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xx煤厂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xx工程开发有限公司xx县xx煤厂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说 明 书工程编号:c1018建设规模:90kt/a总 经 理:总 工 程 师:项目总设计师:工程开发有限公司设计人员名单专 业姓 名职务或职称采 矿通 风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工 程 师工 程 师工 程 师机电运输高级工程师工 程 师地 质高级工程师土 建经 济工 程 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0第一节 井田概况10第二节 地质特征12第二章 井田开拓23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23第二节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5第三节 井田开拓26第四节 井 筒31第五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33第三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35第一节 大巷运输方式选择35第二节 矿 车35第三节 运输设备选型36第四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41第一节 采煤方法41第二节 采区布置43第三节 巷道掘进46第五章 通风与安全50第一节 概 况50第二节 矿井通风51第六章 主要设备63第一节 提升设备63第二节 排水设备82第三节 通风设备83第四节 压风设备87第七章 地面生产系统90第一节 煤质及用途90第二节 煤的加工90第三节 生产系统91第四节 辅助设施92第五节 地面运输93第八章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95第一节 概 况95第二节 总平面布置95第三节 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97第四节 场内运输98第五节 矿井其它工业场地布置99第六节 管线综合布置100第七节 防洪排涝101第九章 电 气102第一节 矿井供电电源102第二节 电力负荷102第三节 送变电106第四节 矿井主变电所106第五节 地面供配电109第六节 井下供配电111第七节 通讯与计算机管理115第十章 地面建筑117第一节 设计原始资料及建筑材料117第二节 工业与行政、公共建筑物118第十一章 给排水与采暖、供热123第一节 设计范围及设计依据123第二节 给 水124第三节 排 水127第四节 室内给排水127第五节 采暖及供热128第十二章 节能减排130第一节 节 能130第二节 减 排134第十三章 灾害防治与安全装备137第一节顶板管理137第二节瓦斯灾害防治的一般措施141第三节 瓦斯抽采149第四节 粉尘灾害防治156第五节 防灭火164第六节 防治水173第七节 电气安全177第八节 提升、运输安全183第九节 安全监控188第十节 矿山救护200第十一节 其它安全措施202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206第一节 矿山地质环境206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207第三节 水土保持及土地复垦210第十五章 建井工期211第一节 建井工期211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划213第十六章 技术经济214第一节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214第二节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218第三节 原煤生产成本计算221第四节 经济与财务评价224第五节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27附 件1、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目录2、概算书3、xx省xx县xx煤硫矿区德赶坝矿段xx煤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附 录1、委托协议2、xx煤厂营业执照、原煤炭生产许可证、原采矿许可证、原安全生产许可证3、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xx办函【2007】16号“关于宜宾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4、xx采矿区审字(2008)第141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5、xx国土资函【2009】821号“关于延长沐xx县舟坝镇煤矿等矿矿区范围预留期的复函”6、xx评审【2008】256号xx省xx县xx硫煤矿区德赶坝矿段xx煤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7、xx国土资储备字【2008】216号xx省xx县xx硫煤矿区德赶坝矿段xx煤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的证明8、xx国土资矿开备20092760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备案表9、xx国土资矿环备(2008)226号xx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备案表及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论10、宜市经煤【2008】446号“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11、xx县沙湾煤矿产权转让协议。