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章教学回顾 n3-1 病毒 n3-2 亚病毒 n3-3 病毒与实践 n讨论 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 4类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噬菌体的繁殖 噬菌体的效价测定 一步生长曲线 溶源性 注意几个概念 效价(滴度)、双层平板法、病毒的 一步生长曲线、裂解、自外裂解、裂解 量、溶源菌、溶源现象、溶源性 第 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n学习和掌握微生物的营养要素、营养类型,微生物 吸收营养物质的机制;熟悉培养基的种类和设计、 选用培养基的原则、方法。 二、 教学内容: n1、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 n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n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n4、 培养基的种类、设计选用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营养: n是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摄取对其生命活动必需的能 量和物质,以满足正常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最基本 的生理功能。是生命活动的起点和物质基础。 营养物 n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微生物中还包括光辐射 微生物的营养物 n元素水平和营养要素水平上均与动植物接近,它们之 间存在营养上的统一性。 w元素水平:20种左右,以C、H、O、N、S、P为主; w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 第 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一节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 一、碳源 二、氮源 三、能源 四、生长因子 五、无机盐 六、水 概念:一切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碳元素的营养物。约占细胞 干重的50%,为大量营养物。 碳源谱:一切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范围。十分广泛: 一、碳源 类型元素水平化合物水平培养基原料水平 有 机 碳 C H O N X*复杂的蛋白质、核酸等牛肉膏、蛋白胨、花生饼粉等 C H O N多数氨基酸、简单 蛋白质等一般氨基酸、明胶等 C H O糖、有机酸、醇、脂类等葡萄糖、蔗糖、各种淀粉、糖蜜 C H烃类天然气、石油及其不同馏份等 无 机 碳 C(?) C OCO2CO2 C O XNaHCO3、CaCO3等NaHCO3、CaCO3、白垩等 异养微生物:其碳源是兼有能源功能的双功能营养物 自养微生物 速效碳源:葡萄糖等单糖或双糖 迟效碳源:淀粉等多糖 二、氮源 概念 n提供微生物所需氮素的物质。氮是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的主要元素 ,占细胞干重的12-15%,为主要营养物。 氮源谱 n一切微生物可利用的氮源范围。 类型元素水平化合物水平培养基原料水平 有机 氮 N C H O X复杂的蛋白质、核酸等牛肉膏、酵母膏、粕饼粉等 N C H O尿素、氨基酸、简单 蛋白质等尿素、蛋白胨、明胶等 无 机 氮 N HNH4、铵盐 等(NH4)2SO4等 N O硝酸盐等KNO3等 NN2 空气 速效氮源:氨基酸、肽等有机氮和铵盐、氨水等无机氮。 迟效氮源:蛋白质形式的有机氮和硝酸盐等无机氮。 氨基酸自养型生物:不需要利用氨基酸作氮源 氨基酸异养型生物:需要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氨基酸作氮源 三、能源 概念: n为微生物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能源谱 化学物质 辐射能: 有机物: 无机物: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同碳源)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不同于碳源) 光能自养和光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 能源:还原态的无机物质, 如NH4+、NO2、S、 H2S、H2和 Fe2+ 碳源:CO2 如葡萄糖、 氨基酸等 能源:光 碳源:无机C, 如CO2 能源:光 碳源:有机C, 如葡萄糖 四、生长因子 概念 n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 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n广义:维生素、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 C4C6的直链或分支脂肪酸及氨基酸、辅酶等。 