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十二)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十二)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十二)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十二)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卷(十二)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同步测试卷高中同步测试卷( (十二十二) ) 专题四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时间:100 分钟;分数:10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 1931 年底,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校长。自罗家伦 1930 年离职后,因为长时期 没有合适人选,清华校长不断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令“留美学生监督”梅贻琦出山。对 这一任命,梅贻琦虽感荣幸、快慰,却担心不能胜任,便一再请辞,终未获准,遂赴任。 他当时的心理在就职演说中有极为诚恳的表白:“(我)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 华服务,乃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但求能够用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求相当 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 ”他借此提出一句关于大学教育的经典名言:“所谓大学 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不拘一格揽人 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 梅贻琦儒雅、谦和,人称“寡言君子” 。他虽是校长,却不大权独揽,只要有教授提出 有利于清华发展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 ”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也总是先问旁 人:“你看怎么办好?”得到回答后,如果他同意,便说:“我看就这么办吧!”如不同 意,则说我看还是怎样怎样办为好,或说我看如果那样办会如何如何,或者说“我看我们 再考虑考虑” ,而从无疾言厉色。不仅如此,为了清华的发展,他还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 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选举,在梅贻琦领导下,学校的主 要决策由校务委员会共同做出。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发挥了教授的作用,使 校长、教授、学生同心同力一起推动学校的发展。 梅贻琦治校既能博采众议,又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 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 通而不在专” ,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显然,他的这一办学方针与国民政府颁布 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但他一意坚持,只唯实,不唯上。他还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 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 “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表达他对清华 的挚爱。身为校长的他,对清华的一草一木寄有深情。1949 年后他在美负责管理“清华基 金” 。叶公超每到纽约都去看他,劝他回台,把清华的这笔钱用到台湾。他每次都说:“我 2 一定来,不过我对清华的钱,总要想出更好的用法来我才回去。 ”他不愿把这笔钱拿到台湾 盖大楼以装潢门面,他想用在科学研究上。台湾有人骂他“守财奴” ,他也不在乎。1955 年,他终于找到“更好的用法” 。到台后,他把这笔款子用于筹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 。 晚年的梅贻琦患病住院,住院期间,他的病桌旁始终有只手提包,他去世后,夫人韩咏华 打开包一看,竟是“清华基金”的历年账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梅贻琦爱庐,亦爱庐内的同仁、朋友和学生。