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 轴端挡圈落料、冲孔、冲槽连续模【全套11张CAD图】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21356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5-17
上传人:hon****an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丁**(实名认证)
江苏
IP属地:江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轴端挡圈落料
冲孔
连续
全套
11
十一
cad
- 资源描述:
-
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主要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尽寸大小、精度要求及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2)制定冲压件工艺方案:在分析了冲压件的工艺性之后,通常可以列出几种不同的冲压工艺方案(包括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寿命高低、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然后确定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 内容简介:
-
462 (2007) 334338of on in a, 13 by of or by gZr in to be up 73 K 23 gZr 2. nZr as an of is of by of of of 1. in as an in g of of +420 2 21911372; +420 2 jJ. a)3,4. A E on grto uo et 5. Nd to gr of at as a of of 6. gE(Zr)if n a uo et 7 in a n on et 8 et 9 a of E = Y, 2006 0 005; in of on Zr by in 93 83 K. Mg or to as of is to at nZr , 6, , 005; 5 005of in by by of by to to in to a of gE as to of of to in a et (2007) 334338 335of n d a Ho r. of an in as to of in of on of kg/kg/828 5 in as of RR in of is of up 83 K) as 5 3 Zr by of up 83 of by of in of 273783 K) of of as An EM on Zr or of 013 K, r+12. in a 1% 23 K a 0:1 a 73 K. in to in 93783 K in 0 K/30 by in up 13 K in in a up 13 K in an at in of a in 7 K 04dc in of of RR as 3393598 3 1813813 5 1803ve by of 93 of to (293 K)/(77 K), in to of to to of a 000FX N 10000 EM as of to of a 2 ), of RR of 2 6 3336 J. a et (2007) 3343381. of to up gEZr nd nd as as in 0to in 1. of a up 03 K by a 23543of in 2 39251 9252 of in 2 31 0 2 0 0 1 2 1 61 0 2 0 1 1 6 D of to be a = nm,b = nm c = a on a of in up 43 K. D 1 0 2, 0 0 1 2 1 6 of b)83 K (14%). to of is by RR )to a in in % 03693 K 8%)of of ax n d in of be on of gd- of gEZr in as Nd (3. .A in in as of a up 0 as as at up 0 in of of up 43 K, a 7%). Y- a a) of n. a et (2007) 334338 3373. of a in gEZr up 43 K. (a) 1 0 2, (b) 0 0 1,(c) 2 1 64) 93 K,in a in 03693 K.A in +7%). in RR 93 K, of to of to to an of 5% An in of a in as in n5. a g to is 7 10, 79.4 11,95 12 ). It by n r in to rZn to of to of as in is by d ned EM up 53 K, nY in up 93 K. (na of 03 K (13%). At 33 K), a is 0% of as It of in as by in ). of in as as 93 83 nZr in up 53 K. (338 J. a et (2007) 3343381,in of is up of by up 83 K of 23 K. of 513603 K) on of in to a Zr by a 2%)23 K to n,Nd g is in in of of at 53 K)of n- to 93 up 83 K of 23 K to in to by 3/is A. 1 (4) (1999).2 1995.3 L. 4) (1996) 127130.4 M. 20(2004) 16611665.5 J. 230 (1995) 109114.6 W. Y. X. L. Z. J. 22 (2003)445447.7 28(1993) 1513.8 A. A. T. 69 (1994)351.9 A. A. T. Y. K. 70 (1994) 169.10 P. y, I. a, B. J. F. Z. 11(1999) 888891.11 B 23 (1981) 25312535.12 J. B. 1 (1963) 240273.