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论文)-钢板初轧机设计【全套图纸】_第1页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钢板初轧机设计【全套图纸】_第2页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钢板初轧机设计【全套图纸】_第3页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钢板初轧机设计【全套图纸】_第4页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钢板初轧机设计【全套图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绪论. 1.1 轧辊调整装置的用途. 1.2 轧辊调整装置的类型. 1.3 轧机上压下装置的分类和特点 1.3.1 电动压下装置. 1.3.2 手动压下装置. 1.3.3 双压下装置. 1.3.4 全液压压下装置. 1.4 电动压下装置经常发生的事故及解决措施. 1.4.1 压下螺丝的阻塞事故. 1.4.2 压下螺丝的自动旋松. 2 快速电动压下装置的方案选择与评述. 3 计算轧制力. 4 电机容量的选择 5 压下螺丝与螺母的设计计算 5.1 压下螺丝的设计计算. 5.1.1 压下螺丝螺纹外径确定. 5.1.2 压下螺丝的强度校核. 5.1.3 压下螺丝的尾部形状设计. 5.2 压下螺母的结构尺寸设计. 6 齿轮设计计算 7 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 7.1 圆锥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7.2 轴承使用寿命的校核. 8 润滑方法的选择 9 试车方法 10 设备可靠性与经济评价 10.1 机械设备的有效度. 10.2 投资回收期.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 1 绪论绪论 初轧机在轧钢生产中的作用是开坯,随着连铸技术的发展,初轧机的作用随之下 降,但初轧机不能被淘汰,轧制某些特殊用途的钢材,由于连铸坯有缺陷,故必须采 用模铸,初轧机开坯。 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 1.11.1 轧辊调整装置的用途轧辊调整装置的用途 轧辊调整装置是轧钢机中关键机构之一,其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轧件的产量的高低与质量 的好坏。轧机轧辊的调整一般均包括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的调整,径向调整是轧钢机中必不可缺的 调整。轧辊通过两个方向的调整后,可以保证轧辊间的相互位置的正确性,按规定完成道次的压下量,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来补偿其轧辊辊身与轴径的允许磨损量,同时又能调整轧辊与辊道水平面的相互 位置,而且在连轧机上,还能调整机座间轧辊的相互正确位置,从而保证轧制的直线性,使得轧制 顺利进行。 1.21.2 轧辊调整装置的类型轧辊调整装置的类型 轧辊调整装置按用途大致分为径向与轴向两大类调整装置。其轴向调整装置仅用于型钢、线材 轧机上,以微调的方法来保证两个轧辊间组成正确的孔型位置,以及补偿轧辊瓦缘的允许磨损量。而 在各类型的板带轧机上只有轧辊的轴向固定装置。 径向调整按其轧辊移动方向大致分为压下(也包括压上)机构和侧压进机构。在常见的纵轧机座 中均可看到压下机构,而侧压进机构仅用于斜轧机和立辊的调整机构中。 根据各类轧机的工艺要求,调整装置可分为:上辊调整装置、下辊调整装置、中辊调整装置、 立辊调整装置和特殊轧机的调整装置。 上辊调整装置也称压下装置,它的用途最广。安装在所有的二辊、三辊、四辊和多辊轧机上。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压下机构按轧钢机的类型、轧件的轧制精度要求,以及生产率高低要求又可分为:手动、电动、 电-液及全液压压下机构。手动压下机构一般多用于不经常进行调节的、轧制精度要求不太严格的, 以及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型钢、线材和小型热轧板带轧机上,通常这些轧机是在轧辊相互 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电动压下机构主要用于压下螺丝的移动速度超过 10.2mm/s 的初轧 机、板带轧机及中厚板轧机上,以及移动速度小于 10.2mm/s 的薄板带轧机上。前者是出于生产率 的要求,而后者是由于压下精度的要求。 1.31.3 轧机上压下装置的分类和特点轧机上压下装置的分类和特点 1.3.11.3.1 电动压下装置电动压下装置 电动压下装置是轧钢机调整机构中最常见的一种压下装置。