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英国汉语风》word版.doc_第1页
《感受英国汉语风》word版.doc_第2页
《感受英国汉语风》word版.doc_第3页
《感受英国汉语风》word版.doc_第4页
《感受英国汉语风》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受英国汉语风作为今日安徽的译审和特派记者,我有幸应英国驻沪总领馆文化教育处邀请,于3月下旬访问了英国。走进仲春的英伦三岛,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漫山遍野的郁金香与水仙花似接力赛般竞相争艳,次第相携;波浪般起伏的丘陵上,成片成片的燕麦绽出新绿,芳草茵茵。树木换上嫩绿鲜亮的新生叶子,在春风里摇曳生姿。在那里,不但感受到温暖的春风,更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汉语风。我与3位国内其他著名报刊的记者一道,对英国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在英传播情况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足迹遍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在短短的时间里,先后采访了英国高等教育部长、苏格兰行政院国际司官员、艾塞克斯郡议会副议长、英国文化委员会总部部门负责人以及苏格兰地区部主管、汇丰银行教育基金会董事局主席等有关人士,还参观了6所中小学。给我的印象是,英国朝野上下都非常重视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京剧脸谱是中国京剧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了英国人的喜爱。图为英国本特弥尔综合学校的老师正在为准备登台演唱京剧的小演员勾画脸谱。合肥师范学院外办主任许俊农、今日安徽译审许俊农把今日安徽杂志赠送学校图书馆开放阅览室。中国文化体验课上,英国的小朋友正在学用中国的筷子。中国的古老算盘在英国演绎成识数教具。汉语风沐浴校园走进艾塞克斯郡哈洛市的本特弥尔综合学校校园,记者看到,校园里正举办中国周。接待大厅上方悬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迎接着来往人流,汉字书法作业贴满了门厅展览处,整个校园弥漫着中国文化氛围。这时,校会议大厅里飘出熟悉的京剧唱腔声。记者看到,在一位中国籍老师的指导下,一群稚气未脱的学生正在排练京剧,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一招一式,还真像那么回事。虽然稚嫩了点,但那老生的庄重沉稳、花旦的活泼俏丽,更具异域色彩。在一旁为学生们勾画脸谱的老师告诉我: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她是独具魅力的文化载体。其独特的艺术性,最能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那奇妙的视听感觉,能给人留下亘久弥长的美的享受。虽然孩子们并不明白唱词的内容,但我想,通过学唱京剧,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在帕斯茅斯学校暨技术学院,校长对我说,过去我们这里比较沉闷,很多学生觉得世界就这么一点大,对外面的世界不够关心,缺乏激情。自从与中国开展校际交流,特别是开展中国文化周活动以后,就大不一样了。与我们结对的中国学校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的舞蹈、戏曲、服装设计、针灸和推拿,使我们的学生开始认识中国的文化,从而增强了他们了解世界的欲望。校长高兴地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我们最近与中方学校共同组织学生以环保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美术作品交流活动,要求各自把自己的作品邮寄给对方,看在文化上有没有差异。结果,惊人地发现,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的问题上,双方学生有着惊人的相似,尽管语言不同,但作品的表现形式却是共同的。汉语风吹向民间近几年来,汉语学习在英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随着人数的增多,汉语风从校园吹向民间,许多民间机构也积极参与并资助开发汉语学习项目,支持中文教学,成为传播中国文化新使者。据了解,这些组织都具有社会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英国汇丰银行教育基金会主席玛丽理查森女爵士在接受采访时说,从2001年起,汇丰银行一方面每年投入大量资金,通过英国文化委员会,主办若干支持汉语教育和赞助青年英才学习中文的项目。这些项目既包括学历教育,又包括非学历教育;既有长期学习,也有短期培训;既包括中小学生,又包括在校大学生,还包括汉语教师;既有商业汉语,也有汉语900句之类的旅行汉语。在英国文化委员会,我们看到了一本由该组织伦敦总部迪莉女士编写的汉语教材,其新颖的构思、实用的句式等吸引了我。教材涵盖商务、生活和旅游等方面,足以满足不同领域学习者的需求;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习汉语很简单,学习汉语有乐趣是编这本教材的初衷,其特点是实、趣、开、新。所谓实用性,就是所选句型简单易学,全都采用最常用的交际口语;趣味性,就是以幽默形式把介绍中国文化与汉语学习结合起来;开放性,就是该教材配套的识字卡、练习册和多媒体软件等可为读者提供超值服务;内容新,就是介绍了中国近年发生的变化,并收录了一些新词。迪莉女士说,我们编写这套教材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学习者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要求,并突出了听与说。考虑到汉语学习对英国人来说,主要困难不是说,而是听和读。听不懂,既无法与对方交流,也读不了资料。强化听读训练,是本教材的特点和基本模式。她接着说,使用这本教材,学习者就像上楼一样,一步一个楼梯,最后达到听、说、读、写四会,这也是英国汉语证书考试的基本要求。听了一番介绍,记者想,英国把能力与应试结合起来抓,不失为一种学习汉语的有效途径。官方扮演汉语风主角考察发现,在盛行的汉语风中,英国政府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导向角色。他们对推广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交流与友好,更是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即维护国家利益上来考虑,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英国高等教育部长比尔拉梅尔3月23日在他曾经就读的中学接受了我的专访。他说,学习并了解他国语言和文化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长期以来,英语一直是国际通用语,致使不少英国人以为无须去学习包括汉语在内的他国语言。这种认识使英国人养成了外语学习的懒性。现在中国在西方的影响越来越大,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有见地的家长非常鼓励自己的孩子学习汉语。