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学电子教学课件 罗会林教授 总 论 中药学是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和 各种中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 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 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基本理论之间,具有承先启 后的作用。 中药学是全国中医、中药专业的必修课程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者的中药基本理论、 知识和应用而设置的基础课程。 在掌握了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学诊断等专 业基础后,再通过中药学系统学习,可以为 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和中医各临床专业课程奠 定必要基础。 本课程除总论外,各论收载中药416味 ,总论及各论共28章。各论按主要功效分章 介绍,于每章后附有学习指导、自测练习等 内容。并配有药材彩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药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武器。 一个好医生必须做到“医理通, 药性熟”,由此可见中药学在临 床医学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 要的地位。 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我国 人民以其聪明的智慧,掌握了多种多 样防病治病的手段。但中医用以治疗 疾病的主要武器,则是药物。这些药 物,对于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 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不可忽 视的作用,其对世界人民的历史功绩 亦为世人所公认。 中药与中药学,是中华民族重要的 传统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悠 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可贵的经验 ,广泛信赖的民众,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21世纪随着“回归自然”的世界潮 流,中药学更加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和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课程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 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了解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中药的产 地与采收等知识;熟悉中药的炮制、 用法、用量等知识;掌握中药的性能 理论。 本教材收载常用或有代表性的中药(包 括附药)416味。其中了解80味药的分类归 属,功效及特殊用法、使用注意;熟悉100 味药的分类归属,功效,特殊用法、使用 注意及主治;掌握140味药的分类归属,功 效,特殊用法、使用注意,主治,配伍( 基本规律及有特殊意义者),性能及部分 药物的特殊用量;其他药物(包括附药) 均为参考药:为将来学习方剂学及其他相 关学科打下基础。 第一章 中药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的概念。 2、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 展概况,其中应当熟悉各个时期学 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我国地大物博,分布着种类繁多 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 和矿物,近12800多种。这些宝贵的 资源的已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它 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几 千年来,它对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 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已经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 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 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 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具 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一、有关概念 (一)中药的概念:中药是和西药相对而言 的,它是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具有 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从产地来看,绝大多数的中药最初都 是出产于中国。 2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 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3它充分地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 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 (二)本草的含义: 古人谓“诸药草类最多,诸药以草 为本”。由于中药的来源以植物性药材 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 药学称为“本草”。 本草典籍和文献十分丰富,记录着我 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 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 ,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 重要内容。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 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改称为“ 中药学”。 (三)中药学的概念: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 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 、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 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二、中药的起源 1、中药起源于原始人生活、生产劳动实践。 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 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 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 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因 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为 了同疾病作斗争,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某些 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予以注意。古人经过无 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 的药物知识。 