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心身疾病[ppt课件]_第1页
10第十章--心身疾病[ppt课件]_第2页
10第十章--心身疾病[ppt课件]_第3页
10第十章--心身疾病[ppt课件]_第4页
10第十章--心身疾病[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宁医学院 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乔聚耀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一)定义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心理社会因素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 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狭义仅包括躯体器质性疾病 广义包括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一)定义 Heinroth 1818年德国精神病学家 Heinroth 提出了“心身概念” 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于1980年 正式命名心身疾病,与躯体疾病和 精神疾病并列为三类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actions):指精神性刺激引 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应也就恢复; 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指精神刺激引起 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指精神刺激引起 的器质性病变。 (一)定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 1. 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 。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 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五) 身心反应 躯体疾病本身作为应激源同样能导致心理反应。 1.躯体疾病引起患者的心理反应: 2.自我意识的转变; 3.对疾病的认知反应; 4.情绪反应 2.躯体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原发性心理障碍 继发性社会后果 3.不同躯体疾病可以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直接、间接作 用而影响心理活动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 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律不 齐、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 原发性低血压、雷诺病( Raynaud disease)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 合征、神经性咳嗽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 性厌食、神经性呕吐、溃疡性 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神经性皮炎、瘙痒症、斑 秃、银屑病、多汗症、慢性荨 麻疹、湿疹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背疼 、肌肉疼痛、痉挛性斜颈、书 写痉挛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过敏性膀胱炎、勃起功能 障碍、早泄、性欲低下、慢性 前列腺炎、性欲减退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 、低血糖、艾迪生病( Addisons disease)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1心血管系统 2呼吸系统 3消化系统 4皮肤系统 5肌肉骨骼系统 6泌尿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血管神经性头痛、肌紧张 性头痛、睡眠障碍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痛经、月经紊乱、经前期 紧张征、功能性子宫出血、性 功能障碍、功能性不孕症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术后神经症、器官移植后 综合征、整形术后综合征、肠 粘连症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遗尿症、夜惊、口吃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原发性青光眼、眼睑痉挛 、弱视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梅尼埃病、咽部异物感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特发性舌痛症、口腔溃疡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六) 心身疾病的分类 8 神经系统 9 妇 科 10外 科 11儿 科 12眼 科 13耳鼻喉科 14口 腔 科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unconscious) (preconscious) (conscious) “深层无意识” “动力无意识” “被压抑的无意识”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心身疾病 发生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特异的潜 意识特征决定了心理冲突引起特定 的心身疾病。 1.未解决的心理冲突; 2.器官脆弱易感倾向; 3.自主神经过度活动性。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潜意识心理 冲突 神经系统功能 改变 脆弱器官 病变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心理冲突 迷 走 N 功 能 亢 进 哮喘、消化 溃疡等 交 感 N 功 能 亢 进 原发性高血压、 甲亢等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研究侧重于心身疾病发病过程 ,重点说明哪些心理社会因素,通 过何种生物学机制作用于何种状态 的个体,导致何种疾病的发生。 心理神经中介途径 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 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神经系统 Neural system 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社 会 心 理 因 素 身心 健康 Physical Mental Health 致病机制:关系图 mechanism of causing disease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心理社 会刺激 应激 反应 疾病 发生 神经内 分泌免 疫变化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认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引发个体习 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由于个体素质 上的、或特殊环境因素的强化,或通 过泛化作用,使得这些习得性心理和 生理反应被固定下来,而演变成为症 状和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某些社会环境刺激 个体习得性心理和生理反应 个体素质 特殊环境因素强化或泛化 反应固定下来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心理动力学理论 (二)心理生理学理论 (三)行为学习理论 (四)综合发病机制 不再拘泥于某一学派,而是综合 各种理论,互相补充,形成了综合的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理论。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二、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心理中介: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 生理中介:遗传因素、生理特征、环境因素、社会支持 应激源: 躯体 心理 社会 心理应激心身反应器官脆性 致病因子: 物理化学 生物遗传 心身反应 心身紊乱 心身疾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诊断原则 (二)治疗原则 (三)预防原则 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 ,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 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 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 化; 3.