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明前期诗文_第1页
第三章 明前期诗文_第2页
第三章 明前期诗文_第3页
第三章 明前期诗文_第4页
第三章 明前期诗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章 明代前期诗文明代前期诗文 第一节第一节 明代诗文发展的总倾向明代诗文发展的总倾向 明代诗文与唐宋诗文比较,处于一种衰落状态。人们常说:“好诗都被唐人作尽”。 整个明代的作家作品数量远远超过了唐诗,朱彝尊的明诗综收集的诗人就有三千四百 多人,主要问题是质量差了。一方面,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不如唐代,另一方面,在艺术 上缺乏一种创新精神。因袭前人的东西太多。明人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又不 是学秦汉散文的风骨,学盛唐诗人的情韵,而是买椟还珠,模拟剽窃成风。作品没有像宋 人一样开辟一个新天地,又不是为情而作,没有什么成就。明代人屠隆在一篇文章里说: “称明之诗,则不患不雅,患于太袭;不患其无辞藻,而患其鲜自得也。”可以说,一针 见血地指出了明代诗文的弱点。 明代没有大诗文家,归有光被认为是散文大家,但成就远远赶不上欧阳修之类的作家。 诗歌中,高启被认为是明代的李白,但成就并不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第一,受 八股文的影响。明代二百七十多年,文人的精力都放在八股文上面,因为以八股文取士, 只有学好了八股文才能中举做官,而这种文章从故纸堆里的四书五经中去发掘素材, 按起承转合来组织文字,诗文写得再好也没有用。“事情关系到功名的,人们就会去用心 作。”第二,新的文艺样式勃兴,取代了传统诗文的正宗地位。明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市民阶层扩大,适合于市民阶层的文学样式兴盛起来。戏曲小说是当时最有市场的文学样 式,容量大,通俗易懂,既有欣赏性又有趣味性。诗文根本不能与之抗衡。自然相形见绌。 再则诗文在唐已达到顶峰,人们要想去创新,去胜过唐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第三,拟 古主义思潮的影响。前后七子,提倡模拟古人,他们的理论曾占领了文坛一百多年,使人 们无法创造出好的作品。第四,文字狱的影响。明代的文字狱十分厉害。也许由于朱元璋 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当过贼的原故,生怕人讥讽,一些人本来是写贺表,但被杀头。读 书人人人自危,步步小心,生怕越轨,所以从前人的遗产中去吸取养料,把前人的著作作 为创作的源泉,也就使文学没有创造性。 第二节第二节 明前期诗文明前期诗文 明初的诗歌和散文比较繁荣。当时的作家大多是由元入明的作家,经历了元代末年社 会的动乱,对整个元末明初的社会的动乱有所反映。并且在朱元璋建立业中,有许多诗文 2 家跟他一起战斗,写了不少优秀的诗篇。但一但局势稳定下来以后,他们作为开国功臣, 都沉浸在歌功颂之中,出现了台阁体风气。 一、明初三大家 宋濂、刘基、高启被人们称为明初三大家。他们都是由元入明,对诗文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 宋濂(13101381)浙江金华潜溪人,故号潜溪。年少家贫,从小即以神童著称。为 人好学,在送东阳马生序(见作品选 P163)里把他年轻时学习的艰难情境写得十分明 白。他从不羡慕别的荣华富贵,以读书为乐。朱元璋征方国珍时,聘请他担任秘书工作。 后来成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官到翰林学士承旨。后来当了太子的老师。再后来告老还乡, 不问政事,专心隐居,却由于胡惟庸谋发案发,宋濂的长孙宋慎被牵连在内,罪 名不轻, 被杀头,叔父宋遂被杀,宋濂是他的祖父也得杀头。宋濂以 71 岁的高龄被抓,朱元璋翻脸 不认人。欲置宋濂于死地,后得马后营救,才免一死。据明史马后传,马后为宋濂说 情:“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且以礼全始终,何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朱元璋 不理睬她的话。马后陪朱元璋吃饭时,有意不吃荤食,明太祖奇怪,问她原因。马后答道: “妾为先生作福事也。”明太祖听了不觉动了点恻隐之心,赦免了死罪,流放茂州,在路 上去世。(一说在茂州去世) 宋濂一生谨慎,竟落得如此下场。宋濂的诗文收入宋学士 文集共 36 卷。 宋濂擅长散文,宗法韩、欧,主张养气明道。他的散文最有成就的是人物传记和写景 文。如王冕传、秦士录、李疑传、杜小环传、记李歌是人物传记。 他刻画人物,能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细节、事件或场面,使人物的性格鲜明突出,栩栩如 生。如秦士录描绘了身存绝技、勇猛无敌、而又博学多才的邓弼的怀才不遇。见作品 选 P165。记李歌则描写了生长倡门,拒绝浮华生活,卖艺谋生,保持自己尊严的少女 李歌。见课本 P54。 宋濂的写景文清秀俊逸,简洁雅致。如环翠亭记文字简洁明畅,把清晨雨后之景 写得十分优美。 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他在元朝做过官,后辞官隐居。隐居时 别号“郁离子”。朱元璋打方国珍时,被请出来出谋划策,立下了不少功劳。后人把他说 成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军事家,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称道。朱元璋将他比作 3 汉代谋臣张良。但他的成就与思想意识都没有诸葛亮高。建国后,他当了御史中丞,封诚 意伯。后辞职归家。 刘基诗文兼长,诗文与其他作品都收集在诚意伯文集,有文 220 篇,诗 1184 首。 他的诗没有高启那么大的影响,他的文没有宋濂那样有名气。他的诗开模拟主义的先河。 以二鬼比较有名。此诗长达 1200 多字。诗中二鬼是比喻他自己和宋濂,诗歌通过丰富 奇妙的想象,创造了结邻、郁仪二鬼的形象,表现了他和宋濂入明后无法施展抱负的苦闷。 他最有名的是他的寓言散文集郁离子,这是他在元末躲在山中所写的。