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_第1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_第2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_第3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_第4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键词:核酸标记 通过核酸标记技术可将细胞因子 cDNA 作为基因探钊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基因组 DNA 或 mRNA。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应用同位素(或非同位素)标记的 cDNA 探针,检测经 Northern blot 后细胞因子 mRNA 水平 或采用打点杂交法。 2.应用标记 cDNA 探钊与细胞或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杂交,然后进行放射自显影。 3.细胞因子 mRNA 经反转录为 cDNA,用特异性细胞因子引物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细 胞因子 cDNA,Southern blot 后用标记探针检测特异细胞因子 DNA 水平。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 傅占江 来源 摘自:国外医学临床生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自 1985 年问世以来,以其灵敏性、特异性和快速性在医学和分子生 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此可见核酸扩增技术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 及生物物理技术的大量应用,新的核酸扩增模式也不断涌现。已经建立起来的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 类,靶核酸的直接扩增与信号放大扩增。前者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链替代扩增(SDA) 、 连接酶链式反应(LCR)和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ASBA)等,这些方法都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信 号放大扩增包括技术核酸(bDNA) 、杂交捕获、侵染(Invader)和通过扩增替代分子来检测靶核酸等 方法。而滚环增(RCA)是一种既能直接扩增靶核酸,又能实现信号放大扩增的方法。这些方法的 区别见表 1。 表 1 不同核酸扩增技术的特性 fig2058 BDNA:枝状 DNA,LCR:连接酶链式反应;NASBA:依赖性核酸序列的扩增;PCR:聚合酶链式反 应;RCA:滚环扩增:RT-PCR:逆转录 PCR; SDA: 链替代扩增;SNP:单核苷酸多态性:TMA: 转录依赖的扩增;Invader:侵染检测技术 1 反应(PCR) 在 DNA 扩增方面,PCR 一直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美国食品与与药品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一 些定量检测病原体的 PCR 诊断试剂盒(Roche),如 HIV、结核分枝杆菌、沙眼衣原体等。研究报道 这些试剂盒的应用结果优于 bDNA、NASBA 扩增技术。 最近,PCR 技术的最大突破就是对单管 PCR 产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该方法提高了灵敏度 与特异性,并且易于操作。如 TaqMan 就是采用这种技术,两端分标记有荧光与淬灭基团的寡核苷 酸探针结合到 PCR 产物上后,其淬灭基团被具有 5-3外切酶活性的 Taq DNA 聚合酶切掉,从而产 生荧光,通过对荧光的实时动态检测可对 PCR 产物进生定性和定量。 TaqMan 技术另一种应用就是分子灯标(molecular beacon) 。分子灯标为一茎环状结构的寡核苷酸 探针,其环状区核苷酸序列与靶核酸互补,靠近两端的部分序列互补构成分子灯标的茎部,两末端 分别标记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没有靶核酸存在时,分子标保持茎环结构,荧光工团与淬灭基因距 离较近,产生的荧光能量根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转移到淬灭基团,并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去, 从而检测不到或仅有微弱荧光本底。当靶核酸存在时,茎部结构由于环状部分结合靶序列而被打开, 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开,荧光产生。此技术已经应用于结核及大肠肝菌 O:157 的检测。 Amplifluor 是分子灯标的另一种形式,以引物的形式用于 PCR,其 5端为茎环状结构并标记有荧 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当 Amplifluor 被掺入到扩增产物中后,其茎环状结构被打开,产生荧光。 Jordens 等人将其应用于 HPV 的分型检测。同 TaqMan 中的分子灯标相比,Amplifluor 技术不足之处 是不能区分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的 PCR 产物。Scorpion 为一修饰的 Amplifluor,可以降低本底而优于 TaqMan 和分子灯。三种形式的分子灯标在应用方面的不足之处就制备较困难,成本较高。 2 连接酶链式反应(LCR) 在 LCR 中,一对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到靶 DNA 的相邻序列上,之间形成的缺口被连接酶所连接, 再由连接产物的引物进行温度循环扩增。