他补充说,尽管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和掌握的语言之一。其实,早在2000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就提出国家语言战略,将汉语列为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语言,作为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要手段。当年6月,英国教育大臣就与中国教育部长签订了联合教育框架协议,从制度层面推动汉语教学,通过汉语教学和介绍中国文化,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据此协议,英国教育与技能部资助了英国文化委员会管理的中英校际往来项目。同时,从2001年至今,英国教育技能部和英国文化委员会就一直联合汇丰银行等财团投入巨资,设立了几百名英国中学生汉语学习奖学金、资助在华招聘200余名汉语教师等项目。英国政府主要在两个方向上推动汉语教学:一是在中国大陆。主要由英国文化委员会通过驻华使馆及驻上海、重庆、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上述机构分别安排专人负责校际往来项目。在上海,早在2000年10月就设有校际往来项目中国经理职务。去年,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还安排了一批英国中小学校长到安徽中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跟班挂职活动。在2005/2006年,英国文化委员会还积极牵线搭桥,帮助中英两国学校建立了73个校际联系点。二是在英国国内。一方面鼓励和支持大中小学校开设汉语普通话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把汉语普通话教学和中国文化科目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评选优秀国际公民活动,在汉语教学开展较好的学校中开展评选国际学校活动,以更好贯彻2004年教育技能部国际发展战略。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资助本国学生去中国学习和体验中国的语言与文化。2004年,经中英两国政府共同合作,中文已被列入英国中学的外语教学课程,并在一些中学试点。英国政府还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在英国公民中普及中文学习。英国汉语风缘由在一周多的时间里,记者走访英国各地,寻访英国汉语风的缘由。改革开放是首要因素。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汉语风开始在英兴起。当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开设有汉语课程,学习人数也少,多是准备从事外交事务的学生。英国接待人员告诉我们,一些长期从事汉语教学的老师大多是那个时期从中国大陆移民过去的,也有不少是从台湾过去的,他们现已成为英国汉语教学的骨干力量。近年才到英国任汉语教学的老师对我们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使英国民众开始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正是有了这种关注,我们才找到了自己在英生存与发展的位置。迷人文化是促进因素。对于许多英国人特别是学生来说,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五千年前,中国的祖先们就创造了灿烂文明。这种文明,历经千载不衰,至今炎黄子孙们还荣享着它的福荫。在世界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硕果仅存。正是中国古老而文明的文化,吸引许多英国人通过学习她的语言来了解她、认识她。经济发展是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英贸易的急剧增加,中国已成为英国重要的出口市场,许多英国人开始意识到,能同时说流利英文和汉语的学生将来前程远大,自己不仅增强了交流能力,更是成为找到更好工作和尽快升迁的一个强力竞争点。为此,许多英国人投身到汉语学习中。记者在飞机上偶遇一英国大公司驻华代表。他对我说:英国很多人都想到中国任职,职位竞争激烈。我就因为中文好,所以才被录用的。有汉语交流能力很重要。语言好,就能认识更多朋友,结识很多关系,业务就能做大。和平崛起是根本因素。正像英国高教部长在接受我采访时说的:中国是个大国,其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称羡。据测算,作为目前世界排名第四的经济强国中国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他的话与今天的汉语风相印证。采访中,我们发现,中英两国经贸的发展前景已成为许多英国人下决心学习汉语的最大动力。尽管汉语难学,特别是书写,但许多青年学子把学说汉语作为自己将来从商的一个重要机会。英国工商界的最新预测显示:到2009年,英国对华出口总额将占据英环球销售的10%,达到2千亿英镑,中国将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和记者10年前留学时的英国对比,现在学习汉语的人数和热情是那时无法比拟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用不了几年,汉语将成为英国首选外国语种之一。汉语教学现状目前英国汉语教学状况如何,这是我们这次考察的又一目的。学校情况。不少大学开设有汉语课程,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程的已达250多所,数量还在逐年增多。苏格兰市郊的邓巴语法学习校长对我说,汉语已成为英国中学教育中发展最快的外语。我也看到,英国南部的布莱顿私立中学去年就将汉语普通话列为必修课,首开英国中学汉语教学先河。也就是这所中学,将汉语和法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作为13至18岁学生的外语教育内容。师资情况。英国的汉语老师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正规军。他们一般具有英国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这也是到公立学校任教的基本条件。第二类是居住英国的中国人或留学生,他们大都在私立学校任教。第三类是英国人自己培养的汉语老师。虽然人数较少,未成规模,但一些好的私立学校,已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主动把对中国文化有兴趣或有教汉语经历的英国老师派往中国培训,以期加固英国汉语师资力量。教材情况。目前,英国汉语教材还不是很多,仅有中国国家汉语言办公室和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出版的快乐汉语,以及一些学校自己编印的高级商务汉语,也有各校老师自编的教程,好的中文教材非常少。另外,一些企业在商业促销活动中也赠送一点汉语会话CD和汉语短语手册。英国人自己已开始意识到,多元化的教材应尽快在英本土组织编写,老师自己编写的教程或仅有的一两本教科书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学生情况。