神性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 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除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 验等三种基本形式外,一切同客观世界相接触的人的有目的的感性活动,也都是实践。 脑力劳动属于精神生产专业活动,如教育活动、作家的创作活动、艺术活动、管理活 动等等,都是实践活动。把精神生产等专业活动排斥在实践之外,把脑力工作者斥之为 “脱离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和实际生活中都是有害的。 五、论述题 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必须实事求是。 【答案要点】 (1)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唯物辨证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多种物质 存在的具体形态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统一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 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主义全部原理都是 说明这个统一的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 (2)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党实事求是路线的哲学基础。第一、既然世界是统 一于物质的,人们的思想不过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只有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实 践才能成功。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不能 从主观愿望,具体原则出发;第二、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又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因此, 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找出解决 具体问题的办法,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第三、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多门具体 学科都以揭示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为任务,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科学,按 科学办事,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尊重科学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 练习四练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 B.对立统一规律 C.辩证矛盾 D.运动和相对静止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这句话是一种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4.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5.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减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 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3.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条件性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B.事物由旧质向新质的转变 C.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 D.事物显著的变化 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三、简答题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是什么? 2.新生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四、辨析题 1. 联系是指事物直接与世界万物相联系。 2. 承认运动的观点就是辩证法的观点。 五、材料分析题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 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 材料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摘自十七大报告 ) 1.根据材料 1,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及 其哲学依据。 2.根据材料 2,说明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哲学原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B 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D 4.ABC 5.BCD 三、简答题 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是什么? 【答案要点】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 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 动的作用。 2.新生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案要点】 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旧事物不符合 事物发展的规律,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新生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 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 的新内容,具有适应 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 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开辟道路。 四、辨析题 1. 联系是指事物直接与世界万物相联系。 【答案要点】 错误。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发展过程各阶段之间的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要同周围的事物发生这样或者 那样的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有间接联系。 2. 承认运动的观点就是辩证法的观点。 【答案要点】 错误。 (1)运动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变化包含前进、上升性的变化和倒退、下降的变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不仅是运动变化的,而且是发展的。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 变化,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机械论、循环论只承认运动变化,否认发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 (3)此命题否认了变化和发展的区别,抹杀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五、材料分析题 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 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 材料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 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摘自十七大报告 ) 1.根据材料 1,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及 其哲学依据。 2.根据材料 2,说明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哲学原理。 【答案要点】 (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条件;改革、发展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我们要在改革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促改革发展。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辩证关系的哲学依据是运 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 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通过统筹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经济与社会的 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等关系,把经济社 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相结合,为解放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 进步注入巨大动力 ,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 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再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 强调了全面地发展、协调地发展和可持续地发展,并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发 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的发展要求; 同时强调了既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人发展的需要,非常 关注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事物和事物各个方面的之间的关系,坚持了普遍 联系的观点。 练习五练习五 一、单项选择题 1.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2. 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这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 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 学上符合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 B.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C.事物变化范围大小 D.事物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5.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A.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同一性与事物的相对静止和维系事物的存在相联系 C.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共同发展 D.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A.“一分为二” B.“和二为一” C.“万物莫不有对”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三、简答题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什么?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2.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辨析题 1.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2.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五、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 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 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 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 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 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 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 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 更旺。 材料 2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 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 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 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 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 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 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 5 家分公司裂变为 28 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 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 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l)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 1 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 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 透力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D 5.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 4.AD 5.ABCD 三、简答题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什么?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答案要点】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我国文化遗产,就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 其封建主义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 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3)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 的态度,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要反对盲目排外和全盘西 化两种错误倾向。 2.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案要点】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意 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 义。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 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 上的辩证法。 最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 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四、辨析题 1.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 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这就是要防止事物超出原有的限度 朝坏的方向发展。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这就是要适时抓住时机, 促进事物的质变。 2.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 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 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 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五、材料分析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周考物理试题二含解析
- 皖江工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定边县2025年初三综合练习数学试题卷(三模)含解析
- 柳州工学院《足球主项》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汉字与板书艺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新媒体运营职业技能考试试卷及答案
- 上海立达学院《药物合成反应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2025年高考生物试题考前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中学数学教辅试卷及答案
- 头脑特工队-Inside-Out中英文字幕对照
- DL/T5210.1-2012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 人工牛黄质量评价新方法的探索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课件
- 法医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基数和序数》课件
-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检查表
- 酒店业大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应用
- 红色研学策划方案(2篇)
- 个人形象品牌代言协议
- 中职技能大赛“导游服务”赛项旅游政策与法规及旅游热点问题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