此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可用检测基因突变。FDA 已批准该 类试剂盒 用于检测沙眼衣原体,具有与 PCR 一致的检测灵敏度。 LCR 最近也被应用于微阵列芯片。靶核酸被杂交捕获后,等位基因特异性的探针被连接到一荧光 标记的探针,等位基因特异的探针在 5端有一段外加序列用来捕获 DNA 微阵列上的 LCR 产物,从 而对带有荧光的产物进行测定。这种技术结合了液相 LCR 的特异性与通用型阵列的多重性,进一步 拓宽了 LCR 的应用。 3 链替代扩增反应(SDA) little M 等人结合 SDA 与实时荧光发了新一代 DNA 探针系统,即 BDProbeTecET。采用标记两种 不同荧光基团的探针,在 SDA 过程中,该探针被掺入到双链扩增产物中,由限制内切酶的酶沏使淬 灭基团与荧光基团分开,从而释放荧光。此系统用于病原体的检测,最低可检测到 10-15 个脑膜炎 双球菌或沙眼衣原体。 Westin L 等人将 SDA 扩增技术应用于微电子芯片中,在一个电场中,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被固定到 微阵列上,另一电场中,靶核酸被杂交捕获,并在原位进行 SDA 反应,产物在电场作用下被定引物 捕获。尽管扩增与杂交捕获过程中有信号丧失,但还是可以达到一定的灵敏度(104 拷贝) 。 4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ASBA) NASBA 主要用来检测 HIV 的病毒载量,最近不同实验小组将其与其它检测方法比较得出了不同 的结果,看来对该方法有待进一步的评价。 5 转录介导的扩增(TMA) TMA 是一种利用 RNA 聚合酶和逆转录酶等温反应条件下来扩增 RNA 或 DNA 的系统。主要产品 为 Gen-Probe,其检测沙眼衣原体与结核分枝杆菌的试剂盒已得到 FDA 批准上市。最近研究表明,该 方法用于 HIV 的定量检测,灵敏度高于 RT-PCR 和 bDNA 方法。 6 枝链核酸信号放大系统(bDNA) 该系统是目前本实验室的在研课题,其信号放大是通过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探针杂交结合到 一个树枝状核酸枝状体上而实现的。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其检测灵敏度主要取决于信号的显示体 系。Chiron 公司采用 AP 的发光底物 1,2-二恶二酮(dioxetane) ,用发光检测仪来测量其发光强度, 灵敏度大大提高。 尽管 RT-PCR 是唯一 FDA 批准用来定量分析血清 HIV 的技术,但 bDNA 方法在临床实验室也是 经常利用的,并且最近的研究报道 Bdna3.0 在线性范围上(100-500000 拷贝/毫升)优于 RT- PCR。BDNA 技术应用的最大限制就是灵敏度不够高(与 PCR 相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apaldi 等人将 DNA 枝状体作为一个反应平台,结合到技状体上的寡核苷酸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延伸和外 切,产生大量的无机焦磷酸(ppi),在酶促作用下 ppi 可转变为 ATP,ATP 可通过荧光素酶酶促产生 荧光信号来定量。此方法灵敏度可达到 5zmol(10-21mol),接近于 PCR。 7 杂交捕获 Digene 公司建立起来的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 DNA-RNA 的杂交信号在固相载体上转化为免疫结合, 由标记 AP 的抗体介导产生化学发光信号。被 FDA 批准的该类型试剂盒有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巨 细胞病毒,并且是唯一被批准用来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 DNA(HPV-DNA)的试剂盒。 8 DNA 裂解信号放大 在环状探针技术中(cycling probe technology, CPT),探针为一含 DNA-RNA-DNA 的嵌合体,两端 分别标记生物素与荧光蛋白,结合到靶核酸上后,RNA 部分被 RNA 酶(H)降解,两端 DNA 部分 脱落下来,同时靶核酸可继续用来结合探针。反应后的体系在包被有链亲合素与蛋白 G 抗体的高流 速硝酸纤维素膜上层析,如果没有靶核酸存在,完整的探针结合上胶体金-抗荧光蛋白接头,被包埋 的链亲合素捕获后产生一条检测线,反之则没有。最近该技术有用于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 球菌与耐万古霉素的肠道微球菌的检测。 侵染探针(Invader)技术为另一种 DNA 信号放大分析。它是依据 AFEN1 酶的酶切特性来设计上、 下游引物,上游引物的全部序列与下游引物(信号探针)的 3部分序列可与靶核酸的一段连续序列 杂交结合,这样下游引物的 5端就如同在上游引物的侵入下而呈翼状探出,进而被 FEN1 酶切下, 分析酶切片段可确定有无靶核酸的存在。Hall 等人使酶切下来大片段与按同样原理设计的分子灯标 结合,后者经 FEN1 酶切后荧光基团与淬灭基团分开,产生荧光。其检测灵敏度可达 1000 拷贝(靶 核酸)以下。 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因为碱基错配可抑 制 FEN1 的酶切。用于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结果与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 一致。 9 滚环扩增(RCA) RCA 既可进行靶核酸扩增,也可进行信号放大扩增。有线性与指数两种形式的 RCA。线性 RCA 是引物结合到环状 DNA 上后,在 DNA 聚合酶作用下被延伸。产物是具有大量重复序列(与环状 DNA 完全互补)的线状单链。线性 RCA 用于靶核酸扩增仅限于一些具有环状核酸的病毒、质粒和 环状染色体。 Schwetizetr 等人建立了免疫 RCA,引物的 5端标记有抗体,抗原抗体反应后,加入 RCA 反应组 分与环状 DNA 模板进行 RCA,然后标记有荧光素的探针与 RCA 产物原位杂交,最后对荧光信号进 行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 0.1pg/ml。 