按轧辊调整的距离、速度及精度 又可将压下装置分为快速和慢速两种压下装置。 快速电动压下装置 一般常用在上轧辊调节距离大、调节速度快以及调节精度要求不高的轧机上,如初轧机、板坯 轧机、中厚板轧机及万能轧机上。在这些类型的轧机上由于上辊的调整距离大、压下十分频繁,要 求有较高的压下速度以免影响轧制生产率,所以采用快速电动压下装置是必要的。 常采用的快速电动压下装置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法兰盘的立式电动机通过圆柱齿轮减速器带动压下螺丝。两个压下螺丝是由两台带法 兰盘的立式电动机通过圆柱齿轮减速机构传动的。因此采用这种传动系统启动迅速、传动效率高、 造价低,但存在着加大了机座的总高度,增加了厂房高度基本建设投资等缺点。另外为了实现压下螺 丝的单独调整,中间介轮可以由液压缸控制,使其与压下螺丝啮合或脱离。其结构简图如图 12 所示。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 2 3 4 5 6 1制动器 2-立式电动机 3减速机 4压下螺母 5压下螺丝 6离合器 图 1.1 立式电机圆柱齿轮传动的电动压下装置 另一种快速电动压下装置由两台卧式电动机通过三个圆柱齿轮和两对蜗轮蜗杆减速机构来带 动两个压下螺丝,通过离合可以实现压下螺丝的单独调整。轧辊开度指示器的传动系统中还装有差 动机构,它可以由小电动机带动实现调整作业。这种快速电动压下装置的特点是:结构紧凑、机座 总体高度低、基建投资下降,但传动效率低、造价高。因此多用在一些压下要求速度不高的初轧机 上。 2 慢速电动压下装置 这种调整装置多用于上辊调节距离在 100200 毫米以下,调节速度小于 10.2mm/s,但调节 精度要求高的薄板、带材轧机上。在这种压下机构中,由于传速比 i 要求很大(最大可以达到 i=15002000),同时又要求能带钢压下。因此,压下装置的设计是比较复杂的。 1.3.21.3.2 手动压下装置手动压下装置 这种压下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但工人的劳动条件差、强度大,因此常用在生产效率低的轧机 上。 1.3.31.3.3 双压下装置双压下装置 为了控制板厚偏差在规定的范围内,在现代化的板、带材成品机座的压下装置中,分成了精调 与粗调两个部分。其中精调装置是用来首先给定原始辊缝的,.而精调装置是用来在轧制过程中随着 板、带材坯料厚度、轧制力及成品厚度的变化,随时对辊缝进行微量调节校正的。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电动双压下装置 由于电动双压下装置的反应灵敏度差,所以仅用于精度低的热轧板带成品轧机上。在这种压下 装置中精调与粗调系统都是由电动机通过机械的减速机构来传动压下螺丝的,因此传动系统的惯性 力很大,从而使调整辊缝的校正讯号传递滞后现象很严重,所以无法满足高精度的板厚公差要求。由 于以上原因,目前很少采用这种板厚自动调节系统。其简图如图 12 所示。 1 2 1精调电动机 2粗调电动机 图 1.2 电动双压下装置简图 二、电-液双压下调整装置 第一种电动双压下调整装置,它的粗调为一般的电动压下机构,通过电动压下系统带动压下螺丝 在空载的情况下给定原始辊缝.而精调通过液压缸推动齿条带动扇形齿轮,使压下螺母转动,但用于压 下螺丝在电动机压下机构的锁紧条件下而不能转动,其结果只能使压下螺丝上下移动实现了辊缝的 微调。 第二种,电-液双压下机构,粗调为一般的电动压下机构,而精调是用液压缸直接代替了压下螺丝与 螺母。通常液压缸放在精调压下螺丝与上轴承座之间或下横梁与下轴承座之间。该装置的特点是精 调装置的结构简单而紧凑,消除了机械惯性力,从而大大缩短了调节信号滞后现象,减少了压下螺丝与 螺母的磨损,提高了精度机构的效率。它的调节灵敏度比一般电动压下要快 10 倍以上。因此大大提 高了板材的轧制精度,广泛的用在现代化的冷、热成品带钢轧机上。 电-液双压下装置与电动双压下装置相比有以下特点:结构紧凑,精调部分传动零件减少使传动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惯性力下降,因此,调节讯号滞后现象减轻,而灵敏度增加。但仍保留着机械传动零件,所以仍存 在着惯性力以及传动间隙对精度灵敏度的影响,使调整精度还不够高。 1.3.41.3.4 全液压压下装置全液压压下装置 所谓全液压压下装置就是取消了传统的电动压下机构,其辊缝的调节均由液压缸来完成 。其系 统示意图如图 13 所示。 全液压压下装置的特点: (1)惯性力小、动作快、灵敏度高,因此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板带材,其厚度偏差可以控制到小于成 品厚度 1%,而且缩短了板带材的超差部分长度,提高了轧件成品率,节约了金属,提高了产品质量,并降 低了成本。 (2)结构紧凑,降低了机座的总体高度,减少了厂房投资,同时提高了传动效率。 (3)采用液压系统可以使卡钢迅速脱开,有利于处理卡钢事故,避免了轧件对轧辊的刮伤。 (4)可以实现轧辊快速提升,便于快速换辊,提高了轧机的有效作业效率,增加了轧机的产量。 (5)压下系统复杂,工作条件要求高,有些元件制造困难、成本高、维护保养要求很严格以保证精 度。 