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分析[1]_第1页
茶产业分析[1]_第2页
茶产业分析[1]_第3页
茶产业分析[1]_第4页
茶产业分析[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茶行业的分析我国茶行业的分析 班班 级级:工商工商 09420942 班班 姓姓 名名: 高志敏高志敏 学学 号号: 0202 目录目录 一、一、背景简介背景简介-02-02 二、二、我国茶行业现状我国茶行业现状-02-02 三、三、我国茶业需求及市场发展各方面分析我国茶业需求及市场发展各方面分析-03-03 (一)(一)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分析-03-03 (二)(二)我国茶业特点分析我国茶业特点分析-04-04 (三)(三)推动我国茶业发展的因素推动我国茶业发展的因素- (四)(四)存在的缺陷存在的缺陷 (五)(五)我国茶业的竞争优势分析我国茶业的竞争优势分析-05-05 (六)(六)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07-07 (七)我国茶业的发展前景分析我国茶业的发展前景分析-09-09 四、四、总结总结-10-10 茶行业分析茶行业分析 一、背景简介一、背景简介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 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 20 个省、市、自治区生产茶叶,涉茶人员约 8000 万人。茶叶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优势农业产业, 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 茶产业的发展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茶产业趋于品牌整合、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各生产基地也 正在走规模化道路,茶产业表现出一种空间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的现象。同时,我国茶产业 发展亟待专业化、标准化、技术创新、品牌塑造。 二、我国茶行业现状二、我国茶行业现状 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这是我国茶叶世界地位的标志。近几年 来,我国茶产业发展迅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生产、贸易快速增长。生产、贸易快速增长。我国茶产业依靠国家政策扶持、投入和科技进步、创新进入 了新的发展阶段。2007 年全国茶园面积达 2,419.5 万亩,茶叶产量 116.5 万吨,与 1990 年相比,面积增长 52%,产量增长 1 倍。2007 年全国茶叶出口 28.9 万吨,比 1990 年 19.5 万吨增加 9.4 万吨,增长 48%。 2.2.生产区域相对集中。生产区域相对集中。我国有 20 个省(区、市)栽培茶树,生产区域辽阔。江苏、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陕西等 15 省(区、市)茶园面积 2,380.2 万亩,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 98%,是我国茶叶 生产的主要区域。 3.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近十多年来,我国茶叶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优化,有资源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发展迅速。一是绿茶生产规模扩大。二是乌龙 茶产量上升。三是红茶生产大幅减少。 4.4.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明显提高。通过推广无性系良种、优质化栽培等技术,提高了茶叶整体品 质;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的建设,推动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快速发展,提高了茶叶安 全质量。 5.5.产业化进程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快。近年来,在市场机制作用和国家政策扶持下,政府部门及茶叶行 业内部正在加紧整合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的力量,逐步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的 发展,大大提高了产销组织化程度,促进了产销衔接,延长和完善了茶叶产业链,逐步提 高了产业水平与竞争力。 三、我国茶业需求及市场发展各方面分析三、我国茶业需求及市场发展各方面分析 (一)(一) 、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分析 茶叶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不是奢侈品,因此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有着客观需求。全球茶叶贸易从 1988 年的 103 万吨增加到 150 万吨。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茶产业和茶叶出 口有着巨大的优势。随着茶叶海外新兴市场的开拓和外国人对中国茶叶的热衷,中国茶叶出口量正在 逐步增加。目前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随着饮茶保健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及茶文化的宣传推广, 世界茶叶总需求有所增长。我国是产茶大国,同时也是茶叶消费大国,2006 年,我国茶叶消费总量接 近 66 万吨,仅次于印度。但作为第一人口大国,我国人均茶叶消费水平并不高。这种状况除了与收入 水平和消费水平有关外,与我国饮用茶类的特色及饮茶习惯也有一定关系。就人均饮茶量而论,中国 作为世界茶叶生产的源头,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但目前国内的年人均茶叶消 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消费水平高的爱尔兰、土耳其、科威特、英国、伊拉克等国人均年消费量 在 2000 克以上的相比差距更大,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之地位极不相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 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保健功能的开发和茶文化的发展,茶叶消费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红茶占全球茶叶贸易的四分之三,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红茶产量急剧下降,绿茶需 求相应上升。