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5492-1985 粮食、油料检验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定粮食和油料在色泽、气味及口味方面的感官检验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粮食及其制品、油料作物的品质检测,通过标准化的方法确保了不同批次或种类之间的比较具有科学性和一致性。

根据此标准,色泽检验需在自然散射光线下进行,要求光源稳定且无色偏,同时背景颜色应为中性灰色或白色以避免对样品颜色产生干扰。检验时将待测样品与已知的标准样品对比,评估其颜色是否符合预期,包括颜色的深浅度、均匀性等特性。

对于气味的鉴定,则是通过嗅觉直接感知样品散发出来的气味,并依据经验判断是否有异常味道存在,比如霉变味、酸败味或其他不良气味。此外,还需注意环境因素可能对嗅觉造成的影响,在相对清洁且无强烈异味的环境中进行操作更为准确可靠。

至于口味鉴定部分,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粮食或油料产品(如食用油脂),通过品尝来评价其口感特征,这包括但不限于油腻感、苦涩度以及其他任何非正常味道的存在情况。进行此类测试前通常需要先清除口腔内的残留物,并保证评测者处于良好健康状态以便于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整个过程强调了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胜任此项工作。同时,为了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重复性,所有参与感官检验的人都应该接受统一标准下的培训,并定期参加考核以维持其专业能力。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5492-2008
  • 1985-11-02 颁布
  • 1986-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5492-1985_ 粮食、油料检验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_第1页
GB 5492-1985_ 粮食、油料检验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_第2页
GB 5492-1985_ 粮食、油料检验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5492-1985_ 粮食、油料检验 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492of 料的色泽、气味、口味的鉴定。色泽鉴定鉴定时,将试样置于散射光线下,肉眼鉴别全部样品的颜色和光泽是否正常。对试样呵气,立即嗅辨气味是否正常。60温水杯中保温数分钟,取出,开盖嗅辨气味是否正常。8口味鉴定成品粮应做成熟食品,尝其味道是否正常。4结果衰示正常的粮食、油料均具有固有的颜色、光泽、气味和口味。鉴定结果以“正常”或“不正常”表示之。对不正常的应加以说明。国家标准局1985492试脸(参考件)A,入1%愈创木酚溶液(将原液用水稀释100倍)加3%过氧化氢溶液1动后放置片刻,粮粒和溶液便显色。同时作对照试验比较,显色越深,表示酶的活动越强,说明粮食新鲜程度较大。1%愈创木酚溶液动20次左右,将愈创木酚液移入另一试管中,辞置后,加入1%过氧化氢溶液3滴,在静置状态下,观察愈创木酚液显色程度。如是新米,经过1浊的愈创木酚溶液从上部开始呈浓赤褐色,陈米则完全不着色,如是新、陈米混合,新米比例大,呈色反应快,而且呈浓赤褐色,陈米比例大,呈色反应慢,而且呈淡赤揭色。笨二胺并用法取试样50入1%愈创木酚溶液4动后静置2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3-,动后,加入2肠对苯二胺溶液3动,静置后倒掉试管中溶液,用水冲洗试样进行观察。新粮,酶活动强,显色深,陈粮,酶活动弱,着色慢而浅。水稀释至200为原液。:将原液与水按1:50棍合作为使用液。取试样5动后观察溶液显色情况。米粒越新越绿,已氧化的由黄色变为橙色。原液与水按1:4混合,用碱液滴定,由红色调整至黄色(残留黄色变为绿色的不行),作为使用液,取试祥20100粉,加入动后,待米粒着色后立即用水冲洗,根据着色情况判断新陈。随氧化情况呈现绿色,黄色,橙色。注:是绝对的,可根据试样氧化程度,酌情改变。原粮可采用第一种方法。米类最好采用几种方法。本资料摘自日本食粮厅昭和49年5月编标准计测方法。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