11 10 139Cp 3 4 5 6 7 8 12 P P0 P P/K CPp/k h s 进油出油 s h Q 2 S0 h0 1 1电位器 2传给另一机架的迅号 3位移调节放大器 4放大器 5伺服阀 6位移传感器 7测厚仪 8测压仪 9力位移转换元件 10选择开关 11压力传感器 12柱塞缸 13压力比较器 C调节系数装置 P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图 1.3 全液压压下系统示意图 1.41.4 电动压下装置经常发生的事故及解决措施电动压下装置经常发生的事故及解决措施 1.4.11.4.1 压下螺丝的阻塞事故压下螺丝的阻塞事故 由于初轧机、板坯轧机和厚板轧机的电动压下装置压下行程大、速度快、动作频繁,而且是不 带钢压下,所以常常由于操作失误、压下量过大等原因产生卡钢、 “坐辊”或压下螺丝超限提升而 发生压下螺丝无法退回的事故。这时上辊不能移动,电机无法启动,轧机不能正常工作。 为了处理堵塞事故,很多轧机都专门设置了压下螺丝的回松机构。 1.4.21.4.2 压下螺丝的自动旋松压下螺丝的自动旋松 压下螺丝的自动松问题主要发生在初轧机上,尤其是采用立式电动机压下时,问题尤为严重, 已停止转动的压下螺丝自动旋松,使辊缝值变动,造成轧件厚薄不均,严重影响轧件质量。 目前防止压下螺丝自动旋松的主要办法是加大螺丝的摩擦力矩。这可以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大 压下螺丝止推轴颈的直径,并且在球面垫上开孔。二是适当增加螺丝直径。 2 2 快速电动压下装置的方快速电动压下装置的方案案选择与评述选择与评述 习惯上把不“带钢”的压下装置称为快速压下装置。这种装置多用在可逆热轧机上,如初轧 机、板坯轧机、中厚板轧机、连轧机组的可逆式粗轧机组等。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按照传动的布置形式,快速电动压下装置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由台卧式电动机来驱动两个压 下螺丝的升降,另一种是由两台立式电动机来驱动两个压下螺丝的升降。 第一种方案采用卧式电动机,传动轴与压下螺丝垂直交叉布置的形式,这种形式中常见的布 局是圆柱齿轮和蜗轮副联合传动压下螺丝。它的特点是能够采用普通卧式电动机,机构较紧凑。在 采用球面蜗轮副或平面蜗轮副后,传动效率显著提高,因此在压下速度不太快板坯轧机上经常采用 这种布置形式。如图 2.1 所示。 1制动器 2电动机 图 2.1 卧式电动机传动压下装置的配置方案 第二种方案是采用立式电动机,传动轴与压下螺丝平衡布置的形式,压下装置的两台立式电动 机通过圆柱齿轮减速机来传动压下螺丝,这种布置形式可使每个压下螺丝单独调整。因此这种传动 系统具有启动迅速、传动效率高、造价低。因为 1150 初轧机的压下装置要求具有以上特点,因此 本次设计采用第二种方案。 12 2 3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1 233 1电动机 2小惰轮 3大惰轮 图 2.2 立式电机传动压下装置的配置方案 在毕业设计中,本人对压下系统中的指针传递装置进行了改进,原结构中一端采用双列圆柱滚 子轴承,另一端采用单列圆柱滚子轴承。其主要缺点是不能承受轴向力。经计算校核采用一对圆锥 滚子轴承完全可以替代原方案,改进后的主要优点是:(1)可以承受一定的轴向力,从而保证了 该装置工作的可靠性。 (2)便于安装、拆卸,减轻了维修工作量,同时降低了成本。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 3 计算轧制力计算轧制力 1 计算第一道次轧制力 (1)计算压下量 (3.1) mmhhh70310380 10 (2)计算接触弧水平投影长度 (3.2)mmhRl62.20070 2 1150 (3)计算轧制后轧件的平均高度 (3.3) mm hh hm345 2 310380 2 10 (4)计算外区应力状态的影响系数 (3.4) 4 . 0 m h l n 4 . 0 345 62.200 240. 1 (5)计算变形速度 因为。所以采用粘着理论计算258 . 0 345 62.200 m h l (3.5)00355 . 0 310 380 ln 62.200 5 . 3 ln 1 0 h h l v u r m (6)计算相对压下量 (3.6) (3.7)%4 .18%100 380 70 %100 0 h h (7)计算平均变形程度 (3.8)131 . 0 % 3 . 121 1 ln 1 1 ln m m r 其中 % 3 . 12% 4 . 18 3 2 3 2 m (8)计算 20#的变形阻力 (3.9) rut KKK 60 查轧钢机械表 2-1 得 20#变形阻力公式系数值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21 . 3 A609. 2B133 . 0 C210 . 0 D454 . 1 E390 . 0 N MPa8 .155 0 323 . 