另外,绿茶被认为是绿色饮品,欧美一些国家的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茶,这给中国扩大 茶叶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我国茶业特点分析(二)我国茶业特点分析 产业集群、区域化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茶产业集群是茶叶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如茶叶种植、加工、包装、贸易及物流等多种 形式的产业在空间的集聚。主要表现在以下: 1、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包括浙江的东部、西部和南部茶区,福建的闽东 茶区,江苏的苏南茶区,安徽的皖南、皖西茶区,江西的赣北茶区,湖北的鄂东南茶区和 河南豫南茶区)主产绿茶,特别以名茶闻名国内外,如西湖龙井、开化龙顶、碧螺春、黄 山毛峰、六安瓜片、庐山云雾以及信阳毛尖等 2、东南沿海优质乌龙茶重点区域(包括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和粤东乌龙茶区,共 14 个县(市、区) )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茶叶花色名称常以茶树品种命名,劳力较紧张、生 产成本高,但均价亦高。该茶区茶树种植以小乔木型为主,少数为灌木型。大红袍、水仙、 铁观音、凤凰单枞均为著名乌龙茶。 3、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包括川西绿茶区,川南优质早茶区,川东 北特色茶区,黔中茶区,重庆茶区,陕南茶区,湖北的武陵山、三峡及西北部茶区,湘东 北、湘西南茶区)的茶树种植以灌木型为多,部分为小乔木型。以生产绿茶和边茶为主, 鄂西、川东北和陕南的富硒茶是该区的特色茶。该区的名茶有竹叶青、蒙顶甘露、君山银 针、采花毛尖、湄江翠片等。 4、西南红茶和特种茶重点区域(包括云南的滇西、滇南茶区以及广西的桂西南茶区) , 的茶树种植以乔木型为主,部分为小乔木型。历史上主产红茶和特种茶,有名的茶叶有滇 红、普洱茶。 表一 我国茶产区分布图 区域特色茶范围著名茶叶 长江中 下游重 点区域 名优绿茶浙江的东部、西部和南部茶区, 福建的闽东茶区,江苏的苏南茶 区,安徽的皖南、皖西茶区,江 西的赣北茶区,湖北的鄂东南茶 区和河南豫南茶区 西湖龙井、开化龙顶、 碧螺春、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庐山云雾 以及信阳毛尖 东南沿 海 优质乌龙 茶 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和粤东乌龙 茶区,共 14 个县(市、区) 大红袍、水仙、铁观 音、凤凰单枞 长江上 中游重 特色和出 口绿茶 川西绿茶区,川南优质早茶区, 川东北特色茶区,黔中、重庆茶 竹叶青、蒙顶甘露、 君山银针、采花毛尖、 点区域区,陕南茶区,湖北武陵山、三 峡及西北部茶区,湘东北、湘西 南茶区 湄江翠片 西南重 点区域 红茶和特 种茶 云南的滇西、滇南茶区以及广西 的桂西南茶区 滇红、普洱茶 (三)(三) 、推动我国茶业发展的因素、推动我国茶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 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 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 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新发 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 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 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 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 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 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 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发展到 46 家连锁店。 3、新的资本注入。 竞争的加剧需要重新整合我国现有的茶叶资源,许多茶叶企业已经意识到,只有引进 资金,迅速扩张才能在市场中生存。 4、产业的变化 茶叶加工由手工转向机械化,大多数的名优绿茶加工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特别是小 型名优茶加工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高名优茶加工的效率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水平, 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5、市场的发展 茶叶消费热点转换很快,有机茶被消费者接受并迅速得到了认可,继绿茶、乌龙茶之 后,普洱茶在国内市场兴起,有效带动茶叶消费市场不断升温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我国茶 叶市场变化需要,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构建 十分有效的销售通路。目前,大约有 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 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价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 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6、茶文化的宣传。 茶叶市场的发展与茶文化推广是分不开的。最近几年,各地广泛开展的各项茶文化活 动,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传茶知识,带动茶叶消费的增加。 (四)(四) 、存在的缺陷、存在的缺陷 国际茶叶的竞争,除自然资源和品种外,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 我国科技基础良好,建有全国性茶叶研究所和 13 个省级茶叶研究机构,11 个高等院校设 有茶叶系,还成立了全国性和省级茶叶学会,与基层技术人员一起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科 技创新队伍,在茶树选育、茶树栽培、茶叶加工和深加工工艺技术研究等诸多方面居世界 前列。