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_第1页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_第2页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_第3页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_第4页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区域空间结构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当前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地理学基 本研究对象的城市-区域显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随着经济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其在世 界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全球化的 输入国,我国的城市-区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尤其明显,区域层面 突出表现为传统的城市体系结构向网络体系结构的转变,在城市层面 则突出表现为新的经济空间的兴起和城市空间的重构,应对经济全球 化是当前我国城市-区域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第一个层面 的趋势,国际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关于“世界城市”研究的理论体系,而针 对第二个层面的趋势,相关研究则非常零散,尤其是对经济全球化在我 国城市一区域的影响关注不足,这导致我国城市-区域研究领域没有与 时俱进,缺乏理论创新,并且我国城市-区域发展实践中缺乏长期、稳 定、积极的指导性政策,从而影响城市一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升。显 然,研究经济全球化在我国城市-区域空间的影响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确立了研究经济全球化在我国城市-区域层面的 空间效应的目标,并尝试回答如下几个问题:(1)经济全球化在城市- 区域层面有什么样的空间效应/影响?(2)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区域空间 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或机制有哪些?(3)上述研究对于世界城市理论的 发展是否有所贡献?在确立了研究目标后,共分七章对上述三个问题 进行了具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指出我国 城市-区域繁荣发展的实践背景为城市-区域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对经济全球化、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及世界城市相关概念进行了 说明,重点是:(1)统一了世界城市及相关概念在本研究中的表述;(2) 针对本研究以外资企业为主的特点,提出了“城市外资经济空间”和“全 球化城市网络”的概念;最后,对本研究的思路、数据和方法进行了 介绍。总的来说,本章框架性的工作为后面各章的研究展开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第二章为理论梳理部分。本章对理论的梳理分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为经济全球化理论的梳理,通过新国际劳动分工、全球生 产网络和新区域主义理论的梳理,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组织变化 及其空间效应有了基本的把握。(2)第二部分为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理 论的梳理:通过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指出其对城市经济空 间尤其是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经济空间研究的不足为本文进行外资经 济空间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空间;通过对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梳理,指 出其对城市经济网络研究的不足也为本文进行“区域内城市经济网络” 提供了理论空间;而对区位和外资区位理论的梳理为本文研究经济 全球化力量在城市内部和区域城市网络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3)第三部是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区域空间研究的热点理论 世界城市理论研究的回顾,指出经典世界城市研究因为缺乏对城市-区 域研究的关注而在路径研究方面存在重要缺陷,世界城市理论中的区 域化和路径化新方向实际上就是世界城市理论关注城市-区域内部研 究的开始,但是其实证研究(尤其是在中国)仍然非常滞后,这也为本研 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空间。第三章为上海外资经济空间和集聚 研究。