天然物质:酵母膏、蛋白胨 、麦芽汁、玉米浆、肝浸液 或其它新鲜动、植物的汁液 等 类型 n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 w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生长因子,如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不少细菌。 n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 w需要从外界吸收多种生长因子才能维持正常生长,如各种乳酸菌、动 物致病菌、支原体和原生动物等。 n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 w少数微生物在其代谢活动中,能合成并大量分泌某些维生素等生长因 子,因此可作为有关维生素的生产菌种。 五、无机盐 或称矿质元素主要可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以外的 各种重要元素。 n凡生长所需浓度在10-3-10-4 mol/L 范围内的元素,如P、S、K、Mg、Ca 、Na和Fe等 n凡生长所需浓度在10-6-10-8 mol/L范围内的元素,如Cu 、Zn、Mn、Mo、Co和Ni、Sn、Se等 细胞内一般分子成分(P、S、Mg、Ca、 Fe等) 生理调节物质 渗透压的维持(Na+等) 酶的激活剂(Mg2+等) pH的稳定 化能自养菌的能源(S 、 Fe 2 + 、 NH4+、NO2-等) 无氧呼吸时的氢受体(NO3- 、 SO4 2 -等) 酶的激活剂(Cu2+ 、 Mn2+ 、 Zn2+等) 特殊的分子结构成分(Mo、Co等) 一般功能 特殊功能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K2HPO4 MgSO4 六、水 水并非真正的营养物;但水是微生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 的物质。 n是一种最优良的溶剂,可保证几乎一切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并 参与某些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n是微生物细胞的主要化学组成,可维持各种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稳 定性。 n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质,如高比热、高汽化热、高沸点及固态时 密度小于液态等,保证细胞内温度的平稳性。 水活度: n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n指在同温同压下,某溶液的蒸气压(P)与纯水蒸气压P0)之比,等 于该溶液的百分相对湿度值(ERH)。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分类 分类标准 营养类型 1。以能源分 光能营养型 化能营养型 2。以氢供体分 无机营养型 有机营养型 3。以碳源分 自养型 异养型 4。以合成氨基酸能力分 氨基酸自养型 氨基酸异养型 5。以生长因子分 原养型或野生型 营养缺陷型 6。以取食方式分 渗透营养型 吞噬营养型 7。以取得死或活有机物分 腐生 寄生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营养类型能 源氢供体 基 本 碳 源实 例 光能无机营养型 (光能自养型) 光无机物CO2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 光能有机营养型 (光能异养型) 光有机物 CO2及简单有 机物 红螺菌科的细菌即紫色非硫细菌 化能无机营养型 (化能自养型) 无机物*无机物CO2 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氢细菌、梳 黄细菌等 化能有机营养型 (化能异养型) 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绝大多数细菌和全部真核微生物 n :H2O、H2S、NaS2O3等 n*:NH4+、NO2-、S、H2S、Fe2+等 生长时大多需要外源的生长因子 如淀粉、纤维素、单糖、 双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等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一、单纯扩散 二、促进扩散 三、主动运送 四、基团移位 一、单纯扩散 概念 n又称被动运送或自由扩散,是指物质在无载体蛋白参与 下,非特异地从浓度较高的一侧被动或自由地透过膜向 浓度较低一侧扩散的过程。 特点 n驱动力:浓度差(浓度梯度),不需要外界能量 n纯粹物理过程:溶质无分子变化,无载体蛋白参与,无 载体蛋白构象变化 n扩散物质:为O2、CO2、水、水溶性小分子(乙醇、甘 油)、某些离子(Na+)和某些氨基酸分子 n无特异性或选择性,且无逆浓度梯度的“浓缩”能力,扩 散速度很慢,是物质进入细胞的最简单方式。 单纯扩散模式图 细胞膜外 细胞膜内细胞膜上 特点 n驱动力:浓度差(浓度梯度),不需要外界能量。 n需借助于载体蛋白,有载体蛋白构象变化,但无溶质分 子变化 二、促进扩散 概念 n有些物质,借助于细胞膜上一些与它们进行特异性结合 的载体蛋白(渗透酶、移位酶或移位蛋白),从浓度高的 一侧透过膜向浓度低一侧扩散,但不消耗能量的过程。 通过诱导产生。