1 1000 2731050 1000 273 t T 1) 变形温度影响系数 (3.10)BTAKt exp 323. 1609. 2321 . 3 exp 877 . 0 2) 变形速度影响系数 (3.11) DTC u u K 10 323 . 1 210 . 0 133 . 0 10 00355 . 0 316 . 0 3) 变形程度影响系数 (3.12) 4 . 0 1 4 . 0 m N m r r E r EK 4 . 0 131 . 0 1454 . 1 4 . 0 131 . 0 454 . 1 390 . 0 792 . 0 792 . 0 316. 0877 . 0 8 . 155 MPa196.34 (9)根据采用采利柯夫计算接触弧上的平均压力 (3.13) npm15 . 1 196.3424 . 1 15 . 1 MPa764.48 (10) 计算轧制力 (3.14)FpP m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62.200 2 380383 764.48 kN227.3732 2 计算第二道次轧制力 (1)计算压下量mmh40 (2)计算接触弧水平投影长度mmhRl66.15140 2 1150 (3)计算轧制后轧件的平均高度mm hh hm290 2 270310 2 10 (4)计算外区应力状态的影响系数 4 . 0 m h l n 4 . 0 290 66.151 296. 1 (5)计算变形速度 因为。所以采用粘着理论计算252 . 0 290 66.151 m h l 1 0 ln h h l v u r m 270 310 ln 66.151 5 . 3 00319 . 0 (6)计算相对压下量 %100 0 h h %100 310 40 %9 .12 (7)计算平均变形程度 m m r 1 1 ln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6 . 81 1 ln 090 . 0 其中%6 . 8% 9 . 12 3 2 3 2 m (8)计算 20#的变形阻力 rut KKK 60 查轧钢机械表 2-1 得 20#变形阻力公式系数值 321 . 3 A609. 2B133 . 0 C210 . 0 D454 . 1 E390 . 0 N MPa8 .155 0 318 . 1 1000 2731045 1000 273 t T 1) 变形温度影响系数 BTAKt exp 318. 1609. 2321 . 3 exp 889 . 0 2) 变形速度影响系数 DTC u u K 10 318 . 1 210 . 0 133 . 0 10 00355 . 0 312 . 0 3) 变形程度影响系数 4 . 0 1 4 . 0 m N m r r E r EK 4 . 0 090 . 0 1454 . 1 4 . 0 090 . 0 454 . 1 390 . 0 711. 0 MPa725.30711 . 0 312 . 0 889 . 0 8 . 155 (9)根据采用采利柯夫计算接触弧上的平均压力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npm15 . 1 725.30296. 115 . 1 MPa793.45 (10) 计算轧制力 FpP m 66.151 2 388386 793.45 kN701.2687 3 计算第三道次轧制力 (1)计算压下量mmh30 (2)计算接触弧水平投影长度mmhRl34.13130 2 1150 (3)计算轧制后轧件的平均高度mm hh hm255 2 240270 2 10 (4)计算外区应力状态的影响系数 4 . 0 m h l n 4 . 0 255 34.131 304. 1 (5)计算变形速度 因为。所以采用粘着理论计算2515 . 0 255 34.131 m h l 00314 . 0 240 270 ln 34.131 5 . 3 ln 1 0 h h l v u r m (6)计算相对压下量 %100 0 h h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00 270 30 %1 .11 (7)计算平均变形程度 m m r 1 1 ln %4 . 71 1 ln 077 . 0 其中%4 . 7% 1 . 11 3 2 3 2 m (8)计算 20#的变形阻力 rut KKK 60 查轧钢机械表 2-1 得 20#变形阻力公式系数值 321 . 3 A609. 2B133 . 0 C210 . 0 D454 . 1 E390 . 0 N MPa8 .155 0 313 . 1 1000 2731040 1000 273 t T 1) 变形温度影响系数 BTAKt exp 313. 1609. 2321 . 3 exp 901. 0 2)变形速度影响系数 DTC u u K 10 313 . 1 210 . 0 133 . 0 10 00314 . 0 316 . 0 3)变形程度影响系数 4 . 0 1 4 . 0 m N m r r E r EK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 . 