2、酒的发明促进了医药的进步。 原始社会的后期,人们从野果与谷 物自然发酵的启示中,还逐步掌握了 酒的酿造技术。至殷商时期,酿酒业 已十分兴盛。 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重要的是具 有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多 方面的作用,故古人将酒誉为“百药 之长”。 三、中药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 代表作: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它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作者:该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 历了较长时期的充实和完善过程。 成书年代:其成书的具体年代虽尚有争议, 但不会晚于公元二世纪。 载药数目:365种。 版本情况:本经原书早佚,目前的版本, 均系明清以来学者考订、整理、辑复而成。 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1其“序例”部分,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 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 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即后世所 称的“三品分类法”。 2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 用、生长环境,部分药物之后还有别名、产 地等内容。 3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4本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 代 表 作:本草经集注 作者:梁陶弘景所辑。 成书年代:公元500年左右。 载药数目:730种。 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一1“序例”部分首先回顾本草学的发展概况,接着对 本经序例条文逐一加以注释、发挥,具有较高的学术 水平。 2针对当时药材伪劣品较多的状况,补充了大量采收、 鉴别、炮制、制剂及合药取量方面的理论和操作原则。 3增列了“诸病通用药”、“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 “服药食忌例”(原书无标题,以上题目为后人所习用) 等,大大丰富了药学总论的内容。 4各论部分,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所载 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 未用七类,各类中又结合三品分类安排药物顺序。 【隋唐时期】 代表作: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作者:李勣、苏敬等主持编纂,依靠了国家的行政 力量和充分的人力和物力。 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 载药数目:844种。 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 1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这种 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2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崭新的特色,不仅反映 了唐代药学的高度成就,且对中外后世药学的发展 也有深远的影响。 其他有名的本草著作 1本草拾遗:作者:陈藏器。成书年代:开元 年间(公元713741年)。 【宋代】 宋代本草书籍的修订,乃沿唐代先 例以国家规模进行。 1、宋代的官修本草有: 开宝本草 嘉祐补注本草 本草图经 本草图经亦称图经本草,所 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版刻本 草图谱。 2、宋代个人著名本草著作:经史证类备急 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 作者:唐慎微。 成书年代:10821083年。 载药数目:1500余种。 学术价值: 各药之后附列大量方剂(药方)以相印证 ,医药紧密结合;宋以前许多本草资料后 来已经亡佚,亦赖此书的引用得以保存下 来;它不但具有很高的的学术价值和实用 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大的文献价值。 【金元时期】 1、金元两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综 合本草。 这一时期的本草,一般出自医家之手,内 容简要,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 刘完素的素问药注、本草论 张元素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 李东垣药类法象、用药心法 王好古汤液本草 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 2、金元时期本草的主要特点: (1)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 经等药物性能的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 为药物记述中的重要内容; (2)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 他们在宋人基础上,以药物形、色、 味为主干,利用气化、运气和阴阳五行学 说,建立了一整套法象药理模式。这一努 力的结果,丰富了中药的药理内容,但其 简单、机械的推理方式,又给本草学造成 了一些消极后果。 3、食疗专著: 元代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是饮食 疗法专著,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 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 方法,至今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中外医药交流 元代中外医药交流更加广泛,在药物相互 贸易中,政府还派遣人员去各国采购。阿拉 伯人、法兰西人开始来华行医。回回药物院 的建立,更促进了中国医药和阿拉伯医药的 交流。 【明代】 代表作: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 成书年代:初稿1578年,定稿1592年,出版1596年。 载药数目:1892种(新增374种)。 主要内容和体例:全书52卷,约200万言,附图1100多幅,附 方11000余首。各论分16部、60类。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 、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 介绍。 主要成就和贡献: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 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 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海外 ,先后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 卓越贡献。 明代官修本草:本草品汇精要 刘文泰奉敕修定本草, 编成本草品汇精要,收药1815种。本书绘有1385幅精美 的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是古代彩绘本之珍品。该书是我国封 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清代】 1、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 (1)进一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如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 (2)编撰成节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要、吴仪 洛本草从新、黄宫绣本草求真等。 (3)重辑神农本草经,如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 辑本;或对本经进行注释发挥,如张璐本经逢 原、邹澍本经疏证等。 (4)大批草药专著,也为综合本草提供了新的内容。 (5)清代专题类本草门类齐全,其中也不乏佳作。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药学特点主要表现为 随着中医学校的建立,涌现了一批适应教学和临 床运用需要的中药学讲义。这些中药讲义,对各药 功用主治的论述大为充实。 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的出现,是民国时期本草 学中的一件大事。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者,当推陈 存仁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为近代第 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 本草学的现代研究开始起步,植物学、生物学工 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料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许多药学工作者则致力于中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 。 【当代的本草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高度 重视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扬,并制定 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随着现代 自然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本草 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刊行: 从1954年起,各地出版部门根据卫生 部的安排和建议,积极进行中医药文献的 整理刊行。在本草方面,陆续影印、重刊 或校点评注了神农本草经、新修本 草(残卷)、证类本草、滇南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等 数十种重要的古代本草专著。 六十年代以来,对亡佚本草的辑复也取 得突出成绩,其中有些已正式出版发行, 对本草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2、涌现的中药新著,数量多,门类齐全,从各 个角度将本草提高到崭新的水平。其中最能 反映当代本草学术成就的有: 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志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 原色中国本草图鉴 要点: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功效和 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专业的 基础学科之一。中药为数众多,内容 复杂,涉及面广。自学往往不容易抓 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 易混淆,不易记住。怎样学习中药 学谈几点学习方法: 一、抓住重点,掌握功效 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功效、应用 是本学科的重点,掌握功效又是学好中药学 的关键。 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 治疗作用的概括,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掌握功效不是简单地背诵功效术语。功效 与药性主治证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时一方面 要运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分析功效,理解 其含义,同时要以功效联系主治证,使功效 落到实处。 以黄连泻火功效为例,它的泻火功效与 苦寒性味密切相关,苦泄降,寒清热,能 清泄火邪,由于它归心经、胃经、肝经故 以清心火、胃火,肝火见长,适用于心火 亢盛的热病神昏,心烦失眠,口舌生疮, 胃火所致的脘痞呕吐及肝火目赤等。这样 以泻火功效为中心将性味,归经和主治证 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黄连泻火功效的理 解,又突出了重点。切不可孤立地死记硬 背一些性味、归经和主治证。 掌握功效还须理解其所具功效含义, 例如肉桂有引火归原之功效,引火归原 即温肾阳使虚火下归于肾,治命门火衰 虚阳浮越之证。其次要明确功效范围, 如泻火与泻肝火,前者包括泻各脏腑之 火,含义广,后者是泻火功效的一个方 面,含义狭。 学习到后期可将前后章节相关的功 效进行联系比较,可加深功效概念及相 互关系的理解如行气与补气,化湿与利 湿,祛风与息风等等。 以行气与补气治脾胃病为例,行气药 大多辛温,能通畅气机。脾胃气滞证为 适宜;补气药大多甘温,善补脾胃之气 ;脾胃气虚者为宜。 此外,亦可将相对的功效进行比较。 如升阳与潜阳,泻火与补火,宣肺与敛 肺等等。 二、把握共性,注重特性 中药学是按药物的功用分类的,同一 章节的药物既具有共同的功效主治范围, 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学习时只要掌握 本章节总的功能、主治则本章节所含药物 的主要功效主治证就把握住了,然后再分 别记忆每味药各自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的作 用。这样既容易记忆,又不易混淆。 对性味归经、用量用法、配伍等内容也同 样要区别对待。 如理气药大多辛温芳香,这是普遍性,而 苦楝子却苦寒,属特殊性要特别注意。 再如矿物药由于质地重,一般可用30克左 右,而朱砂虽是矿物药,但因有毒,只可用 0.31.5克。 槟榔的一般用量在510克左右,但治绦虫 病需用量6090克,量小难以取效,再以用 法为例,大多数药物可以入煎剂,但逐水药 甘遂有效成份不溶于水,驱虫药雷丸受热后 有效成份破坏,均不宜入汤剂。 至于配伍,教材中为了使读者了解一 解配伍方法,在每一适应证下列举了一 些有关方剂作为参考。学习时可予一般 了解,对一些常用的、特殊的配伍方法 重点熟悉其意义。如桂枝配白芍,附子 配干姜,黄连配肉桂等。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单位合同管理操作流程
- 市场推广合作合同及操作指南介绍
- 机场航班时刻分配优化方案研究合同
- 2025年商务经济学专业题库- 商务经济学在商业合同中的应用
-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保护合作框架合同
- 物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关系维护合同
- 商业地产租赁合同范本(含品牌推广及营销支持)
- 经典版长期聘用合同6篇
- 个人车辆抵押担保借款合同7篇
- 房屋使用权转让协议书与房屋使用权转让合同5篇
-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微商基础培训课件
- ISO9001:2024版质量手册资料
- 2024年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2024年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综合能力考试题库
- 餐厅厨房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新娘化妆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食品生产监管能力大比武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二年级家长会课件下载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4玻璃钢贮罐拆除解体施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