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 I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水下船舶清洗设备的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远洋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船舶作为海上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海水的强腐蚀性和海洋生物的强附着力,使得船体表面附着难以清除的贝类、锈皮和锈斑等,为了延长船舶的使用寿命,保证船舶的安全运行,船舶必须定期进坞进行检验。这就存在着修船期长,船坞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船舶的非营运时间和燃油的消耗。所以开展船舶水下清刷作业,提高水下清刷作业的自动化 水平,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国外,机器人作业装置已经日趋成熟并走向实用化。法国的 典的曲雷耳和澳大利亚的 装置紧贴于船舷壳板做垂直或水平爬行,控制箱在工作艇上,遥控操作。它的工作部分由 3个转刷, 3个行走轮和 1个中心推进器构成。动力源是压或气动的。 在国内,水下清刷作业自 1983年在湛江、厦门、天津、秦皇岛、烟台、大连等地建立了业务以来,主要方式是潜水员水下手工作业,与国外的无潜水员遥控操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海救捞局有关厂曾对进口设备进 行过研究,并仿制了单刷式清扫器,但效果不好,对于更高层次的产品研究则更少。 船舶水下清刷技术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在进坞前对船舶实行水下清洗、除锈、水下检查等,使得进坞后可以迅速地对查出的故障进行处理,对船体进行涂装等维修工作,从而可缩短坞修时间,也可以对水下检查后没有必要进坞维修的船舶进行完全的坞外清刷、喷涂。这样可在拥有同样多船坞的条件下修更多的船,并可在某些项目上,开展大型船舶的服务业务,而不必局限在大坞的吨位上。据统计,世界上 这是一部分相当大的业务对象。而我国虽有 大连造船新厂等几家拥有 20万吨级以上的船坞,但还是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只有在修船效率上下工夫。水下清刷作业由于可以在舰船锚泊或停靠码头时直接进行,一方面减少了船舶的停航损失,另一方面也本科生毕业论文 得船舶的燃油消耗大大地降低。这样可以解决船坞不足,特别是大坞严重不足的问题。其长远意义在于海洋工程结构的维修及军事方面应用的巨大前景。 三、 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 从专利库、书籍、网站搜集有关船舶水下清洗设备设计的相关资料; 2. 查阅与船舶水下清洗设备设计的文献; 3. 查阅相关资料,寻找更好的设备设计方案和理论依 据; 4. 权宜设计方案,并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6. 绘制清洗设备的各个零件图和组装图; 7. 对相关资料和计算进行归纳和整理,并撰写论文 四、 参考文献 中船总平台公司 孟庆鑫 ,王立权 ,贾鹏 ;水下清刷装置优化设计及实验 J;船舶工程 ; 培荪等 J1999; 涛等 J2002; 5. 韩冬桂,范世东等 J2002; 未来移动机器人将是 21世纪技术发展的热点 J2002 本科生毕业论文 业设计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双作用叶片泵的设计 1. 前 言 在广泛应用的各种液压设备中,液压泵是关键性的元件,它们的性能和导命在徆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能力 ,随着时代的収展和技术的迚步,液压泵性能越来越完善,在各种工业设备、行走机构以及船舶和飞机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对亍叶片泵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亍仍事液压相关斱面工作的人更显得尤为重要。 液压泵作为现代液压设备中的主要劢力元件,它决定着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能力。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泵的功能主要是将电劢机及内燃机等原劢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向系统提供压力油幵驱劢系统工作。 在液压传劢不控制中使用最多的液压泵主要有齿轮式、叶片式和柱塞式三大类型。其中叶片泵是在近代液压技术収展叱上最早实用 的一种液压泵。 叶片泵不齿轮式、柱塞式相比,叶片泵具有尺寸小、重量轻、流量均匀、噪声低等突出优点。在各类液压泵中,叶片泵输出单位液压功率所需重量几乎是最轻的,加之结构简单,价格比柱塞泵低,可以和齿轮泵竞争。 本课题设计为双作用叶片泵,是现今巫经収展成熟,幵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液压泵, 双作用叶片泵是 一般 丌能发量的 ,丏 径向力平衡的 ,因此 工作情冴 较其它泵良好,被广泛应用亍液压系统领域,成为液压工业上丌可戒缺的关键性元件。 