12、xx县xx煤厂c1、b2、b3、b4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13、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检测报告14、高压供用电合同15、救护协议附 图序号图 名图 号比 例备注1地形地质及井上、下对照图c1018-1031:2000新制2开拓方式平面图c1018-109-11:2000新制3开拓方式aa剖面图c1018-109-2-11:2000新制4开拓方式bb剖面图c1018-109-2-21:2000新制5一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c1018-163-11:2000新制6一采区巷道布置cc剖面图c1018-163-21:2000新制7一采区机械配备图(投产时)c1018-163-31:2000新制8h1滑坡体保护煤柱及剖面分析图c1018-271-11:2000新制9通风系统及网络图(容易时期)c1018-171-1示 意新制10通风系统及网络图(困难时期)c1018-171-2示 意新制11井下避灾路线图(投产时)c1018-171-3示 意新制12一采区消防、防尘洒水及隔爆系统布置图c1018-8451:2000新制13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布置图(投产时)c1018-174示 意新制14安全监控系统图c1018-274示 意新制15地面高压供电系统图c1018-261-1示 意新制16地面低压供电系统图(一)c1018-261-2示 意新制17地面低压供电系统图(二)c1018-261-3示 意新制18井下供电系统图c1018-261-4示 意新制19调度通讯系统图c1018-262示 意新制20井下运输系统图c1018-124示 意新制21压风自救系统图 (投产时)c1018-845-1示 意新制22主井工业场地布置平面图c1018-4801:500新制23巷道断面图册c1018-1221:50新制第 61 页前 言xx县xx煤厂(以下简称xx煤厂)位于xx县县城xx镇144方向,直线距离约24km的xx乡xx村。资源区划属xx县xx硫煤矿区德赶坝矿段。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xx办函200716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宜宾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xx县xx煤厂为独立扩能矿井。xx省国土资源厅以“xx采矿区审字(2008)第141号”批复了矿区范围。2008年6月xx省地质矿产公司在批准的矿区范围内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提交了xx省xx县xx硫煤矿区德赶坝矿段xx煤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xx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以xx评审(2008)256号评审意见书通过了该报告,xx省国土资源厅以xx国土资储备字【2008】216号予以评审备案。受xx煤厂委托,本公司编制了xx县xx煤厂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代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生产能力为90kt/a。一、设计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政策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5、矿产资源法及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9、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10、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96)11、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1988年原煤炭部制定)12、煤矿救护规程13、煤矿防治水规定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1055-200815、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16、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17、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卫生部制定)18、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备使用管理规定19、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2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五级标准2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2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标准(gbj87-85)23、煤矿生产场所空气中粉尘控制浓度的规定(mj200-89)2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97年版局部修订)2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27、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28、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gb50417-200729、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5号令)30、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6号令)31、发改能源20061039号文“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3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规划2006146号)“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煤装200849号)“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3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煤行2007167号文“关于所有煤矿必须立即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供水系统的紧急通知”34、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3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综合司(安监总厅煤行函200870号)关于xx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36、xx经煤炭函(2007)746号“转发关于在小煤矿推行专用回风井、壁式采煤法和支护方式改革的通知”37、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xx府办发电(2008)100号关于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38、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xx煤矿安全监察局、xx省经济委员会xx安监2008317号“关于推进煤矿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的实施意见”39、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委办2008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40、xx省安委会办公室xx安办200946号“关于切实加强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的通知”41、xx安监2009160号“关于矿山企业加强防雷电灾害的紧急通知”42、安监总煤监(2009)14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工作的通知”(二) 