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消化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系统及其部位 1、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1.1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 上消化道(鲜血) 胃、小肠、大肠、肛门 下消化道 (酸化的暗红色血) 1.2 消化腺:唾液腺、食管腺、胃腺、肠腺 混合在粘膜中 肝脏、胰脏 独立地脏器 2、部位: 除上消化道外,其余器官均在腹腔内(书 P189,图 8-1) 。 二、消化系统的作用及生理意义 1、 生理意义|: 机体不断从外界获取食物/营养,供生长、生殖、修补组织及维持体温等。 2、 作用 2.1 消化:食物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管内降解为可被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这 一过程。 A、消化形式:物理性切割、挤压、混合 化学性消化液中的酸、碱成份(HCl 等) 生化性消化液中的酶类 微生物主要在大肠内 B、消化部位:腔消化在消化管道内进行 膜消化食糜与消化管道内膜紧密接触 细胞内消化在细胞内及酶的参与下 2.2 吸收:食物的可吸收部分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 程。 2.3 内分泌及免疫:近年发现,消化管道的某些细胞分泌类激素和免疫因子, 参与机体功能的调节。 三、消化管的基本特点 1、 活动特点:根据其器官的部位、结构、和功能划分(下节分述) 。eg: 口腔: 接收和咀嚼食物 咽、食管:吞咽和运输食物 胃:储藏、消化食物 食物消化的主要部位:胃、小肠 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结肠前段(水分) 2、 基本运动形式:蠕动一个收缩环沿着消化管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它 推动食物前进(扩张 + 收缩 ) 3、 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以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为主。 4、 基本结构:除口腔外,一般分为 4 层(P188) 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5、 消化管的平滑肌特点:其运动是由管壁肌层的收缩完成的。共五条(P190) 。 四、消化腺的分泌 1、 消化腺功能:分泌消化液 2、 消化液:主要由水、无机盐、少量有机物组成。 3、 分泌量:很大 4、 消化酶及分泌器官:P191,表 8-1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 一、 口腔:P192-195(自学为主) 对食物进行机械和化学性加工。 1、 唇:摄取食物 2、 牙:咀嚼(粉碎食物并使之与唾液混合) 3、 舌:搅拌与吞咽 4、 咽与食管:吞咽与输送 二、 唾液腺与唾液 1、 唾液腺:三对腮腺、下颌腺、舌下腺 3、 唾液: 无色、无味、近中性, 水-99%,酶-唾液淀粉酶 成人日分泌量:1.01.5L 第三节 胃内的消化* 一、胃的形态结构 1、胃的位置与结构:位于正中线偏左侧。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呈袋状。 1.1 成年人胃的容量:1-2 升。 1.2 结构:喷门:上端接食管喷门部(胃底与胃体) 幽门:下上端接十二指肠幽门部(胃窦) 胃小弯:胃前后壁相连的上缘下凹 胃大弯:胃前后壁相连的下缘上凸 A、 胃壁:肌层分为三层内斜肌、中环肌、外纵肌 B、 胃腺:主要分布在胃底与胃体,由胃粘膜凹陷而成。主要有三种细胞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 壁细胞:分泌盐酸,内因子(Vit B12吸收) 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二、胃液的性质、成份、作用 1、 性质:无色、酸性液体,PH=0.91.5; 分泌量:成人每日=1.52.5L 2、 成份、作用(P196) 2.1 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酸性环境 杀死随食物进入的细菌 促进胰液、肠液、胆汁分泌 帮助小肠对铁、钙的吸收 2.2 胃蛋白酶:将食物蛋白质初步分解为标、胨 2.3 粘液:呈弱碱性,中和胃酸;覆盖粘膜表面,润滑和保护 三、胃的运动 1、 运动的功能:暂时储存食物 消化食物 将食糜逐步向十二指肠推送 2、 运动的形式:P197-198 容受性舒张 Comment 荃荃荃1: Page: 3 紧张性收缩 蠕动 3、 排空:P198 4、 呕吐:P198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 一、 小肠的位置与形态 位于腹腔内(盘旋状) ,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上接幽门,下连大肠和 盲肠。成人约 56m 长。分为 1、十二指肠:位于上腹部后壁,胰、胆管开口于此 2、空肠:位于中、下腹部后壁,长度为空回肠的 2/5, 3、 回肠:同,长度为空回肠的 3/5,食糜在此停留 35h 二、 胰 1、 位置与形态:为一狭长的粉色带状腺体,位于胃后方,分头、体、尾三部。 