据不完全估计,英国目前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几万人之多。仅2006年,就有3706名英国中学生在中学水平考试中选择了汉语,2571名学生在大学会考中选择了汉语,比2001年高出40%以上。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5年,英国大学里选择汉语作为主课的学生数量同比翻了一番。学习情况。尽管英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汉语学习的难度也使一些人望而却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艾尔特林坎姆男子语法学校的加德纳先生,他有幸获得了汇丰银行GAP高额奖学金,并打算于2007-2008年度到中国学习汉语。他说,在英国学习汉语没有合适的中文环境,学习起来格外费劲,特别是汉字最难写。也有不少人认为,学中文是个挑战。主要原因:一是笔划。汉字不像英语由字母组成,成千上万的独立存在的方块汉字让英国人不知所措;二是汉语四声对英国人来说也是个大问题。英语单词不因声调变化而改变意思,而汉字却不同,不少是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字与字相互搭配还能构成不同意义的词。汉语学习方兴未艾在英考察时,我翻开了一家英国报纸,发现一则很有意思的消息:66%的英国人表示,在2007年要学一门外语,具体到语种,排名前3位的竟是:法语、西班牙语和汉语。汉语获得了铜牌,可见汉语在英国人心中的地位。英国最近启动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进入先修课程和考试项目,将中文与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同时列为可供高中生选修的外语课程设置计划清单,从而使汉语正式进入英国民教育体系,2006年秋已正式开设了这个项目。虽然选修AP课程和选修什么样课程纯属于个人的事,但却是名牌大学在录取新生时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启动中文AP课程可被视为中文教育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它不仅促使更多英国人学习中文,而且还将进一步改变目前中文教育现状,广泛推动汉语学习。对于古老的英国来说,中文已不再是少数人的消遣,而正在迅速成为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甚至是今后获得全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工具。英国已基本形成分布较为合理、形式较为多样的汉语教学格局。一些知名大学在汉语人才培养中除重视基础语言教学外,还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系统知识的传授。过去的世纪,多数英国人是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所吸引而学汉语;今天,一个占全球1/5人口大国的和平崛起、日益频繁的国际经贸交流,让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语言是促进人类交往和密切各国关系最基本、最有力的工具。作为世界上最优美、最古老、也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汉语正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走向世界。中国迅速增长的经济、巨大的市场和与日俱增的的影响力,正引发在英国乃至西方新一轮汉语热。美丽的汉字不仅仅是T恤衫上的图案、灯罩上的点缀,它正在成为英国越来越多青少年埋头苦读的对象。汉语,作为古老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它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用汉语来牵手世界和平与发展,让中国文化搭起与各国间友谊的桥梁,正是我们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A First-hand Perspective:Change Comes from Reorientation and Reality英国汉语风As an English reviewer and journalist forAnhui Today,I have the honor to be invited with three journalists from other well-known media by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 Section of the British Consulate-General in Shanghai which is operated by British Council and visited UK in late March.Visiting the UK in March is wonderful and unforgettable.The daffodils are all in bloom in St Jamess Park.This year,the plants,mammals and all manner of flying creatures are alittle bit ahead of their normal routines.While we were there,there was aremarkable amount of sunshine across most of Britain to coax nature into life.Spring in the UK is unforgettable,but my finding of British peoples enthusiasm of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even more impressive and interesting.In just 9days,we interviewed anumber of high officials and successful professionals,including Bill Rammell MP,Minister of State at the Department for Edu cation and Skills with responsibility for lifelong learning,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Dame Mary Richardson,Chairperson of HSBC Education Trust;Stephen Castle,Councilor of Essex County Council,Cabinet Member for Education,Leisure and Thames Gateway;Martin Fee,Educati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r;Fiona McLauchlan and Kristy McKenna from Scottish Executive Education Department;Roy Cross,Director Scotland of British Council;Mary