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材料:突出“五化”协同发展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会战_第1页
精准扶贫材料:突出“五化”协同发展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会战_第2页
精准扶贫材料:突出“五化”协同发展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会战_第3页
精准扶贫材料:突出“五化”协同发展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会战_第4页
精准扶贫材料:突出“五化”协同发展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会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突出“五化”协同发展 全力打好 xx 扶贫攻坚会战 -xx 自治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报告 (2015 年 4 月) xx 自治县位于贵州西南部、安顺市南部,是全国唯一的苗 族布依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国土 面积 2284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3.99 万亩,辖 5 镇 7 乡,162 个村,总人口 37.12 万人,常住人口 26.87 万人,农业人口占总 人口的 92.55%。全县 12 个乡镇中,有 10 个重点扶贫开发乡镇, 其中有 6 个乡镇属麻山地区,面积为 1188.22 平方公里,人口 为 17.48 万人。2014 年末全县贫困人口 12.6 万人,贫困发生 率 34%,贫困乡镇 7 个,贫困乡镇发生率 58.33%,贫困村 92 个, 贫困村发生率 54.79%。2014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45.02 亿元, 增长 14.7%;50 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40.73 亿元,增长 49.7%;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3.76 亿元,增长 34.87%;农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完成 5868 元,增长 13.1%。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增加收入、缩小差距、减少贫困、 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必然要求。xx 自治 县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促进农业增产,加速农村发展,实 现农民致富,全面建成小康”为目标,以“连片扶贫开发”为 抓手,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 2 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贫困人口致富之路,不断加大扶贫开发 工作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 性和持续性,有效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着力推 进产业化、社会化、集团化、新型化、精准化“五化”扶贫攻 坚,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共享发展成果。现就我县扶贫 开发工作的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认真总结成效经验,科学谋划思路布局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举发展之旗,立赶超之志,解民生之困, 大力发扬“不甘落后,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 xx 精神,提速 发展,奋力攻坚,强力推进“五化”扶贫战略,以产业扶贫为 主要内容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围绕抓产业扶贫就是抓 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全面小康的工作理念,多措并举,聚力攻 坚,闯出了一条符合 xx 实际的扶贫之路。 (一)坚定不移走产业化扶贫道路。(一)坚定不移走产业化扶贫道路。农业产业化是扶贫开 发的重要方式,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将单纯的经济救助 和帮助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产业扶贫转变有效途径,推进农业 现代化建设,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民依靠发 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主 要内容是以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为主,推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致富。我县紧扣“抓特、扶优、突弱”的发展思路,按照“一 园、两带、四区”的产业布局,围绕“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 园、户户农家乐”的奋斗目标,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 3 划、分类指导,形成了一批特、优产业村和种养户,让扶持资 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近三年来,先后投入资 金 1.7 亿元,成功打造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园区、观光农业 示范园区、生态茶业示范园区、紫葡萄山地特色示范园区 4 个 省级产业园区,建成市农委认可的乡级园区 7 个,累计完成蔬 菜种植 8.5 万亩、核桃 8 万亩、茶叶 3.5 万亩、红芯红薯 3.2 万亩、中药材 3 万亩、薏仁米 3 万亩、油茶 1.42 万亩、精品水 果 6.6 万亩;存栏 xx 花猪 6 万头、牛 11.1 万头、羊 3.7 万只、 林下鸡 60 万羽,引导扶持蔬菜、精品水果等产业连片种植 300 亩以上的企业(合作社、大户)208 户,规模以上养殖企业(合 作社、大户)22 户,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生产的企业 59 家,农 民专业合作社 50 家,直接受益贫困农户 2.7 万户 12 万人。一 系列产业化扶贫项目的深入实施,对我县做大做强产业经济, 培育农村经济支柱,稳定农民增收来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起 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创性地铺宽了 xx“以山治贫”的发展 路子。 (二)坚定不移走社会化扶贫道路。(二)坚定不移走社会化扶贫道路。