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鼎湖山听泉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以游踪为线索,以“听泉”为中心,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 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抓住线索, 梳理文脉,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学习 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第二课时进行深度阅读,抓住一个“听”字,重点赏析第 8 段“枕泉而眠” , 理解作者是如何由听泉而领悟出人生的哲理。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注重诵读教学,从诵读中得到启发,最 终应达到能理解作者在状写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之意,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3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是本文阅读教 学的一大重点。 其次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是 本文阅读的又一重点。 【教学难点】寓理于景,理解作者在景物状写中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辩论法、诵读法、幻灯片展示法、讲授法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鼎,故名鼎湖山。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 岩)齐名。该山为岭南的名山,幅员广阔,景胜颇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谢大光(1943 一),1962 年由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 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谢大光的散文创作,用刻意求工、惨淡经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 分。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样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关于鼎湖山 景观 鼎湖山在七星岩东面,相距约 15 千米鼎湖山重山复岭,幽谷纵横, 溪瀑争流,山由砂、页岩构成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铸过鼎,遂 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名鼎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 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 117 平方千米,主峰为鸡笼山。 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现分为天溪、云溪、天湖三个景区,其中天溪景区是目前最重要的游览区,位 于风景区北部,有飞水潭、浴龙池、双虹飞堑等名胜及岭南名刹庆云寺、茶花阁、观景台等建筑 游鼎湖山从东麓的“幽胜牌坊”人口,即是天溪景区,沿着溪流一路上山, 群峰夹峙,古树婆婆,满目苍翠,经寒翠桥至半山亭,亭前峭壁上刻有“鼎湖”两字,笔力浑厚,亭上 有联:此处才进一步,愿诸君勿废半途。”原来鼎湖胜景还在前面,此联既是鼓励,也道出真意。 过了半山亭,前行几十米至三岔路口,道旁有新建的日僧荣睿碑亭 从荣睿碑亭三岔路口右拐继续沿溪上山,可经飞水潭、积水潭、响水潭三个瀑布和草塘湖,一路上 瀑水飞泻,溪水激流,其景雄丽壮秀,是风景区精华所在。飞瀑潭瀑布从 30 米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如 白练凌空,十分壮观,瀑下潭水清澈,是个好的游泳场所,20 世纪 20 年代孙中山先生曾来此游泳,附近 2 石壁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游泳处”,系孙夫人宋庆龄所书,崖上建有观瀑亭。积水潭在飞水潭以上不远, 又名浴龙池,瀑水下泻,中途被巨石一击,分成数段,如雪如雾高空回旋,故崖上建观雪亭。再往上的 响水潭,瀑声轰然,声震山谷,建有听瀑亭。瀑水之上有两桥飞架溪上,如彩虹飞堑。 从三岔路口左拐,经补山亭、倚山亭可至庆云寺,寺初建于明崇恢年间, 清初扩建,规模较大,占地面积约 12 000 平方米,殿宇重重,堂室深透,是华南四大古寺之一,寺内保 存有“千人锅”、大铜钟及三百多年的白茶花树,被称为“镇山三宝”。建国后,在其附近建有茶花阁、 观景台等建筑。 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鼎湖山地处北纬 20o 10,靠近北回归线。在地球上北回归线附近的地 区,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炎热干燥,雨量稀少,沙漠连片,惟独我国南部和东南亚、南亚一 些地区,因受到夏季海洋风影响,雨量丰富,植物繁茂。鼎湖山处在东南亚季风区内,离海又近,能接 受充沛的水汽,故山地林木葱茏,生长着众多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并保存了一个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 态系统,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 根据调查统计,鼎湖山面积达 17 000 亩,森林覆盖率在 90以上,其中原始林有 2 000 亩以上, 境内有高等植物 2 000 种,结构复杂,层次分明,林中还生活着数以百计的飞禽走兽和爬行动物种类, 构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其中有不少稀有珍贵树种,如、苏铁、格木等,还有鼎湖山特有树种 鼎湖钩樟、鼎湖冬青等。它处于南亚热带,属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区,是世界上少有的特殊森林类型, 受到中外科学家的重视。 1956 年鼎湖山建立了国家自然保护区,1979 年被联合国“人与生物圈” 组织接纳为自然保护网中的一员,在此设立定位研究站,在世界 17 个热带生态系统研究站中,是处在最 北沿的一个,具有很大的科学研究意义。 三、整体感知,理清作者行踪 1、字音字义: 1)雀跃(quyu)高兴得像雀儿一样地跳跃。 2)楹联(ynglin)挂或贴在楹上的对联。泛指对联。(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3)怅惆(chngwng)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4)肃穆(sm)严肃安静。 5)迥然(jingrn)形容差别很大。 6)礼遇(ly)尊敬有礼的待遇。 