指数 RCA 原理与线性 RCA 相同,采用与环状 DNA 序列完全一致的第二种引物,该引物与第一 次线性 RCA 产物结合并酶促延伸,其产物又作为第一种探针的模板,这样一来在很短的时间内 (1h) ,产物呈指数递增。Thomas 等人证实其灵敏度可达到 10 拷贝,在 1h 内产物达 107 倍。 指数 RCA 可用于非环状 DNA 的扩增,设计一引物,其两端可结合到一段连续的序列上,并形成 缺口,在连接酶作用下,引物被连接成环状。 此环状引物可作为 RCA 的模板,进行指数扩增。此方法特异性很高,可用于突变与 SNP 的检测, 若与荧光实时检测系统结合起来,其应用前景将是很广的。 10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 纳米材料是具有纳米介观尺度(0.1-100nm)的均匀的有机或无机分子。按一定方法合成的均匀的 胶体金颗粒在该领域一直是倍受青睐的,此纳米粒子在免疫标记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并发挥着巨 大的作用。 胶体金颗粒可与生物大分子表面的还原性的疏基结合。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经疏基修饰后就 可被胶体金颗粒标记上,可用于固相核酸杂交的信号显示。液相杂交中,通过胶体金标记的寡核苷 酸探针与靶核酸的结合,使得胶体金颗粒聚集在一起而呈现颜色反应,根据颜色变化可判断靶核酸 的存在与否。 直径介于纳米水平的胶体金颗粒和半导体材料都具有一定的光学、电子学和材料学特性,这些特 性使得其在化学传感器、分光光度、量子斑点、缩微图象以及纳米结构构建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胶体金纳米颗粒用于核酸杂交检测也是本实验室在研课题之一,相信它将会同其它纳米材料一样在 纳米科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Southern blot 是一种常用的 DNA 定量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其原理是将待测的 DNA 样品固定在固 相载体(硝酸纤维膜或尼龙膜)上,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在与探针有同源序列的固相 DNA 的位置上显示出杂交信号,通过检测信号的有无、强弱可以对样品定性、定量,从而计算出转入的 拷贝数。 Southern 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但存在费时费力的缺点。另外,由于 Southern 法检测 不经过靶片段的扩增( PCR ) ,一般每个电泳通道需要 10-30 g 的 DNA ,在实际操作中就需 要较大量的植物材料来提取 DNA ,而转基因植物的愈伤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经过筛选、重新分化后 一般都比较细弱,不宜大量取样。如果外源基因在插入时发生基因重组,造成限制性酶切位点丢失, Southern 法也无法检测到。这些因素都制约了 Southern 法在 T 0 代转基因植物中检测外源基因拷 贝数的应用。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是一种较新的 DNA 定量方法。其定量的基本原理是在 PCR 反应体系中 加入非特异性的荧光染料(如: SYBR GREEN I )或特异性的荧光探针(如: Taqman 探针) ,实 时检测荧光量的变化,获得不同样品达到一定的荧光信号(阈值)时所需的循环次数: CT 值( Cycle Threshold ) ;通过将已知浓度标准品的 CT 值与其浓度的对数绘制标准曲线,就可以准确定 量样品的浓度。荧光定量 PCR 技术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能够有效扩增低拷贝的靶片段 DNA ,对每克样品中 20pg-10ng 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有效检测。同时,与 Southern 法相比,荧光定量 PCR 技术可对 T-DNA 的不同序列进行扩增,因此能实现对转基因品系中的基因重组的检测( Giovanna 2002 ) 。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BIOX.CN 2005-4-14 23:55:00来源:生命经纬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众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是常用的方法。由于流式细胞仪固有的特 点可以准确的进行凋亡细胞的计数。因此,具有其它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下面我们就简 单明了地介绍流式在检测凋亡方面的应用。 下面是一幅凋亡过程图。在凋亡诱导剂的作用下,首先是细胞色素 C 和 apa f1 形成复合体,线 粒体的功能发生衰退;后是 caspase 家族激活,磷脂酰丝氨酸外翻,这时细胞的形态已经发生了 改变,可以看到细胞变小,胞核皱缩;最后是细胞内 DNA 断裂,形成凋亡小体。 (图 1) 在凋亡发生的各个过程当中,都有相应的流式细胞仪的检测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检测方法: 1、线粒体功能 2、DNA Cycle 3、Caspases 4、Annexin V Assay 5、DNA Fragmentation Assays (可以参阅 /content/20050411/10141.htm) 基本上涵盖了细胞凋亡的各个期,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做一个简单介绍。 线粒体功能检测的试剂盒有深圳达科为公司代理的试剂盒(产品编号为 BVK250)和 BD 公司出 售的盒 Apo-Alert 试剂盒。其检测主要采用阳离子型荧光染料。