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过程管理方法改进论文.doc_第1页
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过程管理方法改进论文.doc_第2页
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过程管理方法改进论文.doc_第3页
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过程管理方法改进论文.doc_第4页
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过程管理方法改进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软件界多年的实践研究工作表明,一个软件组织或企业,只有在软件过程 被有效管理与控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在既定的预算费用及进度约束下,向客 户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软件过程的相关理论方法与模型有很多,其中较为 著名的模型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 (cmu/sei)研制并发布的一 个标准模型:cmmi 模型。本文是作者基于在一个实际的软件企业内,亲身参与 到软件项目的过程改进实践工作中,来阐述实际企业内部是如何根据企业现存 的一些问题,来进行软件过程的改进。本文所阐述的改进模型是 cmmi- dev(v1.2)模型,同时结合公司内现存的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对目前公司内的 项目过程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与改进,以适应项目的实际需要、提高项目管理水 平。主要研究与实现三方面的工作:建立适合于小型项目使用的一套过程管理 体系;支持项目管理流程的子系统研究与实现;收集并分析汇总项目执行过程 中产生的数据。 通过以上过程改进工作的研究与实践,证明了在结合实践公司业务特点的 同时,此过程改进的实践方法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价 值与参考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软件过程改进,cmmi,项目管理体系,软件过程管理 abstract ii abstract many years software industry pract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an software organization or enterprise can deliver high-quality software products to its customers with estimated cost and schedule constraints only when software process is well managed and controlled.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and models for the software process. one of the more well-known models is the cmmi model which is developed and published by carnegie - mellon university 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cmu / sei).this paper is based on an actual enterprise software project to improve the software process. by the project it will be discussed how to improve the software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mpany. the improved model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s a model of the cmmi-dev (v1.2). in the mean time it will be discussed how to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process management flow in the company according to the key issues which are urgent to be solved. thus the improved process can be used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project and raise the level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in research work in three areas:establish a suitable set of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used for small projects,research and realize subsystem to support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collect,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data generated in the project process. by the above improved process research and practice, it can prove the process improvement practice has engineering guidance value and reference in real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company business character. key words: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cmmi/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software