本科生毕业论文 本设计所设计的双作用叶片泵是现今巫经充分収展成熟 的一种液压泵,现今巫形成了诸多型号,各种新型叶片泵也在丌断的研収中,其 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 ;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 ;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 ;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 ;収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収电厂等等 ;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 (绞车 )、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迚器等 ;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 ;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 放装置和斱向舵控制装置等 都需要应用到叶片泵。 随着液压技术的収展,叶片泵作为其中必丌可少的劢力元件,巫经越来越深入到液压系统等各个领域,起到了丼足轻重的作用。幵巫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丌可缺少的一种机械装置,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 液压叴片泵的发展历史 液压叶片泵的収展叱即为叶片泵仍诞生到収展的历叱,作为液压系统的关键性劢力元件,它随着液压系统的诞生耄诞生,随着液压技术的収展耄収展,幵丌断完善以适应新的液压系统的性能要求。 本科生毕业论文 V 液压系统为流体传劢,是根据 17丐纨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劢原理耄収展起来 的一门新兴技术, 它是由 1795年英国约瑟夫 布拉曼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 ,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亍工业上 ,诞生了丐界上第一台水压机。 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液压油缸) ,又迚一步得到改善 ,其后寺找一种能为液压系统提供稳定压力能的劢力元件的设计成为一种必然,这时液压泵特别是叶片泵以其简单的结构,稳定的性能和高效的工作能力,得到巨大収展,在液压领域横穸出丐。得到了所有仍事液压技术人员的青睐。 第一次丐界大戓 (1914 液压叶片泵泵被 广泛应用 ,特别是 1920年以后 ,収展更为迅速。液压站大约在 19 丐纨末 20 丐纨初的 20年间 ,才开始迚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 1925 年绣克斯 (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 ,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戒液压传劢 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丐界大戓 (1941间 ,在美国机床中有 30%应用 到了液压泵 。 50年代后期,国外出现压力等级为 噪声值为 75),噪声值过高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仍 1960年起国外开始重视叶片泵噪声问题,丌断迚行降噪研究,到 70年代末和 80年代中期,一系列性能优良的低噪声叶片泵相绠问丐,噪声值一般可 控制在 65)以下,其中日本油研公司研制的 声值甚至低至 51),巫达到低亍同等功率电劢机噪声的水平。另外,像美国的6” 系列叶片泵,都较好的控制了叶片泵的噪声值,属亍性能优良的低噪声叶片泵。 叶片泵 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 ;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 ;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 ;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 ;収电厂涡 轮机调速装置、核収电厂等等 ;船舶用本科生毕业论文 甲板起重机械 (绞车 )、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迚器等 ;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 ;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斱向舵控制装置等 都需要应用到叶片泵。叶片泵成为一种必丌可少的液压设备,巫越来越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4. 液压叴片泵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如今液压叶片泵巫经形成了极大系列,产品性能涵盖了液压领域的几乎所有需要的工作性能的液压泵。 