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级专业发展动态-中医药与药用植物生产[ppt课件]_第1页
2008级专业发展动态-中医药与药用植物生产[ppt课件]_第2页
2008级专业发展动态-中医药与药用植物生产[ppt课件]_第3页
2008级专业发展动态-中医药与药用植物生产[ppt课件]_第4页
2008级专业发展动态-中医药与药用植物生产[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发展动态之 中医药与药用植物生产中医药与药用植物生产 陈兴福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2011年9月 前 言 “专业发展动态”是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程,由相应专业老师共同承担,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专业的“专业发展动态”主要由吴卫、汪晓辉、高 峰、陈兴福等承担。 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专业发展动态”主 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讲授中医药行业发 展动态,课程共16学时、1学分。 “专业发展动态”成绩评定主要由平时成绩( 上课情况)、课程论文(报告)等组成,其中平时成 绩占40%、课程论文占60%。 1 课 程 介 绍 传统医药的概念 传统医药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 ,为本国或本民族所广泛认同、世代相传、用 于维护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手段 的总称。 2 传统医药的概念与特征 世界主要的传统医药有中医药学、印度医 学、阿拉伯医学,以及各种传统疗法等。 前言 一是以本土文化和自然资源为基础,尽可能用最 低的医疗成本,解决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老年 病等问题,医疗资源消耗较小。 二是强调整体医疗,视身心、灵为体,通过自 然疗法或药物来调整人体的平衡,避免化学药物的毒 副作用。 三是医疗模式以个体诊所为基础,简单易行,能 够较大限度减少政府的医疗支出。 传统医药的主要特征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的要求。 传统医药的主要特征 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重视和推动传统医药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传统医药是世界医药的 重要组成部分,专门成立了“传统医学规划署”,在 世界各地设立了27个“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 心;制定传统医学战略。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传统医药发展 全世界有75个国家组建了传统医药管理机构,61 个国家成立了传统医药专家委员会,45个国家制定了 发展传统医药的国家政策,54个国家颁布了草药产品 注册的法律法规,40个国家实施了传统医药的国家项 目,58个国家至少建有一所传统药物研究机构。 3 世界传统医药发展动态 前言 (一)中医药学具有悠久且灿烂历史 1 中医药理论形成于两千多年前 约两千多年前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 ,约公元一世纪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著成,公 元三世纪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 中医药的 地位现状 2 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中发挥了 重大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古代、近代防病治病的 主要武器。 中医药使中华民族在无数次瘟疫侵袭下从 未像欧洲那样一死上千万人。 中医药在现代疾病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中医药的 地位现状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 中,不断地摸索、实践、完善形成的一门医药学 ,具有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文字记载以及独特 的疗效,有着鲜明的医学特色。中国独有自主知 识产权。 中医药理论产生于民间,来源于实践,是中 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与大自然共存的 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医疗保健术。 3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4 中医药从中华民族发展中一路走来 中医药的 地位现状 (二)中医药理论体系系统完整 中医药理论包括理、法、方、药等四个方 面,共分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 机学说、诊断学说、辨证学、治则学说、方药 学说、针灸学说、摄生学说等十大部分。 1 中医药具有系统完整的理论 中医药的 地位现状 中医药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研究方法是 “观察法”、“直觉领悟”、“观物取象”、“ 取象比类”。 2 中医药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中医认识疾病面对“病人”而不是“病”, 从整体来认识病;从证识病,诊断上“以外揣内 ”,在治疗上是针对个体,有“同病异治”和 异 病同治”的治法;把人看作是自然和社会中的人 ,人的健康和疾病与自然和社会的合一。 3 中医药是辩证医学模式 中医药的 地位现状 (三)不断发展与创新的中医药 中医药经先秦至东汉医学发展较活跃形成中医 药理论、魏晋唐古医籍文献整理保存系统理论、宋 元时期学术争鸣中发展、明清传统医学的鉴古与借 鉴西医的中进步等发展阶段,不断创新与发展。 1 中医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中医药的 地位现状 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中,中医药是理论最完整、实践内 容最丰富、最有效的医学。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孕育下,中 医药形成了自己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 论,以证候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以藏象经络、病因病机为 核心,包括诊法、治则以及方剂、药物理论在内的独特、 完整的理论体系。 2 中医药是世界上最成熟的传统医学 古埃及人崇拜太阳神、大地神、土地神,古印度人 讲地、水、火、风,古希腊人提出水、火、土、气为万 物生成之根本,这些提法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远远不 能相比。 中医药的 地位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扶 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使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蓬 勃发展。 中医药的法律地位和科学地位得到确立; 中医医疗体系基本建立; 全国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和民族医药院校形成了现代 中医药教育体系; 近100家中医药研究机构,取得了大量处于国际领先水 平的重大科研成果; 中医药走向国际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提高 。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取得了巨大进步 中医药的 地位现状 二、中医药的发展机遇与方向 为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 求,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国 家有关部门将中医药的发展列入国家中长期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制定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1996年,国家科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执行 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 ”,并提出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通过整 体规划,有效集成国内外资源,开展中医药的知识创 新和技术创新,有可能突破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 的关键问题,从而使人类认识生命和疾病过程的方法 和手段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得到充实和完善,进而走 出中国特色的医药自主创新之路。 (一)中医药发展的机遇 1 中药现代化为中医药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变了 西方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病”而忽视“人”的问题。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观,以及 疾病防治战略的“前移”和重点的“下移”,为中医药 发挥整体观、辨证观、个体化思想提供了条件。 对疾病、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和综合调理,在延长 生命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的优势创造了机会。 