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童真,收获希望——论冰心作品中的童心美_第1页
种下童真,收获希望——论冰心作品中的童心美_第2页
种下童真,收获希望——论冰心作品中的童心美_第3页
种下童真,收获希望——论冰心作品中的童心美_第4页
种下童真,收获希望——论冰心作品中的童心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下童真,收获希望论冰心作品中的童心美 【摘要摘要】作为百年中国新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女作家,冰心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无 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作品,都十分具有开拓性。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鲜明特色以及她对 新文学运动的贡献和影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非常突出的,而在冰心的作品里成就 最显著、影响最广泛的当属儿童文学。“童心美“是冰心展现个人作品风格的重要特点之一。 并且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一是对我国古代美学遗产的继承;二是对外来思想(包括基督教及 泰戈尔美学)的吸收利用,以及冰心所处的“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童心美“时代价值 的催化作用。为此,本论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冰心作品中的童心美。 关键词:冰心,童心美,爱的哲学 种下童真,收获希望论冰心作品中的“童心美” 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了冰心艺术 风格的基本特色。她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郁达夫对冰心 的语言推崇备至:“冰心女士散文的倩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 无二的作家了。 ”1在她的散文作品里,不但清词丽句随处可见,而且文字铿锵悦耳、节 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和图画美的作品,非常易于儿童理解。冰心善于把抽象的不可言状的 情感表达得具体生动,因而能抓住儿童的心,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体现出了冰心特有的 “童心美” 。 一、点点繁星,淡淡春水一、点点繁星,淡淡春水冰心追求童心的复归冰心追求童心的复归 “童真” ,即冰心追求童心的复归。这是冰心“爱的哲学”三足鼎立中另一重要的一足。 她在寄小读者 、 往事 、 山中杂记等为孩子们写的散文里,模仿小孩子口气,说天 真的话,不仅尽情地展示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写出儿童的情态美,心灵美,而且总是用 优美的笔触,把大自然的美和纯洁的情感奉献给孩子们,使孩子们得到美的享受。 冰心的作品充满了对童心的崇拜,成人的互相倾轧,伪善诡诈及“烦杂之心”常与儿童善 良、纯真、富于同情心相对立。冰心认为这珍贵的“童心” ,正是“从宇宙之灵”给人类 “极大无量的快乐与慰安”的源泉。认为儿童的天真纯洁的互爱精神,可以扶持慰藉苦难 的人生。 对纯真童心的歌颂,是冰心宣扬的母爱向另一方向的自然延伸。冰心把童真看得格外珍贵。 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 ,她视儿童为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朋 友,以童真之美善反衬社会之丑恶及世风的堕落:“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 的辩论里。 ”她把儿童作为纯真的象征。她自己在青山沙穰疗养院里养病时,也就“不妨重 做小孩子”!“一切思想,也都照着极小的孩子的径路奔放发展” , “有时对自己说些极痴 的话偶然睡不着,就自己轻轻的为自己唱催眠的歌” ,从思想到行动都进入了“童心完 全来复”的境界。在往事十四里,她借小朋友杰的话,把海想象成一位女神:“海霞 是她的扇旗,海鸟是她的侍从;夜里她曳着白衣蓝裳,头上插着新月的梳子,胸前挂着明 星的璎珞;翩翩地飞行在海波之上”这种充满童心的想象显得奇特美丽,难怪会使儿 童读者感到亲切,受到感染。而这种感染力的实现,正是借助于作者的“童心来复” 。童心 是沟通作者和儿童读者间的桥梁,也是开启儿童思想和心灵世界的钥匙。冰心的儿童散文, 抒情阐理的方式和语气也特别注重儿童的特点,遵循“童心”特有的逻辑。她从儿童的特 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中,以情感人。 