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双重功能。 2、 胰液的性质、成份、作用 2.1 性质: 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PH=7.88.4, 分泌量: 成年人每日=12L 2.2 成份、作用: A、 胰淀粉酶(-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无需激活。 B、 胰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脂肪酸;它在胆盐存在的条件下,活性 增强。 C、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标、胨、肽、氨基酸;后者有强 的凝乳作用;其酶原在肠激酶/胰蛋白酶作用下致活。 D、 COH+:中和进入小肠的胃酸 三、 胆汁和肝的功能 1、 位置与形态: 肝主要位于腹腔右上方,分为左右两叶; 色泽:红褐色,质地柔软 肝门:肝内侧下部中央横沟内血管、神经出入 肝小叶:肝实质被结缔组织分割成许多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胆囊:位于肝左侧纵沟内;储存胆汁 2、胆汁的性质、成份、作用 2.1 性质:粘稠、带苦味的弱碱性的有色液体;由金黄色深绿色;PH=7 .4 分泌量:成年人每日约 0.81L(由肝脏生成) 2.2 成份、作用: P201 A、 成份:胆盐、胆酸、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胆色素 B、 作用: 主要是胆盐、胆酸的作用,对脂肪消化、吸收意义重大。 激活胰脂肪酶,使其分解脂肪的速度加快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乳化脂肪,使脂肪乳化成微粒,增加了胰脂肪酶的 作用面积 胆酸与脂肪酸结合,可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胆汁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A、D、E、K) 胆汁中和部分胃酸(十二指肠处) 胆汁促进自身分泌(体液调节方式) 3、肝的主要功能:P201 3.1 代谢功能:包括三大代谢、维生素代谢、激素类代谢、激素/活性物质的生 成等 3.2 解毒功能: 3.3 产热功能: 四、 小肠液的作用与小肠运动 由小肠粘膜内的肠腺直接开口于粘膜表面的绒毛之间,分泌于管腔。 1、小肠液的性质、成份、作用: 1.1 性质: 弱碱性液体,PH=7.6 分泌量:成年人每日=13L 1.2 成份、作用:P201 下段 1.3 分泌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局部机械和化学刺激 2、 小肠运动:P201 2.1 分节运动 2.2 蠕动 2.4 摆动 第五节 大肠内的消化 一、 大肠的形态结构P202 1、 结构:前与回肠连接,终止于肛门;长约 1.5m,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 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管径较粗。 特点:二条,P202 2、 形态特点:三条,P202 二、 大肠内的作用 1、 大肠液是碱性粘稠液体,PH=8.38.4 2、 分解作用:见书 3、 合成与分泌作用:肠道微生物可以合成维生素 B、K,分泌代谢产物 三、 大肠运动及排粪 P203 第五节 吸收* 一、 吸收部位 1、 口腔、食管:实际上不吸收 2、 胃: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 3、 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 4、 大肠:吸收水分、盐分,及维生素 B、K 二、 小肠吸收部位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1、 环形皱壁:由小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向管腔内突起 2、 绒毛:皱壁上的指状突起 3、 微绒毛:由粘膜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游离面形成纹状缘 4、 中央乳糜管:始于绒毛顶端,具有较大的通透性 5、功能:增加肠壁与食糜的接触面积,便于吸收 三、 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P205 一般来说,十二指肠、空肠吸收大部分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产物;回 肠能主动吸收胆盐和 Vit12 第七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一、 神经调节 1、 消化腺分泌的调节 P206 1.1 唾液分泌的调节 A、非条件反射调节 B、条件反射调节:自然条件反射、后天条件反射 1.2 胃、胰、胆汁分泌的调节反射调节 2、 消化管运动的调节 P207 2.1 局部调节: 2.2 整体调节: 2.3 高级中枢的参与(大脑皮层的调控) 二、体液调节P208-209 主要是由消化管自身产生的内分泌物质来完成。 第九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一节能量代谢 一、 概述 物质和能量总是密切相关的,所有的物质都蕴藏着一定的化学能。