2 医学模式转变为中医药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随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电子科学 、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 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渗 透、融合,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不断增长的知识、大 量的数据库、分析工具和技术,为证实和阐明中医药 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 可能,为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3 现代科技 为中医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工作方针: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 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 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确立我国在 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化能力和 国际市场份额,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二)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 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三)发展中医药的基本原则 “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 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 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 医药发展的动力。 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是中药应用的指针和开发的源 泉,中药是中医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 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国际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 之一,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 多学科结合:中医药理论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多学 科结合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途径。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四)中医药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 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 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 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 键问题,争取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 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 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 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 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新贡献。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和养生保健的作用得到 充分发挥; 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与设备的水平与规范化 程度明显提高; 重大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技 术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及普及程 度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服务对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 贡献率进一步加大。 1 完善中医疾病防治、 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发展中药农业,提升中药工业,改造中药商业, 培育中药知识产业,促进中药产业链的形成与健康发 展; 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强化合理开发和综合 利用; 研制一批能够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的中医 药新产品;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和国 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发展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 中医药产品在国内外医药市场的份额显著提高。 2 健全中药现代化产业技术体系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制订一批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基础标准; 建立多语种的中医药名词术语译释规范,中医临 床诊疗和技术规范,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与再评 价标准,中药材、中药饮片、提取物及制剂的质量标 准,中药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等主要技术标准; 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评价和市场准入标 准体系。 3 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建立高效的中医药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传承方法, 初步完成中医药理论和经典文献的系统整理和诠释; 开展民族医学及民间医药的系统整理和评价研究; 多学科结合,深入认识和挖掘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 ,建立中医药知识库; 在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同时,丰富发展医学 和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 、相互融合。 4 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在集成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 新: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方法学体系;建立适 应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 平台; 通过重点研究室(实验室)、临床研究基 地、工程中心、科技产业基地等创新能力建设 和研究型人才队伍的培养,构建中医药现代化 发展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 5 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中医药的国际及区域合作发展取得突破: 建立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中医药联合实验室和 研究中心; 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 交流; 培育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 建立国际传统医药科技合作协调机制; 包括一批发达国家参加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 划取得显著进展; 中医药文化的全球传播体系开始形成。 6 形成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体系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开展重大传染性疾病和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中医药优势病种疗效评价与推广研究:进行病证结合 诊断标准,辨证规范,临床实用技术操作规范,中医药诊 疗手段和方法等研究与推广; 中医药传承研究: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 和辨证论治方法,古籍和文献的整理、挖掘,民族医药、 民间疗法的系统整理和评价等研究。 中医诊疗技术研究:开展中医诊疗技术,中医诊疗仪 器设备,中医四诊客观化、规范化方法等研究。 (五)中医药发展的优先领域 1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以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链、保障中医药疗效为目标, 不断提高中药产业和产品创新能力,为市场提供疗效确 切、品质优良、安全方便、质量可控的中药产品,为培 育健康产业服务。 2 中药产业发展 *加快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 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技术、中 药材质量系统评价、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 等研究。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加强中药工业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 开展中药饮片传统炮制经验继承及炮制工艺与 设备现代化研究; 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辅料生 产技术集成创新的研究; 借鉴现代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 ,加强符合中成药生产特点的新工艺、新技术、新 装备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构建体现中药特点的研发技术平台 建立中药基础研究、复方药物作用机理、疗效及安全性 评价、药理及代谢、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制剂与质量 控制、工艺、生产装备研制等专业技术平台,提高中药创新 能力和研究水平。 *中药为基础的相关产品的研发 重点开展疗效确切的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和物质基础 与作用机理相对明确的现代中药研发: 用于生育调节和生殖保健产品的开发研究; 以中药为基础的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添加剂; 以中医诊疗技术为基础的医疗保健器械、以及中药农药、 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绿色产品的开发研究。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中医药理论体系研究 揭示中医药学认识自然、人 体、生命、疾病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规律; *临床基础理论研究 重点开展病因病机与治法理论 、脏腑经络理论、证候与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 疑难疾病的研究以及相关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础研究,经穴特 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养生保健与疾病预防方法等研究; *中药基础理论研究 开展中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 、归经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 机理等研究,对中药道地药材、中药药性理论和方剂配伍理 论进行科学表征; *医学发展模式研究 探索建立以系统-动态的观点和 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个体生命的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发生 、发展、演变、转归过程进行认知和干预,并形成统一的理 论体系和标准规范。 3 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中医药标准体系的构架 建立国际社会认可的医疗 、教学、科研、产业、市场准入等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 *中医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建立中医疾病和证候分类 标准、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标准、 诊疗仪器研制标准等。 *中药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建立中药材种质、品种、 质量、种植、采集、加工、饮片炮制、提取等技术标准与技 术规范,中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标准、中成药生产工艺与装 备标准、质量控制标准、中药标准品(对照品)库等。 4 中医药标准规范研究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方法学 建立面向未来医学 、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诊疗特色相适应的方法学体系; *建立中医药创新发展平台 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平 台及其运行机制,建立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需求的 创新体系的建立; *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 培养传承型和创新型人才;培 养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把握中医药发展规律、 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具有战略思维和组织才干的学科带头 人;培养中医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所急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和国际化人才;积极扶持多学科结合的创新团队。 5 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促进中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开展中医药防治重 大疑难疾病的国际联合临床研究,中医药(含针灸)疗效与 安全性评价、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及标准、复方药物的药效物 质基础及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中医药名词术语译释规范研究 ,国际传统医药政策的合作研究等。 *建立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网络 建立中医药国际科 技合作平台和合作网络,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康复模式的国 际传播和应用。 *制定传统医药国际科学研究计划 促进传统医药 与现代医药的相互融合及共同发展;逐步建立传统医药的国 际标准;建立推动传统医药发展的国际协调机制。 6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 中医药的 发展方向 三、中药材生产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一)中药材生产的现状 1 中药材种植快速发展,面积逐年扩大 据2008年统计,全国有各类药材种植场5000多个 ,其中65种主要家种药材的生产基地有561个;全国 药材种植面积1.15106 hm2 中药材生 产与发展 2 中药材生产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化 许多中药材主产省,因地制宜制定中药材生 产规划,明确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 3 产业化经营逐渐形成 从事中药材生产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协会组 建得到发展;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基地逐渐增多。 4 野生濒危药材保护得到加强 通过努力已有6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3O多种从 国外引种的药用植物建立了生产基地,46种常用珍 稀濒危药用植物中已有12建立了人工种植基地。 5 中药材规范中药材生产取得实效 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全 国各地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截止2011年4月 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公布了12批规范化生产基 地检查公告,有72个基地取得规范化生产基地认证,涉及 50个品种、68个企业。 6 中药材生产技术宣传培训有所恢复 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举办了各种技 术培训,特别是在中草药种植的关键时期,对技术人员 和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中药材生 产与发展 (二)目前中药材生产存在问题 1 中药材种植盲目性大 由于供求信息不灵,农民种什么与市场需求难以同步; 多数药农得到的信息滞后,中药材生产出现一哄而上、一哄 而下的局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2 中药材优良品种少,良种率低 中药材种子种苗没有质量标准;绝大多数中药材没有良 种繁育基地和推广应用体系,处在农户自行留种的自然状态 ,普遍存在品种混杂;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制约中药材产品质 量的提高。 中药材生 产与发展 4 中药材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低 多数品种或基地为一家一户零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 ,没有实施统一的栽培管理,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科学指 导;中药材产地与中药材经营企业、饮片加工企业、中成 药企业没有建立产、销一体的产业化开发模式。 3 中药材生产技术落后 中药材品种多、单品种面积小、地点分散等导致生 产技术水平差异大,部分品种生产管理粗放,大部分品种 生产管理技术不规范。 中药材生 产与发展 5 资金投入不足,综合研究工作滞后 中药材产业化开发属资本密集型产业,周期相对较 长,中药材属于特殊商品等导致中药材产业规模小,产 业化开发资金严重不足。中药材良种繁育、规范化基地 建设、中药饮片加工、中间体提取、药品加工、质量检 测、标准化控制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后劲均不足。 中药材生 产与发展 (三)中药材生产的发展方向 1 规范化生产是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中药材生产是中药研制、生产、开发和应用的源头,优 质中药材是中药产品质量的保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是解决中 药材品种良种化、生产技术科学化、质量标准化的有效途径, 中药材的种植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 2 地道药材生产是当前药材生产的主流 地道药材是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证明质量优、临床 疗效高、地域性强的一类常用中药材,集地理、质量、经 济、文化概念于一身。地道药材生产,是保持中药材生产 的稳定发展、保证药材质量的关键。国家大力支持道地药 材产区建立优质药材生产基地。 中药材生 产与发展 中药材生 产与发展 3 原料药生产是药材生产的一个发展方向 大宗药材的产品大部分是中成药的生产原料,药材的 质量直接影响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建立药材生产原料 基地是中成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需要,也是中药材生产 的一个出路。 4 优质商品基地建设顺应市场需要 随着中医药对外交流的推进与中医药学术、医疗水平 提高,中药出口量逐年上升,中药材及其提取物出口保持 较高增长。建立优质药材出口基地,满足国际市场需要。 中药材生 产与发展 5 野生药材家种潜力大 常用中药材中有很多是依靠采挖野生资源,无度采挖 有限的资源,已使部分药材资源枯竭,有的已濒临灭绝。 开展常用野生药材家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