只有充分发挥全社会 的力量,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才能有效增 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按照 “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整体思路,鼓励引导各 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有效 协作和全面监管,社会扶贫成为了我县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4 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着巨大作用。通 过与青岛市结对帮扶,在人才交流、招商推介、卫生教育、劳 务合作等扶贫助农方面,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和全 方位的帮扶工作,青岛市先后向 xx 投入扶贫资金 2800 多万元, 累计实施扶贫开发项目 120 个,“开发式”扶贫村 41 个,道路 建设 150 余公里,援建村级小学 13 所,建设人畜饮水工程 8 处, 扶持培育茶叶及蔬菜产业 1100 余亩,农技培训 51200 余人(次) ,我县直接受益 125 个村 14 万群众;我县致富能人周习惠领头 从云南陆良引进 200 只梅花鹿,成立 xx 自治县天然鹿业开发有 限公司,培育建成全县梅花鹿扩繁中心和养殖基地,推动覆盖 全县 12 个乡镇适宜梅花鹿养殖区加快发展,采取“公司+基地 (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通过“入股共建、按股分红、 放母还犊、分户饲养”等方式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我县 “车轮上的能人”周明书独立出资发展养牛,全村群众按照 “人三劳七”收益分配原则,通过诸如此类“借鸡生蛋、共同 富裕”的方式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工作,有效解决贫困群众 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有效拓宽了“全民参与扶贫攻坚” 的路子。 (三)坚定不移走集团化扶贫道路。(三)坚定不移走集团化扶贫道路。按照中央扶贫开发工 作会议精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和省 委、市委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关精神,我县结合 xx 贫困的实 际,确立“政府搭扶贫舞台、企业(协会)唱攻坚大戏、部门 5 单位带头齐参与”的扶贫模式,扭转“单打独斗”局面,发扬 “集团作战”精神,切实改变了过去“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 号”的孤立局面,积极催生聚合反应;通过建立领导挂帮、党 建扶贫、部门帮扶“三位一体”的集团帮扶新机制,构建了城 乡联动、单位牵手、干群联合的扶贫开发新局面,实现同步小 康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两个全面覆盖”, 省集团帮扶工作有序开展,实现项目实施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3000 万元,发展林下养鸡 60 万羽、蔬菜大棚 100 个、种鸡场 1 个、精品水果 3000 亩、蔬菜种植 2500 亩、核桃种植 18000 亩、花猪养殖 10100 头、改圈 20200 平方米、大蒜种植 610 亩、 核桃 15000 亩、中药材 3000 亩、蔬菜 4476 亩,直接受益贫困 人口 6000 户 24000 人;按照“党群部门帮弱村、政法部门帮乱 村、经济部门帮穷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的原则,积极动员 全县 94 个单位、乡镇、部门 2390 名干部职工开展“千名干部 连户帮促”、“行政村第一支部书记”帮促活动,受益贫困群 众 11012 人;编制规划项目建设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建立专项 扶贫、行业扶贫、重点扶贫“三轮驱动”扶贫机制,更加注重 帮思路、建项目,破解发展难题。形成了“人人身上有担子、 个个出力抓扶贫”的良好局面,扶贫开发各条战线均取得了可 喜的成绩,创新了“多元化主体”参与扶贫攻坚的模式。 (四)坚定不移走新型化扶贫道路。(四)坚定不移走新型化扶贫道路。新形势、新常态下的 扶贫开发工作,要啃“硬骨头”、蹚“深水区”、打“攻坚战” 6 ,依靠老的办法、单项措施、常规手段很难奏效。我县按照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精神, 围绕产业扶贫、社会参与、金融互助等方面探索出了系列扶贫 开发工作的方法。一是一是推动合作社经营,采取“村委会+合作社 +农户”的管理模式,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群众在家门口 务工增收,用土地入股分红致富,开创了“土地集中,全民入 股,按股分红”的新型扶贫模式;二是二是推行大户、能人带动发 展,群体参与分成,如我县猫营镇养牛场通过将利润的 60%按 照弱势贫困人口三成,参与劳动者七成的“人三劳七”利益分 配模式,带领群众发展致富;三是三是实行“政府+企业+专业合作 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模式,通过政府支持 指导,企业规模经营,大户引领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实现农 民增收致富;四是四是探索出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先建后补”模式, 利用财政贴息的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扶贫产业,得到 了省市领导的肯定;五是五是采取“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的方式, 投入建设资金 3000 多万元,建设完成标准化厂房近 1 万平方米, 建成供电、供水、综合服务中心、展销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 “五通一平”,办起了全市第一家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引进返 乡农民工入驻创业,开创了返乡农民工“大山里创业、家门口 致富”的扶贫模式;六是六是我县达帮乡按照“一心两翼”的产业 布局,以达帮紫葡萄为主导产业,辅以精品水果、中药村种植, 发展示范种植与庭院种植,配套养殖黑山羊,开创了贫困群体 7 “就地生产、连片脱贫”的致富发展模式;七是七是充分发挥金融 机构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有效 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杠杆,搭建以“政、银、企、农”四方联 动为特征的经济、信息、资源融通平台,以集约整合政策、金 融等各种资源为突破口,实施“百千万” 精准支农助企发 展工程,支持地方中小微企业、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农村特 色产业加速发展,助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实现“百姓增收、 企业增产、金融增效、财税增量、社会和谐”的目标;八是八是推 动移民搬迁扶贫工程建设,以较低的成本,极大地改善了搬迁 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并通过培育和壮大安置区的后续 产业,为搬迁群众搭建起增收致富和长远发展的平台,让群众 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能致富”的目标。 (五)坚定不移走精准化扶贫道路。(五)坚定不移走精准化扶贫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 领导高度重视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 对扶贫开发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特别要求要把扶贫 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全面推进精 准扶贫。我县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管理”的原则, 摒弃扶贫工作“眉毛胡子一起抓,用手榴弹炸跳蚤”的老方法, 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 制定帮扶措施,瞄准对象重点施策,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全面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8 研究制定 xx 扶贫攻坚发展规划,做好精准扶贫“七个到村到户” 工作,深入推进“四帮四促”活动开展,按照“一村一对策,一 户一规划”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 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限,提高帮扶工作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精准扶贫力争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 簿、县有档和“五清”(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 任务清)“六有”(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 有村级规划,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账,有 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使扶贫 开发工作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坚决打赢“脱贫摘帽拔掉穷根” 的攻坚战。 在推动 xx 扶贫开发、逐步建成小康的进程中,我县在带富 农民上下了狠功夫、花了大力气,县域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 贫困程度深的困难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对扶贫开发工作有以下 几点体会。 (一)思想解放是关键。(一)思想解放是关键。纵观过去,我县产业扶贫工作成 效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干部没有打破封闭的、传统的、保守的 思维壁垒,对产业扶贫的认识不足、责任不强、方法不多,群 众受“以农为本”、“以粮为纲”、“小富即安”传统观念束 缚,积极性不高。我县党委政府通过反复调研,力主思想解放 大讨论,认真学习借鉴扶贫开发成功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深刻 领会、广泛吸纳各级领导专家意见和建议,全县上下的思想得 9 到了高度统一,深刻认识到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做大产 业,实施“五化”扶贫,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机制创新是动力。(二)机制创新是动力。按照“用活政府扶贫资金、撬动 群众自有资金、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的总体思路,将扶贫项目 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将选定贫困对象与低保政策相结合, 将政府引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将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 监督相结合,将扶贫效益与考核激励机制相结合,不断创新扶 贫机制,激活群众自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和干部投身扶贫事 业的外部压力。 (三)明确目标是重点。(三)明确目标是重点。结合 xx 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 紧紧围绕“抓特、扶优、突弱”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依托“一 园、两带、四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把 扶贫攻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 大发展战略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四)狠抓落实是保障。(四)狠抓落实是保障。在扶贫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规 划和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发展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扶贫示范 园区为抓手,坚决贯彻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紧紧咬住特色支柱产业打造和区域特色产业开发,转 变观念抓扶贫、依靠科技抓调整、典型带动抓产业,建立产业 扶贫和结构调整责任体系,落实责任到人,建立奖优罚劣利益 导向机制,以工作的实绩和农民增收的幅度评价干部、考核干 部,全面营造“将扶贫之责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10 的工作氛围,多举措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 二、客观认识贫困现状,准确把握扶贫形势 ( (一一) )贫困面广程度深,扶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贫困面广程度深,扶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xx 自治县 属于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总人口 37.12 万人,农 业人口比例高达 92.55%,全县 12 个乡镇中,有 10 个为扶贫开 发重点乡镇,其中有 6 个乡镇属麻山特困地区,石漠化面积 1315.74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57.6%,贫困面广、贫困人 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帮困之路任重而道远。 ( (二二) )脱贫脱贫“硬骨头硬骨头”特征明显,特征明显,减贫摘帽减贫摘帽任务艰巨。任务艰巨。我县 贫困乡村主要分布在麻山地区、石山区地带和少数民族聚集地 带,生存环境恶劣,严重缺土、缺水,是当前扶贫开发工作攻 坚的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一是一是自然资源条件差。xx 山大、 沟深、坡陡,地貌形态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 溶地貌,山区土层薄、蓄水困难,不宜耕作。二是二是人力资源严 重不足。农村成年劳动力大多是小学初中毕业,缺乏有竞争力 的就业技能;农村留守多以老人、儿童为主,现阶段农村“空 心化”的问题总体比较严重;三是三是发展成本高昂。xx 山区的基 础设施建设成本往往高出其他地区数倍,山区群众因地理条件 限制,居住相对分散,村内各户远则相隔半天路程,无论是通 路、供水,还是供电,都额外增加了解决这些问题难度,需要 巨额扶贫资金的投入。 ( (三三) )贫困的差异性明显,扶贫形势较为复杂。贫困的差异性明显,扶贫形势较为复杂。xx 村组、家 11 庭之间的贫困差异明显,有的贫困家庭学龄孩童多,帮助孩子 接受教育是当务之急;有的贫困家庭以青壮年为主,促进转移 就业尤为重要;有的贫困家庭老弱病残占多,需要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等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加之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人 口素质和历史遗留等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减贫工作形势纷繁复 杂。 ( (四四) )基础设施落后,仍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设施落后,仍是扶贫开发工作的“短板短板”。贫困 地区交通、水利、电力、文化等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较多, 建设投入不足,加之现有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招商引资困难, 遏制了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机会的有效增加及相关产业的带动发 展,加大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难度。一是一是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内的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机耕道、引水沟渠、 管道、生产便桥、冷链物流、仓储、加工等配套设施尚不完善, 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园区的持续稳定发展,削弱了产业扶贫攻 坚的能力;二是二是群众受制于“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 难、增收难”等生存实际的突出问题,生产生活条件极其困难, 因灾、因病返贫率较高;三是三是县区财政极其困难,基本上是 “吃饭财政”,主要依靠转移支付维持运转,自身调控能力虚 弱,投入能力十分有限,扶贫支出一直偏低,加之交通、水利 等基础设施投入巨大,动辄上千万、上亿,上级项目配套资金 严重不足,导致地方财政无力承担;四是四是融资渠道狭窄。由于 现代农业投入大,见效慢,较易受自然灾害影响,银行放贷的 12 风险与成本高,加上部分农户(企业)对自身信用价值的认识 和重视不够,致使银行对农民(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获取贷款数量,银企关系紧张。 三、立足 xx 实际,力争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下一步扶贫工作中,我县将围绕“坡坡花果山、田田蔬 菜园、户户农家乐”产业发展目标,牢固树立“滴水能穿石, 弱鸟可先飞,至贫能先富”的发展理念,密切结合我县扶贫工作 实际,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借助“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建设、扶贫开发整县推进工作平台,全面施行精准扶贫“七个 到村到户”,着力破解扶贫难题,全力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梦想迎难而上、奋勇向前。 (一)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开发贫全面覆盖。一是(一)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开发贫全面覆盖。一是确保结对 帮扶到村到户。完成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登记造册、建档立卡, 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做 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对 策、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跟踪见效”,提高帮扶工作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贫困户应扶尽扶;二是二是确保产业扶持到 村到户。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扩大 扶贫对象就业,吸引劳动力回乡创业,辐射带动连片脱贫;通 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 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 变农户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小农作坊”发展模式,提升产 13 业竞争力,增加农户收入;三是三是确保职业教育培训到村到户。 通过开展“县校合作”、“雨露计划”等项目工程,以职业教 育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提高贫困农户的职业技能, 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就地就业脱贫,加快“输血” 变“造血”的扶贫“转型升级;四是四是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 户。对长期患病、重度残疾、年老体弱的低保户、贫困户开展 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列入实施危房改造计划名单;五是五是确保 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对于偏远的贫困农户,灵活运用扶贫 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通过部门(单位)积极协调解决 宅基用地,将农户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 居住,配套建设医疗、教育等生产生活设施;同时,积极为搬 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六是六是确保基础设施到村到户。