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现将陈庄镇志教育系统所涉及内容 的第十六章 教科文体卫发给你们,请抓紧对本单位所涉及有关 信息进行审核,并只在本文本对修改内容予以涂绿色标注;对多余 内容提出删除意见时,予以涂黄色提醒,如:改称中心园。务于 12 月 19 日上午发回对本文本的修改意见,以及 4 月份整理的陈庄镇 志教育篇的有关信息资料电子版,同时电话联系予以说明。 陈庄镇中心学校 2012 年 12 月 17 日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教科文体卫教科文体卫 清代,镇域民间少有私塾。清末,镇域设有小学堂和私塾。民国元年 (1912 年)学堂改称国民学校,镇域内设有小学和部分私塾。新中国建立后, 镇域内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各村陆续建立小学,后陈庄(集贤、傅窝)相继建 立中学。2001 年 2 月,集贤、傅窝并入后,实施整合教育资源,各村小学陆续 撤并,3 处中学合并为陈庄镇中心学校。 建国前没有开展科技工作。20 世纪 50-60 年代,镇域内开始开展科普宣传, 农业领域进行科学实验。70 年代开始,特别是 80 年代后农业科技、工业科技 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显示了科技事业在发展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 大作用。 建国前,镇域地方民间文化艺术大多由群众自发活动。20 世纪 50 年代开 始,镇域文化事业发展较快,先后发展起广播、电影、新闻、戏剧、图书等事 业,乡村文化生活逐步活跃起来。80 年代开始,电视、电脑、互联网进入千家 万户,各村相继建立文化大院,每逢节日,民间文化艺术纷纷登台,农民足不 出户便可尽享文化生活。 建国后,镇域内体育事业主要在学生中开展。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后,学 校推行“劳动卫国制”,学生普遍参加锻炼。进入 80 年代,推行全民健身运动。 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陆续建立体育活动场所,每逢春季、秋季举行体育运 动会,五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纷纷举行各类体育项目邀请赛,全民健 身运动蓬勃发展。 678 建国前,镇域内缺医少药。遇有传染病流行,只能坐以待毙。妇女分娩只 有民间接生婆接生,由于破伤风、产褥热、大出血往往造成母子双亡。20 世纪 50 年代,镇建立诊疗所,后改卫生院。培养乡村赤脚医生,后各村相继建立卫 生室,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得到改变。进入 21 世纪,集贤、傅窝卫生院并入陈庄 后建立陈庄中心医院。形成镇、社区、村卫生所三位一体卫生工作网络。新农 合的推行,彻底解决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 第一节第一节 教教 育育 管理机构管理机构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始设劝学公所专管教育。清宣统元年(1909 年),改称劝学所,每个乡定为一个学区,学区有劝学所的区董直接管理。 民国2年(1913年),“劝学所”改称“视学公所”,民国7年(1918年) 又称“劝学所”。民国12年(1923年)始称“教育局”(后称教育科),区、 镇开始实行中心小学领导制。 利津县解放后,抗日民主政府设教育科。建国后,县政府设“文教科”, 各区设文教助理,管理本区教育、文化事项。自 1956 年起各区文教助理改称中 心校长,负责对普教的领导;业教则由各区(公社)扫盲干部 1 人负责。文、 教分设,恢复教育科。1961 年 10 月,利津从沾化县析出后设文教局,1962 年 5 月改称文教科。1966-1967 年,因受“文革”影响,教育机构瘫痪。1967 年 8 月县革委会设教育组,公社下设教革组管理教育事项。1975 年,县恢复教育 局,公社教革组不变。1977 年 5 月,县体委与教育局合并,称“文教局”。 1979 年 5 月,体委分设,恢复教育局名称。1984 年体制改革,公社教革组改称 乡(镇)教育组。教育组长由乡分管教育的领导兼任,另配副组长 1 名、业余 教育和小教辅导员各 1 名。1993 年 10 月,县机构改革后,乡教育组改称乡教 育管理中心,教育组付组长改称乡(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翌年,改称乡 (镇)教育委员会。 1998 年 2 月县内乡镇区划调整,设 12 个乡(镇)教委。1988 年 4 月 12 日, 县政府下发文件, 利津县贯彻实施九年级义务教 育的意见的通知 ,宣布全县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001 年 3 月又调整为 9 个乡 (镇)教委。2002 年,乡教育委员会又改成乡(镇)教育办公室。 1989 年 3 月,全镇对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简政放权”,完全中学由县直接 管理;农村小学、学区小学由乡村共管,以乡为主;乡建立中心初中、中心小 学、中心幼儿园,实行乡文教卫委直接领导下的“三中心”教育管理体制。 陈陈 庄庄 镇镇 志志 679 1996 年,乡镇教委为股级事业单位,有 7 人组成,设主任 1 人,副主任 1 人 (由中学校长兼任) ;委员 5 人:教育工会主席 1 人,小教辅导员 1 人,成教中 心校长 1 人,中心幼儿园园长 1 人,会计 1 人。 2001 年后,根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 步落实以县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并在保障教育投入、人事制度、 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诸方面着手深化改革。