process management 目 录 iii 目目 录录 第 1 章 绪论1 1.1 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1 1.1.1 项目背景1 1.1.2 研究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 1.2.1 软件的出现与软件工程的发展2 1.2.2 软件过程管理理论的提出4 1.2.3 国外软件过程改进工作的研究与发展现状6 1.2.4 国内软件过程改进工作的研究与发展现状10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12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12 1.5 本章小结13 第 2 章 cmmi 模型介绍14 2.1 cmmi 模型概述14 2.1.1 cmmi 模型组件15 2.1.2 cmmi 实施方法16 2.1.3 cmmi 评估方法17 2.2 cmmi 模型表示方式18 2.2.1 连续式表示方式18 2.2.2 阶段式表示方式20 2.2.3 两种表示法的区别22 2.3 本章小结22 第 3 章 过程管理现状和实施问题分析24 3.1 公司情况介绍24 3.2 过程管理现状及实施问题24 3.2.1 质量管理体系执行问题24 3.2.2 人员管理意识薄弱问题26 目 录 iv 3.2.3 项目费用管制问题26 3.3 本章小结27 第 4 章 小型项目管理体系建立29 4.1 过程定义29 4.2 体系整体框架29 4.2.1 框架介绍30 4.3 体系与 cmmi 的映射关系32 4.4 体系的实施32 4.5 本章小结36 第 5 章 项目管理子系统设计38 5.1 系统设计的主要动因与目的38 5.2 系统需求分析38 5.3 系统总体结构分析46 5.4 系统实现的难点分析46 5.5 界面设计47 5.6 本章小结48 第 6 章 改进效果与工作总结49 6.1 改进效果分析49 6.2 工作总结56 6.2.1 全文工作总结56 6.2.2 未来工作展望63 参考文献65 附 录68 致 谢71 第 1 章 绪论 1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1.1 项目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项目背景 现今的社会是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软件产业已成为信息化时代的 核心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在软件生产行业中,要想取得强有 力的竞争优势,除了有够硬的技术外,关注的主要焦点已集中在了管理上。软件过 程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等概念,已不再是些新的名词。软件业中较为著名的用于过 程改进的模型是 cmm 和 cmmi 模型。此模型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 所 (cmu/sei)研制并发布的一个标准模型,其思想来源于已经存在多年历史的产品 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企业使用此模型,可以实现软件过程能力评估及软件过 程改进工作。通过对企业内部软件过程进行改进,来提高企业内部整体管理化水平, 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 其预期的商业目标。由于此模型主要起源于国外,国外 的一些公司及企事业单位实施情况已较为普遍,国内相比而言,还处于起步与发展 使用阶段。中国政府将发展软件产业摆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将软件产业作为国民 经济发展的先导与核心产业来加以扶持。2000 年 6 月,国务院下发了 18 号文件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鼓励 软件出口型企业通过 gb/t19000-iso9000 系列质量认证体系认证和 cmm 认证。其认 证费用由中央外贸发展基金适当予以支持。最近几年又陆续出台了一些有益于软件 业发展的好政策。商务部:2006 年 10 月颁布的商务部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 十工程”的通知、商务部关于做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企业认证和市场开 拓有关工作的通知;财政部:2009 年发出的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 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1 年 2 月发出的国务院 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有了国家的 大力扶持后,国内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也纷纷对软件过程管理及改进这块的工作渐渐 重视起来,希望通过对软件过程进行有效改进与规范化,来提高企业内部软件开发 过程能力和管理水平,降低企业成本。 1.1.2 研究意义 第 1 章 绪论 2 从 1968 年,软件工程概念提出到现在,软件开发过程管理与工程化,一直是 软件业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要想提高软件开发水平,提高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改进软件过程是每个企业都要走的路。对于软件企业来说,软件产 品如同是企业的生命,需要有好的管理过程来保障。我国软件产业之所以落后,不 是因为技术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软件生产过程的管理比较落后。cmmi 是结合 了质量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双重经验,而制定的一套针对软件生产过程的规范模型。 本论文所讨论的问题,是结合一个实际公司内部现实存在并且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来研究与实践软件过程改进工作,具体很大的实践性,对其他企业或进行软件过程 改进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软件的出现与软件工程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软件伴随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诞生了。