在含有稀有元素 n工工艺对相变的影响 a , a 捷克人民共和国布拉格查尔斯大学的数学和物理教师 , 6, 2005年 8月 30日 被一般承认,从 2005年 12月 13日开始校订, 2005年 12月 15日被接受。 摘要 我们 进行了一项调查,旨在研究退火对镁合金(镁 3%,锌 1%,钕 )在沉淀过程和显微结构的稳定性的作用,这种合金是在多种凝固条件形成的。该合金是在有或者没有后续挤出的情况下挤压铸造和喷雾成形的。在退火温度从 293变到 783选定状态的显微结构在透射电镜技术显微镜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因为他们具有特殊的属性,例如低密度,高强度,良好的机械加工性和实用性镁合金广泛应用于天空,航空,汽车或休闲工具。在稳定升高时因为他们适度的机械延展性,镁基合金的引用也是有限的。 通过使用现代加工工艺(合成物,快速凝固合金,加入纳米颗粒)或者使用非传统的合金元素,像稀土元素可以改良镁合金。 1通过减少生产必要的步骤 ,并且提高微观结构的细化,压制和宏观分离的属性的优势, 喷射成型,作为快速凝固的种加工工艺,是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的。 这种技术已经应用于含 镁 3%, 锌 1%, 钕 的合金研究中。 锌通常作为一种合金元素加入商业镁合金中, 在过饱和的固体溶液分解过程中,镁锌合金的且它还参与相的发展,这种相可以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抗蠕变性能。 大多数 如铈 ,钕和 镧系 元素, 由于晶界网络的形成相对 低的共溶性他们能与 镁形成 共晶系统并且提高合金的铸造性能。 连续合金的开发能够使 以 2. 高温性能的重大的改进使近来许多的合金能够在高达 537g用温度才 423K3,4被 称为 被广泛用于商业因为他们的强度高 ,良好的可塑性和耐腐蚀性 5. 由于包含的稀土粒子的形成 , et gr 稀土元素具有强化效应,在合金挤出的过程中 它们能够抑制 抑制的动态再结晶 。 6. 在 中 加入 3 的 更高温度下的 屈服强度 和极限拉伸强度 , 最终导致晶粒细化并且有 的形成。 如果冷切速率足够高,在 n金中能够形成准晶体 7 et g二十面体的准晶 相 是 呈 五重对称分布的。 从这时起, et 8 和 et 9已经用稀有元素 Y , Ho 十面体的 准晶体家族。 图表 1 合金成分: 义成分) n 挤压铸造和挤压材料 射成形材料 射成形挤压材料 土元素包含 由于晶界的稳定性 ,更高的耐腐蚀和延展性等,准晶体的存在能够提高合金的机械加工性能,如更高的硬度,更高的热稳定性。 在这篇论文提 到的工作中,退火温度达到 783过相对电阻率的变化我们研究了 变,对选定状态的显微结构在透射电镜技术显微镜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温度线性增加的过程中我们用电阻仔细研究了显微结构的发展与相变。阻值测量的结果与微观硬度的测量结果一样,这些显微硬度也是用阻值测 量 的方法测定的。 分析 利用透射电镜 (物质的选定的状态进行了微观结构的分析 。 含 在有或者没有后续挤出的情况下挤压铸造和喷射成形的。 熔体在喷射的过程中的温度是 1013K,过程气体为 1 压铸造是在 1%以 50:1降低温度在57323所研究的合金在成分在图表 1中列出。 等温退火时相对电阻率的变化取决于在 2937830 K/30 次退火后淬火于液氮中使退火温度达到 513高 的退火温度。 在 513于 氩保护 气氛的熔炉进行热处理。每一 次加热之后 在电阻率的测量中使用 以首写字母为在一个虚 拟的标本系列中 相对电阻率的变化 _ / 是通过直流四分法精确到了 410 图表 2 所研究合金的测量与计算密度 合金的测量密度 kg/ 合金的计算密度 kg/挤压铸造和挤压材料 1828 5 1819 喷射成形材料 1598 3 1813 喷射成形挤压材料 l 1813 5 1803 电流换向抑制附加的温差电动势效应。 在材料选定的状态下 电阻率的价 值也是在293 (293 K)/ (77 K),这不依赖于样本的形式,也不需增加材料的纯度。电阻率的测量反映了机械属性的热稳定性和微观机构的发展, 微观硬度 维氏硬度 0.1 的测量也是在这种处理下进行的 用 透射电镜、电子衍射 ( 确定 沉淀相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使用一个 0000000微量分析仪) 跟那些测量电阻率和硬度的样本制备一样, 透射电镜 样 本 也是由 等时 退火过程 制备的。 注射成形的合金晶粒尺寸一般为 1 中列出。注射成形材料的标准密度和计算密度的巨大差别表明,材料内具有很多孔(大约 12 ),这表明材料有很大的脆性。 图表 3总结了材料在指定热处理状态下 维氏 硬度。 注射成形合金的最低硬度测量值和 数也支持空点的存在。对于在开始阶段两种挤出的合金 挤压铸造合金和注射合金的微观硬度值相对要些。 图表 3 合金 铸 态) 小的电阻) 火到 783 K) 射成形挤压材料 33K 5 3 喷射成形材料 2 4 挤压铸造和挤压材料 93K 6 3 图 1. 在多种预备的状态的 n着等时退火至 783射和挤压成型;没有推出的喷射成型;压铸和挤压成型;压铸和二次推出;喷射和二次推出) 在研究的合金中由 等时退 火,退火曲线 后 相对电阻的变化 _ / 0在图 1中进行了比较。 注射成形合金的退火曲线表明,电阻在等时退火到 603温度到达 783最有可能是由导致基体纯净的沉淀过程造成的,这已经由(表 3)渐增的 在两个温度变化范围内( 423543%,和 603693降低 18%K) 退火对注射成形和挤出形成材料电阻的减小影响较大。 在 铸态时 在喷射成型 和挤压 成型 合金 可以观察到含锌和 团 ,见图 2a。 在 何已知的基础上的相中不能 索引 到 艾德模式 图表 4 测角仪位置的测量角度和在他们极点间的角度 位置 123 侧向角度 _ 向角度 _ 图表 5 在某种程度上 )极点间的角度 极点 123 极点 1 0 2 0 0 1 2 1 6 1 0 2 0 0 1 2 1 6 采用 来自 不同颗粒的 四艾德模式 建立 a = b = nm c = 释在 一个 使 单一的 粗晶 倾斜试验中得到了证实,这种相的 粒子 处在等时退火到 543艾德模式 被索引为明确的 1 0 2, 0 0 1 和 2 1 6 图 实验误差 内,见图表 4和 5。 在铸 态下喷射形成和挤压 成型的 材料合金的晶粒中可以观察到相对大的位错密 度。 在 含 粒内(约 30 晶界处(约 50 微粒已经在这种材料中列出来,见图 2b。 在退火到 543以观察到 位机构的恢复,这导致硬度 (7%)。 图 2. 