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 空间结构急需优化 从开始建设到现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整体空间进行了很大范围的延 伸。1984 年,南通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四点六二平方公里,到了 2004 年, 政府将南通经济开发区的面积定位二十四点二九平方公里。可是,事实上,南 通经济开发区的实际建设面积远不止这些数字,2004 年的时候,范围线面积就 超过了一百一十公里,2006 年时候,范围线面积所有缩小,为九十平方公里。 南通经济开发区的空间延伸、土地的规划利用方面有很多不足。 5.1.1 内部空间失衡 (1)整体规划不科学 建立初期,南通经济开发区按照工业区与生活区分开的思路建设的。在开 发区的西北方向,因为经济水平比较高,开发比较成熟,而且到崇川区比较方 便,所以就建设为配套服务中心。后来南通经济开发区空间延伸,开发区的功 能调整之后,整体布局发生变化,由西北调到东南。西北地区的配套服务中心 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的需要了,必须对之前的规划进行调整,重新选择配套中心 的位置。此外,城市尤其是工业区域的均质度很高,导致员工的生活区与上班 企业的距离逐渐变远,造成了生产单位和员工的诸多不便(对比图 5-1、5-2) 。 2005 年,南通经济开发区调整布局,确立的原则为“南拓东移,北靠西 优” ,以便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南拓的范围指的是包含化学新材料工业园、滨 江新城以及通海港区在内的南部区域和即将开发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化纤产业 区,这几个区域是南拓的主要范围。东移是将原来的工业重心向东部迁移,与 工业重心相对应的其他区域也相应迁移。北靠是将开发区的北部区域和南通的 北边城区内的东城区、行政中心、大学城等相融合。西优是将已经开发的富民 港区、江海港区等升级,对这个区域的资源优化重组,促使开发区和狼山风景 区在空间上更协调。 (2)内部土地利用效益低 南通经济开发区虽然在生产总值上大幅提升,但是也消耗了很多的土地、 珍贵资源。从下图 53 能够看出,南通经济开发区从建设到目前,土地的出让 数量是呈递增趋势的,土地面积大幅度拓展,可是没有充分发挥土地的功能, 并且土地的产出效益偏低。 假如出让的土地经过一年的开发可以产生效益,将这一年的生产总值与上 一年的所有土地面积相比,能够看出产出效益在 2001 年出现下滑,尽管在 2003 年时有所上涨,但总体来说依然是下滑的(表 5-1) 。导致这种趋势的重要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土地没有充分的被利用,开发区的建筑很多都是低层的, 而且厂房与厂房之间的空隙较大,不集中。二是相当一部分的土地闲置,尽管 这部分土地已经出让给相关单位,可是没有被开发和利用。 5.1.2 外部扩展水平低 建成初期,南通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措施是土地的低价出让,因此 企业的程度参差不等,甚至有很多低层次的公司,造成了开发区土地的大面积 浪费,况且在建成初期南通经济开发区没有意识对土地进行整体规划,造成了 土地开发呈现滚动态势,造成了开发区不能大范围的拓展 101。比如在 2004 年,政府审批给南通开发区的土地面积为二十四点二九平方公里,可是南通开 发区的实际土地面积远不止这个数字,当年开发区范围线面积超过一百一十公 里,超过政府规划用地的 5 倍。此外,南通经济区的外部拓展还受到非产业因 素的影响,非产业因素是指和土地有关的规章,比如土地储备、预征标准等, 这方面的相关规定造成了南通经济产业区的土地出让速度大于产业发展速度, 导致开发区的土地呈现特殊的“光圈”效应(图 5-4) 。特殊情形下,政府往往 利用土地表现自己的工作成果,这也是土地过度开发的重要原因102。 城市空间进化实际上就是城市的经济、政治等所有因素的变化发展在空间 上的呈现。城市的空间进化和很多方面息息相关,让空间进化时体现出繁琐的 集中于分散现象。开发区是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当然也会受到空间进化过程 中集中于分散的制约,造成开发区的空间呈现出多样性和时期性的特点103。 南通开发区的空间延伸和园区内的产业经济相对应,按照经济发展的轨道,空 间延伸历经三个时期(图 5-5) 。 (1)起步时期(1984-1991):南通开发区建成初期,工作的重点是工业 开发,呈现独立生长的特点。在建设初期,开发区按照“规划一部分,建设一 部分,收益一部分”的标准,由贷款开发逐步向滚动开发、自身建设扭转。工 业发展的同时,南通经济区的空间也逐渐得到延伸。1984 年,开发区的审批得 到政府的认可,但是政府规划的范围是北边到天星恒河,南边到长江,西边到 营船港,东边道富民港。东西距离为 1.8 公里。南北距离为 2.25 公里,总体面 积不足 5 公里。第二年,南通政府举行了经济区的总体规划相关会议,确立的 开发区面积基本与政府规划面积一致,只是北部区域有所延伸,到达了通启运 河,总面积达到 7.62 公里,除了包含政府的规划用地外,还包含备用地 2.6 平 方公里。南通市政府的规划,将开发区分为南部区域和北部区域,分界线为天 星恒河,其中南部作为规划用地,北方作为备用地。 这个时期,开发区的空间布局呈现点状内聚生产的特征,出现紧凑的小团 块现象。因为行政边界的制约,南通开发区不能向西部和南部拓展,所以逐渐 向北、向东发展。开发区没有与相邻地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区位优势还没 有显现,与相邻地区在人力、技术、物资等方面的交流很少,南通经济区呈现 孤立发展特点。 (2)快速发展时期(1992-1996 年):这一时期,开发区空间布局开始 走向分散,孤立态势更加突出。1992 年,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南巡时发表讲话, 这个讲话促使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南通开发区也趁机发展,很多外商落户南通 开发区。这个时期的土地政策有所调整,按照多主体、全面的原则进行土地开 发,整个开发区的面积也大力扩张,到了 1994 年,开发区范围线面积已经达到 四十平方公里。伴随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加快产业发展,提供生活所需, 南通经济区从 1992 年,逐渐加大公共配套建设的步伐,房地产行业蓬勃发展, 南通经济区由工业园区发现为现代新城区。观察新城区可以发现,工业所占土 地面积呈现下滑趋势,公共设施的用地面积呈现上升趋势。可是,当时的居住、 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不高。有关材料表明,到了 1996 年底,完工的建筑用地中,住宅以及公共配套设施所占土地比例仅为百分 之三十二,城市功能还很缺乏。这个时期,开发区的空间布局和上个时期不同。 一方面,南通经济区在第一时期的基础上向东部和南部推移;另外,随着开发 区内建设了很多的小型园区,南通经济区和相邻区域的经济往来逐渐增多,区 位优势开始显现。可是,因为南通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相邻区域有很大不同, 无法形成互补关系,再加上受到行政管理的制约,孤立态势依然没得到改观。 另外,经济区的建设尤其是生活区的建设和相邻区域有很大差异。 (3)优化调整时期(1997 年以来):这一时期开发区具备了基本的城市 功能,闲置土地被开发,但是和相邻区域的经济往来还不紧密。开发区的空间 布局改变了前两个时期外延拓展迅速的局面,开始提高已有土地的利用程度。 建设区的拓展相比于第一时期和第二时期,速度减慢。2004 年,政府相关部门 将开发区土地面积规划为二十四点二九平方公里。可是实质上此时开发区区的 范围线面积已经达到了一百一十六平方公里。这个阶段,伴随园区内道路的建 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南通经济区进入全新时期,由原来的分散态势开始走向 集中,开发区内的道路更加顺畅,可是依然没有与相邻区域建立良好的经济合 作关系。 5.1.3 城市空间融合程度低以下从两个空间层次看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 城市空间融合程度。 (1)空间层次 1:是上海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长江阻碍着两岸的经济往来以及互相影响,但是现在长江的这 种制约作用不断减少。经济不发达时期,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类型不同,但 现在这种区域界限的打破对于区域经济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开发区的地位位 置决定了其能够和大都市上海共同利用长江的先天优势。 