“郁离子” 是他隐居时的别号。作者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 的态度和救世的意图。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的形象性。如“楚有养 狙以为生者”。见课本 P56。此外,最有名的是卖柑者言,对社会上金玉其外,败絮 其中的达官贵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的散文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文字简朴。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人。一生只活了三十九岁,像一颗流 星一样一闪而落。当然,历代名诗人中英才早逝的不乏其人,唐代王勃二十八岁,李贺二 十七岁,后于他的清代诗人黄仲则三十四岁就死了。但是高启死得特为悲惨,遭腰斩的酷 刑。而且死非其罪,是封建王朝交替过程中的一个牺牲品。这就博得人们对他表示更多的 同情与惋惜。 明朝开国后,他被征诏,他的内心是拒征的,他一直有一种忧惧感,危机感。1370 年 他辞官。明太祖本来想重用他,不料遭到拒绝,因此对他的引退极为不满,隐忍地放他去 了。这时已种下了他的死因。他离开了朝廷,恢复了旧日自由自在的生活,高启感到极大 的满足,后好友魏观当苏州知府,他为苏州新衙署写上梁文,太祖一看,发怒,把他腰斩 于市。 他从小天资聪敏,又勤奋好学。他在诗歌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天才。“出语无尘俗气, 清新俊逸,若天授之然者。”他的诗从摹仿古人入手,他认为摹仿的目的是兼师众长,到 一定的时候,浑然融会,形成自己的风格。独庵集序是他重要的诗论文章。他的诗文 共有二千多篇,收集在高太史大全集。诗众体皆备,兼采众长。 他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反映当时战乱生活是其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像他的吴越 纪游过奉口战场,对当时“前行尽空村”的环境进行了反映,对那些争战不休,不顾 4 人民生死的割据者也进行了批判:“功名竟谁成?杀人遍乾坤。”整首诗基调凝重悲怆。 另外像他的登海昌城楼望海等诗也表现了诗人的乱世愁绪。 他的诗最擅长于写景。善于把自然景物的动静、形象化地凝聚在他的诗句之中,才情 奔放,风格清新俊逸。最有名的是他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人登上雨花台眺望滚 滚的长江,诗人感慨万千,思绪连绵。最后诗人回到当前的环境,对祖国统一表示由衷的 高兴。诗人把写景与怀古结合在一起,是登临怀古的佳篇。 他的青丘子歌自叙生平抱负,表现了他恃才傲物的性格,继承了太白遗风。 遗憾的是,高启的诗作大多模仿前人作品,因为死得太早,还没能融铸变化,自成一 家。他主张模拟前人,实开仿古之风。明中叶前七子、后七子无不模仿,但他比那些庸俗 辈不同,他模仿能够写出其中的神韵,并能别出新意。 他在当时与杨基、张羽、徐贲都是吴中诗人,被人称为“吴中四杰”。另外,袁凯少时因 赋白燕诗而出名,诗人咏白燕但诗中未出现白燕形象,诗人通过几个像喻来写白燕。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谢一作榭)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汉 一作湘)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香一作春) 赵家姊妹多相妒,莫向昭阳殿 里飞。 二、台阁体二、台阁体 宋、刘、高三人稍后,文学进入了低潮期,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台阁台阁 体体:永乐、弘治年间,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所写诗文多为应制之作, 脱离现实,在内容上粉饰太平,歌功颂德,风格上雍容典雅,安祥平和。由于他们身居要 位,影响比较大,为一些追求功名利禄的文人争相模仿,这种风格统治明初文坛达百年之 久。 台阁体出现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与作家遭际有关。这些馆阁重臣身居要职,处境 优裕,容易产生歌颂圣德、美化生活的倾向,是他们的真诚愿望。第二,相对封闭与狭窄 的上层官僚生活,限制了台阁体作家的生活视野,导致作品内容单一与贫乏。第三,永乐 以来,明王朝经过初期整休调治,政权相对稳定,国力渐趋强盛,社会呈现出比较繁荣安 定繁荣的局面,给台阁体营造一种创作的氛围。第四,明王朝对文人政治上的箝制。明初 5 朱元璋搞的文字狱、永乐靖难之劫中对文人诛杀的阴影未褪,文人心有余悸,思想意识还 不能摆脱专制主义的枷锁。 三、于谦三、于谦 在台阁之风的影响下,能够不随波逐流的是于谦。他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抱负,是明初诗坛的一位有名的诗人。他是一个民族英雄,为民族,为 人民着想,领导人民打败了蒙古瓦剌族的军队,但他自己却因英宗的复辟而被处死。 他的诗一般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关心民生疾苦的诗,如出塞、悯农;另一类 是抒写自己坚强意志和坚贞操守的作品。这一类是历来传诵的,艺术上成就也最高。他多 借咏物来寄托自己的心志。像他的石灰吟:(要求背诵)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借石灰为了清白而不怕粉身碎骨来比喻自己的爱国决心。此外他的咏煤炭也是 一样的作品。他的诗以物喻志,不事雕琢,明白如话。 四、茶陵诗派四、茶陵诗派 成化弘治年间,台阁体衰退,出现了茶陵诗派。茶陵派的代表人物是李东阳。李东阳, 号西涯,湖南茶陵人,他是当时的台阁重臣,门生满天下。他在他的怀麓堂诗话中提 倡诗学汉唐,宗法杜甫,想以此来矫正台阁体的弊病,也就开了复古模拟之风,产生很大 的影响,明代中叶崛起的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就继承了李东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