有特异性,即它只运转一种分 子或一类分子,而运输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 n扩散物质:糖类、甘油、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n有特异性或选择性,无逆浓度梯度的“浓缩”能力,扩散 速度较快,也不是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 在膜外侧:向膜外露出溶质结合位点,溶质亲和力较高 在膜内侧:向膜内露出溶质结合位点,溶质亲和力较低 促进扩散模式图 细胞膜上细胞膜外 细胞膜内 恢复原构象 移位 再循环 结合 构象改变 特点 n 驱动力:外界能量 n 需借助于载体蛋白,有载体蛋白构象变化,但溶质无 分子变化 n 扩散物质:离子、一些糖类(单糖、双糖)、氨基酸和 有机酸等 n 有特异性或选择性,有逆浓度梯度的“浓缩”能力,扩 散速度快,是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 三、主动运送 概念 n指一类须提供能量(包括ATP,质子动势或“离子泵”等) 并通过细胞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而使膜 外环境中低浓度的溶质运入膜内的一种运送方式 又称质子动力,指因细 胞膜外表面聚集质子而 引起的膜两侧电位差 对低浓度营养环 境中的贫养菌或 寡养菌尤为重要 主动运送模式图 细胞膜上细胞膜外 细胞膜内 恢复原构象 移位 再循环 结合 构象改变 ADP+Pi ATP 离子泵(Na+-K+-ATP酶系统) Na+-K+-ATPase: 是存在于原生质膜上的一种重要离子通道蛋白, 该酶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MW: 12万, 5.5万) 功能: 利用ATP能量将Na+由细胞内“泵”出胞外,并将 K+“泵”入胞内。 E E+ 关键步骤: ATP酶的磷酸 化与脱磷酸化 耗 能 产 能 具体步骤: 1. ATP酶(E)在细胞内侧与3个Na+结合,同时消耗能量; 2. 磷酸化ATP酶(E+)构象变化将Na+排除胞外,并与2个K+ 结合; 3. K+激发E+脱磷酸化恢复为E, 同时将K+运入细胞. 四、基团移位 概念 n是物质在运输的同时由于受到化学修饰而进入细胞的 一种运输方式,也需要特异蛋白的参与和需要能量。 特点 n 驱动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n 需借助于载体蛋白,有载体蛋白构象变化,溶质也有 分子变化 化学修饰 n有特异性或选择性,不是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 n 扩散物质:各种糖类(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N-乙 酰葡糖胺等)、核苷酸、碱基、脂肪酸等 运送机制:是依靠磷酸转移酶系统,即磷酸烯 醇式丙酮酸-己糖磷酸转移酶系统. 运送步骤: 1.热稳载体蛋白(HPr)的激活 细胞内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磷 酸基团把HPr激活。 酶 PEP+HPr 丙酮酸+P-HPr HPr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结合在细胞膜上, 具有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也无底物特异性。 可溶性细胞质蛋白, 无底物特异性 四、基团移位 2、糖经磷酸化而运入膜内 膜外环境中的糖先与外膜表面的酶c结合,接着糖分子 被由P-HPr酶 a酶 b逐级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最 后通过酶c再把这一磷酸糖释放到细胞质中。 酶 P-HPr+糖 糖-P +HPr 酶 共有酶c 、酶a和酶b3种。其中酶a为细胞 质蛋白,无底物特异性,而酶b和c均为膜蛋白,它对底 物具有特异性选择作用,可通过诱导产生,种类很多。 四、基团移位 P 基团移位模式图 细胞膜上细胞膜外细胞膜内 酶c 酶b 酶a HPr 酶 PP P EP Pyr P P HPr P糖 项目酶酶HPr 组分1种酶a 酶b酶c1种 位置细胞 质 细胞 质 细胞 膜 细胞 膜 细胞 膜 底物特异 性 无无有有无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讨论题1:基团移位中各酶比较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讨论题2:4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比较 比较项 目单纯扩 散促进扩 散主动运送基团移位 特异载体蛋白 运输速度 物质运输方向 平衡时胞内外浓 度 运输分子 能量消耗 运输后物质的结 构 与溶质类 似物 无 慢 由浓至稀 相等 无特异性 不需要 不变 无竞争性 有 快 由浓至稀 相等 特异性 不需要 不变 有竞争性 有 快 由稀至浓 胞内浓度高 特异性 需要 不变 有竞争性 有 快 由稀至浓 胞内浓度高 特异性 需要 改变 有竞争性 本次教学回顾及作业 教学回顾 n微生物的6大营养要素 w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n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w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化能异养 n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w单纯扩散、促进 扩散 、主动运送、基团移位 作业 