原理是:正常细胞中,染料可以 在线粒体内聚集,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而细胞凋亡后,其线粒体膜电位发生改变,染料无法进 入线粒体,只能在胞质中以单体形式存在,发出绿色的荧光。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或流式检测。 采用 488nm 激发,其检测波长分别是 527nm 和 590nm。整个实验过程操作简单,只需要 30min 就可以见到结果。 Caspase 家族可以检测的分子非常多,也有不少商业的试剂盒可以应用。即使没有相应的试剂盒, 只要有相应抗体基本上是可以检测的,具体的方法是参照细胞内蛋白检测的步骤。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形态特征改变,细胞膜的改变是这些特征中较早出现的一种。 在凋亡细胞中,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PS)从细胞膜的内侧翻转到细胞膜的外侧。AnnexinV 是一种 3536 KD 的钙粒子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它对 PS 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细胞凋亡时,可 以和外翻的 PS 结合,从而可以检测凋亡的细胞。发生死亡的细胞其细胞膜上的 PS 也外翻,因 而也会阳性。因此,常用的凋亡试剂盒除了采用 AnnexinV 标记之外,还会加一种 DNA 染料, 常用的有 PI 和 7AAD,由于死亡的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染料可以进入细胞内和 DNA 结合,从 而可以发荧光,区分出死细胞。 下图给出的是在使用 FAS 单抗诱导前后的检测结果,横坐标是 Annexin-V FITC, 纵坐标是 PI,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象限中右上象限代表死亡的细胞,左下象限是存活的细胞,右下象 限是凋亡的细胞。 在采用 Annixin V 方法检测凋亡细胞时,要特别强调一点:该方法适用于悬浮生长的细胞,如: 淋巴细胞等细胞的检测。对于贴壁生长的细胞,由于在胰酶等消化处理过程中会造成细胞膜的损 伤,会造成较高的假阳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尽管目前,包括国外也有一些单位采用该方法检 测贴壁生长的细胞。我不推荐用该方法检测。因为其重复性较差,且需要操作时非常小心。 (图 2) DNA 周期检测原本是用来反应细胞各个期,即细胞增殖状况的。利用细胞内 DNA 能够和荧光染 料,如 PI 结合的特性。细胞各个时期由于其 DNA 含量不同从而结合的荧光染料不同,流式检测 的荧光轻度也不一样。G2M 期 DNA 含量是 G0G1 的两倍,而 S 期介于两者之间。 但是由于发现凋亡的细胞 DNA 含量较少,因而可以在细胞 G0G1 期前面有一个亚二倍体峰, 从而认为是凋亡细胞。但是由于死亡的细胞本身其 DNA 含量也是减少的,因而非常难于区分凋 亡和死亡的细胞。在 90 年代,该方法曾经风靡一时,现在看来,那时的实验结果需要推敲。尽 管,经典的流式检测资料给出的图是认为凋亡的细胞是紧挨着 G0G1 期峰的一个峰,死亡的细 胞峰离 G0G1 期峰较远,但是这种典型的结果似乎很难获得。有其它的替代方法,完全可以不 用这种方法。 下图横轴代表 PI 的荧光强度,纵轴代表细胞数目,各个期根据荧光强度可以简单的进行区分。 (图 3) 晚期凋亡的细胞由于 DNA 的断裂,因而可以出现 DNA ladder,从而也就有了经典的检测方法 TUNEl。流式也能进行 Tunel 检测,其检测原理与经典 Tunel 原理基本一致。以 BD 公司的为例, 其利用 TdT 能将荧光素标记的 dUTP 标记到断裂的 DNA 末端,从而使凋亡的细胞具有荧光。但 是由于在细胞内标记,细胞需要进行固定处理,操作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法,容易造成假阳性。建 议采用原装大厂的试剂盒,并且严格的设立对照。经过预实验方法稳定后再进行大规模实验。标 本处理后,均可以用荧光纤维镜进行观察,拍照。流式检测后,可以进行精确的计算凋亡百分比。 这一点,经典 TUNEl 是做不到的。 (图 4) 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 BIOX.CN 2005-6-3 15:14:06来源:仪器分析网 (1)参数测量原理:流式细胞计可同时进行多参数测量,信息主要来自特异性荧光信号及 非荧光散射信号。测量是在测量区进行的,所谓测量区就是照射激光束和喷出喷孔的液流束垂直 相交点。液流中央的单个细胞通过测量区时,受到激光照射会向立体角为 2 的整个空间散射光 线,散射光的波长和入射光的波长相同。散射光的强度及其空间分布与细胞的大小、形态、质膜 和细胞内部结构密切相关,因为这些生物学参数又和细胞对光线的反射、折射等光学特性有关。 未遭受任何损坏的细胞对光线都具有特征性的散射,因此可利用不同的散射光信号对不经染色活 细胞进行分析和分选。经过固定的和染色处理的细胞由于光学性质的改变,其散射光信号当然不 同于活细胞。散射光不仅与作为散射中心的细胞的参数相关,还跟散射角、及收集散射光线的立 体角等非生物因素有关。 在流式细胞术测量中,常用的是两种散射方向的散射光测量:前向角(即 0。角)散射 (FSC);侧向散射(SSC),又称 90。角散射。这时所说的角度指的是激光束照射方向与收 集散射光信号的光电倍增管轴向方向之间大致所成的角度。一般说来,前向角散射光的强度与细 胞的大小有关,对同种细胞群体随着细胞截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对球形活细胞经实验表明在小立 体角范围内基本上和截面积大小成线性关系;对于形状复杂具有取向性的细胞则可能差异很大, 尤其需要注意。侧向散射光的测量主要用来获取有关细胞内部精细结构的颗粒性质的有关信息。 侧向散射光虽然也与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有关,但它对细胞膜、胞质、核膜的折射率更为敏感,也 能对细胞质内较大颗粒给出灵敏反映。 在实际使用中,仪器首先要对光散射信号进行测量。当光散射分析与荧光探针联合使用时, 可鉴别出样品中被染色和未被染色细胞。光散射测量最有效的用途是从非均一的群体中鉴别出某 些亚群。 