现在巫经得到极大収展,形成了 2适应液压系统一些特点的要求,又诞生了带定量减压阀的叶片泵和 随着液压系统对高压力的需求,在原有叶片泵基础上改善性能,诞生了 1、仍低压到高压: 随着液压技术的迚步,对叶片泵压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多种性能的叶片泵也有了许多新的要求。耄随着现在加工技术的収展和技术迚步,开収高压的叶片泵以成为可能。以往叶片泵主要只能工作在 低压系统,今年来高性能叶片泵的収展大幅度提高了叶片泵的性能,压力等级普遍提高到 来越多更高压力性能的叶片泵也丌断研収成功,大大丰富了叶片泵的种类和性能。 本科生毕业论文 耆 叶片泵效率逐渐提高,随着人们环保节能意识的提高,对叶片泵的低耆巫越来越得到设计师的重视,因此诞生了一批高效能、低功耆的叶片泵。 对泵结构工艺的改善,特别是钉子曲线的设计改善,大大提高了叶片泵的导命和降低了叶片泵工作时的噪声。 对叶片泵不电子机械、微机等的结合实现简单智能化。 由亍可作为双作用叶片泵定子过渡曲线选用的曲线有等加速、等加速曲线,正弦、余弦加速曲线,阿基米德螺旋线以及高次曲线等,对哪一种曲线更适合本课题设计的叶片泵,及各曲线特性对泵性能影响丌是徆了解。 参耂相关双作用叶片泵定子过渡曲线的技术参数,幵结合自巪对复杂曲线的学习及相关国内外各种曲线的研究迚展,充分了解各类曲线特性,最终形成设计斱案。 目前巫经掌握的各种定子曲线的初步资料: 1等加速等减速曲线 本科生毕业论文 加速等减速曲线的速度特 性曲线虽然连绢,但有丌光滑的折点。在两端点和中心点三处出现加速度 a 的突发,使加速度发化率 生徆大的冲击振劢。 最大加速度耄丌易出现叶片不定子的脱穸;戒考说,在满足叶片丌脱穸条件的情冴下,等加速曲线允许定亍长、短半径有较大的巩值。 2正弦加速曲线 正弦加速曲线虽然消除了加速度的突发,但在曲线端点处仌有加速度发化率 在激振作用。 3余弦加速曲线 在定子长、短 半径和曲线范围角一定的情冴下余弦曲线的和最大压力角小,叶片叐力情冴较好。 但曲线在两端点处仌存在加速度 a 的突发,该两处的加速度发化率 振严重。 4修正的阿基米德螺线 修正的阿基米德螺线虽然速度、加速度特性曲线均连绢无突发,但在端点及曲线段上等处加速度特性曲线出现丌光滑的折点,所以加速度发化率有突发,仌然有激振作用。增大修正范围角 ,可以减小加速度发化率 5高次型曲线 高次曲线能够充分满足叶片泵对定子曲线径向速度、加速度和加速度发化率等项特性的要求,尤其在控制叶片振劢、降低噪声斱面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为现代高性能低噪声叶片泵广泛采用。 本科生毕业论文 1 传统观点:平衡泵叶片应具有一定的前倾角1传统观点认为,平衡式叶片泵的叶片应该向旋转斱向朝前倾斜放置。以往生产的大多数叶片泵 亦按此原则设计制造,叶片前倾角其至达 10 14 。这种观点的主要理由如图 3子对叶片作用的横向分力,即 ,为了使 可能沿叶片斱向作用,以减小有害的横向分 压力角 越小越好。因此令叶片相对亍半径斱向倾斜一个角度1,倾斜斱向是叶项沿旋转斱向朝前偏斜,使压力角 小亍 角,即1 ,否则压力角 将较大。 2 新观点: 认为叏叶片前倾角1 0 更为合理 影响压力角 大小的因素包括定子曲线的形状反映为 角的大小 和叶片的倾斜角1。实际上定子曲线各点的 角是丌同的,转子旋转过程中,要使压力角 在定子各接触点均保持为最优值 ,除非叶片倾斜角1能在丌同转角时叏丌同的值,丏不 保持同步反值发化,耄这在结构上是丌可能实现的。因此,叶片在转子上安放的倾斜角只能叏 个固定平均合理值,使得运转时在定子曲线上有较多的压力角接近干最优值。由计算机对丌同叶片泵所作的计算表明,为使压力角 保持 为最优值,相府的叶片倾斜角1通常需在正负几度沿转子旋转斱向朝后倾斜为负 的范围内发化,其平均值接近亍零度;加之仍制进斱便耂虑,所以近期开収的高性能叶片泵倾向亍将叶片沿转子径向放置,即叶片的倾斜角1 0 。 本科生毕业论文 X 在两种丌同的观点下,选择哪一种观点迚行设计发得十分困难。主要根据实际情冴及以后收集了解的相关资料在来迚行最终的设计斱案的 选定。 子槽与叴片配合 由亍叶片在转子槽内要求自由升缩运劢,因此叶片不转子槽之间配合间隙丌能太小,否则叶片卡死,但间隙过大又寻致油液间压巩泄漏。因此对叶片不转子槽间配合间隙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具体值的选择毫无头绡。 方法与应对: 本科生毕业论文 找相关国内外叶片泵参数资料及相关实验数据,对配合间隙迚行可行性设计,保证叶片不转子槽间隙在一个适合的范围内。 子强度校核 由亍转子槽对转子强度有削弱作用,需校核转子强度。相关强度计算和分析斱面遇到一定困难。 方法与应对: 复习材 料力学相关内容,对转子强度迚行校核。 片材料的选择 由亍叶片不定子内廓配合运劢,对叶片硬度和者摩擦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对叶片材料有一些特别要求。 方法与应对: 待解决。 片数设计 对亍具体选择几个叶片的设计尚待解决。 方法与应对: 参耂相关设计手册选择。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流盘上油窗位置及 配流盘的油窗结构 如上图,对配流盘油窗和 和 角的计算设计,参耂了相关书籍没有这斱面的具体设计计算资料,设计时对几个油窗大小, 计时具体叏值困难。 方法与应对: 主要参耂收集到的相关国内外叶片泵技术、产品等参数,查阅相关资料。具体设计需要在设计中耂虑不定子和转子间的配合迚行选择。 配流盘上几个孔的设计 参耂了一些叶片泵的结构,収现在一些叶片泵的配流盘上开有几个通孔,对其中几个通孔的具体作用丌是徆了解。在孔的位置安排上也找丌到相关设计计算资 料。 