因此,她在好梦 、 寄小读者系列散文中,执著的强调这种怜念的同情心是创造建立 大事业的本钱,从而进行讴歌和赞美。冰心在寄小读者通讯一中向小读者们立下志 向:“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 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我恳切的希望你们帮助我, 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冰心以她一生的 为人为文,充分证明她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例往事(二)二中,冰心写下这样一个充满了姐弟挚情的动人场面: 冰心留美即将离家。晚上与友人话别回到家,刚走到院子里,明明听见母亲与两个弟弟在 断断续续说话。但等到冰心进去时,却“声音都寂。母亲只低着头做针线,涵和杰惘然的 站了起来,却没有话说,只扶着椅背,对着闪闪的烛光呆望。 ” 原来是母亲舍不得冰心走, 又不愿让女儿知道。当小弟杰吞吞吐吐说出这个缘由,竟引得大弟涵的指责,于是兄弟俩 起了争执: 杰嗫嚅着说:“我想我想不要紧的” 涵截住他:“不,我不许你说!” 声音更严厉了。 这时杰真急了,觉得过分的受哥哥的诃斥。他也大声的说:“瞒别人,难道要瞒自己的姊 姊?”他顽固的抵抗着。 涵的声音凄然了, “正是不瞒别人,只瞒自己的姊姊呢” 两对辛酸的眼光相触,如同刚卸下的琴弦一般,两个人同时无力的低下头去。 我神魂失据的站在他们中间。 电灯又灭了,感谢这一霎时消失的光明!我们只觉得温热颤动的手,紧紧的互握着,却看 不见彼此盈盈的泪眼! 弟弟“顽强抵抗”的天真,哥哥严厉喝斥的着急,都只为一个字“爱” ,爱自己的姐姐。舍 不得她走,又生怕让她知道而伤心、牵挂。就连十二岁的小弟弟冰季也悄悄在姐姐书中留 别赠言“别忘了小弟” 。这份真挚动人的情,是那样的珍贵,已超出一般骨肉手足至爱之情, 更有心灵相通,朋友般的心心相印之情。所以冰心在寄小读者二十三中借苏轼怀念 弟弟子由的诗,转赠给最小的弟弟冰季:“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小弟弟, 我今天以这两句从万里外遥赠你了!” 冰心以自己血与泪蒸出来的真文字和自己的行为,充分证明她实践了自己在七十多年前在 寄读者通讯一中对小朋友许下的诺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 时为止。 ”用母爱和童心来医治社会和青年的心理、精神疾病,使人们快乐起来,并使社会 朝着健康的方向,逐渐地走向进步,这是冰心善良而真诚的愿望。 二、清新流利二、清新流利 凝练典雅凝练典雅 冰心作品的语言之美冰心作品的语言之美 沈从文对冰心作品有着这样的评论:“对人生小小的事情,一例俨然怀着母性似的温爱, 从笔下流出时,虽文式不一,细心的读者却可以得到同一印象,即作品中无不对于人 间有个柔和的笑影。 ” 笑是冰心女士最早的散文成名作。文章由一个雨后月夜的美景引出对三幅微笑图景的 追忆,描述,表达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的追求,抒发作者泛爱 的思想感情。文章语言清新流利,凝练典雅,富于形象性和情意性。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在 散文语言的锤炼上功夫的深厚。 笑这篇现代散史上“最初的美文” ,在语言的锤炼上充 分地体现了“冰心体”语言的这一特点。在对客观景物进行形象生动的描绘中,自然巧妙 地将古典诗词散文中有生命力、表现力和表意活泛的文言词汇揉合进去,创造深邃优美的 意境,使之具有诗情画意在清新鲜丽之中透出古朴典雅之美。且看: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 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 一幅清美的图画! 短短几十个字,展现了一幅“清美图” ,书香扑鼻而又清新亮丽。 “住” 、 “清光” 、 “凉云” 、 “残滴” 、 “萤光千点” 、 “苦雨孤灯”等这些古典诗词文中的优美词语恰到好处地描绘了如 诗如画的美景,且重词语的修饰,传达了作者独到的感受:云凉而滴残,雨苦而灯孤。 笑里展现了三幅笑影:从图画里的安琪儿的微笑,联想起五年前的田野道旁看见的一 个孩子的微笑,又联想起十年前在海边茅屋前看见的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三幅笑影都有花 相伴,美丽而温柔,亲切而和善。作者通过这三幅笑影,体会了世间的美好。作者所描写 的“微笑”是以“爱”和“美”作基调的。她在带给我们“爱”的感受的同时也把我们引 进“美”的境界。她怀着爱心与对“美”的向往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境界。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安琪儿,孩子,老妇人,微笑,把处于孤独中的冰心打动 了,他们向着冰心笑,亲切地笑,一句话也没说,可是冰心却用那娟秀的文字告诉我们: 听!那不是吗?