荧光信号主要包括两部分:自发荧光,即不经荧光染色细胞内部的荧光分子经光照射后所 发出的荧光;特征荧光,即由细胞经染色结合上的荧光染料受光照而发出的荧光,其荧光强度 较弱,波长也与照射激光不同。自发荧光信号为噪声信号,在多数情况下会干扰对特异荧光信号 的分辨和测量。在免疫细胞化学等测量中,对于结合水平不高的荧光抗体来说,如何提高信噪比 是个关键。一般说来,细胞成分中能够产生的自发荧光的分子(例核黄素、细胞色素等)的含量 越高,自发荧光越强;培养细胞中死细胞/活细胞比例越高,自发荧光越强;细胞样品中所含亮 细胞的比例越高,自发荧光越强。 减少自发荧光干扰、提高信噪比的主要措施是:尽量选用较亮的荧光染料;选用适宜的 激光和滤片光学系统;采用电子补偿电路,将自发荧光的本底贡献予以补偿。 (2)样品分选原理:流式细胞计的分选功能是由细胞分选器来完成的。总的过程是:由喷 嘴射出的液柱被分割成一连串的小水滴,根据选定的某个参数由逻辑电路判明是否将被分选,而 后由充电电路对选定细胞液滴充电,带电液滴携带细胞通过静电场而发生偏转,落入收集器中; 其它液体被当作废液抽吸掉,某些类型的仪器也有采用捕获管来进行分选的。 稳定的小液滴是由流动室上的压电晶体在几十 KHz 的电信号作用下发生振动而迫使液流均匀 断裂而形成的。一般液滴间距约距约数百 m。实验经验公式 f=v/4.5d 给出形成稳定水滴的振 荡信号频率。其中 v 是液流速度,d 为喷孔直径。由此可知使用不同孔径的喷孔及改变液流速度, 可能会改变分选效果。使分选的含细胞液滴在静电场中的偏转是由充电电路和偏转板共同完成的。 充电电压一般选+150V,或-150V;偏转板间的电位差为数千伏。充电电路中的充电脉冲发生器是 由逻辑电路控制的,因此从参数测定经逻辑选择再到脉冲充电需要一段延迟时间,一般为数十 ms。精确测定延迟时间是决定分选质量的关键,仪器多采用移位寄存器数字电路来产生延迟。可 根据具体要求予以适当调整。 (3)数据处理原理:FCM 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显示和分析,至于对仪器给出的结果 如何解释则随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而定。 数据显示:FCM 的数据显示方式包括单参数直方图(histogram)、二维点图(dot plot)、二维等高图(contour )、假三维图(pseudo 3D)和列表模式(list mode)等。 直方图是一维数据用昨最多的图形显示形式,既可用于定性分析,又可用于定量分析,形同 一般 XY 平面描图仪给出的曲线。根据选择放大器类型不同,横座标可以是线性标度或对数标 度,用“道数”(Channel No .)来表示,实质上是所测的荧光或散射光的强度。纵座标一般表 示的是细胞的相对数。 二维点图能够显示两个独立参数与细胞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横座标和纵座标分别为与细胞有 关的两个独立参数,平面上每一个点表示同时具有相应座标植的细胞存在(图 10-3)。可以由 二维点图得到两个一维直方图,但是由于兼并现象存在,二维点图的信息量要大于二个一维直方 图的信息量。所谓兼并就是说多个细胞具有相同的二维座标在图上只表现为一个点,这样对细胞 点密集的地方就难于显示它的精细结构。 二维等高图类似于地图上的等高线表示法。它是为了克服二维点图的不足而设置的显示方法。 等高图上每一条连续曲线上具有相同的细胞相对或绝对数,即“等高”。曲线层次越高所代表的 细胞数愈多。一般层次所表示的细胞数间隔是相等的,因此等高线越密集则表示变化率越大,等 高线越疏则表示变化平衡。 假三维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二维等高图的一种视觉直观的表现方法。它把原二维图中的隐 座标细胞数同时显现,但参数维图可以通过旋转、倾斜等操作,以便多方位的观察“山峰”和 “谷地”的结构和细节 ,这无疑是有助于对数据进行分析的。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的方法总的可分为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两大类。当被检测的生物学 系统能够用某种数学模型技术时则多使用参数方法。数学模型可以是一个方程或方程组,方程的 参数产生所需要的信息来自所测的数据。例如在测定老鼠精子的 DNA 含量时,可以获取细胞频数 的尖锐波形分布。如果采用正态分布函数来描述这些数据,则参数即为面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方程的数据拟合则通常使用最小二乘法。而非参数分析法对测量得到的分布形状不需要做任何假 设,即采用无设定参数分析法。分析程序可以很简单,只需要直观观测频数分布;也可能很复杂, 要对两个或多个直方图逐道地进行比较。 逐点描图(或用手工,或用描图仪、计算机系统)是大家常用的数据分析的重要手段。我们 常可以用来了解数据的特性、寻找那些不曾预料的特异征兆、选择统计分析的模型、显示最终结 果等。事实上,不经过先对数据进行直观观察分析就决不应该对这批数据进行数值分析。从这一 点来看,非参数分析是参数分析的基础。 逐道比较工作量较大,但用直观法很容易发现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对照组和测试组。考虑到 FCM 的可靠性,要注意到对每组测量,都要有对照组,对照组可以是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 或零时刻对照组等,具体设置应根据整体实验要求而定。对照组和测试组的逐道比较往往可以减 少许多不必要的误差和错误解释。顺便指出,进行比较时对曲线的总细胞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甚 至对两条曲线逐道相减而得到“差结果曲线”往往是适宜的 PCR 技术的原理与方法(技术的原理与方法(1) 2007-5-1 17:23:43 信息来源:来源网络 PCR 技术的原理与方法(1) 生物谷 网站 PCR 定义定义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在 DNA 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链 DNA 为模板 ,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体外复制出与母链模板 DNA 互补的子链 DN A 的过程。