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神经根解剖及其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临床意义作者_第1页
腰神经根解剖及其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临床意义作者_第2页
腰神经根解剖及其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临床意义作者_第3页
腰神经根解剖及其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临床意义作者_第4页
腰神经根解剖及其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临床意义作者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腰神经根解剖及其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中的临床意义作者: 医学生 来源:网络 时间: 2010-01-20 17:00 收藏本页 刘德隆 田世杰 苏庆军 杨煦 【摘要】 目的 加深对腰神经根周围解剖的认识,选择经皮穿刺最佳途径。方法 对 30 具成人尸体腰神经根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摹拟穿刺。结果 测量三角工作区 面积(mm2):L45 为 104.6523.66, L5S1 为 91.8116.78;直视下穿刺针进入角度 (): L45 为 45.331.81, L5S1 为 40.433.49, 外区为 48.42.56;穿刺点距后中线距 离(mm): L45 为 69.85.7, L5S1 为 60.67.0, 外区为 97.19.9; 闭合穿刺成功率: L45 为 100%,L5S1 为 90%,外区为 60%。结论 经三角工作区穿刺是经皮后外侧入 路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最佳途径;对 L5S1 间隙穿刺有困难时,可经三角工作区的外区进 行穿刺手术。 【关键词】 腰神经根;椎间盘;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中图分类号】 R687.3 Anatomy of lumbar nerve root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on 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 Liu Delong, Tian Shijie, Su Qingjun, Yang Xu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Beijing Red Cross Chaoyang Hospital,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local anatomy of lumbar nerve root and choose the best puncture approach. Methods We observed, surveyed and initiated puncture for the local anatomy of lumbar nerve root on 30 adult corpses. Results The area of the triangular working zone: L45 104.65 mm223.66 mm2, L5S1 91.81 mm216.78 mm2; the angle of puncture with direct vision: L45 45.331.81,L5,S1 40.43 3.49,and lateral zone: 48.42.56;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oint of pucture and middle line: L45 69.8 mm5.7 mm, L5S1 60.6 mm7.0 mm, lateral zone 97.1 mm9.9 mm; the successful rate of puncture with close vision: L45 100% L5,S1 90% and lateral zone: 60%. Conclusion Puncture into the triangular working zone is the best approach for the percutaneous posteriolateral diskectomy. L5S1, the lateral zone of the triangular working zone can be chose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ate of success. 【Key words】 nerve roo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 discectomy, percutaneous 经皮穿刺后外侧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是一项安全可靠、康复快、患者乐于接受的新技 术,Kambin1提出经三角工作区(trianglar working zone)进行髓核摘除术。笔者对三 角工作区所涉及的解剖学结构特点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形态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0%(体积分数)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人尸体 30 具(男 19 具,女 11 具) 。每具尸体先从 脊柱后中线一侧解剖,切除皮肤、皮下组织、腰背筋膜、骶棘肌、腰方肌等横突后方的肌 肉筋膜组织,保留脊神经后根(包括内侧支和外侧支) ,再切除横突间肌和腰大肌。原位保 留神经根周围的脂肪组织。观察脊神经后根的内、外侧支从神经根发出的部位、向后走行 及毗邻关系;神经根走行方向及毗邻关系;椎间孔外神经根和椎间盘的关系。将 L3S1 的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中部切除,观察硬膜囊、神经根和下一椎体上缘三者构成的三角 工作区并测量。将上述切除的椎板关节突放回原位,用克氏针直视下作经关节突外缘进入 三角工作区到达髓核的摹拟穿刺。测出最大和最小穿刺角度以及最佳穿刺角度;以最佳穿 刺角度的度数在对侧作闭合摹拟穿刺,保留穿刺针,再按上述解剖方法解剖,观察穿刺途 径及穿刺成功与否。最后分别从各椎间隙横断观察穿刺针进入髓核的情况。同样方法作外 区摹拟穿刺并观察测量。摹拟穿刺器具、测量工具:量角器、圆规、直尺、克氏针等。 2 结果 2.1 三角工作区及穿刺途径 2.1.1 三角工作区 关节突未切除前只能看到三角工作区外侧一个角(神经根和下一椎体 上缘的夹角) ,三角工作区的大部分因关节突阻挡不能看到。切除椎弓根上部、关节突、椎 板后可见三角工作区全貌为一直角三角形;即由硬膜囊发出的神经根为三角形斜边,下一 椎体上缘为一条直角边,硬膜囊外侧缘为另一直角边(表 1) 。L5 神经根的倾斜度和所形 成的三角工作区的大小较其以上神经根形成的三角工作区有较大差异。见图 1。 表 1 L4,L5 神经根夹角及三角工作区面积(s) 穿刺点 神经根与硬脊膜囊夹角() 三角工作区面积(mm2) L4 44.402.21* 104.6523.66* L5 35.402.37* 91.8116.78* L4 与 L5 比较:*P60可造成腹腔脏器及神经根和 硬膜囊的损伤。穿刺时注意沿 L5 横突下缘或外缘进针,控制好穿刺角度和距离,经外区 可同样进行髓核摘除术(包括经髂嵴打孔方法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