Stiasny,Head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Society Department of British Council,Paul Beashel,Senior Education Consultant of Epping Forest Education Consultancy Company and Dilly Tawakkul,HE Advisor of British Council.In addition,we visited 6schools that have contact with schools in China or where Chinese language is taught.Wherever Iwent,I found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attach importance 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Chinese is an overwhelmingly difficult language to learn for many foreigners,whatever their native language is.The prospect of learning to read and write Chinese characters is daunting,and the concept oftonesis alien to most beginners.Furthermore as it is well known to us,English has been widely spoken in the world though,if not most spoken.Many people think British people have areputation for not speaking languages other than their own.In UK schools it has been unusual for children to study aforeign language before the age of 11,and many studen ts give up languages altogether at 14.This isnt stopp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from attempting to learn the most commonly spoken language in the world.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held by the National Centre for Languages in the UK,we found out the number of people studying Chinese at high school almost doubled in five years.In 2000 there were 4028 people and this increased to 7580 in 2004.We may think that the number is not surprisingly big,compared to the number of people(about 300 million people)in China who studied,are studying or will English.But we cannot forget,first the population in the UK is less than that of Anhui Province,after high school,many people study Chinese at university in the UK,about 1000 ayear.There are also several thousand taking evening classes and business classes in Chinese.And asmall number of primary schools also offer lessons.Its become quite clear now that Chinas going to play such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Even if youre not involved in the busine ss world or in politics then its still really important to have these language skills.That is the reason why the UK government is to make it compulsory to study one foreign language in primary school(pre-11).The most studied language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French,Spanish and German.But Mandarin Chinese is set to become the second most popular foreign language learned in UK schools.It is already studied by more children than German or Russian.Only French and Spanish are more popular.If the rate of growth continues it will overtake Spanish in three years.In Burnt Mill Comprehensive School,Harlow,an urban district of southeast England northeast of London which was designated as anew town to alleviate overpopulation in London,we had awonderful visit.It happened that the school was having their annual China Week.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hung above reception desk in the doorway.There we met MP Bill Rammel who was studying in the school.We were honored to share his passion for developing stronger links 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level as well as in higher education.One of the topics we talked about is language learning.The Minister will come to China and announce that 250 students to have summer immersion.He said,I think it is obvious that we people nowadays are liv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