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 中心幼儿园 2004 年,镇政府投资 160 万元在镇政府驻地商贸园区内建设 高标准的现代化幼儿园一处。全园占地 5000 平方米,建设集教学、办公、娱乐 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楼 1 栋,建筑面积为 1088 平方米,绿化面积 3500 平方米, 购买大型玩具 12 件,小型玩具 160 件,配备了微机、幻灯机、VCD、收录机等 多媒体器材,开设语言、计算、英语、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多种技能课 程,实行全日制教学,成为全镇幼儿幼教、娱乐、健体的学园、家园、乐园。 是年 9 月 18 日开学,年底被评为“利津县学前教育先进单位”。 陈庄镇中心幼儿园 陈庄镇中心幼儿园始建于 1985 年 3 月,主要招收镇、 县直机关单位 36 岁幼儿,学制为三年,始称陈庄镇“镇直机关幼儿园”。 1989 年 8 月,迁入原陈庄镇政府院内。1994 年改称陈庄镇中心幼儿园。1996 年 8 月,迁入原陈庄镇中学院内,改称中心园。2004 年 9 月,投资 370 万元, 新建陈庄镇中心幼儿园,位于陈庄镇盛苑路 72 号。2005 年 8 月搬迁新址,占 地面积 1.33 万平米,建筑面积 3554.88 平米,活动场地面积 2764 平米。 新校建成后,原陈庄镇中心园,韩中联合幼儿园、辛西联合幼儿园、新四 联合幼儿园、韩北联合幼儿园、陈西联合幼儿园 6 处幼儿园合并,称陈庄镇中 心幼儿园。覆盖陈南、陈东、陈中、陈北、陈西、北坝、韩一、韩二、韩中一、 韩中二、韩北、立新、草洼子、老岭、淤东、淤西、顺兴、辛东、辛中、辛西、 新一、新二、新三、新四、新五、新六、治一东、治一西、治二、治三、治四 31 个行政村和镇直机关单位。设 12 个班,招收幼儿 500 名,教职工 41 名,其 中,小学高级教师 4 人,专业教师中大专学历 7 人,中专学历 36 人,当时是东 营市乡镇中心幼儿园中条件最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2007 年,幼儿 720 680 人,教职工 44 人。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陈庄镇中心幼儿园覆盖 29 个自然村 及镇直单位和陈庄商贸城个体经商户。设 12 个班,幼儿 560 名。教职工 49 名, 其中公办教师 12 名,非公办教师 37 人。专任教师中,学前教育本科 8 人,专 科 19 人,中专 24 人,专业学历达标率 94%,持证率达 72%。 集贤幼儿园 1985 年 7 月,建立集贤、皂坝头、六百步、中古店幼儿园。 1992 年 9 月,新农、二选、郭屋村建立幼儿园。1995 年 6 月,公茂村建立幼儿 园。1997 年 9 月,建立集贤乡中心幼儿园。2001 年 2 月,成立中古店、崖东、 清双、蒋合联合幼儿园;集贤乡中心幼儿园改称集贤学区幼儿园。2006 年 8 月, 中古店、蒋合 2 处联合幼儿园并入集贤学区幼儿园。辐射集贤、郭屋、六百步、 皂坝头、公茂、蒋合、中古店、二选、新农 10 个村,设 6 个班,200 名幼儿, 教职工 13 人。 傅窝幼儿园 1985 年 7 月,原傅窝乡在傅窝村建立学前班(后称幼儿园)、 当时有头段联合幼儿园、东升联合幼儿园,姜家村幼儿园、季家村幼儿园、汪 二河村幼儿园、后桥村幼儿园。 1987 年,先后成立二段村幼儿园、头段村幼 儿园、西三村幼儿园、东三村幼儿园、胜利村幼儿园、肖庙村幼儿园、四段村 幼儿园、薄扣村幼儿园、前郭村幼儿园、后郭村幼儿园。1992 年,村办幼儿园 合并,改称傅窝乡中心幼儿园。2001 年 3 月搬迁至原傅窝乡财政所院内,更名 为陈庄镇傅窝幼儿园,2003 年迁于原傅窝政府后院,2008 年 4 月搬迁至原傅窝 中学院内,更名为陈庄镇傅窝学区幼儿园。覆盖 19 个自然村,占地 6854 平米, 建筑面积 1432 平米,分设大中小 6 个教学班,在园幼儿 145 名,教职工 16 人, 学历达标率 100%。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 陈庄镇中心小学 1922 年(民国十一年)利津县第二高小在韩家垣子(今 新韩一村)建立。1985 年以前,陈庄公社 23 个行政村实行村村办学,办学条 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校舍条件是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当时 分 3 个教学片即韩垣、陈庄、辛庄片,隶属陈庄教育组管理。辛庄片包括辛西、 辛中、辛东、新四、新三、顺兴、淤东 7 处村办小学;陈庄片包括陈南、陈北、 陈中、陈西、陈东、北坝 6 处村办小学;韩垣片包括韩中、韩南、韩北、立新、 老岭、草洼、薄窑 7 处村办小学。1980 年韩南小学改称陈庄镇中心小学。1994 年,陈庄片合并为陈庄学区小学,校址在陈中村;辛庄片合并为辛庄学区小学, 校址在辛西村;韩垣片合并归属中心小学。1996 年中心小学迁址韩中、陈南交 界处的原县招待所。 2008 年 8 月,陈庄镇政府在陈南村征地 60 亩,建成一栋四层综合教学楼、 一栋两层多功能楼。将原镇中心小学、辛庄学区小学、陈庄学区小学“三校合 陈陈 庄庄 镇镇 志志 681 一”,归并成为陈庄镇中心小学。生源来自韩中一、韩中二、韩南一、韩南二、 韩北、立新、老岭、草洼子、薄窑、陈南、陈北、陈中、陈西、陈东、北坝、 辛西、辛中、辛东、新四、新三、顺兴、淤东、姜家 23 个行政村和市县镇直机 关及商业街工商户。 至 2011 年底,中心小学在校学生 1128 人,教职工 60 人。设置 1-5 年级, 22 个教学班。专任教师 54 人,学历合格率 100。现有市级教学能手 10 人, 县教学能手 39 人,县骨干教师、教坛新秀 6 人,市级重点培养对象 3 人,5 名 教师在省优质课中获奖,28 人次在市级讲课中获奖,200 余篇论文在县级以上 评选中获奖。 2012 年 4 月,陈庄镇中心小学开工建设 1 栋四层集教研、实验、图书阅读、 多媒体等 35 个功能教室、5 个教学办公室、8 个教学附属用房为一体的综合楼, 实用面积 2220 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3700 平方米,投资 7000 万元。 庄科小学 1946 年,在庄中村建立,为四年制初级小学。