闻一多被害,悲愤之余,他一面妥善安 排闻一多的后事,一面与当局交涉追查凶手,向报界发表谈话,揭露特务的罪行。为防止 类似惨案的发生,他立即将潘光旦夫妇、费孝通一家和张奚若安排到美驻昆明领事馆避险。 吴晗思想活跃,当局曾令清华解聘吴晗,他先拒绝,然后悄悄通知吴晗离去。国难当头, 学生运动迭起。梅贻琦理解、同情学生的爱国热情,以超人的冷静维持稳定局面。学生进 城游行,他派卡车把学生接回。当局要逮捕、开除学生,他想方设法给以保护。有学生被 捕,他费尽周折去保释。学生们也很体谅梅贻琦,每要闹学潮时,总先贴出拥戴梅校长的 大标语。 正是凭借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在那非常的岁月,清华不但保存了元气,还 从颇有名气而无学术地位的留美预备学校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摘编自张昌华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相关链接: 1931 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 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共同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 上四大哲人。(百度百科) 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追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恪尽学术自由之使命。 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 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所以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梅贻琦语) 梅贻琦这个名字始终与清华大学联系在一起,原因不仅在于他是历任清华大学校长 中任职最久的一位,更因为他是为形成清华校风贡献最卓著的人之一。清华著名校训“自 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梁启超演说中的引用之辞,而真正能够将之充分发挥者则是梅贻 琦。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记清华前校长梅贻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罗家伦离职后,清华校长几次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请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面对 3 清华现状,梅贻琦虽然推辞,但心里高兴,所以还是欣然上任。 B梅贻琦为人儒雅谦和,与人交往不善言谈,对于教授提出的有利于清华发展的建议, 他只是用“吾从众”来予以回答,因此,被称为“寡言君子” 。 C梅贻琦在清华大力推行当时国民政府反对的通才教育,这与他对当时抗战形势的认 识和“只唯实,不唯上”的做人原则有着重要的关系。 D对自己负责管理的“清华基金” ,梅贻琦非常珍惜,有人多次劝他将这笔钱用到台 湾搞建设,他都以委婉的口气予以拒绝。 E梅贻琦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不只因他担任清华校长时间最长,还因为凭借 他的品质和精神,使清华在非常时期保存了元气,并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2梅贻琦先生具有哪些教育思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答: _ _ 3梅贻琦先生挚爱清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 _ 4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答: _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25 分) “硬人”张奚若 王小民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张奚若是一位可圈可点的人物。这位连蒋介石都敢骂的大学者, 为中国的自由和民主引领了时代风骚。 张奚若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学者,这个个性在于他能保持独立人格,敢于坚持自己的主 张,批判社会的不正常。80 年前,张奚若曾被徐志摩称为“一位有名的炮手” 。徐志摩非 常欣赏张奚若的个性,他认为“奚若这位先生是个硬人。他是一块岩石,还是一 4 块长满着苍苔的(岩石)” 。 “他的身体是硬的” ,我想,徐志摩是真正领教过张奚若的,他的 评价一点都不过分。 