nP100 4,6,7 上次教学回顾 4-1 微生物的6大营养要素 4-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4-3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化能异养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基团移位 第四节 培养基 概念 n是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 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说明 n具备6大营养要素,比例要合适 n应尽快配制并立即灭菌 n除少数难养菌(类支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的寄生或 共生微生物和寄生真菌外,已发现的绝大多数有细 胞微生物均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用途:促使微生物生长;积累代 谢物;分离微生物菌种;鉴定微 生物种类;微生物细胞计数;菌 种保藏;制备微生物制品。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一)四个原则 n1、目的明确 n2、营养协调 n3、理化适宜 n4、经济节约 二)四种方法 n1、生态模拟 n2、参阅文献 n3、精心设计 n4、试验比较 1、目的明确 是指培养基组分应适合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n首先明确培养基的对象和目的,如培养何菌?获何 产物?用于实验室还是大生产用?是进行一般研究 还是作精密的生理、生化或遗传学研究?是用于种 子培养还是发酵培养?等等。 n然后选择合适的微生物,并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 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 w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其对营养物的需求差异很大。 w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它们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也不同。 w当对试验菌营养需求特点不清楚的时候,可以采用“生长 谱”法进行测定。 2、营养协调 表4-7 2、营养协调 是指营养物质浓度与配比要合适 n微生物细胞内各成分间有较稳定的比例。 w要素:H2 O C+能源 N源 P、S K、Mg 生长因子 w含量: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n碳氮比(C/N比):培养基中所含碳原子摩尔数与氮原子的摩尔 数之比。 w氮源:NH3 CO(NH2)2 NH4NO3 (NH4)CO3 (NH4)2SO4 AA 蛋白质 wN%:82 46 35 29.2 21 827 16 w一般而言: n真菌需C/N比较高的培养基,细菌需C/N比较低的培养基 n发酵培养基C/N比较高,种子培养基C/N比较低 缺N:用粪便污水或尿素补充;缺P:磷酸氢二钾 3、理化适宜 指培养基的pH值、渗透压、水活度和氧化还原势 等物理化学条件较为适宜。 1)pH值: n各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 w细菌:7.08.0 放线菌:7.58.5 酵母菌:3.86.0 w霉菌:4.05.8 藻类: 6.07.0 原生动物: 6.08.0 n但对某一具体微生物物种而言,其生长的最适pH范围 可大大突破上述界限。 3、理化适宜 1)pH值: npH值的调节: w pH值的内源调节:通过培养基内在的成分所起的调节。 n借磷酸缓冲液进行调节 -调节K2HPO4和KH2PO4两 者的浓度比即可获得pH值在6.07.6(6.8)之间的一系列 稳定的pH值 n以CaCO3作为“备用碱”进行调节-在产酸的发酵过程 加入15%的CaCO3 ,但因CaCO3在培养基上有沉淀, 可用NaHCO3代替。 wpH值的外源调节:按实际需要不断从外界流加酸或碱液来调 整培养液pH值的方法。 3、条件适宜 2)渗透压和水活度 n渗透压: w表示不同浓度的溶液间若被一个半透性薄膜隔开时,稀溶 液中的水分子会因水势的推动而透过隔膜流向浓溶液,直 至两边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时,由浓溶液中溶质所产生的 机械压力,即为它的渗透压,其大小由溶液中所含有的分 子或离子的质点数决定。 n等渗溶液 适宜微生物生长 n高渗溶液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n低渗溶液 细胞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电解质离解的分子和 离解生成的离子 3、条件适宜 2)渗透压和水活度 n水活度 w在同温同压下,某溶液的蒸气压(P)与纯水蒸气压P0)之比, 等于该溶液的百分相对湿度值(ERH)。 w水活度(w)=P/P0=ERH/100 n 表示溶液的蒸汽压 n0表示纯水的蒸汽压 w水活度的测试方法主要有: n扩散法(康威微量扩散皿) n水活度仪测定法 n其他方法 康威皿 原理:样品在康威皿中,在恒温 条件下,根据样品在不同的标准 饱和溶液中平衡后,质量的增加 或者减少,作图,横坐标为水活 度,纵坐标为质量变化。 