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滋与汤剂的对比_第1页
膏滋与汤剂的对比_第2页
膏滋与汤剂的对比_第3页
膏滋与汤剂的对比_第4页
膏滋与汤剂的对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祖研膏方祖研膏方 自古以来, “秋冬进补,春来大虎”在中国民间已经深入人心,俗语说: “一夏无病三分虚” ,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古人认为“万物皆生于春, 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夏天是身体营养消耗最大的季节,冬季 是封藏的季节,天气寒冷,食欲旺盛,此时调补,更有利于精微物质的吸收与 封藏,达到改善人体虚损状态的目的。随着信息化大潮的冲击,人们对自身保 健意识也逐渐提高,秋冬进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的话题,许多慢性病 患者更是秋冬进补,以治病强身,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由于中药膏方一 人一方,针对性强,既能防治疾病,又有滋补身体、改善体质、抗衰老等多种 作用,加之口感好,越来越受广大老百姓的青睐。 膏方是什么?为何膏方是什么?为何“祖研膏方祖研膏方”倍受青睐倍受青睐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 锭八种剂型之一,分为外敷和内服两种,内服膏方又可分为成方膏滋和临方膏 滋两类。其中临方膏滋是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根据中医理、法、方、药原 则,在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按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综合辨证而配制出 的处方。膏方处方往往较一般的汤剂药味多,少则 20 余味,多则 40 余味或更 多,在配伍上强调君臣佐使,组方合理,因此,要开具一剂辨证精确、配伍严 谨的膏方,对医生的要求非常高,临床医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开具“祖研膏方” ,专家所耗费的精力更是数倍 于普通的中医门诊方,所以在中医界素有“宁看十人病,不开一膏方” 的说法。许多名老中医在临床辨证和中药的运用上虽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但仍 以开膏方为难事。平时一个上午能看四五十个病号的,换成开“膏方” ,顶多也 只能开 6、7 张,而且所耗费的精力,感觉比看四五十个病号还要累。 膏方的运用源远流长,而“祖研膏方”是中医膏方领域的一个非常独特的 品类,比配伍滋腻、偏重滋补的传统膏方已有很大发展,集进补、调理、治疗、 康复、调养等于一体,既能“补虚” ,又能“疗疾” ,既“整体调理” ,又“因人 而宜” , 适宜人群更为广泛,对人体的健康作用全面、功效显著持久,一直被 推崇为“膏方之首” 。 “祖研膏方”的这一地位,与哈尔滨的地理位置及其独特作用是分不开的。 其一,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端、冬季最为寒冷,我省的人们更易受寒邪之病, 在秋冬季节进补膏方可以起到治未病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尤其是年老体弱、 亚健康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最为适宜秋冬进补。其二,哈尔滨是中国东北北部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北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省 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仅次于成都) ,是中国 十大城市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富商显贵云集,由此也催生出了对膏方的巨 大需求。其三,哈尔滨是著名关药的集散地,中医药事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使一批著名的中医膏方专家汇聚于祖研。 “祖研膏方”通过博采众长、不断创新, 逐步形成了其远超传统滋补类膏方的鲜明特色,服用膏方之风也波及民间,或 滋补强身,或调理治病,几成习俗。 为什么开具为什么开具“祖研膏方祖研膏方”特别难?特别难? 一、 “祖研膏方”集进补、调治、康复等于一体,因此对精确辨证的要求特 别高,医生所开具的膏方一定是通过仔细询问、诊察,将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 资料,结合服用膏方者的既往病史和身体现状辨证处方。 二、 “祖研膏方”对人体作用全面,相应的其配伍组成也尤其复杂,在配伍 上要全面考虑服用膏方者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因人制方,强调君臣佐使、高 效组合,充分体现中医理法方药、整体调整的用药特色。 