有关项目审批文件1、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xx办函【2007】16号“关于宜宾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2、xx采矿区审字(2008)第141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3、xx国土资函【2009】821号“关于延长沐xx县舟坝镇煤矿等矿矿区范围预留期的复函”4、xx评审【2008】256号xx省xx县xx硫煤矿区德赶坝矿段xx煤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5、xx国土资储备字【2008】216号xx省xx县xx硫煤矿区德赶坝矿段xx煤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备案的证明6、xx国土资矿开备20092760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备案表 (三) 企业提供的资料1、xx省xx县xx硫煤矿区德赶坝矿段xx煤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配套图件 2、xx县xx煤厂c1、b2、b3、b4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3、宜市经煤【2008】446号“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4、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检测报告5、矿山救护协议6、供电合同7、项目组现场收集的其它相关技术资料二、设计的指导思想及技术原则1、认真贯彻执行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规定,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遵循“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力求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实现矿井正规、安全、高效、稳定生产。2、按照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要求,配备安全设施、设备,坚持 “三同时”原则,尽力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注重环境保护。3、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场地及其设施。三、设计要点1、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矿井位于xx长背斜南西翼,开采c1、b4、b3、b2和b1煤层。矿井开采煤层属于倾斜薄中厚近距离煤层群,煤层间距0.4310.13m,煤层厚度0.731.55m,煤层倾角1517。设计将矿井划分为1个水平(+585m水平)、2个采区。原xx煤厂范围内(矿井东部)的c1、b4、b3煤层已采空,将该区域划分为一采区;西部增扩区域划分为二采区。设计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全矿井共设计3个通达地面的平硐井筒,分别是主平硐、进风平硐和回风平硐。各井筒分述如下:1)+582m主平硐改造利用原xx煤厂+582m主平硐作为矿井扩建后的主平硐,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设备的运输和进风、行人、敷设管线。2)+604.2m进风平硐改造利用原xx煤厂+604.2m回风平硐作为矿井扩建后的进风平硐,担负辅助进风。3)+680m回风平硐原沙湾煤矿与本矿同属于一个业主,在资源整合前就已经关闭,其产权全部转移给本矿。设计改造利用原沙湾煤矿+680m主平硐作为扩建后的回风平硐,作为矿井的专用回风井。2、井口及工业场地布置主平硐井口位于矿井东南角矿区边界外的c1煤层顶板岩层中;进风平硐位于矿井北部煤层露头线外的煤层底板岩层中;回风平硐位于矿井西翼边界外的底板岩层中。设计利用原xx煤厂主井工业场地及原沙湾煤矿工业场地进行补套完善以满足矿井扩建后的需要。3、采煤方法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炮采工艺,单体液压支柱配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4、主要巷道布置及支护方式主平硐垂直煤层走向穿层布置于c1煤层顶板岩层中,均采用半圆拱断面,锚喷支护;进风平硐、运输大巷、采区上山及瓦斯抽采巷(兼区段集中运输巷)布置于距b1煤层20m的底板岩层中,均采用半圆拱断面,锚喷支护;回风平硐,回风大巷,总回风斜巷等布置于b1煤层20m的底板岩层中,采用半圆拱断面,砌碹支护(岩性稳定地段采用锚喷支护);工作面风、机巷、开切眼为梯形断面,采用矿工钢架棚支护。5、提升运输主平硐及运输大巷选用ccg5.0/600型防爆柴油机车牵引矿车运输。矿车型号mgc1.1-6a,并配备材料车和平板板车运输材料及设备。一、二采区轨道上山均采用jtpb1.21.0/24型单滚筒矿用防爆提升绞车提升煤炭、矸石、材料及设备等,配套防爆电机功率55kw。一、二采区行人上山均采用rjy22-28/750型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回采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输;工作面机巷采用刮板运输机转载至溜煤斜巷,于瓦斯抽采巷(兼区段集中运输巷)装入矿车后采用轨道运输。6、矿井通风矿井采用对角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风井配备二台fbcdz616b型矿用防爆对旋式轴流主要通风机,电机功率255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回采工作面采用全风压“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配抗静电、阻燃胶质风筒进行压入式供风。矿井反风方式为主要通风机配套电机反转反风。7、矿井排水矿井涌水通过主平硐水沟自流排出。