3、条件适宜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w值在0.9980.60之间 一般:0.90-0.98 生长最低w 嗜盐菌:0.75(约5.5mol/L NaCl) 一般:0.87-0.91 高渗酵母:0.61-0.65(低于饱和蔗糖液) 鲁氏酵母:0.60 一般:0.80-0.87 耐旱菌:0.65-0.75 双孢旱霉:0.60 细菌 酵母菌 霉菌 3、条件适宜 知道了各类微生物生长的aw值,不仅有利于设计它们 的培养基,而且对防止食物的霉腐也有重要的意义。 若干食物的w 新鲜水果:0.970.98 面包:0.86 奶粉:0.2 鲜肉(家畜):0.97 蔗糖饱和液:0.76 大米、面粉(含水量14%):0.65 3、条件适宜 3)氧化还原电势(redox poyential) n又称氧化还原电位,以Eh表示。指以氢电极为标准 时某氧化还原系统的电极电位值,单位是V或mV。 n各种微生物对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的要求: w好氧微生物:+0.3+0.4V,(在0.1V以上的环境中均 能生长); w兼性厌氧微生物:+0.1V以上呼吸、+0.1V以下发酵; w厌氧微生物:只能在+0.1V以下生长。 n在实验室中,为培养严格厌氧菌,除应驱走空气中的 氧外,还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 标准氢电极是一个半电池,它由pH为零的HCl溶液、涂满铂 黑的铂箔电极和用压力为1个大气压的氢所组成的。在这种 条件下,此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等于零。 标准氢电极上限是+0.82V,它出现在高氧且没有氧消耗的环 境中,下限为-0.42V,出现在富含氢的环境中。 3、条件适宜 3、氧化还原电势(redox poyential) n培养基是多氧化还原偶的复杂电化学系统,测出的 Eh值仅代表其综合结果。 w对微生物影响最大的是:分子氧和分子氢的浓度 w培养基中常用的还原剂:巯基乙酸(0.010.20) 、抗 坏血酸(0.1) 、硫化钠(0.025) 、半胱氨酸(0.05 ) 、葡萄糖(0.11.0)、铁屑、谷胱甘肽、庖肉(瘦 牛肉粒)、二硫苏糖醇等。 w测定Eh除用电位计外,还可用化学指示剂,如刃天青等。 无氧条件下:呈无色( Eh-40mV ) 无氧条件下: 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碱性溶液中:呈红色; 酸性溶液中:呈红色;微含氧,则为粉红色 4、经济节约 根据培养目的选择培养基原料及其来源 n以粗代精:粗原料营养更加完全,经济上也节约。 n以“野”代“家”:以野生植物原料代替栽培植物原料用于 工业发酵的碳源。 n以废代好:以工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作为原料。 n以简代繁:生产上改进培养基成分时,一般都以“加”法 居多,即设法使其营养越来越丰富、含量越来越高。这 对微生物生长不一定都有利,有时可尝试使用“减”法, 即用稀薄的培养基成分或成分较少的培养基来取代原有 的培养基成分,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4、经济节约 根据培养目的选择培养基原料及其来源 n以烃代粮:以石油或天然气副产品代替糖质原料 n以氮代朊:即以大气氮、铵盐、硝酸盐或尿素等一类非 蛋白质或非氨基酸廉价原料用作发酵培养基的原料,让 微生物转化成菌体蛋白质或含氮的发酵产物供人们利用 n以纤代糖:开发利用纤维素这种世界上含量最丰富的可 再生资源。将大量的纤维素农副产品转变为优质饲料、 工业发酵原料、燃料及人类的食品及饮料。 n以“国”代“进”:这实为“以粗代精”原则的另一特殊形式 四种方法 1、生态模拟 n调查所培养菌的生态条件,查看“嗜好”,对“症”下 料初级天然培养基. w肉汤、鱼汁:细菌; w果汁、麦芽汁:酵母菌; w润湿的麸皮、米糠:霉菌; w米饭、面包:根霉 2、参阅文献 n查阅、分析文献,调查前人的工作资料,借鉴前人 的经验,以便从中得到启发设计有自己特色的培养 基配方 四种方法 3、精心设计 n在设计、试验新配方时,借助于优选法或正交试验设计 等数学工具,提高效率。 4、试验比较 n最后经过具体试验和比较予以确定。 w不同培养基配方的选择比较;单种成分来源和数量的比较;几 种成分浓度比例调配的比较;小型试验放大到大型生产条件的 比较;pH和温度试验等。 n试验的规模一般遵循由定性到定量、由小到大、由实验 室到工厂等逐步扩大的原则 w培养皿琼脂平板上-摇瓶培养或台式发酵罐培养-试验型 发酵罐试验-生产型发酵罐试验 二、培养基的种类 一)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作分类 二)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作分类 三)按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用分类 四)按所培养微生物的类群分类(补充) 一)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作分类 天然培养基(complex media,undefined media) n指一类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体包括用其提取物制成的 培养基,是营养成分既复杂又丰富、难以说出其确切化 学组成的培养基。 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适于实验室菌种培养 、发酵工业中生产菌种的培养和某些发酵产物的生产。 