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联合降压的治疗现状_第1页
药物联合降压的治疗现状_第2页
药物联合降压的治疗现状_第3页
药物联合降压的治疗现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降压现状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降压现状 李申 李丽娜 (河南省卫生学校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摘要:药物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是近年来大力倡导的降压治疗方案,大量有效的随机试验 和临床指导也证明了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的优势。但是哪些药物联合最好,这方面虽然 有很多研究,但现在还很难有明确的结论。因此本文就联合降压方案的循证依据、选用方 法以及其应用前景对其应用现状做一简单阐述,也希望对今后的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法提供 有益的参考。 Abstract:Combination treatments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are strongly advocated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 of randomized trials and effective clinical guidelines also proved antihypertensive drug combination therapy.But what is the best combination, al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research, but it is still hard to have a clear conclusion.This paper combined its selection methods of evidence-based basi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its application in making a simple situation.For hypertension treatment methods provide a beneficial reference. 关键词:药物关键词:药物 联合降压联合降压 应用现状应用现状 Keywords: Antihypertensive;Combination therapy;Application situation 1.1.高血压现状高血压现状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 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2004 年 10 月 12 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 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18.8%,人群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 30.2%、24.7%和 6.1%。这些数字使我国成为世界上 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仍有不到 1/2 的患者知道自己 患高血压,不到 1/3 的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治疗,只有不到 1/10 的患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 范围内,而且城市与农村地区差异也十分明显。在美国,the NHANES(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曾对 1988 年至今美国高血压的发生率、控制率以及知晓 率做过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满意控制率均得到了明显 改善1,但是仍然还达不到国家的控制目标。因为另一项调查显示,每年仍有 730 万的美 国人遭受着高血压所带来的各种危害,美国的健康系统还要为此付出超过 73 亿美元的花 费2。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发达国家的高血压防治状况也均不理想,但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形势显然更为严峻。 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死亡。 据最新的调查显示,每年在全球范围内约有 700 左右的人死于由高血压所诱发的各类心血 管疾病。现在在我国每年增加的新发高血压病人达五百万以上,病人总数也已超过两亿之 多,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切实的措施能够大幅度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尽管,通过不断宣传, 比如提倡生活方式的改善、减少盐的摄入、增加活动等,希望能够减少高血压等慢性病的 发病,但由于很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并没有任何不舒服,比如肥胖,抽烟以及过度饮酒和高 盐的摄入,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本身就是高血压发病的高危险因素,但大家根本不觉得是什 么问题。由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很多不良习惯会影响他们的寿命和健康,所以这也是我国 高血压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在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 者,仅仅约三分之一患者的血压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而三分之二高血压患者即使在大医院 接受降血压治疗,其血压也没有得到很好控制。 现在通过一些临床研究的证据发现,大多数的高血压病人(约70)必须通过联合用 药才能让血压得到控制。所以目前在高血压治疗中非常强调联合用药,这是通过临床研究 得到的证据3。但是什么药物联合最好,这方面虽然有很多研究,但现在还很难有明确的 结论。 2.2.联合降压的循证依据联合降压的循证依据 2.12.1 主要权威高血压指南对联合治疗的观点主要权威高血压指南对联合治疗的观点 2007 欧洲高血压学会/欧洲心脏学会(ESH /ESC)(即欧洲指南) 、 美国预防、检测、 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以及我国最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均 建议 2 级以上高血压或超过目标值 20/10mmHg 应及时启动联合降压治疗。其优点是: 采 用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以更好的控制血压及其他并发症;两药合用可以减小给 药剂量,避免副作用的产生;还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4。 2.22.2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由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诸多调节因素失调相互交织的结果,因此单药降压的 效果往往不佳,而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才是实现降压达标的重要策略。因此,应该结合患 者的具体特点和药物的特性,选择最合理的降压药物组合,在获得最大降压疗效的同时, 减少不良反应。如在最新的欧洲指南中,也强调起始治疗即可以采用 2 种药物低剂量联合 治疗,必要时可以增加药物剂量或种类。 2.32.3 实验研究基础实验研究基础 ASCOT、ACCOM-PLISH、ONTARGET 等研究,均显示不同峰效应时间的药物联合 使用可延长降压时间,平稳降压。还可从不同机制加强保护靶器官的作用。此外, VALUE 研究也显示,尽早和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增加患者的获益。而对于高危患者,第 一线治疗必须使用联合降压疗法5。目前,ADVANCE、HYVET 等研究也再一次证实了 对于高危患者,第一线治疗就应使用联合降压疗法,并且初次治疗就采用联合治疗,病人 也很少中途终止治疗。 3.3.联合降压治疗的方案联合降压治疗的方案 联合降压方案众多,如 ACEI+CCB、ARB+噻嗪类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 ARB+CCB 等等。