7)万籁俱寂(wn ln j j)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8)新陈代谢(xn chn di xi)向原指生物体经常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现在也泛指一切 事物经过内部的新旧斗争,必然导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9)遐想(xi xing )悠远的思索或想像。 2、全文结构:本文是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的:岸边一寒翠桥山中一补山亭一庆云寺(半山)。这 样移步换景,逐渐地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描摹出来了。为了整合材料和体现出观赏景物的背景,还约略 地交代了时间的变化:黄昏一晚饭后一夜间。我们不妨把游踪(空间变化)看做纬线,把时间推移看做 经线,这两者交织在一起,成为纵横交叉式结构。 第一部分(第 1 段),雨意尚未全消时登岸,初闻泉声如见泉影。 第二部分(第 23 段),进山以后,见泉引发联想,爱上山泉。为后面的听泉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三部分(第 47 段),从补山亭仰望,在庆云寺庭园漫步回旋或宕开。 第四部分(第 810 段),借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 四、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讨论 1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提示: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请同学们找出写山 泉的句子。 2给予鼓励: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说明大家学习都很认真。那么,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些句子的不同点 和相同点呢?请大家仔细思考,想好了就大胆发言。 3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归纳: (1)初闻泉声,如见泉姿;循声而去,渐人山中(2)再睹泉踪,正面写泉,以爱女作喻,表现出泉水的活 泼(3)钟泉之声相应,显现亲情(4)浑然一片分清层次,从泉声中悟出人生哲理,认识鼎湖山之魂。 4:提问:从对泉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同学们能归纳一下吗? 5给予鼓励: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重点部分第四部分是怎样写泉的。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部分。 6讲解: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写作者寄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的感悟。 请问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进而得到人生感悟的? 7讲解:课文的第 8 段中,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 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五、总结全文 1小结: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写景,而是从 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2延伸:从学习这篇散文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课后也学习本文的写法, 写一篇简单的游记。 六、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在对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 生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同 时,让学生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得到精神的愉悦。 七、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课文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学习本文,关键是抓住一个 “听”字。理解课文以此来组织材料,又是如何由听而生悟,体会到人生的哲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 视了诵读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从诵读中得到启发,并有所感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品味文中优美语句。 2、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听,传来淙淙流淌的泉声, (点击封页) ,摇铃击磬似的、清音圆润。依稀仿佛我们又来 到了鼎湖山,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那美妙的泉声。 (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引读:(看到的)过了寒翠桥,进山一看,草丰林茂,有时几股泉水,愈往上走,湿漉 漉的绿叶。直至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 2、听(点击播放“清纯悦耳、安祥厚重、欢快活泼” ) 引说: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出三个词语) ;对、好、听得很仔细。 过渡: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 3、 (点击出现画面,看一看)你想说什么?(学生说后,让学生带感情说) ;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 生机勃勃! (尝)我想,那味道一定很不错。 (带回来)有机会亲自去看,好吗?(希到处都是)大家都努力,你的 愿意会实现的。 (带摄拍)拍好后,与大伙一块欣赏,好吗? 4、过渡:这浓浓的绿意,这淙淙的泉声,使我们留连忘返。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像她那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 (三)我们循着钟声,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这是一座(引读)借宿。 (点击出现庆云寺图片)瞧,这就是千年古刹庆云寺。寺内:(齐读: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今夜,我 们决定就在这座寺院里入宿,是什么留住我们的脚步?(学生自由说) 4 (1)是呀,这声音太独特了! (2)嗯,余兴犹存,想欣赏个够。 (3)千年古刹,难得一见吗! (四)过渡:在古老安谧的寺院内听泉更真切了。