三、每则“祖研膏方”所含药味,少则 40 余味,多则近百味,这么多中药 性味和功能各有不同,究竟如何选取配伍,才能起到协同加强疗效的作用,而 不致功用相克、相互牵制,甚至产生不良反应,都要求专家在开膏方时必须反 复推敲,只有深思熟虑、确认无虞后方可下笔。 “祖研膏方祖研膏方”之独特优势之独特优势 除开具之难外, “祖研膏方”在加工上的要求也极高,必须由资深药工把关, 采用上等饮片、优质细料、精制铜锅、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药药 性的研究,运用先进的提取技术,一方一锅加工而成。 膏剂是中药制剂中最古老剂型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其 特色是天人合一、整体协调、辨证论治,是天然药物通过君、臣、佐、使等配 伍和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形成的复杂药理作用,达到整体的综合效应。中医膏 方作为传统的剂型,已在防病、保健养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 的 GMP 制剂技术已对传统的膏方制剂的环境、设备和操作方式等带来了革命, 同时也为中医膏方的质量提供了有效保证。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省祖研)是国家中药剂型改革基地,我省新药研发 基地和中药研发技术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单位,2005 年该院投资了 1800 万元建 设了 7500 平方米的现代化的中药制剂中心,在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和人员配备 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该中心是我省惟一一个经药监部门批准的、膏方 生产能力最强、设备最先进、技术水平最高、质量最可靠的制剂中心,从选料、 提取、细料加工等各方面均保证了膏方的质量稳定、安全有效。 1、中医膏方制备流程是一个生产与质量的管理过程,因此“祖研膏方”在 制备过程中设置了工艺查证点和监控点,以确保制备的全过程处于监控之下。 2、 “祖研膏方”制备过程严谨、制作工艺精良 2.1“祖研膏方”所采用的原辅料需经生产商审查合格供应商处定点采购, 能确保膏方原料的产地的稳定和质量标准的统一,减少因来源的不同所造成最 终膏方质量和效果的差异。 2.2 配料过程建立用户档案,实施按处方规定的名称配料与数量的核对,做 到“一人一方” 、 “ 一方一锅” 、 “ 一锅一验” 、 “ 一验一档” 。 2.3 浸泡过程根据药材的特性,采用药材量 5-10 倍的加水量,浸泡时间不 低于 12 h,使药材充分溶涨,能使煎煮时有效成份完全快速溶出。(矿物类、树 脂类、挥发性、芳香性、脂溶性药材等需特殊处理除外) 2.4 煎煮原则上按传统提取方法,二次煎煮,时间为头汁 2 h、二汁 1 h。矿 物类药材预煎 0.5h 后与其它类药材共煎;粉末状药材包煎。 2.5 对于像西洋参、冬虫夏草、鹿茸、三七等贵细药材,则突破传统的普通 粉碎,采用先进的粉碎技术超微粉碎对其进行处理。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 固体物质粉碎成直径小于 10m(即 300 目以上) 粉体的高科技含量的工业技 术,具有速度快、时间短、粒径细、分布均匀、节省原料等特点。经过超微粉 碎的中药具有以下优势: 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 增强中药的药效; 减少剂量,节省原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固体乳 化”作用(使中药材各有效成分均匀化) ;有利于保留生物活性成分。 2.6 对于像含有挥发性、芳香性、脂溶性成分的药材,该类药材所含成分不 稳定,易挥发,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不适宜用水长时间高温煎煮,因此, “祖研 膏方”的制作除采用传统的水煎煮方式提取,还根据每种药材的现代化学成分 及药理活性研究,对特殊的药材采取先进的提取技术进行提取,如含挥发性、 芳香性成分的药材采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脂溶性、热不稳定性药材采取渗漉 法提取等,以保留药物的活性成分,提高“祖研膏方”的疗效。 2.7 提取后的药渣采用压榨方法,将药渣中的药汁充分压净,确保处方的药 量,同时利于药渣的环保处理。 2.8 采用上层 100 目,下层 20 目的不锈钢筛网,过滤,以保证药汁的澄明 度。 2.9 沉淀温度控制在 10以下,12h 以上,使药汁中的微粒和杂质得以充分 去除,使得“祖研膏方”的膏体光亮,口感细腻和润滑。 2.10 浓缩时,将温度控制在 8 0以下,能减少有效成分在高温浓缩时的损 失。 综上, “祖研膏方”可谓得来艰难,但能“集百草之精粹、养生命之灵机” , 也正因此,由中医名家开具的“祖研膏方”被海内外众多人士视若珍宝,其精 心拟就的膏方笺也被郑重收藏。 “祖研膏方”更赢得了“宁得一料祖研膏方、不 用金玉财富满堂”之美誉。 “祖祖研研膏膏方方”之之开开路路药药 服用膏方要取得好的效果,能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 中医认为:“脾 主运化” 、 “ 脾为后天之本” 、 “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 ,只有脾胃功能正常,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人脾胃运化功能较差,临床常见舌苔厚腻、 没有食欲,同时感觉胸胁痞闷等,此时服用膏方,不但影响到对膏方的消化 吸收,反而加重脾胃负担,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因此,在此类人群正式服用 膏方前,祖研的膏方专家会因人而异开出一些能运脾健胃、理气化湿的中药, 以改善其脾胃功能,为膏方的消化吸收创造有利的条件。这些中药先膏方而 行,因此被形象地称为 “开路药” 。 “开路药”的另一作用是通过试探性的调补,通过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能为医生开好最后调补对路的膏方作好准备。 “开路药”一般以医生根据症状开出的汤剂最有针对性,通常提前23 周服用。除汤剂外,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中成药,如藿香正气片、 香砂六君丸、参苓白术片、健脾丸等作为 “开路药” 。 对于脾胃功能正常的人,不强调必须服用 “开路药” ,可以直接服用膏 方,做到及时进补。 膏方不同于膏方不同于“补药补药” 长期以来,不少患者对膏方的认识进入误区,认为膏方就是补药,只有体 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才适合服用膏方,实则这种说法是大错特错的。膏方 与补药是不同层次的概念,膏方强调的是药物的剂型,而补药则强调其补虚作 用。 根据膏方中药物的组成与功效,有的以补虚强身为主,如党参膏、人参养 荣膏等;有的以祛邪治病为主,如夏枯草膏、蛇胆川贝枇杷膏等;有的则既可 养身,又可治病,如参贝北瓜膏、四神膏等。因此,膏方不完全等同于补药, 只有功能补益虚损的膏方才可以归属补药的范畴。临床上应用的膏方大多均属 于调理性的,往往治病之中求滋养,攻邪之中求补虚,扶正之中防敛邪,补虚 之中防壅滞。具有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全面照顾的特点。鉴于此说,膏方具 有非常广的适应人群。而补药,它强调的是药物的功效,凡能够扶助正气,补 益不足,消除虚弱证侯的药物谓之补药。 中药汤剂与膏方的对比研究中药汤剂与膏方的对比研究 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现代中医临床也以汤剂应用 数量最多,虽然其具有可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处方、吸收快、奏效快等 诸多 优点,但与膏方相比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如需临用新制,久置易发霉变质; 不便携带;直接服用容积大,特别是儿童难以服用;脂溶性和难溶性成分以 水煎煮,不易提取完全等。为此,祖研的科研人员以经典方 “养阴清肺汤” 、 “玉屏风散”等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制成汤剂和中药膏方,并 对其进行了 详细、严谨的对比研究。 一、养阴清肺“汤”与“膏” 养阴清肺汤源于清代名医郑梅涧的喉科专注 重楼玉钥,由地黄、麦 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配伍组成,具有养阴清肺, 解毒利咽的功效。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肺为娇脏,如水之上源,乃华盖之脏也,易受外邪侵 袭,若燥热伤肺阴,津液被灼,肺失肃降,或久咳易致阴伤。肺阴已伤则导 致咳喘、干咳、少痰咽燥、口渴等临床症状。方中重用地黄甘寒入肾,养阴 清热,为君药。玄参养阴生津,泻火解毒;麦冬养阴清肺,共为臣药。佐以 丹皮清热凉血消肿,白芍益阴养血;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少量薄荷辛 凉而散,疏表利咽。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以为使。合而成方,具有养 阴清肺,解毒利咽之功。 传统的养阴清肺汤全方以水为溶媒,煎煮服用,虽然疗效可以肯定,但 根据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其制备方法并不科学。如方中川贝母镇咳祛痰的主 要活性成分为总生物碱;丹皮中丹皮酚是其清热凉血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 药理学研究表明其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丹皮酚在体外1:15000 浓度对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1:2000 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流 感病毒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薄荷中的薄荷脑能减少呼吸道 的泡沫痰,使有效通气腔道增大,薄荷脑尚能促进分泌,使粘液稀释而表现 祛痰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还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对大鼠角叉菜胶行 足肿胀的抑制率为 60%100%。