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0783-1996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相比于其前版《GB 10783-1989》,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范围界定:新标准可能对适用的食品类别和使用范围做了更明确或扩展的界定,以适应市场上辣椒红使用的新需求和安全考量。

  2. 技术指标提升:针对辣椒红的质量指标,如色价、重金属含量(如铅、砷)、微生物指标等,新标准可能设定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旨在提高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产品质量。

  3. 检测方法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标准可能引入了更精确、高效的检测方法来测定辣椒红的各项指标,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标签标识规范:为了增强消费者知情权和使用安全性,新标准可能对辣椒红产品的标签标识内容做了详细规定,要求明确标注产品名称、成分、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及使用说明等。

  5. 安全管理要求:可能增加了关于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控制。

  6. 法律法规符合性:新标准的制定会考虑到与当时国家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国际标准的接轨,确保其符合总体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这些变动体现了食品安全标准随时间发展而进行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的提升,旨在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0783-2008
  • 1996-04-10 颁布
  • 1996-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0783-1996_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_第1页
GB 10783-1996_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0783-1996_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0783一1996食品添加剂辣椒红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干为原料,经萃取、过滤、浓缩、脱辣精制而成的辣椒红。2引用标准01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450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451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0465辣椒干3技术要求外观辣椒红为深红色油状液体。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应符合表1要求3132表1项目指标色价,州焦460%(以正己烷计)0. 005辣椒素,%(0783一19964试验方法本标准所用的试剂和水,在没有其他特殊要求时,均使用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相应纯度的水。酮、乙醚、三氯甲烷,显色反应在1滴试样中加2呈现深绿色。B 622)B 629)G 31g,溶于1液为澄明的红色液体。酸。置15层乙酸乙醋溶液仍5氧化钠水溶液0. 5置15分摇匀后,用丙酮作参比液,价)B 686) 确至。. 精确吸取稀溶液释至分光光度计于460丙酮作参比液,于色液的吸光度范围在A=0. 3070如比色液的70,则需用丙酮稀释至原浓度的一半,若比色液的30,则须弃去,2. 4计算“二_1盔460最大吸收峰460n。处的吸光度;月实测试样的吸光度;m试样质量,测定方法0783一1996吸取l l 理后的试验液(41),按45。451中5. 2. 2进行4理后的试验液(按451中第6章限量试验法测定。取。,5灰分的测定按照009. 37测定(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法)。总有机溶剂残留量为所出各溶剂峰(以六号溶剂为标准)按公式6计算结果。确加人100醇液,止蒸发。弃去初滤液25余滤液混匀后,按表2要求制备试液表2 滤液去离子水 . 8. 248- , A, A, A,(使用石英比色杯和氛灯)1) 248(A,一A,)一(A, X 2500(1)314) 296=F (A,一A,)一(A,)X 2500(2)127试样中辣椒素的含量,肠阴试样质量,9:2500试样的稀释倍数;3 正系数。(1)和(2)结果相差不得超过10线,否则重做。0783一199652使用单位有权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对所收到的产品进行验收。中标签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肚号、取样日期。一瓶密封保存于干燥处,以备仲裁,一瓶供试验用。54如果检验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时,应重新两倍量抽样检验,产品重新检验的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整批按不合格处理。如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争议时,按全国产品质量仲裁检验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包装、标志、贮存、运输:卜辣椒红用无毒塑料瓶或塑料桶分装。每瓶200g,500g,1000g,5000g,包装瓶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标签按718执行。辣椒红应密封,贮存于阴凉(不超过25C ),干燥,避光的地方,禁止与有毒物品混放。运输过程中不得与有害、有毒物质混装、混运,小心轻放,防止塑料瓶或塑料桶破损。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提出。本标准由国内贸易部科技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