本章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外资企业引导下的外资经济空间的变 动情况,基于 2008 年及以前上海全部外资企业数据,借鉴城市职能分 类中的平均值加标准差的方法对外资企业引导下的外资经济空间进 行了分类和比较,结果显示:(1)随着上海对外开放步伐的逐步深入, 外资经济空间从中心城区逐步扩展到了近郊和远郊,并在上海的产业 政策和空间政策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了以外高桥、张江、金桥及虹桥- 漕河泾-莘庄为主,郊区嘉定、青浦、松江、南桥新城和出口加工区为 辅,其他近近郊区为主要支撑的“三层次多中心连片发展格局”;(2)从 分行业的外资经济空间来看:内外环之间是上海主要的外资制造业 空间,而内环之间主要是上海的外资服务空间,而浦东的外高桥和张江 高科则是综合型外资经济空间。本章第二部分仍然基于上述外资企 业数据,采用 Moran 指数对外资企业在邮区层面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 了研究,结果显示:(1)外资在上海城市内部空间产生了集聚效应并存 在时空转移特征:1990 年及其之前的外资企业以中心城集聚为主,主 要以卢湾、静安、虹口等区为主;90 年代,外高桥保税区和金桥出口 加工区的崛起推动浦东迅速崛起为集聚高地,而浦西的外资企业在空 间上则向漕河泾和莘庄附近集聚;2000 年以来,上海的外资企业基本 形成了以浦东张江、金桥和陆家嘴为中心、浦西以漕河泾和虹桥经 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三大外资企业空间集聚区;(2)在行业方面,制 造业外资企业的空间集聚具有明显的郊区化特征,并形成了“浦东”、 “沪西南”和“沪西北”三大集聚区;服务业外资企业则呈现出较强的 中心城及近郊集聚特点,并初步形成了沿延安西路高架和张江-外高桥 的准 T 字形集聚格局;高技术制造业在近郊区形成了金桥和漕河泾 两个集聚中心,而在远郊则形成了从莘庄到松江新城的“沪西南”高技 术外资集聚带;生产性服务业基本形成了外高桥、金桥一张江一陆 家嘴和浦西延安路高架沿线区域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外资集聚带。第 四章为外资企业在上海城市内部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本章在 研究中依据区位理论选取了包含传统区位变量、制度变量和集聚变 量三类的 17 个指标,并针对邮区内外资企业数量为离散型数据且不 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选用 Poisson 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外资企业区 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外资的区位选择过程既 包含了传统区位因素的影响,也包含了制度和集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 制度变量一直是影响外资区位选择的显著因素,这充分反映了全球化 力量对城市经济空间的影响是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2)具体 来看,不同的制度因素对外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差异:国家级 园区是作用最强,其次是新城,而市级园区的影响作用最小;(3)随着 时间的发展,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也在发生变化:在早期阶 段,全球化力量主要在制度因素的引导下在上海城市内部进行区位选 择;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外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尤其 是以集聚为代表的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表明全球一地方化过 程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市场机制越来越成为上海外资经济空 间演变的主要动力机制。第五章是对长三角全球化城市网络体系的 研究。本章以跨国公司 500 强及其分支结构数据为基础,利用网络分 析方法,借助 UCINET 软件,对基于跨国公司 500 强及分支机构的长 三角全球化城市网络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上海是拥有跨国 公司 500 强及分支机构的全国首位城市,且其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 (2)经济全球化极大的改变着长三角城市网络体系的结构,传统的二级 中心城市南京和杭州分别被苏州和宁波所替代,且无锡、南通、常州 等城市正在迅速崛起;(3)上海、苏州和宁波之间形成的三角网络已 经成为长三角全球化城市网络的核心网络,而上海,苏州,宁波,无锡,常 州,南通,杭州和南京等 8 个城市组成的网络是长三角全球化城市网络 的次级核心网络;其他城市组成的网络则为长三角全球化城市网络 的边缘地带。(4)市场和制度在推动城市参与全球化方面共同发挥作 用,经济基础、到上海的距离、来自国家的政策优惠、开放沿海城市 和行政级别等因素对长三角全球化城市网络的形成均有显著影响。 第六章是对全球化背景下政府推动城市一区域发展中作用的深入研 究和评价。首先,通过梳理和总结政府在上海的城市战略提升、城市 经济发展及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政策和实践,证实了存在一个从战略 规划到实践引导、从城市发展到区域治理,政府多层次、全方位参与 的”国家项目”在推动城市-区域发展的实践,并从其作用效果(尤其是 在四个中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证明了国家项目在推动城市一区域 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随后,论文对“国家项目”的作用进行了更加全面 和深入的思考,并从外资企业根植性和长三角区域治理模式的深入分 析表明:政府作用推动下的“国家项目”在引导全球-地方化方面具有 有限作用,尤其是在全球-地方化过程越来越依靠市场机制的背景下, 政府作用在许多方面显得无能为力或作用有限。