张奚若之所以被称为“硬人” ,多半在于他有真才实学。辛亥革命前夕,张奚若到上海 求学,并很快投身革命,结识了于右任、宋教仁等革命志士,奔走于上海、武汉、北京、 西安和日本东京等地,为购买军火、发动起义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辛亥革命后,张奚 若看到革命党人的短处,于是,他萌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起初,张奚若想学土木工程, 但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上他认为“国家要富强必需仿效西方民主制度” ,所以还是选择 了政治学专业。这一去就是十二个年头,他不仅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还去 德国科隆大学进修,并考察了欧洲各国民主制度的由来和发展,从而确立了自己的学术追 求和人生道路。等到他回到祖国,发觉国内的政治与自己追求的政治理想完全不同。就凭 这一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张奚若“硬”得有理。 1929 年,张奚若受聘至清华大学任教,教授西方政治思想。在西南联大时期,张奚若 出任政治学系主任。在当时,有人把大学里的政治系谑称为“升官系” ,经济系则被标为 “发财系” ,因此,时任政治学系主任的张奚若执意把政治系定位为政治学系,以区别人们 印象中的政治系。在当时,报考政治学系的人很多,张奚若对此颇不满。一次迎新会上, 张奚若向新生大泼冷水:“如果你们来政治学系的目的是想做官,那你找错了地方。国民 政府不大喜欢西南联大的政治学系。如果你来此的目的是想当一个学者,我可以老实告诉 诸位,四年时间培养不出一个学者来。 ”不但对新生如此,对毕业班的学生,他照样浇冷水。 当年就读于西南联大的何兆武这样回忆道,有一次他提到冯友兰的新理学 ,说:“现在 有人讲新理学 ,我看了看,也没有什么新 。 ”他没有点冯先生的名字,我们当然都知 道说的是冯友兰,因为 1941 年新理学在教育部得了一等奖。其实课上扯扯闲话挺好, 你可以从他的自由发挥里知道他真正的想法,这是书本里学不来的。 张奚若不但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学者,而且也是一位能坚持己见的民主人士。也许是所 学的和所教授的专业都是政治学,他特别关心时局动态,对国内的民主政治和百姓民生问 题,动不动就要痛骂政府。张奚若的出现,让国民政府多了一面镜子,但这是一面高贵的 镜子。1946 年初,就在政协开幕前夕,张奚若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前的草坪上做了一次大为 轰动的讲演,听众达六七千人,他在正式讲演前大声说:“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 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得不客气点,便是请他滚蛋!”张奚若的举动, 有时候让很多高层人物都感到难堪。抗战期间,他以无党派知名人士身份被聘为国民参政 员。有一次国民参政会开会,他当着蒋介石的面发言批评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蒋介石感 5 到难堪,就打断他的发言:“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从此不再出席参政会。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开会,政府并没有忘记他,给他寄来开会路费和 通知,张奚若当即回电一封:“无政可参,路费退回。 ” 张奚若懂得政治最多,但他始终与党派保持着距离。民国时期,张奚若虽入过党,但 骨子里却是一个无党派人士。在民国时期,按照规定,大学系主任以上的领导,一律要加 入国民党,张奚若对此也是置若罔闻,拒不入党。抗战胜利后,全国要举行政治协商会议, 罗隆基、闻一多等要提名他为无党派代表,国民党不同意,说他是国民党员。张奚若听说, 便在大公报等报纸上刊登声明:“近有人在外造谣,误称本人为国民党员,实为对本 人一大侮辱,兹特郑重声明,本人不属于任何党派。 ”在这方面,像他那样能如此保持知识 分子的独立人格,堪称做人的典范。 (节选自文汇读书周报 ,有删改)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文章中称张奚若为“硬人” ,既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张奚若的个性特征,也亦褒亦贬 地表达了作者的评价。 B张奚若选择政治学专业,其原因就在于他在辛亥革命后看到了革命党人的短处,认 为“国家要富强必需仿效西方民主制度” 。 C在西南联大时期,张奚若出任政治学系主任,他执意把政治系定位为政治学系,并 对新生和毕业班的学生大浇冷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身正气的品格。 D张奚若直言不讳,在西南联大发表演讲时,敢于对国民党猛烈抨击,这让很多高层 人物都感到难堪。