组合培养基(chemical defined media) n又称合成培养基或综合培养基,是一类按微生物的营养 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 如:葡萄糖铵盐培养基,淀粉硝酸盐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蔗糖 硝酸盐培养基(察氏培养基)。适于营养、代谢、生理、生化、菌种鉴 定或生物测定等对定量要求较高的研究工作中 半组合培养基(semi- defined media) n又称半合成培养基,指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 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严格地讲,凡含有未经特殊处理的琼脂的任 何组合培养基,均为半组合培养基。 二)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作分类 液体培养基(liquid media) n一类呈液体状态的培养基。用于实验室和大规模生产 固体培养基(solid media) n一类外观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w固化培养基(常称固体培养基),由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凝 固剂(琼脂(12%)、明胶(512%),海藻酸胶、脱乙酰吉兰 糖胶、多聚醇F127等)而成。 w非可逆性固化培养基。如:血清培养基或无机硅胶培养基 w天然固体培养基:由天然固体基质直接配制成的培养基 w滤膜:是一种坚韧且带有无数微孔的醋酸纤维薄膜。制成圆 片覆盖在营养琼脂或浸有液体培养基的纤维素衬垫上,就形成 具有固化培养基性质的培养条件。 二)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作分类 半固体培养基(semi-solid media) n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0.5%琼脂)配制 而成的半固体状态的培养基。 n试管中呈“直立柱”,用于细菌的动力观察,趋化性研究 ,厌氧菌的培养、分离和计数等 n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和效价等 脱水培养基(dehydrated culture media) n又称脱水商品培养基或预制干燥培养基,指含有除水以 外的一切成分的商品培养基,使用时只要加入适量水分 并加以灭菌即可。是一类既有成分精确又有使用方便等 优点的现代化培养基 三)按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功能作分类 选择性培养基( selected media) n是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 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 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富集或增殖),广泛用于 菌种筛选等领域(如我国民间的红曲、泡菜) n加富性选择培养基-“投其所好”:分离对象对某种营 养物(特殊的C源和N源)有一特殊“嗜好”的原理 w苷露醇可富集自生固氮菌;纤维素可富集纤维分解菌 w石蜡油可富集分解石油的微生物,较浓的糖液可富集酵母菌 n抑制性选择培养基-“取其所抗”:分离对象对某种抑 菌物质所特有的抗性 w抑菌剂:染料(结晶紫等)、抗生素等 w理化因素:温度、氧、PH和渗透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培训顾问协议
- 《现代汉语词典》应收录“治愈”一词
- 辽宁省葫芦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TD产业联盟】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741mb
- 01 华为采购管理架构(20P)
- 福建工程学院JAVA课件
- 2025年国粹麻将测试题及答案
- 2026届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乐凯中学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师范大附属实验中学2026届中考语文押题试卷含解析
-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2026届中考语文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 2024运维服务保密协议
- 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宣贯解读
- 叙事护理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2024年西安市安居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PDCA提高卧床患者踝泵运动的执行率
- 票务购票合同
- 河南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指引V1
- 中国古代建筑史读后感
- 运维管理安全需求分析
- 人才发展(培训课件)
- 纺织行业市场调研及授信指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