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中医治疗PPT课件_第1页
感冒的中医治疗PPT课件_第2页
感冒的中医治疗PPT课件_第3页
感冒的中医治疗PPT课件_第4页
感冒的中医治疗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沈佳 二零一一年元月 . 介绍一个病例 感冒的定义、病因病机 感冒的治法 治疗感冒常用方剂 伤寒论之“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简介 单纯表病 表里合病 不同体质的表病 体温的纠结:高热就应该退热吗? 表病失治,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 患者,容某,女,岁。 介绍一个病例 感冒的定义、病因病机 感冒的治法 治疗感冒常用方剂 伤寒论之“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简介 单纯表病 表里合病 不同体质的表病 体温的纠结:高热就应该退热吗? 表病失治,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 介绍一个病例 感冒的定义、病因病机 感冒的治法 治疗感冒常用方剂 伤寒论之“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简介 单纯表病 表里合病 不同体质的表病 体温的纠结:高热就应该退热吗? 表病失治,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 介绍一个病例 感冒的定义、病因病机 感冒的治法 治疗感冒常用方剂 伤寒论之“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简介 单纯表病 表里合病 不同体质的表病 体温的纠结:高热就应该退热吗? 表病失治,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 麻黄汤、小青龙汤 荆防败毒散、 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 桑菊饮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九味羌活汤 新加香薷饮 藿香正气散 升降散 参苏饮、玉屏风散、加减葳蕤汤、再造散 2007-08-08 初诊 高热、恶寒数天,体温40.1,伴咽干咽痛。除常规输液 外,以中药疏风散寒、解表退热、利咽剂: 荆芥10克 防风10克 桔梗12克 杏仁12克 豆豉10克 香薷6克 川芎6克 葛根12克 柴胡24克 半夏12克 陈皮12克 苏叶6克 生麦芽15克 二付。 尽剂热退。 介绍一个病例 感冒的定义、病因病机 感冒的治法 治疗感冒常用方剂 伤寒论之“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简介 单纯表病 表里合病 不同体质的表病 体温的纠结:高热就应该退热吗? 表病失治,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 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 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 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咽痛,咳嗽,痰粘难出,舌淡苔薄白 而润,脉浮数。 查体:咽红充血,双扁桃体表面有白色分泌物。 此风寒束表,咽有郁热,拟辛温解表,兼清里热。用麻黄汤合 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生麻黄10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细辛0.5克 黄芩15克,桔梗10克,生石膏24克,附子3克 生军1.5克,生甘草6克 主诉:发热4天。 望诊:精神不振,面红,咽腔充血明显,扁桃腺不大。 闻诊:微有气喘。 问诊:4天前出现发热,阵咳,痰多,易恶心,已于院外 连续四天输注“阿奇霉素、利巴韦林、维生素C、地塞米松” 等药,肌注“胃复安”,口服“扑热息痛、抗病毒口服液”。刻 下前症如故,细询之,发热轻,恶寒重,无汗。 舌诊:舌边齿印,苔白腻。 脉诊:脉浮数。 体检:测体温40.2,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率120次/分,律齐。 辅助检查:胸透正常,查血常规:白细胞9.3109/L,中性 粒细胞63.5。 辨为风寒夹湿,束于卫表 生麻黄9克,桂枝9克,杏仁12克,苍术12克, 制附片15克,生姜12克,炙草6克。 一付。 医嘱:喝完药,再啜热稀粥,覆被取微汗。得汗 出畅,即可。 昨服一剂,周身得微汗出,热退寒除,咳 痰亦止。惟舌根仍腻,脉滑,复测体温 36.6,心肺听诊无异常。 因患者经常外感,8月份已因外感输液4次 ,去年查出白蛋白较低,胃镜示慢性胃炎 ,小肠镜示小肠脂质斑,常发上腹胀痛, 总属土不生金,转议附子理中汤合玉屏风 散加味调之。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 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 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 ,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当年一用青霉素患者,改用桂枝汤 介绍一个病例 感冒的定义、病因病机 感冒的治法 治疗感冒常用方剂 伤寒论之“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简介 单纯表病 表里合病 不同体质的表病 体温的纠结:高热就应该退热吗? 表病失治,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不痛, 身痛/不痛,口不干,舌质淡,苔薄白 ,脉浮(数、紧)。