他们向你问好呢!他们希望和你聊天呢!他们想跟你交朋友呢!如此简单, 却又如此复杂,简单的是那瞬间的表情,复杂的是那心灵的开启。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音乐。冰心用她的特有的纯洁的笔,奏出了一曲响彻心扉、感人 至深的歌。虽没有指挥,没有和声,甚至连明显的调都没有,但是我们能从中悟出来,想 想,那不就是音乐吗?它埋藏在涓涓的文字下,只要多看几眼,似曾相识的旋律就会奏起, 心灵深处的圣洁就会升腾起来。 微笑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安琪儿是天堂的精灵,孩子是凡间的仙,老妇人是德高望重 的圣母。动物是无法微笑的,微笑只属于人类。因为人类可以用心感悟,可以尽情表达, 可以无限创造。蒙娜丽莎的神秘一笑打动了全世界,人类创造了全宇宙最伟大胜利的情感。 微笑永远是生活里明亮的阳光。它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的同 情、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景。众生为之倾倒,全球为之感动。它照亮着每一个人,温暖 着每一颗心。 冰心还常常在文章中巧妙的糅进一些天文、地理、历史方面的知识,使小读者在妙趣横生 的情境中扩大知识面,增添智慧,培养儿童的博爱之心和进取之心。如她在再寄小读者 通讯二中这样介绍尼罗河: 这一条长长的河道,就是世界闻名的尼罗河,是埃及境内的唯一的天然河流.埃及在非洲 的东北角,北纬 22 度至 32 度,东经 24 度至 37 度之间,气候炎热,雨量极少,所以尼罗 河也是他们唯一的灌溉泉源。埃及人民亲切地称尼罗河为“尼罗河爸爸”就是这个缘故。 这使我想起二十几年前,我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梵蒂冈一教皇城一的博物馆里,看见了一 座尼罗河的雕像。在这里,尼罗河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右臂斜倚着人面狮身像,侧卧在 地上,旁边堆着一垛高高的麦穗和葡萄。最生动的是他的身上,身边,爬满了许多活泼嬉 笑的、赤裸裸的小孩子!有的站在他的肩上,有的骑在他的臂上,有的坐在他身旁的麦堆 上,有的三三两两地和他身边河水里的鳄鱼,撩拨嬉戏。这雕像给我的印象很深,但我决 没有意识到,埃及的沙漠地区,占到全国境的 96%,也不知道埃及的雨量少到:简单的农 舍,不用盖屋顶,只用高粱杆盖遮遮就行。当我看到听到这些现象的时候。我对于尼罗河, 也不禁热爱了! 这一段在叙写尼罗河时,冰心用真挚的感情、优美的文笔,既有高度的文学性又融地理、 气候、历史等知识于一炉,把尼罗河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是孩子们乐看不倦的精 彩文字。 冰心诗似的语言是从旧语言引申出来的中国式的不完全欧化的文字。如通讯十一中写 道:“此时心定如冰,神清若水,默然肃然,直至歌声渐远,隐隐的只余山下孩童奔逐欢 笑祝贺之声,我渐渐又入梦中。梦见冰仲肩着四弦琴,似愁似喜的站在我面前,拉着最熟 的调子是我如何能离开你声细如丝,如不胜清怨,我凄惋而醒。 ”1在冰心的五四时 代所写的白话文中,基本词汇和语法都以白话为主体,同时又融合着文言文中一些活的词 汇与句式,她注重文字的锤炼,节奏的乐感,终于创造了属于冰心个人的卓而不群的“冰 心体” 。赤子评论道:“她的文字,的确是中文西文化 、 今文古文化的文字,另有一 种风韵和气息,永远是清丽而顺畅的,没有一毫的生拗牵强,却又绝对不是红楼 、 水 浒的笔法,因为她己将中国的白话文欧化了!”2冰心的语言具有口语化的风格,简洁、 朴素、优美,适合儿童阅读。 三、种下童真,收获希望三、种下童真,收获希望冰心作品的冰心作品的“爱的哲学爱的哲学” 冰心对于母爱和童真的膜拜,在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 、 超人 、 烦闷等等 小说和相当的一部分诗中,都强烈地表达了出来;而在最后的使者这篇小说里,冰心 更把儿童写成了世间一切欢乐与希望的源泉:一个天才的诗人,再不愿把忧愁、烦闷和悲 伤带进他的诗作里,他愿为了年轻的一代,而努力歌唱希望和光明。他请求众神之王的神 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位指引他走向光明、快乐的使者。神告诉他:“从世界之始,至世界 之终,这一端是空虚黑暗,那一端是缥缈混沌。人类的生命,只击箭般从这边飞到那边, 来去都不分明。因此悲伤是分内的,快乐是反常的。一个人能有多少日月,悲伤是他的颖 悟,何必不使他心胸清明呢?”但是诗人不肯就此离去,他追随着雨的使者,夜的使者, 水的使者,花的使者,这些使者只能给他眼泪、感慨、抑郁、悲伤,并不能使他看见欢乐 和希望。诗人乞求众神之王给他介绍一位能够劈开黑暗,摧倒忧伤的使者,聪明的众神之 王虽然知道“宇宙的神秘,和人类的深思,本不能遮蔽人生的烦闷” ,还是给他指点了一位 “未曾长成,只养育在鸿濛的国土里”的天真的孩子:“天外,翩翩地飞来双翅雪白的婴 儿,挟着金斧,前面回翔着,欢唱道:诗人啊!我便是希望的使者,现在入世了。