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病案例教学课件_第1页
中医皮肤病案例教学课件_第2页
中医皮肤病案例教学课件_第3页
中医皮肤病案例教学课件_第4页
中医皮肤病案例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皮肤病案例教学 Date1 第一节 热 疮 【病例摘要】 张某,男,26岁。 主诉:口角起水疱,伴灼热疼痛2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两天前因受凉后发热,左口角出现红色丘疹, 自觉灼热绷紧, 继而丘疹转变为水疱,个别水疱破裂有渗出,伴疼痛 。未经治疗,遂来诊。 现症见:患处灼热疼痛,发热,精神不佳,口微渴,小便赤,舌红 ,苔薄黄,脉浮数。 既往体健,喜食辛辣之品,无不洁性生活史。 体格检查:T 38.0,P 86次/分,BP 120/80mmHg。专科检查见 左侧口角四五个粟米至绿豆大小水疱,呈簇集状,疱壁较薄,疱液澄 清,周围有红晕,边界清楚,个别水疱已破,有少量渗出,结米黄色 痂。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血常规:WBC 7.2109/L, N 62%,L 38%。 Date2 【诊疗思路】 1首先明确患者此次就诊的首要问题为口角起水疱, 伴灼热疼痛等自觉症状,病程有2天,再围绕主诉进行询 问,得知诱因为受凉后发热引起,病变部位在皮肤黏膜交 界之左口角处,范围局限,皮损有簇集状水疱,疱壁较薄 ,疱液澄清,周围有红晕,边界清楚,疱壁破裂后有渗出 结痂等特点,归纳病人起因、主症、舌脉等特点,根据以 上情况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辅助检查? 2根据发病情况、皮疹特点及中医四诊之舌脉体征进 行综合诊治,判断中医病名及辨证分型; 3拟定诊断及中医分型后,针对本病证需要采取什么 治疗原则,具体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如何辨证加减?处 何方药及剂量? 4根据具体情况对病人进行适当讲解,如何预防调摄 ? Date3 【辨证分析】 患者喜食辛辣之品,脾胃火热素盛,郁伏于里,又因受 凉后感受外风热毒,内外交感,热邪客于肺胃二经,湿热 之气蕴蒸,上泛于颜面肌肤而发红斑水疱;肺主皮毛,脾 胃互为表里,脾其华在唇,故肺胃二经有热,浊气上熏于 唇口皮肤粘膜交界处;内外热邪胶着,气血凝滞于肌表, 故皮损处出现灼热绷紧;热盛则疱破,见渗出结痂;肺胃 二气相搏,故发热;胃热内盛于里,灼伤气津,故见精神 不佳,口微渴,小便赤;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皆为肺胃 风热之象。本病病位在肌肤,病性属实,可与外阴疱疹之 湿热下注证及反复发生暗耗气津之阴虚内热证等进行鉴别 。 Date4 【临床诊断】 中医诊断:热疮 证型:肺胃热盛证 Date5 【临床治疗】 本例的病机主要是外感风热毒邪顺口鼻入肺经 ,与脾胃伏藏之湿热相合,二气蕴蒸,上泛于面 而发疱疹。故治疗以疏风清肺,泄脾胃伏火为原 则,同时配合中医外治。 中医内治法与处方用药 (1)治法:疏风清肺,泄脾胃伏火。 (2)方剂:枇杷清肺饮合导赤散加减。 (3)处方:枇杷叶15g 桑白皮5g 黄连3g 黄柏10g 生 地黄15g 木通7g 竹叶15g 玉竹15g 甘草6g 牡丹皮10g 当归10g。七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Date6 (4)方解: 方中枇杷叶性苦平,善降泄;桑白皮性甘寒,两药俱入 肺经,清肃肺热为君药;黄连、黄柏清解脾胃伏火,木通 、竹叶泻火利尿为臣,与君药相合上疏、中清、下利共解 肺胃热邪;生地养阴清热、丹皮凉血活血,玉竹润燥生津 、当归养血活血为佐药,既防清利太过损及营阴,又开营 阴生化之源;甘草为使药,和解诸药。 2中医外治法: 沸腾水的热蒸汽水滴,局部涂抹。 Date7 第二节 蛇 串 疮 【病例摘要】 姜某,男,35岁。 