排除神经症性障碍或精神病。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诊断原则 (二)治疗原则 (三)预防原则 躯体诊断:诊断方法和原则与诊断 学相同 心理诊断: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3)心理行为检查 (4)综合分析 诊断程序: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三、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诊断原则 (二)治疗原则 (三)预防原则 心、身同治原则。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 2.消除心理学病因 3.消除生物学症状 三个目标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三、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一)诊断原则 (二)治疗原则 (三)预防原则 心身同时 从早做起 健全人格 矫正行为 消除刺激 积极疏导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是最早确认的一种心身疾病,近年来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普遍认为, 此病由综合性因素所致,心理社会因素 与其发生有密切关系,患高血压的个体 易出现某些心理反应,对高血压患者, 尤其是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干 预,效果较好。 我国城市35至60岁的中年人中,三分之一是 高血压患者 Primary hypertension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1959年 发病率患病人数 1979年1991年2002年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万人 0 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数量已达 1.5亿,每年增加300多万人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患病率高(11.26%) 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 三 高 国人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状况 知晓率低(35.6%) 治疗率低(17.1%) 控制率低(4.1%) 三 低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原发性 高血压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遗传 肥胖 吸烟酗酒 精神紧张 过度摄盐 胰岛素抵抗 血管紧张素 II异常增多 多因素致病。 公认血管紧张素 II异常增多会直 接导致。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1慢性应激。长期慢性应激状态较急性应激 事件更易引起高血压。 (一)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和发展中作用 高应激区的居民发病率高。 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的职业发病率高。 Primary hypertension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二战期间,被围困在列宁格勒达三年之久的人 ,高血压患病率从战前上升到64。 Primary hypertension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2人格特征 受压抑的愤怒表达和过分的愤怒表达与高 血压发病有关。在不良环境下(受教育程度低下、社 会经济地位低下),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容易患高 血压。 3婚姻状态 根据Framingham的资料,寡妇和鳏夫的血 压高于配偶健在者。 4不良行为因素 发病率与高盐饮食、超重、肥胖、缺 少运动、大量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这些不良行 为因素又直接或间接地受心理或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和发展中作用 Primary hypertension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二)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反应 紧张焦虑 忽视 紧张焦虑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三)综合心理社会干预 .松弛训练 .生物反馈 是内脏学习的过程, 血压成为一种能被患者“随意”操作的内脏行为 ,从而达到降压目的。 .运动疗法 耐力性运动训练或有氧运动训 练均有中度降压作用。有人还指出运动可提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防止粥样斑块形成。 .改变生活习惯 减重、限盐、戒烟和控制 饮酒是降压的有效措施。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AHD )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 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 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 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冠心病发病率10年增加23倍; 急性心肌梗塞10年增加2倍以上; 发病总趋势是北方高于南方; 冠心病致死率位肿瘤、脑血管意 外后居第三位; 国内: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临床类型 1.无症状型冠心病 2.心绞痛型冠心病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5.猝死型冠心病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病因 遗传 高血压 高血脂 吸烟 肥胖 缺少活动 A型行为 人际关系紧张 焦虑抑郁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病因 A型行为模式(Type A Behavior Pattern,TABP) 冠心病患者大都有较高的成就欲望,富于挑战和 竞争精神,争强好胜,不耐烦,有时间紧迫感等, 容易发生恼火aggravation、激动irritation、发怒 anger和不耐烦impatience,又称之为AIAI反应。 ( B型行为:有耐心的,谦虚的,放松的,有安 全感的) CHD患者大都有A型行为。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病因 A型行为模式(Type A Behavior Pattern,TABP) 恼火(aggravation) 激动(Irritation) 发怒(Anger) 不耐烦(Impatience) (Friedman)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A型性格的特征是: l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 l出人头地; l性情急躁, l缺乏耐心, l容易激动; l有时间紧迫感, l行动匆忙; l对人有敌意。 l与A相反的性格, l如不争强好胜 l做事不慌不忙的性格 l称为B型性格 l肿瘤的性格模型, l即C型性格。 l特征是压抑自己的情绪, l过分忍让,回避矛盾, l怒而不发, l好生闷气,内向。 A型性格 被认为是与高胆固 醇血症、吸烟及高 血压并列的四项冠 心病危险因子之一 。 C型性格者, 宫颈癌 发病率比其 他人高3倍,患胃癌 、肝癌等消化系统肿 瘤的危险性更高。 l A型 B型 C型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病因 2生活事件 有1/22/3的心肌梗死病例有诱因可 寻。其中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及体力劳 动最为多见。 日常烦恼 生活事件 次数 主观评价 应对方式 易感素质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病因 2 危险行为因素 吸烟、缺乏运动、过食与肥胖、 对社会压力的适应不良等。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二)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 在无症状和被诊断前通常无心理反应。 出现症状而被诊断后,反应与其人格特征 和对病的认识有关。 倾向于悲观归因模式思维者:紧张焦虑不 安,甚至出现惊恐发作,充满对预期焦虑, 部分继发抑郁,生活方式发生重大的改变, 疾病行为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行为。 部分患者则采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 导致就诊的延误。 