1966 年,村村办 学,学校停办,改为庄科 3 个自然村分别办学,均为五年制完全小学。1968 年 8 月,改称庄科中学,分设 2 个班,在校生 70 名,教师 6 人。1978 年庄科中学 停办。 1985 年实行校改,庄科 3 个自然村联合办学,成立庄科学区小学,为五年 制完全小学。当年,新建校舍 30 间,为普通砖木结构平房。1994 年,崔东、 崔李小学并入庄科学区小学。2003 年,庄科学区小学改称陈庄镇庄科小学。 2005 年拆除并重建 15 间,2006 年拆除重建 15 间,并重新搭建院墙,校园内全 部硬化和绿化。2006 年学校购置电脑 16 台。2008 年,学校购置了一套多媒体 教学设备。 至 2011 年底,学校为四、五年级教室内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为每位 教师配备了电脑,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方圆希望小学 始建于 1985 年。1947 年 8 月治一村、治二村联合办学,为 为方圆希望小学前身。学校位于辛河路以西,陈庄镇府南两公里处,本校服务 十个自然村。原址位于治河一西村,学校占地 17220 平方米,使用面积 1753.2 平方米。有 7 个教学班,学生 219 名,专任教师 18 名。建校后,学校规模不断 扩大,校容校貌逐年改观,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稳步提高。1996 年学校顺 利通过了省“两基”验收。 1965 年后治河、新韩所辖村办学校逐步发展为全日制村办小学。治河一、 治河二、治河三、治河四、驾屋、新韩一、新韩二、新韩五、新韩六 9 个自然 村先后都设立初具规模的学校,有一至四年级,多为复式班教学,每个学校有 学生 60150 人,经费由各村开支,学生读满四年,成绩合格者升入当时的陈 682 庄公社新韩完小、治河中学继续学习,当时治河中学校长为刘华明。1978 年治 河中学合并到新韩中学。 1985 年,镇政府联合所辖村对学校进行了改建,发展为全日制村办小学。 治河一小学投资 6 万余元建成占地 1277.2 平方米,10 间教室,24 间办公室, 砖木结构的新学校,学生 132 名,教师 6 人,校长尚俊三。其他 8 个自然村的 学校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治河二村新建校舍 14 间,占地 1200 平方,教师 5 名,学生 96 人,校长郭本桐。治河三村新建教室、办公室 13 间,学校占地 1126 平方。教师 5 名,学生 120 名,学校负责人为薄万民。治河四村有校舍 10 间,学校占地 1300 平方。有 4 名教师,93 名学生,负责人王成文。新韩一村 校舍 10 间,占地 960.3 平方米。教师 2 名,学生 63 人,负责人王希军。新韩 二校舍 12 间,教师 3 名,学生 86 人,校长韩国俊。新韩五校舍 8 间,3 名教 师,学生 69 人,负责人兰登平。新韩六校舍 10 间,4 名教师,91 名学生,负 责人刘学温。1986 年原治河一村划分为东西两村,两村共同办学。 1994 年在治河小学原有办学基础上,镇政府投资 10 万余元新建校舍 14 间, 将治河二村、新韩一村及新韩二、新韩五、新韩六村三至五年级学生合并至治 河小学(学校为一校七点:治河二、治河三、治河四、新韩一、新韩二、新韩 五、新韩六)成立了治河学区小学。1999 年 8 月除治河三、治河四外将其余 5 处教学点合并到治河学区小学。 2000 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投资 20 万元,在原有基础上扩建校舍 7 间,将治河三、治河四联办小学并入治河学区小学,更名为治河小学,2003 年投资 30 万元扩建校舍 12 间,又将原属集贤片的驾屋村小学合并于治河小学。 2005 年投资 15 万元扩建校舍 7 间,完善了学校功能室。2006 年 11 月由山东方 圆集团投资 120 万元新建了高标准的教学、办公综合楼、200 米标准煤渣跑道 和操场及附属设施。学校规模发展为 9 个教学班,328 名学生,22 名专任教师。 校内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绿化有致。学校正式更名为方圆希望小学。 集贤小学 1951 年,建立集贤完小,占地 3000 平米,1-4 年级为集贤本村 学生,5-6 年级为联办,分 3 个教学班,学生 180 人。5-6 年级招生范围:集 贤、清河、三合、双滩、薄家、蒋河、崖西、崖东、李呈、郭屋、六百步、新 农、中古店、二选、皂坝头、前郭、公茂、道口、新发 19 个村。1968 年,集 贤完小改名为集贤村小学,56 年级学生回本村就学。1974 年,恢复集贤完小, 招生范围是集贤村周边 8 个村的 5 年级学生,1975 年 7 月回本村上学。 1985 年 8 月,新建集贤乡中心小学,占地 10 亩,4 排 24 间教室,建筑面 积 640 平米,砖混结构。辖六百步、郭屋小学 5 个教学班,在校生 160 人。 1992 年,新建功能室和教工宿舍 2 排 12 间,建筑面积 352 平米。1997 年,新 陈陈 庄庄 镇镇 志志 683 增教室和办公室 6 间,面积 200 平米。2000 年,郭屋、六百步小学并入集贤乡 中心小学。2001 年 2 月,集贤乡中心小学改称陈庄镇集贤小学,中古店小学归 并集贤中心小学,分 9 个教学班,330 名学生,18 名教师。2002 年 10 月,皂 坝头小学归并集贤小学。 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集贤小学辖 8 个村,在校生 253 人,教学班 7 个, 专任教师 12 人。占地 15 亩,建筑面积 1505 平方米,校舍 56 间;配齐功能室、 实验室、仪器室、阅览室、图书室、微机室、音美器材室、体育器材室、封闭 式操场设施设备。 道口小学 1970 年改建初级中学。1984 年 8 月合并到傅窝中学。1996 年- 2001 年,道口小学覆盖 6 个村,5 个年级,7 个班,学生 310 名。2001 年 2 月, 傅窝乡并入陈庄镇,仍保留道口小学。2005 年 8 月,陈庄镇政府投资 12 万元, 建砖混结构校舍 10 间,面积 310 平方米。并为学校配备了微机、多媒体、图书、 和教学仪器。2008 年 8 月,道口村“两委”投资 45 万元,建框架结构功能教 室 8 间,面积 330 平米,铁制院墙 60 米,推拉式大门一个。