让我们细细聆听。 (边看课文边听) 1、 (点击第四个按钮)配音范读 你聆听到怎样的泉声?(找出一组词: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 忽浊、忽扬忽抑) (板书) 过渡:这忽高忽低、忽急急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的泉声不禁使我们想起漫步山间的所见所闻。 (语调 低) 2、 (点击 PPT 看一看) 3、随着山势,山泉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泉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你们能不能通过四人小组选取最喜 欢的朗读方式,可以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等等,边朗读边品味,从而变成一首首“泉之曲” 。 4、可以开始了吗? 5、哪一组先来?读得怎么样?(你们一组示范一下,范读,指原先组读) (好的不评)其他组呢?还有 吗? 边小结边板书:真了不起!你们为大家奏响了一支支美妙的泉之曲,那变化莫测的泉声如一个个跳动的 音符,令我们回味无穷。 (简笔画) 6、让我们结伴同行,一起去聆听、辨识、品味(点击听一听):齐读第四自然段。 7、让我们闭上双眼, (点击听一听):再次去聆听、辨识、品味,你仿佛还听到哪些美妙的泉声? 8、你还听到哪些美妙的泉声? (自由说,评价。注意:点出泉声是怎么想象出来的。 ) (能运用学过的句子,真不错!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的想象力简直可以和作者相媲美了!真形象! 很生动!真令人陶醉!美极了!是呀,没有作者那传神的描写,我们怎么会有如临其境之感呢!这么美 妙的泉声,我们不禁都想一睹为快。 ) (五) (点击最后一个按钮) 1、浓密的树林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涓涓细流静静流淌,终年不息。 是清泉滋润着 是清泉蕴育出 2、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3、总结:短短四十分钟的鼎湖山之旅即将结束,你想说什么?(指说)不仅是这涌流的清泉,变幻的泉 声,同学们那丰富的想象力、惊人的感悟力以及那美好纯洁的心灵,同样也在老师心田留下了美好的印 象。这次旅行真令人难忘(停留) 第三课时 一、激情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在雨后游览了鼎湖山,鼎湖山到处涌流着的清亮的泉水,发出美 妙的泉声,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到鼎湖山去聆听、辨识、品味那儿的泉声吧。 课文第二、第四小节写了作者二次听泉,分别是在哪里听泉呢?(板书:路上、枕边)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问题:;走在上山的路上,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 2、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划句子、圈词语。把找出来的句子自由轻声读,细细体会。 3、作者听到了怎样的泉声,并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学生回答、交流。 4、小结这一节: 5 我们走在上山的路上,看到草丛石缝到处涌流着清亮的泉水,听到清纯悦耳的泉声和安详厚重的钟 声,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5、指导朗读:多美的景色、多美的泉声啊,让我们来赞美这一切。齐读第二小节,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 我想你们会读得更好。 三、学习第四小节 1、引读:作者循着钟声,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寺住宿,这时时间已是入夜,白天喧闹的山中,这时是万 籁俱寂。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白天,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作者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 细地聆听、辨识、品味。 2、作者聆听、辨识、品味到了怎样的泉声呢? 课件演示:边看录象、边听泉,我们也来试着聆听、辨识、品味。 3、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泉声的,默读第四节,找出句子,请一个同学读。 4、在这些泉声中你喜欢怎样的泉声,同桌互相读一读。 5、谁愿意把你喜欢的泉声来读给大家听听?(请同学来读) 6、再次听泉、看画面: 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次聆听、辨识、品味这泉声,也可以跟着读。 7、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种泉声的,请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读。 想象:还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同步测评练习题(解析版)
- 2025年顾客体验升级综合能力考核试卷
- 2025年hospitality投诉处理团队责任分工考核试卷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章节测试练习题(详解)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质量专题训练试题(解析卷)
- 小学数学“数与运算”教学的整体性与一致性浅析
- 基于计数单位感悟数概念的一致性
- 2025年建筑工地降尘合同协议
- 矿业合作开采合同(标准版)
- 四川省粮食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5
- 2025年《护士条例》考试题有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节能服务转移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安徽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批次社会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
- 纹绣眉毛教程课件
- 2025年中国高纯度氧化镁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团课讲座课件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工程总承包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江西上饶余干县天然气有限公司招聘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地理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
- 人机交互效能评估体系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