0 077 . 0 1454 . 1 4 . 0 070 . 0 454 . 1 390 . 0 677 . 0 MPa044.30677 . 0 316 . 0 901 . 0 8 . 155 (9)根据采用采利柯夫计算接触弧上的平均压力 npm15 . 1 044.30304 . 1 15 . 1 MPa055.45 (10) 计算轧制力 FpP m 34.131 2 390388 793.45 kN622.2339 4 计算第四道次轧制力 (1)计算压下量mmh78 (2)计算接触弧水平投影长度mmhRl78.21178 2 1150 (3)计算轧制后轧件的平均高度mm hh hm349 2 310388 2 10 (4)计算外区应力状态的影响系数 4 . 0 m h l n 4 . 0 349 78.211 22 . 1 (5)计算变形速度 因为。所以采用粘着理论计算261 . 0 349 78.211 m h l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 0 ln h h l v u r m 310 388 ln 78.211 5 . 3 00371. 0 (6)计算相对压下量 %100 0 h h %100 388 78 % 1 . 20 (7)计算平均变形程度 m m r 1 1 ln % 4 . 131 1 ln 144 . 0 其中% 4 . 13% 1 . 20 3 2 3 2 m (8)计算 20#的变形阻力 rut KKK 60 查轧钢机械表 2-1 得 20#变形阻力公式系数值 321 . 3 A609. 2B133 . 0 C210 . 0 D454 . 1 E390 . 0 N MPa8 .155 0 308 . 1 1000 2731035 1000 273 t T 1)变形温度影响系数 BTAKt exp 3088 . 1 609 . 2 321. 3exp 912 . 0 2)变形速度影响系数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DTC u u K 10 308 . 1 210 . 0 133 . 0 10 00317 . 0 327 . 0 3)变形程度影响系数 4 . 0 1 4 . 0 m N m r r E r EK 4 . 0 144 . 0 1454 . 1 4 . 0 144 . 0 454 . 1 390 . 0 813 . 0 MPa762.37813 . 0 327 . 0 912 . 0 8 . 155 (9)根据采用采利柯夫计算接触弧上的平均压力 npm15 . 1 762.3722 . 1 15 . 1 MPa980.52 (10) 计算轧制力 FpP m 78.211 2 246240 980.52 kN485.2726 5 计算第五道次轧制力 (1)计算压下量mmh60 (2)计算接触弧水平投影长度mmhRl74.18560 (3)计算轧制后轧件的平均高度mm hh hm280 2 250310 2 10 (4)计算外区应力状态的影响系数 4 . 0 m h l n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 . 0 280 74.185 178. 1 (5)计算变形速度 因为。所以采用粘着理论计算266 . 0 280 74.185 m h l 1 0 ln h h l v u r m 250 310 ln 74.185 5 . 3 00405 . 0 (6)计算相对压下量 % 4 . 19%100 310 60 %100 0 h h (7)计算平均变形程度 138 . 0 % 9 . 121 1 ln 1 1 ln m m r 其中 % 9 . 12% 4 . 19 3 2 3 2 m (8)计算 20#的变形阻力 rut KKK 60 查轧钢机械表 2-1 得 20#变形阻力公式系数值 321 . 3 A609. 2B133 . 0 C210 . 0 D454 . 1 E390 . 0 N MPa8 .155 0 303 . 1 1000 2731030 1000 273 t T 1) 变形温度影响系数 BTAKt exp 303. 1609. 2321 . 3 exp 924 . 0 2) 变形速度影响系数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DTC u u K 10 303 . 1 210 . 0 133 . 0 10 00405 . 0 333 . 0 3) 变形程度影响系数 4 . 0 1 4 . 0 m N m r r E r EK 4 . 0 138 . 0 1454 . 1 4 . 0 138 . 0 454 . 1 390 . 0 803 . 0 MPa517.38803. 0333 . 0 924 . 0 8 . 155 (9)根据采用采利柯夫计算接触弧上的平均压力 npm15 . 1 517.38178 . 1 15 . 1 MPa179.52 (10) 计算轧制力 FpP m 74.185 2 250246 179.52 kN548.2403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 4 电机容量的选择电机容量的选择 1 计算压下螺丝的转速 48 90 n sr /875 . 