至 2011 年,小学 设 5 个年级,5 个班,在校生 200 人,校产 100 万元。 薄家小学 1948 年,在薄家村建立。1965 年为完全小学。2000 年,学校迁 址黄河大桥以北立交桥西。2001 年清双小学、崖东小学合并到薄家小学。2005 年皂坝头小学撤消,公茂村学生合并到薄家小学。本年蒋河村学生由集贤小学 转到薄家小学。至此,薄家小学覆盖 9 个村。至 2011 年底,薄家小学占地面积 1.5 万平米,其中建筑面积 1961.5 平米,运动场 7000 平方米。 傅窝小学 1948 年建立头段完小(傅窝小学前身)。1951 年,汪二河、头 段、二段 3 村集资联合建立头段完小。由 1-3 年级发展到 1-6 个年级,生源来 自头段、二段、季家、姜家、后桥、前桥、前郭、后郭、汪二河、崔范、傅窝、 东三、西三、四段、肖庙、薄扣、临河、道口、索镇、新发 20 个村,在校生 500 人左右。1950 年建立东三小学,辖四段、西三、太阳升、胜利小学 4 个教 学点。1960 年,实行村村办学。头段完小迁至傅窝村称傅窝小学,仅招收 4-6 年级学生。年内,先后建立汪二河、崔范、后桥、头段、二段、季家、姜家、 卞庄小学。1-3 年级学生均归各自所在村小学。1965 年,建立一千二完小,下 设一千二、肖庙教学点。1968 年,建立爱国联合小学,辖一千二、联合、肖庙、 崔庄、皂刘小学。1970 年 4 月,建立爱林农中,1973 年 8 月改称爱林中学。 1982 年 8 月与一千二中学合并。1984 年 8 月,改称爱林学区小学。辖爱林一、 爱林二、东方红、前进一、前进二、新胜 6 个教学点,学生 180 名。 1985 年,改为爱国学区小学,辖一千二小学、肖庙小学、薄扣小学。1992 年归并至东三村东升学区小学,在校生 276 人。1995 年,傅窝小学改称傅窝中 684 心小学。头段小学改为头段学区小学,下设汪二河教学点。1998 年,一千二小 学合并入爱国小学,薄扣小学合并入肖庙小学。2001 年 7 月,一千二、爱国、 薄扣小学并入陈庄镇傅窝小学。 2001 年,傅窝中心小学、东升学区小学、头段学区小学合并为陈庄镇傅窝 小学。在校学生 600 名左右。2002 年,爱林学区、爱国学区并入陈庄镇傅窝小 学,在校生 700 人左右。 年各村各年各村各类类学生数一学生数一览览表表 表 10 工作区村 大学 生 专科生 中专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备注 辛庄工作区辛中468121518 顺兴66152640 辛东230122225 辛西523102130 新韩一650102523 新韩二56282425 新韩三122311212832 新韩四36182324 新韩五521102222 新韩六717572736 淤东235101520 淤西112210122328 治一东10101102325 治一治河二23271132426 治河三122110202538 治河四10131681939 庄科工作区草洼子2718761825 20陈北511381622 陈东91161826 陈南1231152256 陈陈 庄庄 镇镇 志志 685 陈西12150161836 陈中281015202540 崔东6114171922 崔西454111218 陈北坝24091120 韩北1051253635 韩南二12102213126 韩南一5163253631 韩中一1122102322 韩中二251612171226 老岭47061521 立新230152520 四队040123 庄东973173130 庄西684202030 庄科1550142530 集贤工作区薄家869162728 二选8126212530 公茂1017163236 郭屋16100121630 集贤1553142035 驾屋1519551827 蒋河9140201829 李呈105061018 六百前郭42181015 清河8140172223 三合3265718 双滩149352222 新农82103815 堐东63171818 686 堐西741121723 皂坝头1220142832 中古店一831203030 中古店二102252521 付西工作区薄家窑130293 崔范6116820 道口643111518 东三2038081315 二段251015105071 后探马桥1948141618 后郭11221413 季家35251718 姜家834162028 临河9505812 四段23612182625 索镇322102218 太阳升106573025 头段1048101517 西三1263175037 新发12198151830 新立152014181426 新兴352101520 汪二河1468105055 后郭112021413 前桥63052522 胜利62731530 付东工作区爱林一62252218 爱林二31072335 崔庄450796 东方红21061222 东新32171215 陈陈 庄庄 镇镇 志志 687 前进一722111316 前进二8101514820 爱国一92171221 爱国二2016051820 联合2904612 肖圣庙62062338 新建32081116 新胜103181820 一千二1585172525 灶刘53181015 傅窝730154060 卞庄32031520 薄扣54081615 中学教育中学教育 1968 年暑假 陈庄公社执行“社社办初中”的指示,采取中心小学“戴帽”的 方式,同时办起了社办初中、联中陈庄五七中学(校址:陈北村) 、新韩中 学(校址:新韩一村) 。现陈庄镇辖区内同时建起社办初中还有两处:原集贤中 学(校址:集贤村) 、原付窝中学(校址:卞庄村) ;联中 2 处:原集贤公社薄 家中学(校址:薄家村) 、原付窝公社一千二中学(校址:一千二村) 。学制为 “三三制”,初中、高中修业期限各为三年。同时改秋季始业为春季始业。1970 年 2 月 根据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通知,将中小学秋季始业改为春季始业。 1971 年公社初中招设高中班办成了完全中学。原集贤中学招收一个高中班;原 付窝中学招收一个高中班,至 1979 年,最后一级高中生毕业,改回初中学校。 年内恢复秋季始业。1973 年 7 月根据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教育组通知,中 小学自 1974 年起恢复秋季始业。