对此,蒋介石就曾打断他的发言:“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 E文章的结尾说“在这方面,像他那样能如此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堪称做人的 典范” ,表达了对张奚若的赞颂,同时希望这个社会能出现更多像张奚若这样的人。 6文章第二段引用了徐志摩对张奚若评价的话,在文中有何作用?(6 分) 答: _ _ 7这篇传记在选材和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 _ 6 8作者说“张奚若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学者” ,你如何看待张奚若的“个性”?请结合 文章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_ 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25 分) 苏宗胜:花若简淡而隽永 徐新芳 花鸟画家苏宗胜钟情于藤花,临摹过上百遍吴昌硕的紫藤花,在创作中,他不仅画紫 藤,还画银藤、白藤。看他画中的藤花,让人想起明代散文家刘侗在吏部古藤中所写: “方夏而花,贯珠络璎,每一鬣一串,下垂碧叶阴中,端端向人。蕊则豆花,色则茄花, 紫光一庭中,穆穆闲闲,藤不追琢而体裁,花若简淡而隽永。 ” 每年春暖花开时,苏宗胜就忙着四处采风。 “南方、北方不一样,南方紫藤花开的时候 是有叶子的。北方的是没有叶子的,这与气温有关。南方的紫藤上面长有一些绿色的苔点。 北方的紫藤,比如山东曲阜孔府里有几棵老的紫藤,树皮是光滑的,凑近去摸一摸,有种 结实的感觉。 ” 除了去山中看花,苏宗胜对身边的花花草草,也会长久注目。 “小区里面有一棵花开了, 我肯定在看,当看到刚要开的花苞,或者是小蜜蜂飞来,或者是风吹来花轻轻摆动,眼睛 就会发亮,很兴奋,就是要找这种感觉。 ” 苏宗胜如此喜欢花,或许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相关,一方面家境很好,另一方面,家 中的十一个堂兄弟姐妹中有九个都是女孩。 “从小就和姐姐妹妹在一块,就喜欢美的东西, 对情感的重视、细微的感悟更多一点。 ”而能走上绘画之路,苏宗胜回想起来,能记起幼时 在母亲怀中看到她剪窗花时掉落的碎屑。年龄稍大一些,买年画的任务都是他来完成,他 记得那时很喜欢水墨写意画,长大了才知,很多年画都是大画家画的,有一幅风雪夜归 人即出自黄胄笔下。 “文革”时期,到处都张贴大字报,正是此时,苏宗胜与毛笔结缘, “毛笔一接触宣纸 那种沙沙的声音,会让人产生一种灵感,一种冲动,一种激情,一种兴奋” 。后来追随 齐辛民老师学工笔花鸟画。1989 年,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苏宗胜看到枝条相互缠绕的老 藤,心中颇为震撼,便开始画紫藤。之后,他的作品参加市里的展览,获奖的正是紫藤作 品。 7 但与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家画的紫藤相比,苏宗胜总觉得难以突破,加之年轻气盛, 追名之心就很重, “就想画得更好,成为一个名家,成为像齐白石那样的画家” 。这让他的 作品有些“躁” 。后来无意中他看到别人画的白藤,有所感悟,开始创作白藤、银藤。 几年前,苏宗胜像往常一样去九华山写生,在寺庙中遇见一位师父,便和朋友一起皈 依。每日持诵金刚经让他心静了下来,也感悟到许多。 “比如,齐白石讲作画贵在似 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这跟金刚经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是相通的。 ” 此前苏宗胜努力去追求突破、追求自我风格,多少有些刻意,自皈依佛教, “心就自然 地清净、平和,找到那种本源的东西,我开始喜欢清淡、清雅,找一个清静的环境,画画 变得无所求而有所求,所求是希望给人们一种清静的感觉。我每年有三四次到九华山看法 师,算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个花鸟画家应该找到一种清净的东西。 ” 除了藤花,苏宗胜开始喜欢画荷花、莲花,表达禅心清韵,这很容易理解,佛教以为 莲花清净无染。 “最近这几年画了好多好多的荷花,追求这种形式美,也追求它们那种仙气, 亭亭玉立,没有污染。要画好画,画得既有传统又有自己的风格面貌,还要不停地追求。 ” 在苏宗胜的画中,花鸟与山水的结合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潘天寿先生就是把花鸟 和山水相结合,我最早是看到他的画语录之后开始画的。在他之前,宋代马远就把山 水和花鸟结合得挺好。潘天寿先生画得好,格调高,只可惜文革十年没有画画。如果 文革期间他要是继续再画的话,他的山水与花鸟的结合是我们后人难以企及的极致。 山水与花鸟的结合有一个好处是把花鸟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它回归自然,山水的大场景能 把花鸟的那种委婉、唯美、婉约衬托出来。