整合扶贫专项、农业、水利等资 金,重点投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 水等民生保障,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七是七是确保健康保障到 村到户。打破传统公共卫生保障机制,促进公共卫生的公平性。 整合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服中心、村级卫生服务站等医疗 资源,组建“健康团队”进村入户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使 贫困群众享受可及、连续、便捷免费“保健餐”。 (二)(二)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覆盖。一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覆盖。一是继续按 照“抓特、扶优、突弱”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和“坡坡花果山、 田田蔬菜园、户户农家乐”的目标,以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 14 园区为龙头,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乡镇镇建园区, 促进农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二是抓好乡镇园 区创建工作,确保今年全面实现乡乡镇镇有农业园区(示范基 地)的工作目标;三是三是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深加工和 精深加工企业落户园区,为园区产业加工提供保障,增强园区 产业竞争力;四是四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量完善园区 配套设施,积极帮助园区健康发展;五是五是加强融资和信息平台 建设,构建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建成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 产品大中型批发市场、生鲜蔬菜水果零售市场,加强农业信息 网络建设,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形成集信 息采集、加工、发布、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信息体系。 (三)深入推进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三)深入推进扶贫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更加注重与时俱 进,借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途径、新模式、 新机制,以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加大扶贫工作的 推进力度。一是一是创新完善扶贫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建立信息档 案,开展建档立卡、登记造册、信息录入等工作手段,扎实摸 清贫困底数,准确掌握贫困实情,实行信息化分类管理、分类 指导、因户施策开展帮扶,实施动态监测,实现贫困农户有退 有进动态管理;二是二是创新完善扶贫考核工作机制。把帮助贫困 人口增加收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减少贫困人口数 量和降低贫困发生率列入年度考核主要指标,采取由县、乡、 村、贫困农户共同评议的办法,对各乡镇扶贫工作成效和有关 15 单位部门及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纳 入年终目标考核管理,同时,对扶贫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和已经 制定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落实;三是三是创新完善扶贫驻村帮 扶制度。在现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帮扶责任、工作措 施,继续实行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单位部门驻村帮扶、党员干 部结对帮扶,实行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点对点”、“一 对一”、“多对一”等结对帮扶的工作制度,实现驻村帮扶长 期化、制度化;四是四是创新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平台。以扶贫规划 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 突出贫困问题;五是五是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探索建立抵押担 保、信用担保贷款机制和平台,逐步建立健全贫困农户土地承 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三权”抵押贷款的多元担保 机制,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 贴息贷款规模,开展资金互助,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 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发展农 业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帮助贫困农户解决贷款难 的问题;六是六是创新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 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制度,推广扶贫先进典型经验,充分发 挥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 (四)深入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建设。(四)深入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建设。通过选拔到扶贫工作 领导岗位,借调、抽调加入扶贫工作队伍,选派驻村入户扶贫 等方式,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为扶贫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充实、 16 壮大扶贫力量,进一步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能够担当” 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纪律严、作风硬、业务强、素质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