是一项 DNA 体外合成放大技术,能快速特异地在体外扩增任何目的 DNA。可用于基因分离 克隆,序列分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多态性研究等许多方面。 PCR 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PCR 反应成分: 1.模板 DNA;2.引物;3.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4.DNA 聚合酶;5.反应缓冲液、Mg2 等。 二.PCR 反应基本步骤: 1.变性:高温使双链 DNA 解离形成单链(94,30s)。 2.退火:低温下,引物与模板 DNA 互补区结合(55,30s)。 3.延伸:中温延伸。DNA 聚合酶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的 DNA 链延伸反应(7072,3060s) 1.变性(denaturation):通过加热使模板 DNA 的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双链分开而成单链的过程。 2.退火(annealling):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 DNA 中互补区域结合成杂交分子。 3.延伸(extension):在 DNA 聚合酶、dNTPs、 Mg2 存在下,DNA 聚合酶催化引物按 53方向延伸,合 成出与模板 DNA 链互补的 DNA 子链。 以上述三个步骤为一个循环,每一循环的产物均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经过 n 次循环后,目的 DNA 以 2n的形式增加。 PCR 扩增的基本方法扩增的基本方法 PCR 技术的原理与方法(技术的原理与方法(2) 2007-5-1 17:26:11 信息来源:来源网络 PCR 技术的原理与方法(2) 生物谷 网站 PCR 反应的成分和作用反应的成分和作用 总体积:一般为 25l100 l (一)无 Mg2 buffer:由纯水、kcl、Tris 组成。Tris 用于调节反应体系 pH 值,使 Taq 酶在偏碱性环境中 反挥活性。kcl 可降低退火温度,但不能超过 50 mmol/L,否则会抑制 DNA 聚合酶活性。 (二)Mg2 :终浓度为 1.52.0mmol/L,其对应 dNTP 为 200 mol/L,注意 Mg2 与 dNTPs 之间的浓度关 系,由于 dNTP 与 Taq 酶竟争 Mg2 ,当 dNTP 浓度达到 1 mmol/L 时会抑制 Taq 酶的活性。 Mg2 能影响 反应的特异性和产率。 (三)BSA:一般用乙酰化的 BSA,起着减少 PCR 管对 Taq 酶的吸附作用,对 Taq 酶有保护作用。 (四)底物(dNTPs):dNTPs 具有较强酸性,其储存液用 NaOH 调 pH 值至 7.07.5,一般存储浓度为 10 mmol/L,各成份以等当量配制,反应终浓度为 20200mol/L。高浓度可加速反应,但同时增加错误 掺入和实验成本;低浓度可提高精确性,而反应速度会降低。 (五)Taq 酶:能耐 95高温而不失活,其最适 pH 值为 8.38.5,最适温度为 7580,一般用 72 。能催化以 DNA 单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原则为基础,按 53方向逐个将 dNTP 分子连接到引物的 3 端,合成一条与模板 DNA 互补的新的 DNA 子链。无 35的外切酶活性,没有校正功能。某种 dNTP 或 Mg2 浓度过高,会增加其错配率。用量一般为 0.55 个单位/100l。 (六)模板:PCR 对模板 DNA 的纯度不要求很高,但应尽量不含有对 PCR 反应有抑制作用的杂质存在 ,如蛋白酶、核酸酶、TqaDNA 聚合酶抑制剂、能与 DNA 结合的蛋白质。 模板 DNA 的量不能太高,否则扩增可能不会成功,在此情况下可适当稀释模板。 (七)引物:引物浓度一般为 0.10.5mol/L,浓度过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扩增,浓度过低则得不到产 物或产量过低。引物长度一般 1530 个碱基,引物过长或过短都会降低特异性。其 3末端一定要与模板 DNA 配对,末位碱基最好选用 A、C、G(因 T 错配也能引发链的延伸)。 引物 G C 约占 4555%,碱基应尽量随机分布,避免嘧啶或嘌呤堆积,两引物之间不应有互补链存在, 不能与非目的扩增区有同源性。 PCR 反应条件的选择(影响因素)反应条件的选择(影响因素) 温度参数: 1.变性:模板变性完全与否是 PCR 成功的关键,一般先于 94(或 95)变性 310min,接着 94变 性 3060s。 2.退火:退火温度一般低于引物本身变性温度 5。引物长度在 1525bp 可通过公 Tm=(G C)4 (A T) 2计算退火温度,一般退火温度在 4060之间,时间为 3045s。如果(G C)低于 50%,退火温度应 低于 55。较高的退火温度可提高反应的特异性。 3.延伸:延伸温度应在 Taq 酶的最适温度范围之内,一般在 7075。延伸时间要根据 DNA 聚合酶的延 伸速度和目的扩增片段的长度确定,通常对于 1kb 以内的片段 1min 是够用的。 循环数: PCR 的循环数主要由模板 DNA 的量决定,一般 2030 次循环数较合适,过多的循环数会增加非特异扩 增产物,具体要多少循环数可通过预试验确定。 PCR 产物积累规律: 反应初期产物以 2n呈指数形式增加,至一定的循环数后,引物、模板、DNA 聚合酶形成一种平衡,产物 进入一个缓慢增长时期(“停滞效应”) ,即“平台期”。到达平台期所需 PCR 循环数与模板量、PCR 扩增效 率、聚合酶种类、非特异产物竟争有关。 PCR 扩增仪扩增仪 PCR 常见问题 一.没有扩增产物 1.循环温度:变性温度、退火温度 2.引物设计 3.DNA 聚合酶活性 4.抑制性成份(蛋白酶、核酸酶、其它抑制聚合 酶活性的成份) 5、DNA 样品 二.非特异产物及电泳呈涂布状 1.Mg2 浓度 2.调整引物、模板、聚合酶的用量 3.适当减少循环数 4.