但是山水的衬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在构图方 面,花鸟、山水不能硬搬到一块。 ” 无论是藤花、荷花,苏宗胜将自己的情致、心性融入其中,而这些花的品性也在他心 中留存。 “藤萝的生命力很强,千年的藤都有,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感觉。如果在密林里面, 它的藤条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阳光,这是我所喜欢的。 ” 春夏时节,苏宗胜多奔走各地寻花,等花落了,他便开始重新创作,让这些花在纸上 重新绽放,在山水之中,永不凋谢。 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引用明代散文家刘侗在吏部古藤中的一段话,意在表明花鸟 画家苏宗胜在创作中不仅画紫藤,还画银藤、白藤。 B每年春暖花开时,苏宗胜就忙着四处采风,他除了去山中看花,对身边的花花草草, 8 也会长久注目,这对他获取绘画创作灵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C苏宗胜年轻气盛,追名之心很重,作品画风总是显得有些“躁” ,难以与齐白石、 吴昌硕等大家画的紫藤相比,更不要说有所突破。 D此前苏宗胜努力去追求突破,追求自我风格,多少有些刻意的成分,自皈依佛教, 他便开始喜欢画荷花、莲花,以表达禅心清韵。 E苏宗胜一向追求花鸟与山水的统一,他认为,山水与花鸟的结合有一个好处是把花 鸟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它回归自然,山水的大场景能把花鸟的那种委婉、唯美、婉约衬托 出来。 10苏宗胜走上画紫藤的艺术道路,其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_ _ 11结合文章,概括本文材料运用的特点。(6 分) 答: _ _ 12从苏宗胜在绘画方面取得突破的尝试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生活体验谈 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_ 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25 分) 李安:在电影里自说话,在自己眼中看巴别塔 风尚志 一、 “变质”的李安? 欧洲三大电影节一向是华语导演扬名的地方。今年的四位华人导演李安、蔡明亮、杜 琪峰与娄烨入围竞赛片。之前他们都曾有作品入围戛纳,而华语电影更占据竞赛片的五分 之一,希望不可谓不大,颇有些“聚而歼之”的意思。 而这枚金棕榈对李安来说,是唯一没有摘得的奖项。迄今为止,李安已经凭借卧虎 藏龙 断臂山等影片两次获得奥斯卡奖、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两个柏林电影节金 9 熊奖。只差一枚金棕榈,李安就完成了对世界上全部最重要的 A 类国际电影节的包围战。 但是现在的李安,已不是再为奖项劳神的导演,他也不会把砝码压在“伍德斯托克”上。 业内基本认为,2004 年美国导演 Michael Moore 执导的华氏 911在戛纳获奖标志 着戛纳影展转向政治题材影片。去年戛纳还请来热衷于政治的 Sean Penn 担任评审团主席。 近年来,戛纳对“变得商业化和好莱坞化的李安”渐生嫌隙,戛纳主席 Gilles Jacob 身边 头号人物、拥有选片生杀大权的 Terry Linfair 甚至公开表示不喜欢“变质”的李安。 二、李安并不打算迎合戛纳 这次参加戛纳电影节,前有 Pedro Almodovar、Lars Von Trier 围追,后有 Alain Resnais 等大师阻截。还有人指出李安没有经历过那个伍德斯托克狂飙的年代,只能隔岸 观花;更有批评家认为李安根本不懂摇滚音乐。 制造伍德斯托克在这样的重重迷雾中成 功突围提名成为今年戛纳最大的惊喜。 抛开电影节,全世界影迷对这部电影无不翘首以待。大家期望制造伍德斯托克和 它的第一版电影海报一样炫目,希望看到那个疯狂的嬉皮士年代和这场嬉皮运动中放荡不 羁的毒品、性、摇滚乐等主题。在戛纳电影节开张前, 制造伍德斯托克终于曝光预告片, 李安也顺势站出来为自己的新作说上两句。 然而,他并不打算迎合戛纳,也不打算迎合观众。李安这样解说他的新作:“电影将 更多地以家庭关系为重心,以及这个人物的个人历程作为 1969 年仍然没有出柜的同性 恋,而这些因缘巧合促成了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并且让他在其中寻找到了自我。 ”这一次, 个人的成长、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家庭关系才是李安在电影中关注的焦点。 李安一贯是这样,说他想说的,不管全世界要求他说什么。 “我是看字幕片长大的,那 太不公平。现在该轮到美国人读字幕了。外面世界有那么多可供选择的东西,太多文化交 流只是单向的。如果这部电影能突破象牙塔走近群众,我将非常满足。 ”这是当年李安对 卧虎藏龙入围最佳影片而不是最佳外语片的解释。 “如果说我关怀人文,其实就是关心我自己,而我只是把我自己想要说的表达出来而 已,不需要宣传到一个道德的高度,非要戴一个光环其实会显得很做作。