体温3839 40+ 介绍一个病例 感冒的定义、病因病机 感冒的治法 治疗感冒常用方剂 伤寒论之“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简介 单纯表病 表里合病 不同体质的表病 体温的纠结:高热就应该退热吗? 表病失治,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 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 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 桂枝汤主之。 先治表,再治里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 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表里同治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 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 枝汤。 依急而治。 2004-06-28 病历两天,恶寒发热,超过39,上半身热,下半身凉,无汗,时咳 ,喉间痰多,清涕连连,纳谷减少,精神萎靡,舌淡苔薄白水滑,病 前曾进冷食,复感外寒而发,拟散寒化饮,和中消食,小青龙汤合二 陈三子汤出入: 桂枝4.5克 杭芍4.5克 净麻黄3克 干姜6克 细辛1克 五味子3克 半夏6克 茯苓6克 炙草2克 射干6克 莱菔子9克 杏仁6克 苏子3克 六曲6克 一付。 17时前。喂药,当然,所煎,只喂了最多一大半。 18时半。微汗,额尚无汗,上肢不烫,精神好转。 19时半。汗出透,额头也凉。 一夜平安,寒热已除,神振,涕消,唯仍咳,后调理而安。 2006-5-26 晴 生病及我晕 可能这一阵子吃了不少冷食,如酸奶、草莓酱、面包等,均在冰箱里放过, 加上晚间秦淮河边散步吹风了,而且昨夜雨下得好大,如此外寒内饮,睡得 又比较晚,同时又有点喘,吃了“美普清”及“氨茶碱”也乏效。 到了下半夜,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觉到涵涵发烧,自己困得很,也不想起 来,就努力想起徐州同学教的退烧方法:将手心放在他的大椎穴处,直至手 心出汗,一般多可退烧。可因为太困了,感觉好象放了一会儿就拿开了,再 放,还是如此,如是再三,后来又睡着了。 但总感觉到涵涵仍发烧,而且有点喘,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于是三点钟左右 终于强迫自己醒过来,努力清醒了头脑,“发热而喘,且身上无汗”,体温 没量,应该有3839吧,于是起床,拿了药(家里常备的小青龙汤),并 加了点杏仁、生石膏,到厨房煎好了,煎得很浓,煎好时已大约近四点了。 倒了一大半(我开的小青龙是成人剂量),到房间把他喊醒,坐起来,喝了 三次,才喝完,毕竟味道比较怪怪的(我也喝过的)。然后用点水过了过口 ,我们又睡了,大约五点时,再摸摸涵涵,背后已出汗了,拿来干毛巾给他 擦干了,他好象醒了,还讲了半天话,我说你继续睡吧,我们又睡了会,近 六出点钟时,汗得较透了,臀部、下肢(尤其是后侧),带着前额也出汗了 ,身上也不怎么烫了从出汗顺序及部位看,真是“太阳伤寒”!此处太 阳也不离足太阳膀胱经!又擦了汗,继续睡。过了会儿,涵涵突然喊: 毛巾擦过汗了,应该把它放回原处!我无语,只好照做。_ 到了近七点,去烧早饭,抽空去看了下涵涵,却发现他突然坐在床上了,也 不讲话,我说你这是干嘛?是不是想起床?回答说是。此时也汗出热退喘平 了。 2008-01-08 初诊 病历三年,易于外感,咽痛,咳嗽,曾作慢性咽炎治,然乏效。夜 间胸颈间出汗。舌暗淡紫,苔润,脉右缓左弱。 本有肺气不足,卫外不固,而太阳少阳合病也,拟小柴胡汤合桂枝 汤加减: 柴胡12克 黄芩12克 制夏15克 桂枝12克 生白芍12克 南沙参15克 桔梗12克 杏仁12克 生黄芪30克 生龙牡(各,先煎)30克 浮小麦30克 炙草6克 七付。 2008-01-16 二诊 药后诸症减轻,原出汗时汗如雨下,现明显减少,左脉力起。不咳 。原方去杏仁,继用七付。 尽剂而愈。 介绍一个病例 感冒的定义、病因病机 感冒的治法 治疗感冒常用方剂 伤寒论之“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简介 单纯表病 表里合病 不同体质的表病 体温的纠结:高热就应该退热吗? 表病失治,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 气虚 阳虚 血虚 阴虚 痰湿 瘀血 气虚夹湿 痰瘀交阻 2007-10-18 初诊 人流后外感时邪,咽痛,微咳,清涕,恶寒重,发热轻。他医初以表散中药 三剂不效,改予服“头孢克肟分散片、金荞麦片、正柴胡饮颗粒”亦无寸功。查 体:体温37.5,化验血常规:WBC 6.8109,L 40.5,M 55.3,输“氟罗 沙星、双黄连注射液”两天亦不效。刻下:症状如故,纳欠,舌淡苔薄白,脉浮 。仍主风寒束表,太阳少阳合病,拟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柴胡18克,黄芩 12克,半夏12克,南沙参15克,羌独活(各)6克,杏仁12克,桔梗12克,陈皮15 克,生麦芽30克,炙甘草6克。四剂。 2007-10-22 二诊 体温37.3,除纳谷已振外,余症如故。复查血常规:WBC 6.3109,N 57.3,L 37.7,M 5,全胸片:两肺野未示明显实质浸润性变。心膈正常。 此病重药轻,虽有南方不宜用麻黄之说,然伤寒表实证,非麻黄不克济其功也, 因人流后体虚,可加附子以振阳气,防大汗伤阳。遂处麻黄汤加附子:生麻黄10 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制附片18克(先)。一剂。 2007-10-23 三诊 药后得汗,寒热已除,咳止,纳可,自测体温36.5,微有头昏,舌淡脉弦 。改以四逆汤加味善后:制附片18克(先),炮姜12克,炙甘草6克,陈皮12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