诗人 啊,跟着我来! ”多少年过去了,似乎只有这个孩子,才能“领着少年人希望着前途,老 年人希望着再世;模糊了过去,拒绝了现在,闪烁着将来” 。 3 在作者看来,童真才是这 个世间一切欢乐与希望的“最后的使者!” 冰心的作品如同她的人品。以“母爱、童真和大自然”为三大基石的“爱的哲学” ,展示更 多的是一种渗透于冰心作品中的文学精神,一种以文学形式存在的人文思考。 正如冰心在 另一篇小说遗书中,引述一部作品中的一句话:“人间惟襁褓婴儿,初无罪恶。 梦中时有笑容,此为人生最乐时期”在冰心善良的心中,儿童绯红的笑脸,天真的 笑声,甚至于走路的姿态,都象天使一样地可爱。 那么,冰心笔下的童真,能医治像“他” (烦闷 ) 、何彬(超人 ) 、凌瑜(世界上有 的是快乐光明 )这类青年人的厌世症?并且,连同母爱连同自然之美,一起成为解决 社会上的一切问题、矛盾和纷争的关键? 似乎当时的冰心自己也在疑问着: 离家的一年里的那位十三岁的小弟弟,还有他的小姐姐,这两个聪明、可爱、纯洁 的孩子,这样小小的年纪,就要忍受寂寞和惆怅。 寂寞里的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小小,他虽然有个幸福的家庭,有位慈爱的母亲,但他 同样无法摆脱“寂寞的悲哀” ,他那亲爱的小不点儿的堂妹随家南下了,他也只有任这寂寞 的心情, “弥漫在他稚弱的心灵里” ,他只能伏在枕头上哭泣,而别无其他的办法。 而神化了的“最后的使者”童真的化身,似乎也并不能够完全解决诗人的问题,诗 人也只能跟着他“向着渺茫无际的尽头走” ;渺茫?无际?尽头! 或许,当时的冰心看到了童真的尽头。在散文问答词中,出现了这样的一段话: “小孩子似乎很完满,只为他无知无识。然而难道他便永久是无知无识?便永久是无知无 识,人生又岂能满足?” 冰心的爱的歌唱,既传达出全人类普遍相通、凡人皆有的一种高洁情愫,也表现了生活 在充满虚伪、奸诈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对于纯真、无私的感情的渴求。冰心以最炽热的语 言讴歌母爱,把母爱宣扬为至诚至大、至高无上的伟力,把母亲宣扬为孕育着一切的“万有 之源”。在她的笔下,母亲的爱是博大、深厚、忘我的,母亲的爱又是具体可感的。 “我的头 发就是你(母亲)付给我的万缕柔丝”。母亲的爱“包围着我”, “听得到她心脉的和缓跳动”。 她因此常常沉浸在母爱的怀念之中。当不安宁的心灵需要寻求安慰和归宿的时候,母亲就 成为最安全的寄寓之所。特别是在去国三年所写的寄小读者通读集中,她以悱恻缠绵 的笔触把这种赤子之情写得十分动人。 寄小读者是冰心“最自由、最不假思索”的作品。 在通讯,十中,她几乎是怀着一种颤抖的欣喜,津津回味着母亲对她述说过的有关她 幼年的事, “当她说这些事的时候,我总是脸上堆着笑,眼里满了泪。听完了,用她的衣襟 来印我的眼角,静静地伏在她的膝上。这时宇宙已经没有了,只有母亲和我。最后我也没 有了,只有母亲,因为我本是她的一部分”。而在往事(一)之七中,她更是发出了这样 的呐喊;“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风雨中,红莲旁边一个大荷叶慢慢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为它承受 了全部的风雨。这一带有偶然性的自然景象立即触动了作者温柔的情怀,联想到柔弱的自 己与恩慈的母亲之间的亲情,由衷地发出对崇高母爱的赞叹。这种感情是多么的纯洁、美 好,也是值得珍重的。 有时,她对母亲的挚爱又和祖国的抒怀融合在一起,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如她在给母亲 的信里写道;“故国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飞扬的尘土呵, 何时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寄小读者通讯二十)而在返家的途中,她是那样欣 喜若狂;“亲爱的母亲,我的脚已踏着了祖国的田野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 跃的浪花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祖国的海波,一声声的洗淡了我心 中个个的梦中人影。 ”(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对于“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她怀着深 切的眷念之情。贯穿在冰心散文中游子的那种“仰首欲攀低首拜”的思绪和爱国情愫,像一 根红线串联着她所有的作品,赋予它们更积极、更丰厚的内涵。因此,郁达夫评论道:“对 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 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 象温泉水似的柔情。 ”同时,冰心总是用一种亲切细腻的叙述口气,娓娓道来,详略有致, 充满了恳切的情意。这种叙述语气,是冰心儿童散文的重要特色,加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