适当提高退火温度,缩短退火或延伸时间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方法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5-10-22 13:04:09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961 年 Hall 开拓了液相核酸杂交技术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顺 序,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的形成,出现稳定的双链区,形成杂交的双链。自此以后,由于分子 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分子克隆“克隆、质粒和噬菌体 DNA 的构 建成功,核酸自动合成仪的诞生,大大丰富了核酸探针的来源,新的核酸分子杂交类型和方法不断 涌现。按其作用方式可大致分为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种:液相杂交是指参加反应的两条核酸链都 游离在溶液中,而固相杂交是将参加反应的一条核酸链固定在固体的支持物上常用的有硝酸纤维素 滤膜,其它如尼龙膜、乳胶颗粒和微孔板等) ,另一条参加反应的核酸链游离在溶液中。固相杂交有 菌落原位杂交(colony in situ hybridization) 、斑点杂交法(Dot blot) 、Southern 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 、Northern 印迹杂交( Northern blot)和组织原位杂交(Tissue in situ hybridization) ,即原位杂 交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液相分子杂交技术包括吸附杂交、发光液相杂交、 液相夹心杂交和复性速率液相分子杂交等。 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的由来及发展 原位杂交组织(或细胞)化学技术简称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如上所述,属于固相核酸分 子杂交的范畴。但它区别于固相核酸分子杂交中的任何一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菌落杂交系细菌裂 解释放出 DNA,然后进行杂交。Southern 印迹杂交法是以鉴定 DNA 中某一特定的基因片段,而 Norhtern 印迹杂交法是用以检测某一特定的 RNA 片段的。它们都只能证明该病原体、细胞或组织中 是否存在待测的核酸而不能证明该核酸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存在的部位。1969 年美国耶鲁大学 Gall 和 Pardue 首先用爪蟾核糖体基因探针与其卵母细胞杂交,确定该基因定位于卵母细胞的核仁中。与 此同时,Buongiorno Nardelli 和 Amaldi, John 及其同事等相继利用同位素标记核酸探针进行了细胞 或组织的基因定位,从而创造了原位杂交细胞或组织化学技术。Orth(1970)应用 3H 标记的兔乳头 状瘤病毒 cRNA 探针与兔乳头状瘤组织的冰冻切片进行杂交,首次用原位杂交检测了病毒 DNA 在细 胞中的定位,但当时的工作多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或培养细胞,探针均采用同位素标记。 由于同位素标记探针具有放射性既污染环境,又对人体有害,且受半衰期限制等缺点,科学工作者 们开始探索用非放射性的标记物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Bauman(1981)等首先应用荧光素标 记 cRNA 探针做原位杂交,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获得成功。Shroyer(1982)报道用 2,4 二硝基苯 甲醛(DNP)标记 DNA 探针,使该 DNA 探针具有抗原性,然后用兔抗 DNP 的抗体来识别杂交后 的探针,最后经免疫过氧化物酶的方法来定位杂交探针。这两种方法至今仍有采用,但因敏感度不 够高,应用不够普遍。 Pezzella(1987)创建了用磺基化 DNA 探针来做细胞或组织原位杂交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使 DNA 探针的胞嘧啶碱基磺基化,利用单克隆“克隆抗体识别磺基化探针,再通过免 疫组化方法显示结合的单克隆抗体,从而对杂交结合的探针进行定位。本法的优点是磺基化 DAN 探 针标记简便,不需作缺口平移标记,敏感度也较高。但自生物素和高辛标记探针技术建立后,已有 取而代之的趋势。生物素标记探针技术是 Brigat(1983)首先建立的,它利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在 组织切片上检测了病毒 DNA,通过生物素与抗生物素结合,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显示系统显 示病毒 DNA 在细胞中的定位。生物素标记探针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病毒学和病理学的 临床诊断中。这种生物素标记技术又叫酶促生物素标记技术。另一种叫光促生物素标记核酸技术, 该技术是用光敏生物素(Photobiotin)标记核酸。目前应用的光敏生物素有乙酸盐和补骨脂素生物素, 它们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光敏基团、连结臂和生物素(图 20-1) 。在强光下,不需酶反应,光敏生 物素的光敏基团即可与核酸中的碱基相结合。光敏生物素标记核酸,方法简单,灵敏度也不低,但 标记效率不高,每 100150 个碱基才能标记一个生物素,对于短的基因探针特别是寡核苷酸探针不 宜使用,以免因标记数过少而影响灵敏度(Forster et al 1985) 。 近年来,地高辛(Digoxigonin)标记技术引起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兴趣。Boeringer Mannhem Biochemisca 于 1987 年将地高辛标记的有关试剂及药盒投放市场。和其它非放射性标记物一样, 地高辛较放射性标记系统安全,方便、省时间。同时在敏感性和质量控制方面比生物素标记技术要 优越,可以检测出人基因组 DNA 中的单拷贝基因。