1 min/ 5 . 112 r 2 计算被平衡部件总重量 35700091000G N448000 3 对压下螺丝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4.1 所示。 d3 d2 M1 M2 M 1 3 2 P1 1压下螺丝 2压下螺母 3球面垫 4.1 压下螺丝受力平衡图 4 计算作用在一个压下螺丝上的力 GP2 . 0 1 4480002 . 0 N89600 5 计算止推轴承阻力矩 (4.1) 33 1 3 111 d PM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 490 896000.2 =2926933.333N.m 6 计算螺纹摩擦阻力矩 (4.2))(tan 2 d PM 2 12 )405036. 0(tan 2 26.387 89600 m374N.7948903 式中螺纹上的摩擦角 螺纹升角 7 计算转动压下螺丝所需的静力矩 21 MMM 374.794890332926933.33 m1N10875836.7 95501000 nM N 0.9895501000 112.5110875836.7 57KN.251 8 试选电机的型号为 ZD141-2B,功率为 200KW,基速为 500r/min,高速为 1200r/min。 9 计算所选电机的额定转矩 n 109550N M 3 er 500 109550200 3 3800000N 10 对所选电机进行过载校核: 3800000 71.10875836 max mer M M 386 . 2 满足要求。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5 5 压下螺丝与螺母的设计计算压下螺丝与螺母的设计计算 5.15.1 压下螺丝的设计计算压下螺丝的设计计算 5.1.15.1.1 压下螺丝螺纹外径确定压下螺丝螺纹外径确定 1、预选螺纹外径及其它参数d 由经验公式得dgd621 . 0 55 . 0 mmd4146906 . 0 查机械设计手册,预选。mmd420 式中 -压下螺丝外径;dmm -轧辊辊颈;dgmm 螺纹螺距: dt14 . 0 12 . 0 mm 4 . 5042012 . 0 取螺距为。mm48 根据和 可确定压下螺丝的中径和内径;dtmmd268.387 2 mmd694.336 1 5.1.25.1.2 压下螺丝的强度校核压下螺丝的强度校核 (5.1) 2 1 1 4 d p 式中 -压下螺丝中实际计算应力,单位为; 2 mmN -压下螺丝所承受的轧制力,单位为; 1 pkN -压下螺丝螺纹内径,单位为; 1 dmm -压下螺丝许用应力,单位为; 2 /mmN n b -压下螺丝材料强度极限,单位为;b 2 /mmN -压下螺丝的安全系数,;n6n 2 1 p p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 227.3732 kN1135.1866 2 3 694.336 101135.18664 MPa97.20 其中 MPa n b 59 10 590 5.1.35.1.3 压下螺丝的尾部形状设计压下螺丝的尾部形状设计 (1)本次设计压下螺丝的尾部选取镶有青铜滑块的方形尾部。 (2)压下螺丝端部形状选择 压下螺丝的端部选用凸形球面,因为球面垫采用青铜材料,青铜球面垫的主要特点是具 有较好的抗压性能,采用压下螺丝的端部为凸形球面大大提高了青铜垫块使用寿命,减少有色金属 的消耗。 5.25.2 压下螺母的结构尺寸设计压下螺母的结构尺寸设计 压下螺母的材料选为铸造无锡青铜,其许用挤压应。49ZQAL MPap8060 1、 压下螺母高度的确定H (5.2) p ddZ p p 2 1 2 1 2 4 从而解得 2 1 2 1 2 4 ddp p Z 2 2 3 653 . 5 2694.3642070 101135.18664 06 . 3 (5.3)mmZtH98.1464806 . 3 取 。mmH150 式中 -螺纹受力面上的单位挤压应力,单位为;pMPa -轴颈上的最大压力,单位为; 1 pMPa -压下螺母中的螺纹圈数;Z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压下螺丝的螺纹外径,单位为;dmm -压下螺丝的螺纹内径,单位为; 1 dmm -压下螺母与螺丝的内径之差,单位为;mm -压下螺丝材料许用应力,单位为; pMPa 2、 压下螺母外径的确定D (5.4) p DD p p 2 1 2 1 4 从而有 P DPP D 2 11 4 70 450701135.1866410 23 取。mm27.486mmD490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6 6 齿轮设计计算齿轮设计计算 1 1 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按所设计的传动方案,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2)选用 7 级精度(GB10095-88) 。 (3)材料选择:由表选择小齿轮材料选用,硬度为;大齿轮材料为 45 钢,硬110 r C40HBS280 度为,硬度差为。HBS240HBS40 (4)选小齿轮齿数,大齿轮齿数,取为 80。20 1 z 8 . 88 2 z (5)选取螺旋角。初选螺旋角 =8。 2 2 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 (6.1) 3 2 1 1 12 H EH ad t t ZZ u uTK d (1)确定公式内的各计算数值 试选 Kt = 1.6。 由图选取区域系数。2.44 ZH 由图查得,则。78. 0 1 a 87 . 0 2 a 65 . 1 21 aaa 由表选取齿宽系数。1 d 由表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2 1 E MPa 189.8 Z 由图按齿面硬面查得小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小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极d2110MPa H 600 1lim 限。MPa H 550 1lim 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6.2) 1 1 5 0 1055.9 n P T = 9.55 500 200 = 6 1082 . 3 mmN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 (6.3)jLhnN 11 60 530082150060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9 1008 . 1 uNN/ 12 44 . 4 /1008 . 1 9 8 1043 . 2 查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由图查得,;90 . 0 1 FN K95 . 0 2 FN K 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 得: (6.4) S K FEFN H 11 1 1 6009 . 0 MPa540 S K FEFN H 22 2 1 55095 . 0 MPa5 .522 许用接触应力 (6.5) 2/ 21HHH 2/ 5 . 522540 MPa25.531 (2) 计算 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d1t,由计算公式得: 3 2 6 1 25.531 8 . 18944 . 2 44 . 4 144 . 5 65 . 1 1 1082 . 3 6 . 12 t d mm75.162 计算圆周速度 (6.6) 100060 11 nd v t 100060 50075.162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sm/26. 4 计算齿宽 b 及模数 nt m (6.7) tdd b 1 75.1621 mm75.162 (6.8) 1 1 cos z d m t nt 20 8cos75.162 mm06 . 8 (6.9) nt mh25. 2 06 . 8 25. 2 mm13.18 13.18/75.162/hb mm98. 8 计算纵向重合度 (6.10)tgz d1 318 . 0 8201318 . 0 tg 894 . 0 计算载荷系数 K 已知使用系数=1.75。 A K 根据 v = 4.26m/s,7 级精度,查得动载系数;由表查得的计算公式:14 . 1 V K H K 故 (6.11)bK dH 3 2 1023 . 0 18 . 0 12 . 1 75.1621023 . 0 118 . 0 12 . 1 32 34 . 1 查得,。故载荷系数:30. 1 F K4 . 1 FH KK (6.12) HHVA KKKKK 4 . 130 . 1 34 . 1 75 . 1 27 . 4 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即: (6.13) 3 1 1 / t t KKdd 3 6 . 1/66 . 3 75.162 mm71.225 计算模数 n m (6.14) 1 1cos z d mn 20 8cos71.225 mm18.11 3 3 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按齿根弯曲强度设计 即: (6.15) F SF ad n YY z YKT m 2 1 2 1 cos2 (1)确定计算参数 1)计算载荷系数 (6.16) FFVA KKKKK 4 . 13 . 114. 175. 1 63 . 3 2)根据纵向重合度,由图查得螺旋角影响系数。894 . 0 95 . 