我也从来不会去 想什么风格,因为风格是没有风格的人才会操心的事情。关心自己就是关心观众,于此会 找到知音。 ”由此说来,观众应该早已经习惯李安导演。他彬彬有礼的性格、谦谦君子的外 表下隐藏着一颗掷地有声的心。 三、内心的中国情结 2008 年 8 月 18 日美国东部时间早上 8 时是个黄道吉日,在纽约城外约 3 小时车程的 10 宁静居住小区里,李安领着他的御用编剧 James Schamus,以及男女主角 Demetri Martin、Mamie Gummer(Meryl Streep 之女)等一群金发碧眼的洋鬼子按照中国传统祭拜天 地。仪式之后,在响锣声中, 制造伍德斯托克正式开机。当天正是 39 年前伍德斯托克 音乐节举行的最后一天。即便是这样一个跟中国文化差之千里的题材,李安也用自己的方 式揉入了他内心中的中国情结。 “我的电影就是表达人与人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和中国人的养生态度。人性特别近这 是别国文化里很难找到的,所以也可以说我们是在贩卖国粹。 ”在中国导演还在集体贩卖 “中国丑”的年代,李安就已经深刻地挖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人文伦理与思想。在 李安看来,这种中华文明是非常先进的,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在电影表达里是比武打还 重要的中华瑰宝。出生、生长在台湾的李安没有经历过剧烈的文化断层,深受传统文化熏 陶,加上后来在西方求学生活,李安的思想融汇中西文化,贯通在电影里就是用“地球人” 的眼睛看东西方故事:不偏颇、不固执,充满了高于地域文明和性别划分的普世人文关怀。 这种人文关怀也是一种高级的沟通,超越种族、国界、宗教,是一座新千年的巴别塔。所 以,李安不论用哪种语言拍哪国的故事大家都看得明白,并且津津乐道。巴别塔上的语言 是全人类共通的。 (选自现代快报)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卧虎藏龙 断臂山等影片成功摘取了奥斯卡奖、威尼斯电 影节金狮奖和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完成了对世界上全部最重要的 A 类国际电影节的包围战。 B戛纳电影节主席 Gilles Jacob 身边头号人物、拥有选片生杀大权的 Terry Linfair 公开表示不喜欢“变质”的李安,因为他“变得商业化和好莱坞化” 。 C 制造伍德斯托克反映了那个疯狂的嬉皮士年代和嬉皮运动中放荡不羁的毒品、 性、摇滚乐的内容,全世界影迷对这部炫目的电影无不翘首以待。 D “关心自己就是关心观众,于此会找到知音” ,当年对卧虎藏龙入围最佳影片时 李安掷地有声地说道,彬彬有礼的性格下隐藏着的却是一颗坚韧的心。 E当天正是 39 年前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举行的最后一天, 制造伍德斯托克正式开机; 这样一个跟中国文化差之千里的题材,导演李安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揉入中国的元素。 1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李安导演的制造伍德斯托克这部电影的特点。(6 分) 答: 11 _ _ 15文中说“他并不打算迎合戛纳,也不打算迎合观众” ,联系文章,说说李安是如何 做到这一点的。(6 分) 答: _ _ 16导演李安说“我的电影就是表达人与人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和中国人的养生态度” ,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 分) 答: _ _ 参考答案与解析参考答案与解析 1导学号 37350075 解析:选 CE。A 项, “欣然上任”说法不正确;B 项,强加因 果, “吾从众”表现的主要是梅贻琦的民主作风;D 项, “搞建设”说法不当。 2解析:有关梅贻琦的教育思想散见于文章中,作答时,要通过梳理文段,概括出内 容要点。 答案: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培养人才需审时度势,满足社会、国 家的需要。学生教育,既重学问又重做人。主张学术独立、兼容并包、自由教育。 3导学号 37350076 解析: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先生充满了对清华的热 爱,他用尽心力为清华服务,将“清华基金”用在“刀刃”上,危难关头,设法保护师生。 答案:在清华危难之时,他出任清华校长,并诚恳表示,用尽心力为清华服务,为 清华谋发展。他非常珍惜“清华基金” ,希望将这笔钱用在科学研究上;对账目管理认真。 他爱学校的同仁、朋友和学生。闻一多遇害,他安排后事,揭露特务罪行,并想方设法 保护老师和学生。 4解析:这篇传记作者为我们展示了梅贻琦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的特点,前者主要表 现在工作、为人和同师生的交往上,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在他的教育思想和对当局的态度上。 