物质的 新陈代谢也必然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合成代谢时吸收能量,而分解代谢时则释 放能量。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的二个方面。二者永远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 人体能量的进出: 食物(糖、蛋白质、脂肪)的化学能 散发的热能+完成的机械功+化学能的储备 能量交换:机体每天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向体外散失,一 小部分以机械能的形式出现。测定能量代谢也是临床上检测某些疾病的一项指 标。 二、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及基础代谢 1、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P219 1.1 肌肉活动 1.2 食物产热 1.3 精神与情绪的状态 1.4 环境温度 2、基础代谢:人体处在清醒安静状态时,不受肌肉活动、食物、 精神状态、环境温度因素影响下的能量代谢。 2.1 测定条件:清晨空腹(12h 未进食) 人出于安静清醒状态 室温在 1825C 2.2 基础代谢率: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身体的产热量; 单位=kcal/m2体表面积h 成年人的基础代谢率比较稳定,但男性一般高于女性;老年人有所下降, 而儿童则较高。 (表 9-4,P220) 2.3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三、肌肉活动与能量代谢P220 第二节体温调节 一、 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是正常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基本保证 机体深部的体温相对恒定,昼夜温差不超过 1C 人正常体温约 37C,女性略高于男性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不完善,体温易受环境影响而波动 老年人体温较低,调节能力较差 二、产热与散热P221-222 1、 产热:器官主要是肌肉、肝、肾 2、 散热:途径-皮肤(汗液) 、呼吸道(气体) 、消化道(粪) 、尿 方式: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P222 四、 体温调节 P223,图 9-3 1、体温A 体壳温度:可受环境温度、衣着影响 B 体核温度:稳定,昼夜差2400ml/d, eg:尿崩症、糖尿病 少尿:400ml/d, eg: 尿功能障碍 无尿:401.3ml/d, eg: 尿功能障碍 2、 化学成分:95-97% H2O, 3-5% 固形物。 2. 1 影响因素:饮食习惯,疾病,药物 3. 2 异常:主要介绍与代谢疾病有关的。尿液中出现或增加 A、 蛋白质:肾炎 B、 葡萄糖、酮体:糖尿病 C、 胆红素:肝胆疾病 D、 尿酸:痛风 E、 尿素氮:消耗性疾病,蛋白质分解加强。 3、 理化特性 4. 1 颜色。淡黄-,与尿量、色素、饮食、药物有关 4.2 气味:因有挥发性有机物;放置后释放出氨味 4.3 比重:1.015-1.025 4.4pH: 5.0-7.0 4.5 渗透压:360-1450 毫渗。 二、肾小球滤过作用与滤过率 1、 肾小球滤过作用: 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可以滤到囊内 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 而大分子溶质和血细胞则保留在血液内。 2、 滤过率: 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血浆量称滤过率。 正常成年人两侧肾的血流量每分钟约 1000-1200ml;血浆量流量每分钟约 600-700ml,每天肾小球滤过血浆量约 180L. 是肾脏功能的指标之一。 3、 影响因素:三条 3.1 肾小球有效滤过面积:这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结构有关。它形成复杂的毛 细血管网络,从而提高肾小球滤过功效。滤过总面积约 1.5m2以上。P229,10- 4 3.2 滤过膜的通透性:一般能通过 7 万分子量以下的物质。 滤过膜由三层组成: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30-50nm 厚,细胞上有 50-100nm 的微孔,对滤过十 分重要。 B、基膜:约 240-360nm,含有凝胶的致密微细纤维网状结构,以决定过滤物分 子的大小。故对肾小球通透性起决定性作用。 C、脏层上皮细胞层:细胞有许多足状突起足细胞。 大突起 多个小突起 间有裂隙 通透性最小 3.3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滤过动力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抗力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50-(30+10)=10mmHg P233,图 10-8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P232-234 管壁上皮细胞将滤液中的水分和某些小分子全部或部分吸收回血液终 尿。