0 B Y 3)计算当量齿数 (6.17) 3 1 1 cos z zV 8cos 20 3 20.20 (6.18) 3 2 0 cos z zV 8cos 88 3 86.88 4)查取齿形系数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由表查得,;。8 . 2 1 F Y202 . 2 2 F Y 5)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表查得,;。55 . 1 1 S Y778 . 1 2 S Y 查取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由图查得,小齿轮MPa;大齿轮MPa。500 1FE 380 2 FE 由图 10-18 查得:弯曲疲劳极限寿命系数: 88 . 0, 58 . 0 21 FNFN KK 6)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取安全系数,由式(10-12)得:4 . 1S (6.19) S K FEFN F 11 1 4 . 1 50058 . 0 MPa57.303 S K FEFN F 22 2 4 . 1 38088 . 0 MPa86.238 计算大、小齿轮的并加以比较 F SF YY 57.303 55.18.2 1 11 F SF YY 43001 . 0 86.238 202.2778.1 2 22 F SF YY 16390 . 0 大齿轮的数值大。 (2) 设计计算 01639 . 0 65 . 1 201 8cos59 . 01082 . 3 63 . 3 2 2 2 6 n m mm77 . 8 ,已可满足弯曲强度。但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需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的mmmn01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分度圆直径来计算应有的齿数。于是由:mmd71.225 1 , n m d z cos 1 1 2 8cos71.225 35.22 取,则,取。42 1 zmmuzz56.1064244 . 4 12 108Z2 4 4 几何尺寸的计算几何尺寸的计算 (1) 计算中心距 cos2 21n mzz a 8cos2 1010842 mm486.666 将中心距圆整为 667mm。 (2)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 a mzz n 2 arccos 21 6672 1010824 arccos 3007 8 因 值改变不多,故参数、等不必修正。 a K H Z (3)计算大、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cos 1 1 n mz d 30078 cos 0142 mm66.242 cos 2 2 n mz d 30078cos 01108 mm61.1090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计算齿轮宽度 66.24266.2421db 1d mm 圆整后取 , 。243B2mm265B1mm 7 7 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主要零件的强度校核 7.17.1 圆锥齿轮轴的强度校核圆锥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1 求圆锥齿轮轴上转矩和转速 min/360 25 80 5 . 112 rn n P T9550000 360 10 9550000 mmN 78.265277 2 求作用在圆锥齿轮上的作用力 (7.1)mZd 255 mm125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7.2)Rddm1 . 01 3 . 05 . 01125 mm25.106 (7.3) 1 1 2 dm T Ft 25.106 78.2652772 N46.4993 (7.4) 1 costan tr FF 6219cos20tan46.4993 N45.1718 (7.5) 1 sintan ta FF 6219sin20tan46.4993 N71.591 3 计算轴上的载荷并画出弯矩图和扭矩图 430 500 1 t NH F F 430 50046.4993 N35.5806 12NHtNH FFF 35.580646.4993 N89.812 70 tH Fm 7046.4993 mmN 2 . 349542 430 500 1 1 mat NV dFF F 鞍山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30 25.106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