答案:梅贻琦的圆融谦逊表现在:工作上,作风民主,虚怀若谷,博采众议;为 12 人儒雅,说话和气、委婉;在保护师生时,机智灵活,方法得当,头脑冷静。 梅贻琦的刚毅果敢表现在: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坚持“只唯实,不唯上” , 使通才教育在清华得以实施;对当局暗杀民主人士的罪行,敢于揭露,拒绝当局解聘吴 晗的要求。 5导学号 37350077 解析:选 CE。A 项, “也亦褒亦贬地表达了” ,从文中看, 作者并没有“贬”的意思;B 项,张奚若选择政治学专业的原因文中还提供了因“对数学 不感兴趣”而打消学土木工程的念头的材料;D 项,蒋介石打断张奚若的发言并不是在西 南联大演讲的场合。 6解析:这篇传记作者在第二段总写张奚若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学者”时,引用了徐 志摩对他的评价,这无形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作答时,还要注意到从结构方面来进行 分析。 答案:内容上,总说张奚若“硬”的个性特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借用徐志 摩的敬佩之语,表达了作者对张奚若的高度评价,也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结 构上,引领下文,为详细叙写张奚若特立独行的个性做铺垫。 7导学号 37350078 解析:这篇传记材料内容翔实,作者善于选取典型、可信的 材料来突出张奚若的个性。文中用笔朴实,语言精简,非常符合传记的特点。 答案:从选材看,作者主要选取能表现其“硬”的材料,突出其品质;文中多处引 用他人的回忆性质的文字或熟悉他的人的话。文笔纯朴。文章用纯朴的语言来陈述与传 主张奚若相关的事件,使叙述客观、可信。语言简洁。文章用简约的语言,记叙了张奚 若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语言简洁明快。 8解析:作答探究题时应做到:细读题目了解指向,答题紧扣文本主旨,观点表达合 乎逻辑,答案表述精当鲜明。作答时,要先对张奚若的“个性”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 然后结合现实指出坚持个性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他是位很有个性的学者,能够保持独立人格,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批判社 会。他具有真才实学,在政治上他一身正气,直言不讳。他的出现,让政府、让国人多 了一面镜子。他的品行是硬的,他的意志也是硬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名和 利而舍弃了独立的人格,希望我们这个社会有更多有个性的人存在,这样我们的社会和国 家才有希望。 9解析:选 BE。A 项,对作者引用的意图理解有误,从引文看,作者意在点明苏宗胜 的绘画风格“花若简淡而隽永” ,也是为了扣住文章的标题。C 项,曲解了文意,文中说 13 “但与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家画的紫藤相比,苏宗胜总觉得难以突破,加之年轻气盛,追 名之心就很重” , “这让他的作品有些躁 ” 。D 项,强加因果。 10解析:答案区间在四、五两段,文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苏宗胜一步步走上绘画紫 藤道路的原因,对其具体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与生活环境相关。从小同众多的姐妹在一起,使他养成了爱美和爱花的习惯, 对情感的重视、细微的感悟也更多了一点。幼年看母亲剪窗花和年龄稍大一些买年画的 经历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文革”期间与毛笔结缘和跟随齐辛民老师学工笔花鸟画为 其奠定了基础。在西双版纳密林与枝条相互缠绕的老藤不期而遇,让其产生了强烈的震 撼,促使其走上画紫藤的道路。 11导学号 37350079 解析:材料是传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和作者的整体 构思密不可分。一般来说,运用材料包含选取、组合和材料自身的特点三方面,作答时, 要从这三点出发,结合文本,作出具体的分析。 答案:从选取的角度看,作者选用最能体现苏宗胜作画追求的材料,突出其执着的 特点。从组材看,文章按照苏宗胜画风逐渐形成的过程组织材料。从材料特点看,文 中多处引用苏宗胜回忆性质的文字或其他文献中的材料。 12解析:组织答案时要着眼于文章,既要挖掘体现在苏宗胜身上的优秀品质,又要 能看出他性格方面在某个人生阶段的不足之处。正是从这些经验和教训中,才能找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