地高辛标记法显示的颜色为紫蓝色(标记碱性磷 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显色系统) ,有较好的反差背景。 核酸探针根据标记方法的不同可粗略分为放射性探针和非放射性探针两类。根据探针的核酸性质不 同可分为 DNA 探针、RNA 探针、cDNA 探针、cRNA 探针和寡核苷酸探针等。DNA 探针还有单链 DNA(Single stranded, ssDNA)和双链 DNA(Double stranded, dsDNA)之分(详见十九章) 。早期 应用的主要是 DNA 探针,继之 Temin 在 70 年代研究致癌 RNA 病毒时制备了 cDNA 探针 (complementary DNA) ,其基本原理是以 RNA 为模板,经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又称为 RNA 指导的 DNA 聚合酶催化产生的。该酶以 RNA 为模板,按照 RNA 的核苷酸顺序合成 DNA,这 一途径与一般遗传信息流的方向相反,故称逆转录。CDNA 是指互补于 mRNA 的 DNA 分子。RNA 探针是将特异性的 cDNA 片段插入含有相当的 RNA 聚合酶启动子的转录性载体。这类载体包括 pSP64 和 pSP65,它们具有不同的启动子在多克隆位点的各侧。Psp64 和 pSP65 在 sP6 启动子的多克 隆位点的方向是不同的。通过改变外源基因的插入方向或选用不同的 RNA 聚合酶,可以控制 RNA 的转录方向,即以哪条 DNA 链为模反转录 RNA。从而可以得到与 mRNA 同序列的同义 RNA 探针 (Sense probe)和与 mRNA 互补的反义 RNA 探针(antisense probe) ,又称互补 RNA 探针 (complementary RNA probe , cRNA) 。通常用同义 RNA 探针做为反义 RNA 探针的阴性对照。由于 RNA 探针是单链分子,所以它与靶序列的杂交反应极高。有报告认为其杂交率高于 DNA 探针的 8 倍。 DNA 合成仪的诞生使制造寡核苷酸探针成为可能,与上述探针不同的是寡核苷酸探针不是克 隆性 DNA 探针,它是由 DNA 合成仪依照所需杂交的靶核苷酸序列合成的。具有制造方便,价格低 廉的优点,也可进行放射性与非放射性标记,但其特异性不如克隆性探针强,亦不如其杂交信号高。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在近 20 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飞跃的,其突出的特点是由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的 探针大量增加,探针生产的可靠性和速率大大发展了,更重要的是非放射性标记物的发展使原位杂 交组织化学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和现今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一样成为实验室的常规技术和临床日常 应用的诊断技术。新的非放射性标记技术正在继续不断涌现。 Coulton(1991)建议将非放射性标记 技术更名为亲合复合物标记技术(Affinity Complex Labelled Probes, ACLP ) 。因为“非( non) “在英文里是一个否定的名词,而且根据非放射性标记技术的原理是将一个标记物利用其亲合性, 应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结合在核苷酸分子上。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可视为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它使它们的研究从器官、组 织和细胞水平走向分子水平。为各个学科的研究带来突破性的进展。其中特别突出的是细胞或组织 的基因表达、染色体分析、病毒诊断和发育生物学。我们在下节将详加叙述。 三、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方法 如前所述,由于核酸探针的种类和标记物的不同,在具体应用的技术方法上也各有差异,但其基本 方法和应用原则大致相同。大致可分为:杂交前准备,包括固定、取材、玻片和组织的处理,如 何增强核酸探针的穿透性、减低背景染色等;杂交;杂交后处理;显示(visualization): 包括放射性自显影和非放射性标记的显色。 a) 固定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ISHH)在固定剂的应用和选择上应兼顾 到三个方面:保持细胞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持细胞内 DNA 或 RNA 的水平;使探针易于进入细胞或 组织。DNA 是比较稳定的,mRNA 是相对稳定的但易为酶合成和降解。RNA 却绝然不同,非常容 易被降解。因此,对于 DNA 的定位来说,固定剂的种类和浓度并不十分重要。相反,在 RNA 的定 位上,如果要使 RNA 的降解减少到最低限度,那么,不仅固定剂的种类浓度和固定的时间十分重要, 而且取材后应尽快予以冷冻或固定。在解释 ISHH 的结果时应考虑到取材至进入固定剂或冰冻这段 时间对 RNA 保存所带来的影响,因组织中 mRNA 的降解是很快的。在固定剂中,最常用的是多聚 甲醛。和其它的固定剂(如戊二醛)不同,多聚甲醛不会与蛋白质产生广泛的交叉连接,因而不会 影响探针穿透入细胞或组织。其它如醋酸-酒精的混合液和 Bouins 固定剂也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对于 mRNA 的定位,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是将组织固定于 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中 12h,在冷冻前 浸入 15%蔗糖溶液中,置 4冰箱过夜,次日切片或保存在液氮中待恒冷箱切片机或振荡切片机切 片。组织也可在取材后直接置入液氮冷冻,切片后才将其浸入 4%多聚甲醛约 10min,空气干燥后保 存在-70。如冰箱温度恒定,在-70可保存数月之久不会影响杂交结果。在病理学活检取材多用福 尔马林固定和石蜡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