但是,我国茶产业发展现在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1、茶产业生产缺少品牌创新,科技投入少。 经营企业中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没有知名品牌,出口茶叶只能以原料茶为 主,受制于人,难以开拓市场。中国有近千个茶叶品牌,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是凤毛麟 角,象“立顿”这样的世界级品牌,对中国茶产业来说,现阶段就是一种奢想。由于生产 工艺简单,产品质量、感观品质等很难保持稳定。有的纯粹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卫生 指标不合格,农残超标。 我国的茶叶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偏低,而以手工作业为主,劳动力成本偏高。茶树种植 以农户为主体,平均每户仅 1 亩左右,能制茶或开个茶庄就算一个企业。全国仅加工茶叶 的茶厂就有 6.7 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 15 吨。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导致设 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 2.管理水平低,沿袭传统生产方式。我国茶叶经营者普遍对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人员 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管理培训,家族管理盛行,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接受程度不高,很难 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现有企业潜力难以发挥。 同时,我国茶叶生产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加工方式。我国茶叶生产主体主要有:一 家一户的茶农;茶商或茶叶大户;委托加工基地;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茶场。我国茶叶一直 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中高档茶、名优茶以手工为主;中低档茶、大众茶以机制为主。 3.政府扶持力度大,茶业发展依赖性强。在税收方面,我国对生物产业给予扶持,如 “企业从事花卉、茶叶、蚕丝、饮料作物、香料作物种植项目所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符合条件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因此,进行茶产业生产的企 业所得税可以减半。同时,个地区又出台不同的扶持政策,像福建省出台文件指出:获得 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企业,除省市奖励外,政府分别给予 30 万元、5 万元奖励;被评 为中国名牌、省名牌产品的茶叶企业,政府分别给予 30 万元、5 万元奖励;在省级以上 茶叶赛事活动中获得最高奖项的茶叶产品,政府也给予适当奖励。从这方面来看,我国茶 产业的发展对于政府依赖性比较强。 (五)(五) 、我国茶业的竞争优势分析、我国茶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1、首先是资源优势。 (1) 、土地资源:我国地域广阔,丰富的宜茶丘陵山地资源,造就的茶树品种和茶类 生产的多样性,目前全国有近千个茶叶品牌。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特别是东南沿海 茶区,长江下游和中上游茶区,西南茶区,气候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越,是生产各类名 优茶的优质区域,也是生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最适区域。 世界 50 多个茶叶生产国,90%以上只生产红茶,传统的绿茶生产只有中国和日本等。 由于日本国内茶叶生产成本高和需求强劲,早已无力出口。近年来,为争夺国际市场份额, 一些传统红茶生产国,如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也改制一些绿茶,但由于品种、技术和 自然环境生态条件的限制,其品质无法与我国绿茶比拟。目前,中国绿茶的优势地位为世 界各国所公认。 (2) 、自然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茶类最丰富的国家,绿茶、红茶、青茶、黄茶、 黑茶和白茶均有生产。以绿茶为主,而世界茶叶产销都以红茶为主,这个特点使中国的茶 叶产销有别与他国。我国生产的茶叶种类在世界上最齐全,有绿茶、黄茶、红茶、青茶 (乌龙茶) 、黑茶(紧压茶)和白茶六大类,其中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为我国独有。 我国是茶树原产地,茶叶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目前已收集保存茶树种质资源 3,500 多份,是当今世界上收集茶树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 (3) 、人力资源:充裕的农村劳动力(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茶叶生产加工)形成资 源型的茶叶产业集聚,凸现出茶产业集聚的发展特征。同时,劳动力丰富,茶叶科研也成 体系。我国大多数茶叶生产区劳动资源也相对较充实,茶叶生产成本较低,为参与国际竞 争和茶叶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市场优势。我国亿人口,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不到克,国内市 场有待开发。国外进口绿茶以中国为主,占整个贸易量的以上,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3、文化优势。我国茶文化内涵丰富,积淀丰富,历史长久。茶饮历史延绵千古而不 衰,亘久弥新,就是因为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 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 5 年-一公元前 221 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唐代陆羽于公元 758 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 ,系 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 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 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在南北朝时期,佛教 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这就是历史上 有名的所谓“茶佛一味”的来源。