药物联合的优势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叠加降压疗效,使血压达标率提高, 减少不良应,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例如:利尿剂和 RAS 抑制剂 ACEI 的联合,利尿剂可 激活 RAS 系统,ACEI 对其则产生抑制作用;ACEI 的轻度保钾作用又抵消了噻嗪类利尿剂 可能会出现的低钾血症;在降压作用增强的同时又减少了不良反应。国际维拉帕米缓释 片/群多普利研究(INVEST)也表明,联用多种降压药物能使 70%的患者血压低于 140/90mmHg。其中 82%的患者需要 2 种以上药物治疗,51%需要 3 种以上药物。在英国糖 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 )、糖尿病患者血压合理控制研究(ABCD)、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 (HOT)等多项研究中,为了使血压达标,患者平均使用了 3.2 种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结果 显示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降压效应要远远大于两药降压疗效的简单加和,并可通过不同的 药理作用相互中和或对抗不良反应,或通过减少剂量避免不良反应6。 但是联合治疗并非固定的两种或几种治疗药物的联合,而是要以治疗目标和治疗后的 反应为选择抗高血压药物及联合方案的标准。相应药物的选择可遵循 JNC7 推荐的药物选 择原则,如噻嗪类利尿剂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可作为大多数无并发症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还有益于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对一些高危 或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可酌情选择联合其他类抗高血压药物。 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心 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冠心病高危和糖尿病的高血压者。ACEI 适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 死后、冠心病高危、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和预防脑卒中复发。血管紧张 素受体拮抗剂(ARB)适用于心力衰竭、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钙通道拮 抗剂(CCB)更适用于冠心病高危和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醛固酮拮抗剂适用于心力衰 竭和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患者7。此外,2007 年的“欧洲指南” ,虽花费了大量篇幅介绍 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一系列临床试验结果,却也不断提醒医务人员抗高血压治疗最终焦 点还是在于接受治疗的患者,而非比较某两种或几种治疗药物的优劣。并指出,患者的具 体病情、治疗目标和治疗后的反应才是选择抗高血压药物的标准8。并且新指南还对降压 药物之间联合用药组合提出了一些优化调整方案。 联合治疗的优点是:灵活性好并且遵从个体化治疗;但不足之处是患者的依从性比较 差。由此我国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出现固定复方制剂,固定复方制剂的优点是:简化治疗、 依从性较高;缺点是:剂量调整不如单药方便、灵活,而且目前进口药价相对较高。我国 的固定复方制剂的代表药如:复方利血平片、利舍平等等。这些药物疗效显著、费用低廉, 曾被广泛使用,但由于某些固定复方制剂如利血平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较重如可能导致或 加重抑郁症、引发男性性功能障碍及消化性溃疡等。因此,从上世纪 90 年代陆续又出现 了一些新型的固定复方制剂,其中多以长效降压药物为主,降压疗效持久平稳,不良反应 较少,还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代表药物如 RAS 抑制剂+噻嗪类利尿剂或 钙拮抗剂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有研究表明,固定复方制剂比自由联合降压方案能提高长 期治疗依从性约 21%9。 4.4.联合降压治疗的发展前景联合降压治疗的发展前景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正在迅猛发展,这样也导致了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许多危险因素 的快速增长(如人口老龄化、肥胖、血脂升高、糖尿病),说明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心血管 病的大流行,因此积极宣传、控制高血压及相关病变是有效预防这一趋势的根本措施。而 降压达标又是控制高血压的首要目标,因此应寻求较好的治疗方案,那么其中一个非常重 要的治疗措施或有效方案就是联合用药。此外,新的高血压药物 (如肾素抑制剂 )、新的 联合制剂 (如 CCB +ARB 以及 CCB +他汀降脂药的固定复方)的应用以及新的中国高血压指 南的修订,也必定会使中国高血压的临床合理治疗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高血压的治疗上,除了要注重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外,也要很好的结合治疗后的护理。 在高血压的护理层面,因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 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指导病人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按医嘱正规服药, 合理用药;针对评估情况,改变病人不良行为,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鼓励病人 坚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持之以恒必然会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高血压的 控制。通过治疗前的有效宣传,采用适宜的联合降压方案,再辅以必要的护理措施,可明 显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从而远离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1Brent M. Egan, Yumin Zhao, R. Neal Axon. US Trends in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1988-2008 J.the Journal of the 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10,303(20):2043-2050. 2Carlos M. Ferrario, John M. Flack, John E. Strobeck, etal. Individualizing hypertension treatment with impedance cardiography: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trials J. the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010,4(1):5 - 16. 3Nitesh Sood, Kurt M. Reinhart, William L. Baker.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2010,67( 11): 885-894. 4鄢琳,王振纲.探讨中国、美国及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有关药物治疗的问题.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6,22(1):14-18. 5Julius S, K jeldsen SE, Weber M, et al.Outcome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at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treated with regimens based on valsartan or amlodipine J. the VALUE randomised trial. 2004,363:2022 - 2031. 6胡大一.2007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