喷射和挤压成型的 n a) d(的矩形微粒的黑色聚集物,( b)包含 Y明视场 透射电子显微镜 ) 图 3. 等时退火到 543gE a)极点 1 0 2; (b) 极点 0 0 1,(c) 极点 2 1 6 在退火到 693 以检测到 细腻 ,致密 散布 的 含有 表 4),这导致 在一个范围内的 603, 电阻率有所下降。 在 这个过程中 显微硬度有轻微的上升 ( +7%)。 退火到 693表 3证实了由于沉淀过程,对基体的纯度更有效。 与非挤压材料的退火不同,喷射成型和挤压成型材料退火需要更高的温度,这导致 电阻率 比原来的增加 了 超过 25%以上 。 在喷射成型的材料中可以观察到电阻率的增加, 这支持了在精制状态下溶质更高程度的浓缩,但是在挤压成型材料中不成立,挤压成型材料在 573623 在喷射成型和挤压成型合金中,电阻率比 铸 态 时 的增加 最可能是由于合金中包含 n状和椭圆状)相的沉淀物引起的,这些沉淀在退火到 753图表 5. 图 4. 在等时退火至 693喷射和挤压成型的 nn 明视场 透射电子显微镜 ) 实验数据表明,在镁基体中 1 对 较大, (77 10, rn 和 是也能导致观察到的电阻显著增加。 伴随着压铸和挤压试样的等时退火到 603K,相对电阻率的变化可以用轻微连续的电阻降低值描述(最小值 13%)。 类似于喷射成型和挤压成型材料,在更高的退火温度下(超过633 K),能够观察到电阻率显著的增加(比铸态合金的值高过 60%)。 有证据表明在基体中,沉淀相溶解之后溶质的浓缩会增加,这由 表 3)的降低得到了证实。 这 个结果调用所谓的 第二次运行的 测量,在这个测量中, 逐步等时退火的挤压材料试样(喷射成型材料和压铸材料)又重新从 293 83 5. 等时退火至 753gEn明视场 透射电子显微镜 ) 在第二次 进 行时的相对电阻率的变化(图表 1 虚线)大体上比第一次 进 行时的大,并且电阻形状退火曲线相似。 这个结果清晰地表明等时 热处理到更高的温度显著地抑制加工工艺的影响。 在第二次从室温到 523第一次等时退火到 783饱和能够促进亚稳态相的发展。 主要的电阻率的降低 ( 513603 K) 表明 几个沉淀过程是同事发生的。 视电阻率 的 变化 ,喷射成型试样在沉淀过程的 温度范围 不同,大幅挤压 之后同一标本暴露再 第二次 进行相同的等时 热处理。 由喷射成型制备的含 12%) ,这导致极大的脆性。在 623的没有报道的包含 d 和 子的团聚 物呈现的。 在等时退火过程中,这些团聚物变粗糙转变成单一的粒子并且在高温( 753K)下部分溶解。包含微细,致密的 相的沉淀会导致退火到 693喷射成型合金等时退火到 783K,压铸成型合金在 623 感谢 特别感觉捷克科学委员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A. 1 (4) (1999). 2 1995. 3 L. 4) (1996) 127130. 4 M. 20(2004) 16611665. 5 J. 230 (1995) 109114. 6 W. Y. X. L. Z. J. 22 (2003)445447. 7 28(1993) 1513. 8 A. A. T. 69 (1994)351. 9 A. A. T. Y. K. 70 (1994) 169. 10 P. y, I. a, B. J. F. Z. 11(1999) 888891. 11 B 23 (1981) 25312535. 12 J. B. 1 (1963) 240273. 开题报告 题 目 轴端挡圈落料、冲孔、冲槽连续模 学生姓 名 班级学号 专业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冲压件 )的成形加工方法。 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 冲压加工作为一个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加工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统计,冲压件在各个行业中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在汽车、电机、仪表、军工、家电等方面所占比重更大。采用冲压模具生产零部件,具有生产效益高 ,质量好,成本低,节约能源和原料等一系列优点,它 已 成为当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 模具工业已被我国正式确定为基础产业, 早 在“十五” 期间就被 列为重点扶持产业。从1997 年开始,我国模具工业产值超过了机床工业产值 。因此模具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冲压生产而言,单工位模具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而且钣金零件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就需要多副单工位模具才能实现。如果采用 级进模进行生产,就可以改变这些缺点。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具 有生产周期短、用操作人员少、精度高、寿命长 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因此 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冲模。 本次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给我安排的是 大法兰筒形件落料拉深 冲压模具设计。通过对零件 进行工艺分析, 得出 零件的主要加工工序主要有:落料、 拉深 等。 经过回顾 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参考 相关文献资料,以及 指导老师指导 之后 ,我初步理清了本次设计的基本思路 ,掌握了有关毕业设计的基本方法。 希望通过完成本次设计,我能更 好 地 了解模具设计过程,进一步的掌握模具的相关结构,为今后步入模具行业打好坚实基础。 二、 文献综述 1、中国冲压模具的 发展现状 中国冲压模具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带了我国的经 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模具的市场的需求量也进一步的增加。模具行业也一直以 15%左右的增速再发展。