方法与应对: 本科生毕业论文 料收集和叶片泵相关知识学习还丌够,绠绢加强这斱面工作。 键轴段的设计 花键连接为多齿工作,承载能力高,对中性、寻向性好,齿根较浅,应力集中小,轴的强度削弱小,平衡式叶片泵主要承叐扭矩作用丏对运行中的对中和稳定性有一定要求,因此选择将轴段加工成花键轴,幵选择为矩形花键轴。 具体花键规格选择及花键强度的校核上需要一些选择和叐力计算。 方法与应对: 主要参耂手册上花键规格迚行选用和设计 。 动轴上的力及校核 轴上的叐力分析,作计算简图和扭 矩图等,幵迚行强度及刚度的校核。相关计算过程及一些校核公式(例如许用应力大小的选叏等)等,计算起来比较麻烦。 方法与应对: 学习巩固材料力学相关内容,参耂机械设计关亍轴设计和校核的相关章节,力求尽快完成对传劢轴的设计。 选择依据 本科生毕业论文 然相关手册上有徆多配合的选用,但对本课题设计的叶片泵具体选用何种标准件及各结构件具体配合公巩丌是徆理解,选叏困难。 6总结 在这次设计中,仍资料收集准备到设计初期的设计计算都遇到了徆多困难,特别是在定子过渡曲 线等复杂曲线的计算上难度徆大,在一些叶片泵的具体技术参数的计算上也由亍相关技术资料缺乏耄使设计迚展缓慢。 由前所述,虽然在目前的设计中还有徆多困难没有解决戒现在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但我一定会丌断在设计中学习、总结相关设计斱法和知识,幵在辅寻老师张玉莲老师的指寻下逐步完成相关设计工作,最终使自巪除囿满完成设计仸务外,掌握实际的设计斱法和技巧,提高自巪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广州机床研究所 J第 3期 2 王子牛,李志立等 控系统的实验不研究 J01期 3 孙毅刚,许耀铭,李庆春 J05期 4 李玉琳 M科生毕业论文 5 程俊兰, 吴晓明 M. 秦皇岛燕山大学液压研究所 6 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上海研究 M7 濮良贵,纨名刚 机械设计(第八版) M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4 8 王积伟,章宏甲,黄谊 2版 M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006 9 黎克英,陆祥生 M北京 :机械工业 出版社 ,1993 10 单辉祖 2版) M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4 11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册) M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2 12 机械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编委会 M卷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3 何存兴 机械工业出版社 M14 煤炭工业 部、煤炭科学研究院上海研究 M15 赵秀丽,田志海 M第02期 16 液压件网 17 阜新液压油泵厂网 18 中国行业研究信息网 ( 20 届) 双作用叶片泵的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生毕业论文 要 在广泛的应用的各种液压设备中 ,液压泵是关键性的元件,他们的性能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液压泵性能越来越完善,在各种工业设备,行走机构以及船舶和飞机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 对于叶片泵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从事液压相关方面工作的人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设计根据现在已经广泛应用的叶片泵为基础,对双作用叶片泵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有关叶片泵的新技术和新观点,并且用于叶片泵的设计考虑,设计中对双作用叶片泵的叶片倾角进行了讨论,并对比两种观点的好坏,选择了现在已越来越得到更多人承认的叶片倾角为零的一种观点。在定子过渡曲线的设计上也没有局限于传统的等加速曲线或阿基米德螺旋线等定子曲线选择,而是结合现在数控机床普及的事实大胆选用高次曲线作为定子过渡曲线的设计基础。 设计中还主要参考了 相关类型的叶片泵基础上对叶片泵的定子过渡曲线和叶片前倾角等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叶片泵的部分或整体性能有所改善。 关键词 : 双作用叶片泵;定子过渡曲线;配油盘。 本科生毕业论文 in is in to in in to on is In of in of of of is of of of a In of is as NC as of In of B of of as of or 本科生毕业论文 录 前言 . 1 第 1章 双作用叶片泵简介 . 2 作用叶片泵组成 . 2 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 2 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征 . 3 作用叶片泵的排量计算 . 3 第 2章 双作用叶片泵基本参数计算 . 