以写软件为职业 的人也开始出现,他们多是经过训练的数学家和电子工程师。基于当时硬件非常昂 贵,对于从事编程工作的人员来说,他们所追求的是如何在有限的处理器能力和存 储器空间约束条件下,编写出执行速度快、体积小的程序来。鉴于当时的社会条件 限制与科技发展的状况,从事写程序这份差事,完全依赖于一些高端人员的聪明才 智,程序中充满了各种各样让人迷惑的技巧,这种工作被比喻成一种艺术创作。此 时期的软件开发方法基本上属于个体化软件开发方式,完全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和 工作习惯。推荐使用淘宝自动发货 。 软件是对客观世界中问题空间与结果空间的具体描述,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1。由于客户世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软件也要能跟得上相应的步 伐,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随着硬件的不断 更新与发展,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应用 领域迅速扩大,软 件开发急剧增长。高级语言也开始出现;操作系统的发展引起了计算机应用方式的 变化。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此后软件界出现了一系列 问题:软件项目工期经常延期、开发出的软件预算严重超支、质量得不到保证、大 型项目的软件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困难、可移植性和可复用性差、失败的软件开发项 目也屡见不鲜。依靠原有的以个体开发方式为中心的传统软件开发模式,已经无法 满足客户对质量、效率、工期等方面的要求。迫切需要改变软件生产方式,提高 软件生产率, 软件危机(software crisis)由此产生了。 软件危机,究其根本原因是软件生产属于知识密集型和人力密集 型的一种 生产性活动。为了克服软件危机, 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召集 第 1 章 绪论 3 了来自11个不同国家的 50多名一流的编程人员、计算机科学家和工业界巨头, 在德国garmisch地区讨论和制定摆脱 “软件危机”的对策。在那次 国际性会 议2上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这个概念。 着重要 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 软件开发技术 相关问题, 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 件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 等;另一个是 软件项目管理 相关问题,包括 软件度量、 项目估算、进度控制、人员组织、配置管理、项目计划等。通过利用科学的工 程化方法和管理手段,来进行软件开发活动,以便开发出成本低、功能强、可 靠性高的软件来。对于软件工程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机构和学者,都有自己 的一套定义: iso/iec/ieee3对软件工程的定义为:将科学性的和技术性的知识、方 法以及经验,系统的应用到软件的设计、实现、测试和文档编写中。即将系统 化、规范化、可度量的方法应用到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中,即将工程化应 用到软件中。 fritz bauer在nato会议上给出的定义 为:建立并使用完 善的工程化原则, 以较经济的手段获得能在实际机器上有效运行的可靠软件的一系列方法。 在后续不断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软件工程先后经历了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软件工程。由于软件工程所关注的使用方法和技 术主要分成技术和管理两类 4。首先从管理角度来看,这个时期出现的一些 主要成果有: “瀑布式”生命周期模型 ,这个模型是当时最为经典的一种生命 周期模型,随着软件开发工作的不断变化、演进。传统的瀑布式开发模型(需 求分析 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编码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验 收测试运行和维护)5,已频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不同类型的软件开发, 其软件开发方式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后来, 有人针对该模型 本身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提出了 其它一些用于软件开发周期的模型,这些模型有: v模型、快速 原型法、螺旋模型、 rad(快速应用开发)、增量和迭代模型 等,这些模型是 对“瀑布式”生命周期模型 不足的补充。一直到现目前 ,这些模型在软件开 发的实践中一直被广泛采用。 传统软件工程的另一发展领域是软件技术与方法 的研究。70年代风靡一时的结构化开发方法,即 opd(面向过程的开发方法) 以及opa(面向过程的分析方法) 。 由于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软件界在新需求、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同 时,迫切需要对现行的软件系统进行不断升级与演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 期,随着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和软件工程环境的研制成为热点,面向对象 技术ooa(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ood(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也开始出现并 逐步流行开来。使得软件工程研究界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面 第 1 章 绪论 4 向对象建模语言(以 uml为代表)、软件复用、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等新的方法 和领域。