1994 年暑假开学,原集贤乡、付窝乡中小学 全部改为“五四制”。2000 年 8 月,利津二中停办初中班,最后一级的毕业班 75 名学生,全部转入陈庄镇中学。 县第二中学 前身是垦利县中学,1952 年建立。1956 年 3 月,垦利县并入 利津县;5 月,垦利县中学改称利津县第二中学。 至 2011 年底,利津二中有 62 个高中教学班,4000 名在校生,300 名教职 工,其中党员 75 人。 688 县二中历任领导班子秉承“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弘扬“团结 拼搏,自强不息”的团队精神,大力推行“少教多学、当堂达成”的课堂教学 模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学改革,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营造了 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浓厚氛围,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一年一个新台 阶。2007 年高考 14 个学科、61 名任课教师全部受到市教育局表彰,荣获全市 重点高中 8 个学科第一名,一大批学生考取北京大学等名牌院校;2008-2011 年高考,重点本科万人比和本科总数万人比蝉联全市重点高中第一名,100 名 学生考取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南开等名牌院校。 至 2011 年底,县二中先后获得全国“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先进学校”、“全 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单位”、“全国外语教学工作先进 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山 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绿色社区”、“山 东省中小学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山东 省十佳教育网站”、“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组织工作先进单位”、“东营市基层党建示范点” 、“东营市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优秀学校”、“东营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 号。500 余人次获得教育部、省、市委、省、市政府、省教育厅、市教育局、 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 2003 年,王明普当选县第六届政协常委;2003 年,韩秀利当选市第五届政 协委员、县第六届政协委员;2007 年,王明普当选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县第 十一届党代表、市第四届党代表;2007 年,胡宗国当选县第十六届人代表。 2008 年,韩秀利当选市第四届人大代表;2011 年,王明普当选县第十七届人大 代表;2012 年,王明普当选县第十二届党代表、市第五届党代表;2012 年,韩 秀利当选市第七届政协委员。 利津二中(垦利)历任校长、副校长一览表利津二中(垦利)历任校长、副校长一览表 姓姓 名名职职 务务任职时间任职时间备备 注注 代副校长19521953.06垦利 副校长1953.061956.03王峰峙 校长1956.061956.11利津 副校长1956.061956.11 李韵斋 校长1956.111959.08 聂汇东校长1959.011960.10 陈陈 庄庄 镇镇 志志 689 副校长1960.051967.04 王金鉴 革委会主任1967.041976.08 副校长1960.101962.02 崔树梓 副校长1965.021965.07 杨 浩副校长19611963 李昌年校长1962.091967.04 陈成礼革委会副主任1972.011975.06 李永成校长1976.081978.08 张俊德校长1978.081984.07 闫鹏山副校长19811984.04 副校长1984.011984.07 庞长增 校长1984.071987.02 刘晋伦校长1987.031991.04 殷晓东副校长1987.061990 副校长1991.021992.02 郭道顺 校长1992.031993.10 陈 平副校长1991.021996.09 王学理校长1993.102000.09 薄立德副校长1994.081996.09 李新城副校长1996.092000.09 副校长1996.092000.09 明 玮 校长2000.092005.04 李新泽副校长2000.09 姚德顺副校长2002.032007.03 王明普校长2005.04 郭建营副校长2003.09 韩秀利副校长2007.04 李子江副校长2011.02 陈庄镇中心学校 位于陈庄镇镇政府驻地府苑街 2 号。1968 年,陈庄公社 建立社办初中、联中、五七中学(校址:陈北村) 、新韩中学(校址:新韩一村) ; 690 原集贤中学(校址:集贤村) ;原傅窝中学(校址:卞庄村)联中 2 处;原集贤公 社薄家中学(校址:薄家村) ;原傅窝公社一千二中学(校址:一千二村) ;中学 学制实行二二制。1976 年,陈庄、集贤、傅窝社办初中普遍招收高中班。1979 年,撤销陈庄、集贤、傅窝 3 处社办高中,中学学制恢复“三 三制” 。 1984 年 7 月,陈庄公社新韩中学称陈庄镇新韩中学。1988 年 12 月,新建 校舍平房 54 间。从此学校告别了“黑屋子、危房子、土台子”。1989 年 8 月, 新韩中学改称陈庄镇中学;陈庄镇中学改称陈庄镇镇北中学。1992 年 8 月,陈 庄镇新建教学楼 1 栋并交付使用。1993 年 8 月,陈庄镇、集贤、傅窝中小学改 为“五四制”。1993 年 8 月,扩建校舍、教师宿舍,改称镇北中学(原五七中 学)。陈庄镇中学先后称陈庄镇五七中学、陈庄镇中学、陈庄镇镇北中学。 2001 年 2 月,集贤、傅窝并入陈庄镇。陈庄镇中学称陈庄镇第一中学,集贤乡 中学称第二中学,傅窝乡中学称第三中学。