南通,既是经济水平较高的上海经济圈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以长江为核心 的十四个中心城市中的一个。伴随浦东新区的发展,上海逐渐加大对南通的经 济辐射,加强与开发区在人力、技术、物资等方面的往来。可是调查显示,开 发区和上海的各方面协调度不高,上海的一些技术产业很少迁移到开发区中, 南通经济区还未变为上海经济的产业、产品以及技术向周边城市拓展的通道。 苏通大桥的完工,减短了开发区和上海的地理距离,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开发区 和上海的经济往来。开发区将变为上海这个经济发达城市农副产品、海鲜产品、 植物产品等产业的大后方以及人力储备基地。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南通开 发区和上海大都市的协调度还有待加强。 (2)空间层次 2:是南通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属于港口城市,随着城市区域的拓展,空间形态不断调整、不断变化, 由之前的“江河时代”转变为“江海时代” 。南通市区和开发区的关联构成了南 通市空间形态的重点。 “一带、两心、三轴、四廊”的空间结构 南通市的空间形态特点是“一带、两心、三轴、四廊” (图 5-6) 。其中, “一带”指的是以长江为中心的港口区域。 “两心”指的是以濠河为中心的老城 区、新城区。 “三轴”指的是为老城为中心,南边到苏通大桥,北边到火车站, 连接南北的轴线;青年路和人民路为中心,西边到长江,东边到东火车站。连 接东西的轴线;南通市区为中心,连接历史街区、老城中心区、新城区、风景 区的轴线。其中,第一个轴线是生长之轴、后两个轴线是魅力之轴。 “四廊”指 的是狼山风景区、老洪港风景区、通吕运河、九圩港这四个地方的廊道。以上 是南通空间布局的组成部分。 “一主三副三轴线” 、 “两轴三区四带”的空间发展规划 南通市在 2008 至 2030 年的城市构想中提出本市的空间布局将构成“一主 三副” 、 “两轴三区四带”的形态。 “一主”指的包含南通市区、通州市区、海门 城区、长江镇等几个地区的南通都市区;“三副”具体是指“掘港长沙” 、 “汇龙吕四” 、 “如皋海安”三个城镇组群。 “两轴”指的是青年路、长华路、 星湖大道、工农路;“三区”指的是开发区、港闸区、崇川区;“四带”和 “四廊”的范围是一致的(5-7) 。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期的外部空间是其经济发展的地位条件和前提,开发区 在经过了高速度的发展后,其和南通城区以及相邻区域的经济往来有很多不足。 空间拓展过程中依然对南通市区过度依赖 建成初期,南通开发区将园区规划为工业产业园区,相应的配套设施等依 托南京城区。可是,目前的开发区已并非简单的工业区,已经发展为现代化综 合城区,所以应具备一些城市的基本功能以及开发区所特有的功能,并且依托 与相邻区域的互补来满足自身需要,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南通市区的依赖。2009 的相关资料显示,在开发区上班的人员有五分之二来源于南通市区,能够看出, 开发区对南通市区仍然呈现过度依赖的态势,开发区自身的人口接待水平以及 和相邻区域的融合度并不高。 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不够, “孤岛经济”的特征仍然很明显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相邻区域在经济上的合作还没有成型,和相邻区域 在城区建设、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等内容上融合度较低,经济往来较少,导致 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相邻地区在产业以及城区智能方面呈现“各自为政” 的特征,这样的形势导致了其资金上的浪费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无法达到比较 高的水平。相反,南通经济区和南通市区之间的经济往来过于频繁,其经济辐 射区域大多体现是南通城区上,同时南通市区也是开发区能源的供给之地。这 样的情况造成了开发区无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