最后,基于上述客观 分析,对中央政府和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未来推进城市一区域融合发 展和提高城市-区域竞争力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建议。第七章为研究总 结和展望。首先,在总结上述各章研究的基础上,回答了研究初期提出 的三个问题:(1)经济全球化显然对城市-区域空间产生了极为重要的 影响,一方面导致了上海外资经济空间的演变并显现出空间集聚效应, 另一方面导致了长三角城市网络体系的变动;(2)经济全球化力量对 城市-区域空间发生影响的过程受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双重影响,尤 其是在对城市经济空间的影响方面,市场机制越来越重要;(3)显然, 上海-长三角城市区域迈向世界城市的过程既非“全球主义者”强调的 全球化主导的过程,也非“区域主义者”所强调的完全内生的过程,而是 “全球-地方”融合的折衷过程,从而回答了世界城市研究中的“路径之 争”,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城市理论体系。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空间 结构世界城市-区域上海-长三角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14.41;F299.2 【目录】:摘要 6-10ABSTRACT10-18 第 1 章绪论 18-371.1 研究 背景和研究起缘 18-191.2 相关概念回顾与界定 19-301.2.1 经济全球 化 19-201.2.2 城市-区域空间结构 20-211.2.3 世界城市相关概念 21- 30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0-371.3.1 研究目标 30-311.3.2 研究数据 31-321.3.3 研究方法 32-331.3.4 研究思路 33-341.3.5 篇章结构 34-37 第 2 章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37-792.1 经济全球化与生产空间组织理 论 37-462.1.1 新国际劳动分工理论 37-402.1.2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 40- 442.1.3 新区域主义理论 44-462.2 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46- 682.2.1 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回顾 46-532.2.2 城市-区域空间结构 研究热点 53-632.2.3 城市-区域空间形成机制研究:区位理论的发展 63-682.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与评价 68- 772.3.1 西方经典世界城市研究回顾 68-702.3.2 国内世界城市研究进 展回顾 70-712.3.3 世界城市研究新热点和方向 71-752.3.4 评价与展 望 75-772.4 小结 77-79 第 3 章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上海外资经济空间 的演变与集聚 79-1093.1 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上海向世界城市的迈进 79-903.1.130 年来上海的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 79-833.1.2 经济结 构转型与上海向世界城市的迈进 83-883.1.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上海 外商投资的兴起 88-903.3 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上海城市经济空间演变 90-1023.3.1 研究数据和研究基本思路 91-923.3.2 外资企业的距离分 布特征 92-953.3.3 外资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 95-983.3.4 外资企业引 导下的城市经济空间重构 98-1023.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上海外资经济 空间的集聚 102-1073.4.1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1023.4.2 研究说明与 指标选取 102-1033.4.3 外资企业的空间集聚 103-1073.5 小结 107-109 第 4 章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上海外资经济空间形成机制研究 109- 1294.1 模型构建、指标选取及假设 109-1204.1.1 模型构建 109- 1104.1.2 指标选取 110-1204.2 数据处理 120-1244.3 结果解释 124- 1284.3.1 上海外资经济空间的行业演变机制 125-1274.3.2 上海外资经 济空间的时空演变机制 127-1284.4 小结 128-129 第 5 章经济全球化 推动下长三角区域全球化城市网络体系研究 129-1485.1 跨国公司 500 强及分支机构的分布与网络 129-1335.1.1 跨国公司 500 强及分支 机构在中国城市的分布 129-1325.1.2 基于跨国公司 500 强的长三角 城市间网络联系 132-1335.2 长三角全球化城市网络体系中心性研究 133-1385.2.1 中心性相关概念的界定 133-1355.2.2 长三角网络中心性 研究 135-1385.3 长三角全球化城市网络体系凝聚子群研究 138- 1435.3.1 凝聚子群相关概念 139-1405.3.2 长三角凝聚子群实证 140- 1435.4 长三角全球化城市网络体系的影响机制研究 14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