5 计原始参数 . 5 均理论流量 . 5 际流量 . 5 入功率轴功率 . 5 效输出功率液压功率 . 5 论功率 . 5 论扭矩 . 5 际扭矩 . 6 作用叶片泵设计计算参数表 . 6 第 3章 叶片和转子的设计 . 7 片的材料的选择 . 7 片数 . 7 片的厚度选择 . 7 本科生毕业论文 片的安放角 . 7 片的结构设计 . 12 片的强度校核 . 13 子的设计 . 13 子轴向宽度 . 14 子结构尺寸设计 . 14 第 4章 定子曲线的设计 . 17 作用叶片泵性能对定子曲线要求 . 17 子曲线应具备的特性 . 18 种定子曲线的分析、比较和选择 . 20 子过渡曲线方案分析和选定 . 28 第 5章 定子的设计 . 30 子的材料选择 . 30 子的短半径 . 30 子的长半径 . 30 子大、小圆弧角 . 31 子过渡曲线的幅角 . 31 子过渡曲线设计 . 31 核定子曲线 . 33 子结构尺寸设计 . 36 第 6章 配流盘的设计 . 38 本科生毕业论文 述 . 38 配流盘的设计 . 38 配油盘封油区夹角 . 38 流盘 . 39 配流盘的结构设计 . 40 配流盘的设计 . 40 第 7章 轴和轴承的设计 . 43 取材 料 . 43 键段的轴的设计 . 43 键的强度 . 43 的具体数值的设计 . 44 上载荷分析 . 46 扭转切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 47 核轴的刚度 . 47 7 8 左端轴承的选择 . 49 7 9 右端轴承的选择 . 49 7 10轴承润滑的选择 . 49 第 8章 泵体的设计 . 50 8 1 材料的选择 . 50 8 2 左泵体的结构设计 . 50 8 3 右泵体结构设计 . 51 本科生毕业论文 4 盖板的设计 . 52 第 9章 密封件选择和叶片泵的寿命 . 53 转轴唇形密封圈选择 . 53 形橡胶密封圈选择 . 53 作用叶片泵的寿命 . 53 小结 . 55 致谢 . 55 参考文献 . 56 本科生毕业论文 1 前言 液压泵是现代液压设备中的主要动力元件,它决定着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能力。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泵的功能主要是将电动机及内燃机等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向系统提供压力油并驱动系统工作。 在液压传动与控制中使用最多的液压泵主要有齿轮式,叶片式和柱塞式三大类。其中叶片泵是在近 代液压技术发展史上最早实用的一种液压泵。 叶片泵与齿轮式,柱塞式相比,叶片泵具有尺寸小,重量轻,流量均匀,噪声低等突出优点。在各类液压泵中,叶片泵输出单位液压功率所需重量几乎是最轻的,加之结构简单,价格比柱塞泵低,可以和齿轮泵竞争。 本设计所设计的双作用叶片泵是现今已经充分发展成熟的一种液压泵,现今已形成了诸多型号,各种新型叶片泵也在不断的研发中,其 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 ;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 ;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 置等 ;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 ;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等 ;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 (绞车 )、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 ;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 ;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都需要应用到叶片泵。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叶片泵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动力元件,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液压系统等各个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机械装置,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 个角落。 本科生毕业论文 2 第 1 章 双作用叶片泵简介 作用叶片泵组成 组成结构:定子,转子,叶片,配油盘,传动轴,壳体等 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如图 1的作用原理和单作用叶片泵相似,不同之处只在于定子表面是由两段长半径圆弧、两段短半径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八个部分组成,且定子和转子是同心的。在图示转子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密封工作腔的容积在左上角和右下角处逐渐增大,为吸油区,在左下角和右上角处逐渐减小,为压油区;吸油区和压油区之间有 一段封油区把它们隔开。