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福建省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三中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 可能是 ( )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2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 ,从而造 成“比九世乱” 、 “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段材料体现的信息包括( ) 宗法制遭到破坏 分封制遭到破坏 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 专制主义受到挑战 A B C D 3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 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将( ) A,交唐太宗定夺 B交兵部出兵攻击 C交门下省审议 D交内阁裁定处理 4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 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 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 ) A秦朝确立了三公九卿制度 B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D清期雍正帝设置了军机处 5某些两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 ,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 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 ) 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 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 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A B C D 6林林则徐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颇多。下列对此研究最 有史料价值的材料是( ) A评价林则徐的史学论著 B电影鸦片战争 C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 D长篇历史小说林刚徐 719 世纪 90 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 19 世纪 40 年代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B索取的赔款额不断增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 2 - 8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恋友邦 之见谅,疾愚之凭知。 ”所谓该条约“不侵我土地”的主要原因在于( ) 瓜分狂潮中列强已将中国领士瓜分完毕 遥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清政府已变成列强在中国统治工具 中外反动势力矛盾业已根除 A BC D 9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 ) 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的认识 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B CD 10同中国古代相比,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显著特点是( ) 主旋律是救亡图存 爱国与叛君相统一 核心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真理 新的阶级逐渐成为救亡运动的领导 A BC D 1120 世纪初,民主革命取代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因为( ) 戊戌变法失败 辛丑条约的签订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AB C D 121920 年 11 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 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 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3据右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 ,太平天国 运动全盛时期的主要活动区域是 ( ) A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B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淮河流域 i 钱塘河流域 D淮河流域、黄洞流域、钱塘河流域 14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 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 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 (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 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 ”美 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 成 ( )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3 - 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15以下是中共一大到七大时党员人数简表,该数据直接反映了( ) 代表大会1921 一大1922 二大1923 三大1925 四大1927 五大1928 六大1945 七大 党员人数50 人195 人420 人994 人5.7 万人4 万人121 万人 A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程 B中国共产党曲折发展的进程 C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正确 D中国共产党革命方向的调整 16国民大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 ) A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B采用武装斗争形势 C群众基础的扩火 D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17从中共创立到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逐渐形成了下列思想( ) 无产阶级要掌控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下农武装割据 A B C D 18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闪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是星星之火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开始形成 19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民族根据地与士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相同点 是( ) A政权组织原则 B土地政策 C军队性质 D主要地域分布 20抗且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B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C英美对中国的支持 D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 21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 2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 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 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全国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基本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3右边这张照片摄于延安大礼堂,根据其景物 特征可以大致推断此照片摄于( ) - 4 - A北伐战争时期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注:横幅文字: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24 “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 ”这是摘自李 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以下题目最有可能是其原题的是( ) A 甲午悲歌 B 珍珠港祭 C 台湾沦陷 D 日寇投降 25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列 有关此刻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它是主权独立的国家B它是社会主义国家 C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D它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二、非选择题(本人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 26 (20 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集中反映 了国家性质和社会性质。 材料一:秦律称:“凡法律令者,以教遭(导)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恶俗,而使之冬于为 善也。 ” 大明律序称:“联有天下,仿古为治,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 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 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反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 可决弹劾之。 ” 引自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2002 年 10 月 9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和司法部共同举行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法典首发式。该法典概括了我国现有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文件形式。即法律、行 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侧、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司法解释等。涵盖 了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和非诉讼程度法等七个方面, 现已出版 83 卷。该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民事、刑事、 经济、行政和诉讼等方面的基本法律为核心,以各种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规章为内容 的法律框架,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5 -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律和大明律在指导思想上的相同之处。并据此概括我国 封建社会法律的特点。 (2 分) (2)材料二、三各反映了中国的政治体制的什么变化?指出变化的历史作用。 (8 分) (3)根据材料四,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的特点。 (3 分) (4)依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法律的发展趋势。你如何评价这种趋势?(7 分) 27 (15 分)2010 年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 52 周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 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字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 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材料一 - 6 - 材料二 在网络上搜索“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你会看到一些闽民修改“人民英雄纪念碑” 部分雕塑的建议,争议主要集尊在“金田起义”和“抗日游击战”这两块雕塑上,他们认为既 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就应该是为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和利益而牺牲的英烈。 观点一:洪秀全和他的部下绝对算不上民族英雄和人民英雄,他领导的金田和建立的太平 天国事实上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骄奢淫逸,所以“金田起义”的浮雕应该换掉。观点 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性质决定了她不是一个政党周来纪念先烈的纪念物,在抗日战争中 为国捐躯烈士也包括了当时其他的各党派人士,特别是国民党的很多爱国将士,所以抗日 战争的正面战场也应该雕刻上去。 请回答: (1)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 分) (2)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何重要历史意义?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中国 民主革命有何新变化?(5 分) (3)根据材料一中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 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所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5 分)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 7 -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任选其中的一个观点加以分析说明。 (3 分) 28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情景一:康熙帝与中西文化 1674 年,康熙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铸造便于携带的轻巧大炮,亲临卢沟桥炮场检验, 赞扬“西洋炮甚利,且轻便易运。 ”所造 350 门炮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大显神威。为嘉奖南 怀仁,康熙封他工部侍郎。但是据史料记载,康熙帝的统治政策中也有推崇孔孟之道、 程朱理学,重新提倡八股文,允许妇女缠足等内容 情景二: 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滇平中秋日闻海上捷音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 夜半到长安。 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 征输六诏宽 天未远收金马隘,军中 新解铁衣寒 回思儿载焦劳意,此日 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 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 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 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 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观察以上两个情景,回答以下问题: (1)情景一所列举的史实是要说明什么观点?对此,你有何看法?(6 分) (2)参照情景一,请教情景二拟定一个主题。 (1 分) (3)根据这些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3 分) (4)通过以上两个情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角度,评价康熙帝的贡献。 (5 分) - 8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5 BACDB 610 CDBDA 1115 CBCAB 1620 ACBCD 2125 BCCD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 26 (20 分) (1)相同之处:以律法规范人民的活动(或以法束民) (1 分)特点:律法是维护封建专 制统治的工具。 (1 分) (2)材料二(临时约法 ):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1 分)作用: 给人民-定的民主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政治民主 化。 (3 分)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民主的组织 形式。 (2 分)作用: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2 分) (3) 法典特点: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核心;涉及多个领域,全面周密,内容广泛,与国 际接轨:体现了中国特色及“依法治国”的思想。 (3 分) (4)趋势:由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各种法律制度配 套更为全面,民主性更为鲜明。 (3 分)认识:是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 先进的中国人为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推 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真正实行,新中国成立后实 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说明社会主义为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创造了条件。 (4 分) 27 (15 分) (1)图一武昌起义:图二五四运动 ;图三抗日战争图四渡江战役 。 (2 分) (2)意义:武昌起义促使清朝统治瓦解,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 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开端。变化: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5 分) (3)斗争对象:由抗日战争时期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到解放战争时期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 (1 分)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 人民军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汇集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