此发展阶段是软件工程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即现代软件工程。随着软 件工程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得软件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不过没有彻底根除掉软件危机的存在。这也是软件界客观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没有一种所谓的 “银弹”,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掉软件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因 为软件开发过程太过于复杂、开发过程中存在了 太多的变数与不定;软件开 发工作所依赖的业务领域和开发技术也是千变万化的。 可以从以下一组数据看 下,软件工程出现后,软件开发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 7: 根据统计,每年投入 750亿美元用于信息行业的 20万个软件开发项目,其 中只有16%的软件项目能够在原估计的预算范围内按期 完成 20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美国国防部 汇总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失败的项目 中,大概有70%是由于对软件开发 过程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的 20世纪90年代,美国曾投入 2500亿美元用于 信息化行业的170000个软件项 目。其中有30%的项目在完成之前就被取消,这些半途而废的 软件开发项 目花费了将近800多亿元的实际成本费用 ;其中有53%的项目费用 超出原预 算的90%,几乎超出预算的一倍 ;只有10%的软件项目能够在项目预算 范围 内按期交付 这就促使人们去寻找另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 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影响软件问题 的根由,究其原因不是由于技术、方法或者 工具引起的,而是由于对软件开发过程缺少有效的管理与支持所致。也正是由 于这个原因,导致了难以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软件质量水平。基于这个现实背景情 况,软件过程、软件过程管理与改进等理论方法相继出现,并得到了快速的发 展与应用。 1.2.2 软件过程管理理论的提出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过程思维提倡者 watts humphrey(1989) 将过程 管理的原则引进到软件开发过程中 10,在软件业界掀起了一股以过程改进为 中心的热潮。这是软件业发展的第二阶段。 watts humphrey 将软件过程定义 为软件开发和进化过程中使用的一系列活动、方法和实践 8。通俗的说,软 件过程就是指软件开发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与实践、技术、方法和工具, 以及活动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成果物的集合,其中的产出物大体可包括三大类: 工程类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规格说明书、测试用例等)、项目管理类 文档(项目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等)、支持类文档(质量 保证计划、配置管理计划、软件度量计划等)。 第 1 章 绪论 5 软件过程理念不是一门新兴的质量管理方法论,它也不是单独的一门学科, 它是软件工程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分,是人、工具、方法和技术的集合,如图 1.169。可以说,软件过程是软件工程中 一个比较重要的层次级别 ,它是 软件工程的根基 .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 。软件过程质量 管理理念之所以能成为软件界第二次质量运动焦点,主要是由于有太多失败项 目的经验教训,以及不能让人满意的产品质量问题。使得人们逐渐意识到,好 的产品、高质量的软件只有在好的过程控制与管理下,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才能产生,这也是不争事实。基于软件过程理念的提出,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 质量名词:软件过程管理、软件过程能力与性能、软件过程改进、软件过程成 熟度。 软件过程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通过对软件生产过程进行统计控制与有效管 理,来提高组织的过程能力,从而获得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在软件组织内 部,软件过程管理是建立在科学的项目管理基础之上,好的项目管理制度与流 程,能够为软件过程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执行条件。除了具有项目管理所涉及 到的管理工作之外,过程管理还包括整个软件组织的培训工作、质量文化建设、 组织的管理机制、最佳实践的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管理内容。由于组织的业务发 展是变化不断、客户的需求变化莫测、新技术新理念及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得 组织必须不断的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改进,以适应各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 从而提高软件组织生产过程能力。过程能力 描述了组织在遵循与实施一个软 件过程后能够得到的预期结果的界限范围。该指标是对软件过程能力的一种 衡量与评估,通过过程能力 可以预测一个组织在承接下一个软件项目 (具有 一定相似度的软件项目) 时,所能期望得到的最可能的结果 11。通俗的说, 就是利用先前的项目数据积累去评估后继项目可能发生的结果情况(如,工作 量的评估、成本的评估、代码规模的评估等)。