但根据上述成分性质,其以水为溶媒煎煮并 不科学,如总生物碱的理想溶媒为乙醇,可利用渗滤或回流法提取,丹皮酚、 薄荷脑具有挥发性,一定蒸汽压下可随水蒸气馏出,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 因此,不适合用水长时间煎煮。 根据上述化学成分的性质,结合现代制备工艺技术,设计合理的制备工 艺:将方中贝母用 70%乙醇渗漉至渗漉液无生物碱显色反应,得川贝母醇提 液,回收乙醇;牡丹皮及薄荷用水蒸汽蒸馏,收集蒸馏液,分取挥发性成分, 另器保存,药渣与其余地黄等五味加水煎煮两次,水煎滤液与贝母提取液合 并,浓缩至适量,加炼蜜,混匀,滤过,滤液浓缩至规定密度,放冷,加入 上述丹皮等挥发性成分,混匀,制成养阴清肺膏,并将原汤方与现代膏方进 行对比。 剂型 比较指标 养阴清肺汤养阴清肺膏 性状 黑褐色液体, 气淡,无薄荷及牡 丹皮的香气,味微苦,口感差, 不易接受 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有薄荷及牡丹皮的 香气,味甜,有清凉感 ,口感细腻、润 滑,易接受 用法、用量 加热后口服,一次约 150ml,一 日 2 次,服用剂量较大,服用不便 可直接口服或即冲即饮, 一次 1020ml, 一日 23 次,服用剂量小,服用方便 贮藏 于冰箱中冷藏15 天,即出现长 毛、 霉变现象,不宜贮藏,需临用新 制 于冰箱中冷藏 60 天,未发生霉变,保质 期长,便于长期使用 包装、携带 药物呈液体状态,使用药用聚乙 烯塑料袋密封,每袋装约 150ml,由于服用剂量的要求,致 使外出 携带量大,不宜携带 根据需要可使用不同规格的 药用聚乙烯 瓶装成 50g250g 不等,携带方便,适 合 长期出差的人士 采用 HPLC 色谱技 术及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技术检测 活性成分含量 丹皮酚含量 36.22mg; 薄荷脑含量 17.49mg; 总生物碱含量 8.56mg; 药物状态稀薄, 含量低 丹皮酚含量 271.54mg,比汤方提高 7.5 倍; 薄荷脑含量 87.68mg,比汤方提高 5 倍; 生物碱含量 12.88mg,比汤方提高 1.5 倍; 药物状态稠厚,含量高 二、玉屏风“汤”与“膏” 玉屏风由防风、黄芪、白术三味药物组成,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 。方中 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 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 邪亦不宜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芪、术则扶正为主,兼以驱邪。 本方配伍特点在于: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伍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 散。其中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两 者相畏而相使。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 祛邪之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研究表明,这个中 药组合虽然只有三味药,但却是个内外兼顾,攻防兼备的配方,具有调节人 体免疫力的功效,有中成药中的 “丙种球蛋白”之美称。其服用方法可研末, 以大枣煎汤送服或水煎成汤剂服用。 根据方中各味药的现代药性研究表明,在该方中,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 为皂苷类及多糖类,具有 抗菌、抑制病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防风的主 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及多糖类,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提高机体免 疫功能的作用;白术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及多糖类,具有抗炎、抗菌、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因此,若将上述药物均以水煎服, 皂苷类及多糖 类成分不会受到影响,但挥发性 活性成分的定会损失,虽然可研末,以大枣 煎汤送,但该服用方法麻烦,也不利于长期服用。 因此,根据上述药物化学成分的性质,结合现代制备工艺技术,设计合 理的制备工艺:将方中 防风及白术用水蒸汽蒸馏,收集蒸馏液,分取挥发性 成分,另器保存,药渣与 黄芪加水煎煮两次,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