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竞赛试卷2010.1_第1页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竞赛试卷2010.1_第2页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竞赛试卷2010.1_第3页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竞赛试卷2010.1_第4页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竞赛试卷201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竞赛试卷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科素养竞赛试卷 (本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9 分) 1.1.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 )的科学。 A.数学思想 B.问题解决 C.空间形式 D.实际运用 2.2.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 A.想象能力与抽象能力 B.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C.想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3.3. 圆柱形物体在用木板搭成的与地面成( )的斜坡上滚动的距离最远。 A.30 B.45 C.60 D.90 4.4. 一件商品,按成本价提高 30%后出售。后来因为季节原因又打八折出售,降价后每件 商品卖 104 元。这种商品卖出一件是赔还是赚?( ) A.赔 B.赚 C.不赔也不赚 D.都有可能 5.5.“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 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这 话出自( )。 A.苏霍姆林斯基 B.叶圣陶 C.叶澜 D.陶行知 6.6.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 步 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 )。 A.基本活动经验 B.创新意识 C.基本学习能力 D.基本学习习惯 7.7. 最早有意识地系统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数学家是( )。 A.欧拉 B.韦达 C.哥德巴赫 D.毕达哥拉斯 8.8. 黄金比的比值约等于( )。 A.0.608 B.0.618 C.0.628 D.0.638 9.9.“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安排在( )。 A.四年级下册 B.五年级上册 C.五年级下册 D.六年级上册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 分) 1.1.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的课程内容有( )。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 2.2. 小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有( )。 A.概念习得 B.概念同化 C.概念理解 D.概念形成 3.3. 数学规则是几个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 )的总称。 A.数学定律 B.数学思想 C.性质 D.法则 4.4. 下面有关“符号感”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C.能用符号来表达与交流信息。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5.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B.布鲁纳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以及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C.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 D.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 1.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 )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2.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 知识技能、( )、( )与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3.3.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 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 )。 ” 4.4.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在六年级下册介绍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策略。 5.5. 我国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六位小数的人,他还用两个 分 数表示圆周率,其中,称作约率。 6.6.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从个体发展上看,人的思维从低到高大致 可 分为直觉动作思维、( )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 7.7.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与学的相互联系的活动中进行的,它内部的主要要素至少 有 以下五个:教师、学生、 ( ) 、 ( )和教学手段。 3 8.8. 请用两个 3 和两个 8 写出一个结果是 24 的算式。( ) 9.9.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习造成重要影响的学生自身因素(亦称个人因素或内因) 是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动机、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和( )。 10.10.在我国部分农村,大家还习惯使用“亩”作为土地面积单位,1 公顷相当于( )亩。 11.11.有效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 )和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 12.12.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数”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 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请问,该物至少有( )个。 13.1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之“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一文中提出,如 果 低年级教师在确定该向哪位老师学习之前,不妨先看看低年级学生的( )。 14.14.技能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 )技能。 15.15.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取向可以分为表层型、深层型和( )三种类型。 16.16.创造性思维由发散思维与( )共同构成。 四、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8 分) 1.1.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 ) 2.2.“周三径一”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大约 2000 多年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 ) 3.3. 奥苏伯尔认为,发现法特别适合于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 ( ) 4.4. 学习的强烈动机有助于学生选择高效的学习和记忆策略。 ( ) 5.5. 原有相关概念或原理概括程度越高,包容范围越大,迁移的能力就越强。 ( ) 6.6. 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 ) 7.7.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建立 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 ) 8.8.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创造性。 ( ) 五、简答题。(共 15 分) 1.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文中有 这 样的一段话:“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 课, 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对这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3 分) 2.2. 现在正面临着期末复习,复习课重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建构。如何有效地 提 高复习课的效率,说说你的想法。(4 分) 3.3. 谈谈说课的四个关键点以及你对这些关键点的理解。(4 分) 4.4. 这是贲友林老师写的一份手记,谈谈读了以下内容后给你以怎样的启示。(4 分) 女儿上一年级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给她做: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 5 A B E F o H D C 至少要买几张电影票?/女儿很快说出了答案:“3。 ”/我心中一喜:做对了。我追问是 怎么想的。/女儿回答:“两个爸爸要买两张票,儿子买半价票,两个儿子合起来是一 张成人票,这样一共买 3 张票。 ” 六、解决问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12010 年 1 月 16 日是星期六,2020 年的 1 月 16 日是星期( )。 2.2. 有 12 人参加会议,如果每人都跟其他人握一次手,他们一共要握手( )次。 3.3. 两数相除商 3 余 2,被除数、除数、商与余数的和是 179。被除数是( )。 4.4. 数一数,图 1 中有( )条线段,有( )个三角形。 5.5. 从 1 到 50 这 50 个数的和是( ),从 1 到 100 这 100 个数的数字之和是( )。 (图 1) (图 2) (图 3) 6.6. 把 29 这八个数字填入图 2“”内,使每个圆圈上五个数字的和都等于 30。 7.7. 在题中适当位置添上加号或减号,使等式成立。(每题 1 分,共 2 分) (1) 1 2 3 4 5 6 7 8 40 (2) 9 8 7 6 5 4 3 2 1 79 8.8. 把 16 分拆成若干个自然数,使得这些自然数的乘积最大,这个最大的乘积是( )。 9.9. 图 3 中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 8 厘米和 6 厘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平方厘米,BFO 的面积比HFO 的面积多( )平方厘米。 10.10.在适当位置添上合适的、和( ) ,使结果等于 2010。 (1)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9 2010 (2)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8 2010 11.11.计算 的结果是( )。 12.12.把 1-9 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内,每个空格只填一个数字,使下面的等式都成立。 +, 13.13.小明要爬 9 级台阶,如果每次可以爬 1 级、2 级或 3 级台阶,那他一共有( )种 不 同的爬台阶的方法。 14.14.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是 200,如果甲数加 4,乙数减 4,丙数乘 4 与丁数除以 4,结 果 相等。那么,甲数是( ),丁数是( )。 15.15.学校安排学生到会议室听报告,如果每 3 人坐一条长椅,则剩下 48 人没有座位;如 果每 5 人坐一条长椅,则刚好空出 2 条长椅。参加会议的学生有( )人。 七、案例分析。(15 分) 1.1. 一位老师在让学生尝试计算 11421 时,有学生列出了象右边 这样的算式,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说说你的想法。(5 分) 2.2. 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97”的片断,请用课改理念对这则案例进行分析。(5 分) 生 1:把 7 分成 1 和 6,91=10,106=16。/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 2:把 9 分成 3 和 6,73=10,106=16。/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 3:把 9 分成 54,7 分成 52,55=10,42=6,106=16。/ 师:还有不同 的想法吗? 生 4:我是用数的方法,把 9 放在心里,然后往后数 7 个,一共有 16 个。 20092005 3 139 3 95 3 51 3 11421=2394 1 1 4 2 0 2 2 8 0 1 1 4 2 3 9 4 7 3.3. 这是一位老师设计的一道判断题及其处理过程,说说你对此的想法。(5 分) 电脑显示两道 12113 的竖式,过程被遮住了,只看见结果分别是 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