主诉: 右侧背腰部起水疱伴灼热刺痛3天。 现病史: 3天前右侧腰背部皮肤灼热疼痛,不久出现水疱,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要求中医治 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 现症: 患处灼热疼痛,口干苦,小便黄,大便结,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既往嗜食辛辣煎炸之品。 体格检查: T 37.7,P 86次/分,BP120/85mmHg。自动体位,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肝 脾肾(-)。专科见右侧腰背部呈带状分布簇集性水疱,绿豆至黄豆大小,数目较多, 部分融合成大疱,疱周基底潮红,疱液浑浊,水疱间皮肤正常,皮疹未过正中线,触痛 (+)。 血常规:WBC 7.2109/L,N 75%, L 25%。 Date8 【诊疗思路】 1患者先是背部感灼热刺痛,不久出现水疱,病程3天 ,未诉明显诱因,西医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疗效欠佳, 根据以上情况,首先考虑本病的诊断可能性,需要完善的 辅助检查是什么?归纳发病及皮损特点、舌脉征象,结合 相应的辅助检查及治疗经过,考虑需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其临床中西医诊断是什么? 2根据舌、脉象等四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出中医 证型; 3根据辨证诊断,针对本病证需要采取什么治疗原则 ?具体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处何方药及剂量?如何辨证 加减? 4根据本病的特点对病人进行适当讲解预后和调摄方 法及注意事项? Date9 【辨证分析】 患者喜食辛辣煎炸之品,饮食失调,加之情志内伤,肝 气郁结,久而化火,湿热火毒,外攻肌肤而发水疱;肝经 火毒循经侵袭肌腠,故水疱呈带状分布未过前后正中线; 火毒郁阻经脉,不通则痛,故感患处灼热疼痛;肝胆火热 炽盛,湿热上泛,故觉口干口苦,热盛灼津,故小便黄, 大便结;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皆为肝胆湿热之象 。 本病病位在肌肤,病性属实,可与外阴疱疹之湿热下注 证及反复发生暗耗气津之阴虚内热证等进行鉴别。该病其 本在肝胆,病位在肌肤,病性属实。 中医辨证为肝胆郁热证,需要和脾虚湿蕴证相鉴别,后 者多为素体脾虚或饮食伤脾,脾不运化,湿邪蕴阻,日久 化热,循经外溢于肌肤而发。 Date10 【临床诊断】 中医诊断:蛇串疮 证型:肝胆湿热证 Date11 【临床治疗】 本例病机主要情志内伤,肝胆不和,郁久化热 ,湿热火毒,泛溢肌肤而发水疱。故治疗以清肝 泻火,解毒止痛为原则,同时配合中医外治。 中医内治法与处方用药 (1)治法:清肝利湿,解毒止痛。 (2)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3)处方:龙胆草 10g 黄芩 10g 柴胡10g 郁金10g 延胡索10g 薏苡仁15g 牡丹皮15g 大青叶15g 甘草6g 板蓝根15g 车前草10g 茯苓15g。七剂,水煎服,每日一 剂,早晚分服。 Date12 (4)方解: 方中龙胆草、黄芩清肝胆实火、化中焦湿热,为 君药;薏苡仁、车前草、茯苓渗淡利湿,既给肝 胆湿热以出路,又健脾运化绝水湿之源,柴胡、 郁金、延胡索疏肝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定痛,大 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共为臣药;牡丹皮归肝 经,既助清肝胆之热,又防血热气滞成瘀,共为 佐药;甘草为使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