因此带来的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的巨大变化,一些国有专业模具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同时也带来了以集体、独资、私营和合资等形式的快速发展。 赋有“模具之乡”的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是现今我国规模最大的两个地方;广东地区也渐渐掀起了开建模具厂的浪潮;其中科龙、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或是外商独资形式的模具企业现也有几千家。 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 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 陆续开始使用 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 件,并成功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东风汽车公司模具厂、一汽模具中心等模具厂家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此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 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例如,吉林大学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所独立研制的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分析 件,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注塑模、汽车覆盖件模具和级进模件,上海交通大学模具 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模 件等在国内模具行业拥有不少的用户。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 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 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 2、中国冲压模具的发展方向 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要求服务。达到这一要求急需发展如下几项: (1)全面推广 术模具 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普及 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将加大 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 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术跨地区、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虚拟制造成为可能。 (2)高速铣削加工国外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铣削加工,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并可获得极高的表面光洁度。另外,还可加工高硬度模块,还具有温升低、热变形小等优点。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汽车、家电行业中大型型腔模具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它已向更高的敏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3)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 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诸多功能,大大缩短了模具的在研制制造周期。有些快速扫描系统,可快速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实现快速数据采集、自动生成各种不同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不同格式的 据,用于模具制造业的“逆向工程”。模具扫描系统已在汽车、摩托车、家电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相信在“十五”期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电火花铣削加工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也称为电火花创成加工技术,这是一种替代传统的用成型电极加工型腔的新技术,它是有高速旋转的简单的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 ),因此不再需要制造复杂的成型电极,这显然是电火花成形加工领域的重大发展。国外已有使用这种技术的机床在模具加工中应用。预计这一技术将得到发展。 (5)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估计目前我国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已达到 30%左右。国外发达国家一般为 80%左右。 (6)优质材料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相应的 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否能充分发挥模具钢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模具热处理的发展方向是采用真空热处理。模具表面处理除完善应发展工艺先进的气相沉积 ( )、等离子喷涂等技术。 (7)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磨与抛光方法替代现有手工操作,以提高模具表面质量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8)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发展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目标。模具自动加工系统应有多台机床合理组合;配有 随行定位夹具或定位盘;有完整的机具、刀具数控库;有完整的数控柔性同步系统;有质量监测控制系统。 我国冲压模具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不小,因此 要发挥整体优势和综合竞争力,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合作机制,创造性地工作。也需要加大对模具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训投入。 课题名称为 大法兰筒形件落料拉深 冲压模设计 , 法兰筒形件 如 上图 所示; 材料 08 钢 ,料厚1 三 、设计内容与步骤 1)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主要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尽寸大小、精度要求及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2)制定冲压件工艺方案: 在分析了 冲压件的工艺性之后,通常可以列出几种不同的冲压工艺方案 (包括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 ),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模具寿命高低、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然后确定最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 3)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 在最经济的原则下,决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和下料方式,并确定材料的消耗量。 4)确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型式: 根据所确定的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形状特点、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模具制造条件、操作方便及安全的要求,以及利用现有通用机械化 、自动化装置的可能,选定冲模类型及结构型式,绘制模具结构草图。 5)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 1)计算毛坯尺寸。 2)计算冲压力。 3)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4)计算或估算模具各主要零件的外形尺寸,以及卸料橡胶或弹簧的自由高度等。 5)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6)对于拉深模,需要计算是否采用压边圈,计算拉深次数、各中间工序模具的尺寸分配等。 6)选择压力机 7)绘制模具总图和非标准零件图 8)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9)所有设计文档、资料的整理、收尾、答辩。 四 、绘图任务 ( 1) 模具总装配图 ( 2) 模具零件图 ( 3) 模 具总成三维图(可选) ( 4) 模具主要零件三维图(可选) 五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获得情况 【 1】王孝赔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 2】杨玉英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 3】肖景容、姜奎华 冲压工艺学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 4】王新华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 5】黄毅宏、李明辉 模具制造工艺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 6】薛啓翔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 7】 王芳 编 .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9 【 8】 郑家贤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5 【 9】牟林、胡建华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0】吕瑛波、王影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六 、设计过程进度计划 2011 年 2 月 6 月 21 3、 28 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开题报告; 2、 4 月 1 日 4 月 10 日 英文论文翻译 3、 4 月 15 日 4 月 25 日 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5 月 3 日 5 月 6 日 冲压工艺设计:冲压工艺性分析,制定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的计算,排样和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5、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