约为原尿的 1% 1、重吸收作用:约有 99%的滤液被重吸回血液。P232 1.1 重吸收机理:管壁上皮细胞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A、 被动重吸收:顺浓度差、渗透压差回血,H2O,Cl-,尿素等 B、 主动重吸收:耗能的膜载体转运,Glu,Na+,K+,Ca+2,P,尿酸等 胞饮作用,蛋白质分子 1.2 重吸收部位:图 10-9 A、 肾小管:各段都具有重吸收功能,但主要在近曲小管 B、 集合管:主要重吸收 H2O,Na+,尿素 2、分泌作用:管壁上皮细胞将某些物质分泌入管腔,H+,NH3,肌酐。 3、物质交换的意义:维持体内酸碱平衡P234 3.1 H+_ Na+交换图 10-10 3.2 NH3_ NH4+交换 第四节 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一、 肾血流量的调节见书,P235 1、 肾血流量的自动调节: A、广义使全身动脉压和各部位血流量不致于超过一定范围,从而保证 机体的正常活动。 B、狭义肾在肾动脉压发生较大范围变动时,能通过肾内部的活动变化 来保持肾血流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 肾血流量的神经-体液调节: A、刺激交感神经 节后纤维末梢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髓质分泌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交感神经 三、 肾小管活动的调节: 1、 抗利尿素的作用:又称加压素 A、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 B、 是血奖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在整体上有调节血压的作用(失血的 情况) 2、 醛固酮:P236 A 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 K+_Na+交换,同时带动 H2O,Cl-的吸收。 B、维持细胞外液的衡定 C、 影响醛固酮分泌的因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 使血浆醛固酮浓度增加 血浆 K+浓度高或 Na+浓度低时 促进醛固酮分泌 垂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进醛固酮分泌 3、 甲状旁腺素、降钙素、Vit D 对 Ca、Pi 重吸收的调节 A、 甲状旁腺素:促进远曲小管对 Ca 的重吸收和 Pi 的排出;抑制近曲小管对 Na+,Cl-重吸收 B、 降钙素:促进 Ca、Pi 的排出的增加 C、 Vit D:促进近曲小管对 Ca、Pi、 Na+重吸收 第四节排尿及其调节 当尿液在膀胱存积到一定量时, 产生“尿意” , 引起排尿。 一、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构:P236-237 三、输尿管、膀胱、尿道的排尿功能: P237-238 第六节 肾在水、电解质代谢、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肾小管重吸收将水分和多种物质主动或被动地转运回血液,从而维持机体 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 一、 肾在保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 1、水平衡:是指机体每天从外界摄入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庭院景观设计分析
- 《力量与压力的测定》课件
- 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模拟题(附答案解析)
- 茶艺师(中级)理论知识模拟习题+答案(附解析)
- 谷物加工工艺的数据分析与决策考核试卷
- 橡胶制品行业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考核试卷
- 《MATLAB基础教程》课件
- 现代质量工程课件王颖
- 皮革护理行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探讨考核试卷
- 淀粉行业创新与技术进步考核试卷
- 广东省揭阳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套【附参考答案】
- 工程竣工验收申请表范本
- 成都市城市下穿隧道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 我爱家乡主题课程设计
- 2025年宏泰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财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Excel高效办公应用与技巧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酒店行业安全事故举报与奖励制度
- 数字化赋能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初中物理教材课后习题编制、使用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 物管物业交接验收明细表格(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