2006 年 8 月,第二中学并入陈庄镇 一中。2007 年 8 月,第三中学并入陈庄镇一中。2008 年 4 月,三校合并称陈庄 镇中学。 2009 年 8 月 29 日,撤销陈庄镇教育办公室,陈庄镇中学改称陈庄镇中心 学校,行使全镇教育、管理职能。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政策和法律法规,承担全镇初中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其教育教学目标;对受教 育者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进行系统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使其顺利完 成学习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业务进修和教育 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考核、奖惩、 职称评聘、继续教育等工作;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社会发展培养多 方面人才;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共同的合力,努力营造全社 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落实学校安全责任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神 文明建设,营造安全、健康、高尚的育人环境;加强对学校校产、设备、经费 等精细化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承办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 工作。 至 2011 年底,陈庄镇中心学校占地面积 83180 平米,有教学楼 3 栋,办公 实验综合楼 1 栋,学生公寓楼 2 栋,总建筑面积 21558 平米,资产总值 1745.09 万元。教学仪器设备齐全,校园内全部铺设泊油路,学校为各教学班 配备了多媒体整套电教设备,接通了市县教育宽带网,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现有 54 个教学班,2676 名在校生,208 名教职工。在职教职工 196 人中,165 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 18 人,中级职称 70 人,市级教学能手 9 人,市级 优秀教师 4 人,本科学历 132 人;大专学历 32 人,学历达标率 99.4%。 陈陈 庄庄 镇镇 志志 691 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电化 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考点、全省优秀交通安全 示范学校、省级绿色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市级示范家长学校、东营市学校 共青团工作红旗单位、市级模范职工小家、市级文明校园、市级规范化窗口单 位、东营市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东营市十佳初中、市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全市教育系统信访工作先进集体、东营市依靠职工办企事业先进单位、东营市 平安单位、全市教育系统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993199320112011 年陈庄镇中心学校教师情况统计表年陈庄镇中心学校教师情况统计表 表表 1010 附:陈庄镇教育行政历任负责人附:陈庄镇教育行政历任负责人 年份 教工 数 专任 教师 数 专任 教师 本科 专任 教师 专科 校外 进修 高级 职称 中级 职称 未 评 级 专任 50 岁 以上 教工 党员 专任 教师 党员 教工 团员 数 专任 团员 数 1993755753824721583329 1994685654127 1995755744327 19968864555217 199796748606224 19989473664622 19999577766723 2000103868741018 200110891978123181474343 2002110941376229161573938 2003107941971441111273535 200410794296044151492626 2005106903948442316112323 2006151105862 20071981549953116831192020 200819015510944147131212222 200921516701717 2010214165131331771472288 2011208165132321870482333 692 19441953 年,崔云淮、薄英生、王树田、韩珂瑞、张健民、徐慈源先后 任垦利县一区文教助理。1953-1956 年,王炳鉴、孟子久先后任垦利一区、利 津新台区文教助理。19561958 年,刘汇东任新台区中心校长。19581959 年, 卢金龄任陈镇、陈庄公社中心校长。19591968 年,李子明任陈庄公社、陈庄 区中心校长。1967 年 1 月1968 年,邵长珠任陈庄公社教革组长。19681975 年 8 月,王学周、郭明义、王振奎任陈庄公社教革组副组长。1975 年 8 月 1981 年 3 月,王振奎任陈庄公社教革组副组长。1981 年 3 月1984 年 9 月, 王振奎任陈庄公社、镇教革组(教育组)副组长。1984 年 9 月1991 年 10 月, 徐光华任陈庄镇教育组副组长。1988 年 1 月1991 年 9 月,李建华任教育组副 组长。1991 年 10 月1993 年 9 月,薄传富任教育组副组长。1993 年 101994 年 9 月,薄传富任教育管理中心主任。1994 年 9 月1997 年 11 月,薄传富任 教委主任 1997 年 11 月2002 年 3 月,赵兰会任教委主任。