到了唐代,茶叶才正式作为普及民间的大众饮料。 茶源于中国,兴于亚洲,传播于世界。中国利用茶叶历史已达 5,000 多年。今天,茶 已成为全球推崇的绿色饮品。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渗透于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茶文化对茶叶整个产业 链的影响,茶经济与茶文化互动发展,已在提升我国茶叶产业的竞争力和促进世界茶叶消 费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茶叶拥有其他许多国家难以取代的优势,但因种种原因,仍未实现将优势转化为 强势,尤其是茶园战线过长,成本高、规模小,技术难以普及,世界著名的茶叶企业和品 牌尚未形成。近几年,在茶区政府和群众努力下,茶叶生产经营组织正在整合,建设了许 多茶叶示范园和标准化生产基地,茶叶经营上亿元的企业也不断涌现。但是,总体进程不 快,难以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国力日益增强,加大对茶业 发展的投入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有可能的,必将加快推进将我国茶业优势转化为强势的 进程。 (六)(六) 、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1、影响因素。 (1) 、国际贸易中茶叶进口国设置的绿色壁垒。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 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以来,这是影响茶叶出口的最主要的障碍; (2) 、茶叶的生产效率状况,它是决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前提条件; (3) 、规模经济,这是影响茶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 、四是茶叶国际市场结构与我国的茶叶出口市场结构,这是提高茶业国际竞争力 的价格机制保证。 2、提高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策略。 (1)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加强产业创新行为。 首要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强化与区域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技 术推广体系,积极创新技术推广机制,探索与产业化发展相配套的区域性专业技术推广部 门与科技示范场、专业合作组织相结合的技术推广模式。 其次是茶产品创新。茶消费的潜在消费人群主要包括小孩、退休老人及丁克族。小孩 中易见的肥胖病和各种牙病是令家长们头疼的问题。在人口较少的发达国家里,老人们享 受着非常优越的社会福利政策,且经济实力雄厚。丁克族们工作勤奋,收入高而消费相对 较少,可供休闲娱乐的自由时间较多。如何针对性地研究开发适合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生 活习惯的潜在消费人群的茶类产品是我们提高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大突破口。 (2)培育龙头企业,同时带动整体产业发展,拓展国内外二个市场。 首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依靠国家与地方扶强扶优的倾斜政策,着力优先培育 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加工型和外向型茶叶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工贸一体 化经营。其次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优胜劣汰,培育一批区域性茶叶著名品牌,通过重组优 化,强化区域性品牌优势,实施品牌原产地域保护制度,推动优势产区品牌产业的大联合。 最后,要积极利用国内外展览、展销的平台,扩大品牌影响,探索和建立市场开拓有效模 式,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不仅要借助倡导茶为国饮的有利时机促进茶叶内需,更要抓住 国际茶叶贸易红消绿长的机遇,大力开拓国际绿茶市场,积极引导优势产区实行大联合、 培育大优势、打造大品牌、建立大市场。 (3)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引导发展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 加大对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扶持与培育力度,积极稳妥地引导和发展对在区域范围内, 特别是跨地区并具有较大影响的协会、茶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销联合体。充分发挥其 在重点区域大生产中实施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确保产品安全卫生,连接市场、企业和农户 的桥梁作用,培育联合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保持适度的规模经济,使生产效率最大化。 (4)加快标准化进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走产品多元化道路道路。 可以采取广泛宣传、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过程控制 和质量监督;走多元化道路等措施。 (5)注重品牌战略、申请专利。 目前,我国茶产业中的品牌有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王老吉,雀螬,农夫 统一(茶里王)、光泉(鲜喝茶)、品牌在冷藏饮料领域的授权)、真口味(古道)、信喜(开喜)、 联合利华(立顿)、泰山(冰镇)、益华(生活)、维他露(御茶园)等。但是世界级的品牌少之 又少,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品牌战略,走国际化道路,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6)弘扬茶文化,营造产业发展氛围。 我国是茶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