1对诊断和症状的反应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二)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 2 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反应 国外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的研究发现: 通常第1天为焦虑;第2天有部分患者 呈现“否认”的防卫反应;第35天主要为抑 郁,其持续时间比焦虑长。 焦 虑:80% 抑郁情绪:58% 敌对情绪:22% 不 安:16%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二)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 3 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反应 最常见的主诉是疲乏、抑郁、睡眠 障碍、对性生活的担心、不敢恢复工 作等。 主张渐进性活动锻炼,必要时抗抑 郁治疗。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三)冠心病与抑郁 冠心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为17 22,是普通人群的34倍。 研究发现重性抑郁与冠心病的患病率及死亡 率有关。是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独立的 危险因素。 抑郁症一种具有临床意义的冠心病的共病 (comorbidity)现象。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三)冠心病与抑郁 1.抑郁症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能加重 心脏本身的负担。 2.抑郁症患者存在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系统功 能的紊乱,促进冠状动脉阻塞; 3.与抑郁有关的行为因素(疑病先占观念、 症状夸大等),对疾病所导致的功能残疾具有附 加作用,进一步使社会功能下降。 4.抑郁可导致患者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动机和 对用药的依从性降低,阻碍心血管疾病的康复。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四)冠心病的心理社会干预 教育患者 认识疾病、减少焦虑 。 危险行为的矫正 矫正A型行为 、吸烟、酗酒、过食和肥胖、缺少运动等 不良生活方式。 焦虑抑郁的治疗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是一种综合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缺 乏或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引起体内代谢 失调及高血糖。 全球糖尿病人已超过1.9亿,糖尿病最多的国家 是印度,其次是中国,第三是美国(6%)。 发病率最高的是南太平洋岛国瑙鲁, 5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2个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WHO报告全球1997年糖尿病 患者1.35亿 我国过去20年糖尿病在城市 人口中发病率翻了3倍 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约为 9240万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2005年,290万人因糖尿病死亡。每年 死于糖尿病的人数远远高于死于艾滋 病的人数。每10秒就有1个人死于糖尿 病,同时在这10秒内就有2个人患糖尿 病。每年患糖尿病的人数增加700万。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称之为“21世纪的 灾难”。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WHO报告全球DM 1994年约1.20亿 1997年约1.35亿 2000年约1.75亿 2010年约2.39亿 2025年达3.00亿 发达国家上升45% 发展中国家上升200% 预测 估测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 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定 于每年的11月14日,其宗旨是引起全 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一)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作用 糖尿病的发生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有一定关系 。 急性应激可使正常人在饱餐后血糖反应峰值 延迟。 地震、重大火灾后,糖尿病的发病率较灾前 明显增加。 心理应激可使正常人显示糖尿病的某些症状 (如血糖升高、尿中糖和酮体含量增多)。 一些患者由于生活事件的突然袭击,病情迅 速加剧,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一)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作用 “糖尿病人格”: Dunbar (1936) 认为大多数糖尿 病患者性格不成熟,具有被动依赖、做 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常有不安全感 。这些人格特点被称作糖尿病人格。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内倾型、 不稳定型及掩饰型个性特征。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 青少年患者常见激动、愤怒、抑郁与失望的 情绪反应,也可见到孤僻和不成熟的性格特点。 成年期发病者常会感到失望、无依无靠、无 所适从、悲哀、忧愁、苦闷,对未来失去信心, 对付外界挑战和适应生活的能力下降,甚至导致 自杀行为,自杀意念的发生与抑郁严重程度和治 疗依从性差相关。 血糖的波动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注意、定向力 、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进而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糖尿病与抑郁 抑郁并发率25,并发现抑郁和高血糖显 著相关。(Lustman等(2000) ) 高血糖可引起血浆皮质醇、高血糖素、生长激 素的增多,长期高血糖可能引发皮质醇活性改变, 从而导致抑郁。( Lustmen等(1992) ) 糖尿病和抑郁症都有生长激素过度分泌以及下 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功能失调,皮质醇分 泌紊乱、胰岛素抵抗。 皮质醇分泌紊乱可致使5-羟色胺(5-HT)系统功 能障碍,从而发生情绪障碍。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糖尿病与抑郁 抑郁可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重度抑郁增加了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抑郁 可使机体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降低,有证实2型糖尿 病的临床抑郁症的发生早于糖尿病的发生。 ( Eaton等(1996) ) 抑郁引起糖尿病的机制不明,可能是抑郁时皮 质醇分泌,葡萄糖利用,糖异生;拮抗胰岛素 抑制血糖的利用,使血糖。 情绪障碍可引起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糖尿病。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三)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心理社会干预 1. 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 2改变生活方式 3治疗不良情绪 4对出现复杂并 发症、病情反复者应 当及时向患者提供心 理支持和有效的药物 治疗。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保持合理体重范围; 戒烟限酒低盐常素; 豁达开朗积极向上; 严密观察随遇而安。 (三)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心理社会干预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预防糖尿病五个要点 对糖尿病无知: 多懂点儿。 热量摄取过多: 少吃点儿。 体力活动减少: 勤动点儿。 心理应激增多: 放松点儿。 在必要的时候: 药用点儿。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是一种变态反 应性疾病,心理因 素可以诱发和加重 哮喘发作。 是一种由肥大 细胞和嗜酸性粒细 胞为主的多种细胞 参与的呼吸道慢性 炎症。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 心 病 三、糖 尿 病 四、哮 喘 五、溃 疡 病 六、经前综合征 哮喘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患。 全球有一亿五千万哮喘病患者。 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病患者。 哮喘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