2002 年 4 月2007 年 3 月,赵兰会任教办主任。2006 年 8 月2007 年 8 月,魏振江任教办副主任。 2007 年 8 月2008 年 8 月,李光喜任教办副主任。2008 年 8 月起,李光喜任 教办股级督学。2007 年 3 月2009 年 8 月,王善波任教办主任。2008 年撤销 陈庄镇教育办公室。建立陈庄镇中心学校,行使全镇教育管理职能。 原集贤乡历任教育行政负责人原集贤乡历任教育行政负责人 19431949 年,李招贤任垦利县临河区文教助理。19491957 年 3 月,刘 树春、伦鼎铭、李连吉先后任利津县四区文教助理。1958 年 3 月1964 年 7 月, 薛继达任联合公社、联合农场中心校长。1964 年 7 月1966 年 12 月,王振奎 任集贤区中心校长。1967 年 1 月1968 年 12 月,王振奎任集贤区教革组副组 长。1969 年 1 月1982 年 6 月,薄亭山、孙德贞、兰登迎先后任教革组、教育 组副组长。1982 年 7 月1984 年 9 月,韩光亮任集贤公社(乡)教育组副组长。 1984 年 9 月1988 年 3 月,田学军任副组长。1988 年 3 月1991 年 10 月,王 利才任教育组副组长。1988 年 9 月1989 年 7 月,李新民任副组长。1989 年 7 月1991 年 10 月,岳德福任副组长。1991 年 10 月1993 年 9 月,李维泉任 副组长。1993 年 10 月1994 年 3 月,李维泉任教育管理中心主任。1994 年 3 月1994 年 9 月,张兆田任教育管理中心主任。1994 年 9 月2001 年 2 月, 张兆田任教育委员会主任。 原傅窝乡历任教育行政负责人原傅窝乡历任教育行政负责人 19661978 年 8 月,薛继达、刘维堂先后任傅窝公社中心校长。1967 年 1 月1978 年 8 月,杨国文任教革组副组长。1978 年 8 月1981 年 3 月,田学 军任教革组副组长。1981 年 3 月1984 年 7 月,田学军任教育组副组长。1984 年 7 月1984 年 9 月,田学军任副组长。1984 年 9 月1992 年 5 月,赵广恭 陈陈 庄庄 镇镇 志志 693 任副组长。1992 年 6 月1993 年 9 月,张兆田任副组长。1993 年 10 月1994 年 3 月,张兆田任教育管理中心主任。1994 年 3 月1994 年 9 月,李维泉任主 任。1994 年 9 月1997 年 10 月,李维泉任教委主任。1997 年 10 月2001 年 2 月,毕建国任主任。2001 年 2 月,傅窝乡教育并入陈庄镇。 农民教育农民教育 民国时期,办有“平民夜校”、“民众学校”、“乡农学校”,均为时短 暂、收效甚微。 解放后,1945 年冬,陈庄镇和全县一样开展农民冬季文化学习,村村成立 “冬学” 和妇女识字班。1951 年成立“利津县农民业余教育委员会”,各区 配有扫盲专职干部一名,当年陈庄镇建立冬学 30 余处,共有学员近 2500 人。 1952 年 10 月,全镇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办识字班 10 余个。1955 年对 识字班进行了“单元识字”教学。19591961 年,农民业余教育停办。1963 年, 公社配备业余教育辅导员,重新开展农民业余教育工作。1965 年底,全镇有业 余民校 80 余班。19661976 年,农民业余教育停办。1977 年后,再次恢复农 民业余教育。1986 年,乡镇、村建有农民夜校,1987 年建有镇农民文化技术学 校,部分村建班。到 1990 年,村办学面占 60%。1995 年后,加强农村文化技校 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健全教室、配备仪器、图书等设备。乡镇农民文化技 术学校改称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配备专职校长和管理人员,聘任专职教师, 开始规范化办学。 20 世纪 50 年代,扫盲工作卓有成效,6070 年代时办时停,80 年代后, 加强扫除青壮年文盲,同时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1986 年,县设农民教育委 员会,乡镇配业余教育辅导员,村建农民夜校,主要任务是扫盲。1990 年,由 分管教育的县长、和农委、教委、团委、妇联、科协五部门负责人组成扫盲工 作领导小组,乡镇、村成人夜校加大扫盲力度。1994 年,县委、县政府把实现 “两基”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健全镇、乡、村三级工作网络,实行扫盲 工作责任制,扫盲工作成效显著。到 1995 年,15 周岁以上青壮年人口非文盲 率达到 97.9%,脱盲巩固率达 99.1%。 教学改革教学改革 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由“应试教育”向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改革。其内容涵盖教育思想、德育工作、薄弱学校改造、课程体系、教育过程、 考试评价方法、教育科研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 1997 年 10 月,县教委根据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 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利津县中心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提出 694 目标、任务和措施。具体要求是:“突出一个中心,强化一个重点,抓好四项 改革”。 “突出一个中心”,即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一切工作服务与教学。 按县教委制定的利津县教学工作目标管理方案,通过目标导向,过程管理, 评价考核,对教学进行规范管理。健全教研网,开展教研活动,强调提高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特长。不允许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学生作业严格限 量。 “强化一个重点”,即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 点,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保持素质教育的主导畅通。 “抓好四项改革”,改革中小学招生考试制度,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中考 实行“一评二挂”、“一考多取”招生;改革办学模式,实行初四学生考取职 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分流,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改革评估机制和 考试、测评办法,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办法。减轻学 生心理负担,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改革学生用书管理办法,防止滥印资料流 入学生手中,减轻学生负担。 进入新世纪,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贯彻的意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从清末废科举立学堂到民国时期,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死背硬 记。建国初期,仍是“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后进行教学改革,提倡 “启发式、谈话法”,但效果不明显。1956 年,照搬苏联教学经验,讲究“八 大原则”、“五大环节”。1966-1976 年,学校成了批判“封、资、修”的阵 地,课堂变成“斗、批、改”的战场,文化知识课不被重视。1978 年后进行教 学改革,实行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基础知识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相统 一的教学方法。之后,以“科研兴教”为宗旨的教学改革得到推广。 1986 年,小学语文进行“六课型单元授课法”,数学进行“四步一回头授 课法”试验。1989 年制定中小学教学规范要求、课堂教学评估办法等, 规范了课堂教学要求。1997 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 理改革。1998 年开始推广“单元达标教学”、“诱思探究教学法”、“张思中 外语教学法”等实验,落实课程方案、小学管理规程、初中八条 等教学常规。1999 年教学课题研究活动兴起,读书一体化教学、作文教学改革 等教研成果不断涌现。2000 年,进一步落实“科研兴教”战略,进行课题研究 成果推广,教学改革不断迈出新步伐。 教师队伍教师队伍 陈陈 庄庄 镇镇 志志 695 解放前,教师多数出身于塾师。塾师开办学塾一般由一人执教,学生人数 多者数十人,少者七八人,不分年级,不定课时,聚集一堂,采用“唸、背、 讲、写”的四字常规进行教学,塾师的报酬称“束脩”,学生分两期向老师缴 纳,上半年在端午节前后,下半年在中秋节前后,也有的按月缴纳,逢年过节 例送贽礼。 解放后,建立新式学堂,教师来源部分是老知识分子(原私塾先生),部 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师范、中学毕业生。1957 年反右斗争扩大化,部分教师被 定为“右派分子”,受到革职、降薪等不公正处理。1960 年经济困难时期,有 的自行离职和辞职。1966-1976 年,教师被污蔑成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8 年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性胰腺炎相关检查及治疗要点CT增强扫描测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安全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潮阳初中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学免疫考试试题及答案
- 雄县消防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长沙学院考试真题及答案
- 化学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试题
-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速率初步试题
- 2025年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项提速训练试题
- 汉川初中入学试卷及答案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4年)解读
- 青海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33篇(截至2024年)
- 艾梅乙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四章 三角形 问题解决策略:特殊化
- 校外培训机构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 大学语文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MOOC】声乐作品赏析与演唱-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60岁以上务工免责协议书
- 【MOOC】机械之美-神奇的矿冶机械(双语)-江西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T-IAC CAMRA 47.3- 2022汽车覆盖件低碳维修技术规范 第3部分:车辆玻璃
- 信息技术居间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