与过程能力相对应的是软件过 程性能,表示软件项目在遵循一个软件过程后所得到的实际结果,而不是预期结 果。 人人员员(具具备备一一定定技技能能 与与动动力力、经经过过培培训训) 工工具具与与设设备备 规规范范与与方方法法(用用于于定定 义义各各任任务务间间的的关关系系) 过过程程 第 1 章 绪论 6 图图1.11.1 过程三要素及其关系 软件组织只有通过对软件过程的不断诊断、优化与调整,才能提高其内在 的过程能力,这也就意味着软件开发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12。这是企业实施 过程管理的终级目标,通过这个目标的达成,来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与地 位,从而实现盈利。值得一提的是,软件过程改进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 就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重复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对 过程执行情况不断地进行数据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数据来量化过 程执行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反映过程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 13。这也正符合了我们伟大的过程改进先驱 watts humphrey所提倡的过程 思想。 1.2.3 国外软件过程改进工作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软件工业界,经历了几次里程碑意义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 70年代中期至 90年代中期,以瀑布式生命周期和结构化的开发方法为特征;第 二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软件过程成熟度为核心特征,软件过程是结 构化开发过程很好的延伸;第三阶段是软件的工业化,即软件开发活动就如同 制造业的产品加工一样,可以随时通过零器件的装配、集成而获得一个产品, 此阶段的软件开发,相对来说就是利用面向对象技术,通过对构件、模块的复 用与集成,以此来达成所期望的软件产品 14。每一阶段都是对上一阶段的一 次重大改进。软件过程改进工作之所以能成为软件工业界第二个具有里程碑式 的阶段,是由于有太多的失败项目,经过不断地对经验教训进行总结而发展成 的。软件过程改进是质量管理领域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可以 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自从1924年,美国的 walter a shewhart提出控制和预 防缺陷概念,将数理统计方法应用到质量管理中,使得质量管理上升到了一个 以统计控制为核心的新阶段。 w. edwards deming、joseph m. juran和phil b. crosby进一步发展和验证了 walter a shewhart的思想。其中 phil crosby 提出了质量成熟度的量化原理,它成为后续质量运动和软件过程运动的主题思 想。 在过程改进研究领域,国外起步较早,取得的成果也是很令人赞叹的。当 前国际上比较著名,同时被人们普遍认可的一些国际化标准与模型也都是起源 于国外,主要有 15: 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体系 iso9000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个标准族,它具体不是指一 个标准,而是一种标准的统称。通过使用该标准,可以使企业加强其内部的品 第 1 章 绪论 7 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提高 客户满意度,以此来获得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iso9000 系列标准的最早形成于 1987年,在总结了英国国家标准基础之上,由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成立tc176技术委员会,联系 53个国家,专门致力于 iso9000系列标准的发展 、颁布iso9000系列相关质量保证体系 16。iso9000 标准族自诞生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修订,分别是:1994版、2000版、2008 版。现目前,最新的版本是 2008版,此次修订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明确地表述 2000版is09001标准的内容,并加强与 is014001:2004的兼容性 17。现在世 界上大部分国家、不同企业及各类组织机构,都纷纷实施了此标准及其认证与 评估工作,为的就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稳定经营运作 ,提高企业形象。 iso /iec12207 iso/iec12207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 iec(国际电气委员会 )共同制定 并发布的一个国际性标准。最早的版本是 is0/iec12207:1995,即:信息技术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这个国际标准,主要是针对软件相关过程、活动及任务,来 描述软件生命周期的一个体系结构 ,并没有说明应当如何去实施或者如何实现 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和任务。标准主要包括三类主要过程 18:基本过程、组 织过程、支持过程,具体可见下图 1.2所示。 此标准先后经过几次修订,目前最新版本为iso/iec 12207:2008(系统和软件 工程-软件寿命周期过程)19。新修订的2008版本,主体过程为表1.1所示,此表 只列出了两层过程内容,没有具体细分到第三层内容。 软件生命周期 基本过程 获取过程 供应过程 开发过程 动作过程 维护过程 文档编制过程 质量保证过程 验证过程 确认过程 配置管理过程 联合评审过程 审核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 管理过程 基础设施过程 改进过程 培训过程 支持过程组织过程 图图1.21.2 iso/iec12207:1995 iso/iec 15504 iso/iec 15504 是信息技术过程评估国际标准。