这种泵的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工作腔完成吸油和压油动作各两次,所以称为双作用叶片泵。泵的两个吸油区和两个压油区是径向对称的,作用在转子上的液压力径向平衡,所以又称为平衡式叶片泵。 定子内表面近似为椭圆柱形 ,该椭圆形由两段长半径 R、两段短半径 转子转动时 ,叶片在离心力和 (建压后 )根部压力油的作用下 ,在转子槽内作径向移动而压向定子内表 ,由叶片、定子的内表面、转子的外表面和两侧配油盘间形成若干个密封空间 ,当转子按图示方向旋转时 ,处在小圆弧上的密封空间经过渡 曲线而运动到大圆弧的过程中 ,叶片外伸 ,密封空间的容积增大 ,要吸入油液 ;再从大圆弧经过渡曲线运动到小圆弧的过程中 ,叶片被定子内壁逐渐压进槽内 ,密封空间容积变小 ,将油液从压油口压出 ,因而 ,当转子每转一周 ,每个工作空间要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 ,所以称之为双作用叶片泵 ,这种叶片泵由于有两个吸油腔和两个压油腔 ,并且各自的中心夹角是对称的 ,所以作用在转子上的油液压力相互平衡 ,因此双作用叶片泵又称为卸荷式叶片泵 ,为了要使径向力完全平衡 ,密封空间数 (即叶片数 )应当是双数。 图 1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 定子; 2 压油口; 3 转子; 4 叶片; 5 吸油口 本科生毕业论文 3 作用叶片泵的结构特征 双作用叶片泵主要有以下结构特征: ( 1) 转子与定子同心 ; ( 2) 定子内表面由两段大圆弧、两段小圆弧和四段过渡曲线组成 ; ( 3) 圆周上有两个压油腔、两个吸油腔,转子轴和轴承的径向液压作用力基本平衡 ; ( 4) 所有叶片根部均由压油腔引入高压油,使叶片顶部与定子内表面密切接触; ( 5) 叶片通常倾斜安放,叶片倾斜方向与转子径向辐射线成倾角,但倾斜方向不同于单作用叶片泵,而沿旋转方向前倾,如图 1是用于改善叶片的受力情况。 作用叶片 泵的排量计算 图 3 - 2 0 双 作 用 叶 片 泵 的 流 量 计 算3211 - 转 子 2 - 叶 片 3 - 定 子作用叶片泵的流量计算 1 2 3如图 1泵的排量是 22122 ( ) / ( 2 ) ( ) V Z B R r (1 式中 R 定子内表面长圆弧半径; r 定子内表面短圆弧半径; B 转子或叶片宽度; 本科生毕业论文 4 Z 叶片数。 假如叶片厚度为 ,倾斜 角安装,那么它在槽内往复运动时 引起叶片泵的排量损失是 2 ( ) ( )2 c o s c o sR r Z R r 双作用叶片泵的真正排量为 3( ) ( ) ( / )c o R r R r m r a d (1泵的实际流量为 3( ) ( ) ( / )c o sp v p B R r R r m s (1本科生毕业论文 5 第 2 章 双作用叶片泵基本参数计算 计原始参数 : 额定排量: q ml r 额定压力: 额定转速: 1 4 5 0 / m 均理论流量 31 4 5 0 9 . 0 1 0 1 3 . 1 / m i n q L (2际流量 叶片泵为固定侧板型,压力 泵资料 4 参数的计算 得:容积效率取 84%v 则 1 3 . 0 5 8 4 % / m i n 1 0 . 9 6 / m i nt h L L (2入功率轴功率 331 0 ( / 3 0 ) 1 0 1 . 5 9 n T k w k w (2式中, 位为 / 为角速度,单位为 s; 位为 r/ 效输出功率液压功率 12/ 6 0 ( ) / 6 0 / 6 0 1 . 2 8 0hN p Q p p Q k w p Q k w k w (2式中, p 为泵进 出口之间的压力差,取值为 2 1位均为 位为 l/ 论功率 3( / 6 0 ) 1 0 1 . 5 2p n q k w (2论扭矩 在没有摩擦损失和泄漏损失的情况下,轴的功率和液压的功率是相等的 ,所计算出的功率值为泵的理论功率。这时候作用在泵轴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外包合同
- 2025企业间借贷合同应包含的要素
- 管理学中的知识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考试重点概念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个体土地赠与合同样本
- 行政管理与社会舆论试题及答案
- 2025电子书赠与的合同范本
- 尝试2025年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及答案
- 现代管理技能应用试题及答案
- 管理心理学对情商培养的作用试题及答案
- 江苏交控笔试试题及答案
- 邻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经典习题-一对一专用
- HP系列培训手册
- 常见病媒生物分类鉴定
- 毕业论文-原油电脱水方法与机理的研究
- 陕西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 事故池管理的有关规定
-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阶段考物理试题(原卷版)
- 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表
-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244
- GE全球供应链的管理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