此标准是在iso/iec tr 15504(spice)的基础上制订出的正式国际标准,在总结了spice 试验的基 第 1 章 绪论 8 础之上,继承了 iso/iec tr 15504(spice)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同时,也发 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此标准不光为软件过程的 评估工作提供框架说明,用于组织的计划、管理、监督、控制和改进采办、供 应、开发运行、产品和服务的演变和支持工作外。而且也可为软件以外的一些 信息技术的评估工作提供框架说明标准。 表表 1.11.1 iso/iec 12207:2008 过程结构 系统生命周期过程软件生命周期过程 协议过程软件实施过程 组织项目可行性过程软件支持过程 项目过程软件再利用过程 技术过程 cmu-sei的cmm/cmmi/psp/tsp cmm/cmmi/psp/tsp是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 cmu- sei)所制订的系列标准模型,此标准模型已经被世人所了解,这些标准模型的 产生,可以说是软件工程界一项 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此模型也是本文所要探 讨的。 cmm最初是为了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80年代中期,由美国联邦政府提出 对软件承包商的软件开发能力进行评估要求,而需要着手开发的过程模型。此 后,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 (cmu/sei) 于1987提出了sw-cmm 框架模型。4年之后,sei正式发布了 sw-cmm 1.0版。1993年,sei正式发布sw- cmm1.1版。 自1991年sw-cmm首次发布后, sei又开发了其他成熟度模型,包括 20: (1) 系统工程(se-cmm) (2) 采购(ss-cmm) (3) 人力资源管理( p-cmm) (4) 集成产品和过程开发( ippd-cmm) 以上各个模型针对是不同的专业领域,但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重叠,因为 这些模型都是基于最原始的软件成熟度框架;另外,这些模型在表现形式上又 有不统一之处:系统工程模型是连续式的,而其他模型采用了等级式。当sei 开始开发新一代成熟度模型的时候,其发起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整合不同模型 中的最佳实践,建立统一模型,覆盖不同领域,供企业进行整个组织的全面过 程改进。所以, sei于2001年12月正式发布了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 cmmi) 1.1版本,这次发布标志着 cmmi的正式使用。 sei也正式宣布,将不再维护 sw- cmm的cba-ipi评估方法:在 cmmi1.1发布后的两年内, sei还提供有关 sw-cmm 和cba-ipi主任评估员的培训,并接收评估数据,但这一切已于2003年12月底 第 1 章 绪论 9 正式停止。cmmi集成了多种成熟度模型的优点,改进了各自模型的不足,覆盖 不同领域,代表了先进的软件过程改进方向。另外,在cmmi中除了沿用成熟度 等级的方式(即 cmmi的分阶段表示形式)外,还吸取 tr 15504的特点,增加 了与15504类似的cmmi的连续表示形式,以满足 iso15504国际标准对过程改进 评估的要求。 2006年8月,cmmi1.2正式被发布 21。目前cmmi的最新版本是 2010年11月sei发布的cmmi1.3版本22。cmmi1.3版本的升级旨在对 cmmi模型 本身进行“瘦身”,对评估方法进行 “提速”,对模型配套的培训课程进行完 善。 cmm/cmmi自问世以来,已得到了国际软件产业界和软件工程界的广泛认可, 已在各国得到了快速的实施应用。此模型已经成为衡量软件开发管理水平的重 要标准。可以从下表 1.2所示sei发布的一组截止到 2010年初的统计数据,看下 有关cmm/cmmi实施的一个整体情况 23。 表表1.21.2 各国实施评估的数据及成熟度等级 countrycountry numbernumber ofof appraisalsappraisals maturitymaturity levellevel 1 1 maturitymaturity levellevel 2 2 maturitymaturity levellevel 3 3 maturitymaturity levellevel 4 4 maturitymaturity levellevel 5 5 argentina77 501824 australia3618724 brazicanada591162454 chile37 2212 2 china122911359873648 colombia34 121332 egypt431221223 france1684985312 germany769371511 hong kong18 211 5 india524 1727824189 ireland11 24 israel19 311 3 italy43 1920 japan30618861401317 korea, republic of16615575158 malaysia71 2243 6 mexico86 363936 netherlands14 57 1 pakistan281214 1 philippines23 211 8 portugal14 57 1 singapore21 41114 第 1 章 绪论 10 russia11 334 spaisri lanka14 212 taiwan1341765122 thailand38 1224 1 turkey16 14 2 续表续表 1.21.2 各国实施评估的数据及成熟度等级 countrycountry numbernumber ofof appraisalsappraisals maturitymaturity levellevel 1 1 maturitymaturity levellevel 2 2 maturitymaturity levellevel 3 3 maturitymaturity levellevel 4 4 maturitymaturity levellevel 5 5 united kingdom1133503514 united states15823056461023141 viet nam17 1223 可以看出,除了美国以外,中国、巴西 , 墨西哥、西班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