8、矿井供电设计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利用现有底硐供电所10kv段母线电源作为矿井主电源,线路规格为lgj-370mm2,供电距离约5km;备用电源(待建),拟采用底硐供电所10kv段母线,线路规格为lgj-370mm2,供电距离约为5km。地面变电所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矿井两回10kv电源,一回路运行,另一回路带电备用。主平硐工业场地安设s11-m-250/10/0.4kv型变压器2台(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供主平硐工业场地设备用电;风井安设2台s11-m-160/10/0.4kv型变压器(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供主要通风机用电;瓦斯抽采泵站安设2台kbsg-100/10/0/69kv型隔爆干式变压器(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供瓦斯抽采泵用电。矿井采用双回路10kv高压入井,入井电缆为myjv22-8.7/10-335型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采区变电所设kbsg-315/10/0.69kv型隔爆干式变压器二台,供采掘设备、绞车等设备用电;另设kbsg-50/10/0.69kv型隔爆干式变压器二台,供局部通风机专用。局部通风机采用双风机双电源,主、备电源均采用“三专”(即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电缆)。局部通风机选用的双电源局部通风机专用开关可与掘进工作面中的电气设备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并能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井下硐室、轨道上山上、下车场等设固定照明灯,电压等级为127v。主要通风机、瓦斯抽采泵站、压风机房和监控中心站实行双回路供电。9、安全监控矿井安装kj90na型监控系统,地面设中心站,井下设分站,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有关规定安装各类传感器。10、矿井消防、防尘、压风管路及通讯系统等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规定、规范装备。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0kt/a。2、矿井保有地质资源/储量2404.0kt;工业资源/储量2404.0kt;设计可采储量1728.9kt。3、矿井开拓方式:平硐开拓。4、矿井服务年限:13.7年。5、矿井投产时的采区数及工作面数:1个采区、1个采煤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6、矿井瓦斯等级:高瓦斯矿井。7、矿井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总计7141m,工程总量43840m3。其中:改造利用巷道827m,改造工程量1380m3;新掘巷道6314m(岩巷5206m,工程量35607m3;半煤巷1108m,工程量6853m3),新掘井巷工程总量42460m3。8、矿井设计掘进率:70m/kt。9、工业场地占地面积1.47hm2。10、全员工效:0.95t/工。11、矿井劳动定员:408人,其中井下工人217人。12、矿井固定资产静态投资:2234.19万元其中:井巷工程:864.52万元土建工程:152.10万元设备及工具器购置费:738.40万元安装工程:348.39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30.78万元13、新增能力吨煤固定资产静态投资:372.36元14、铺底流动资金:147.70万元15、项目总投资:2381.89万元16、矿井施工工期:23个月17、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7.74%18、税后财务净现值:3934.51万元19、税后投资回收期:4.74年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位置及交通矿井位于位于xx县县城xx镇144方向,直线距离约24km的xx乡境内,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112.5,北纬281702.5。工业场地有2km泥结碎石公路与xx(县)兴(文)公路连接,经xx镇可达宜宾、泸州、内江等地,详见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矿区位于xx省南部边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中深切割的低中山地貌。矿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1040m,最低海拔+570m,相对高差470m。三、地表水系区内属长江水系,矿井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发育季节性溪沟或冲沟。四、气象及地震1、气象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潮湿、雨量充沛、冬春多雾及绵雨。据仙峰气象站(20042005年)资料:年降雨量10001300mm,历年平均降雨量1193.9mm。2、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xx县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五、矿区经济区内以农业经济为主,主要工业是煤矿开采。六、水源、电源和通讯条件1、水源条件矿井生活及井上、下消防、防尘用水均来自xx乡自来水管网系统。2、电源条件现有底硐供电所10kv段母线电源作为矿井主电源,线路规格为lgj-370mm2,供电距离约5km;备用电源(待建),拟采用底硐供电所10kv段母线作为矿井备用电源,线路规格为lgj-370mm2,供电距离约为5km。3、通讯条件电信局通信光缆已由电信局架设至矿井工业场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信号覆盖全矿区。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层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为矿区含煤地层,系近海沉积,厚度137.20174.64m,一般厚度156.17m左右,按含煤性、标志层及底部的峨眉山玄武岩尖灭带等特征划分为四段。即顶部第四段(相当于原c煤组)、中上部第二、三段为主要含煤层段(相当于原b煤组),下部第一段(相当原a煤组)。矿区内出露第二加三段以及第四段,按岩性特征分述如下:(1)第二加三段(p2x2+3)以b4煤层顶界为上限,a1煤层底界为下限,厚度为94.94114.03m,平均102.74m。上部浅灰、灰色粘土岩、粉砂岩、泥岩含团块状菱铁矿结核,局部夹细砂岩。中下部浅灰色砂质泥岩、粘土岩、夹菱铁质粘土岩。下部为浅褐灰色粘土岩、菱铁质粘土岩及薄层菱铁矿。上部含b4、b3煤层,全区稳定可采。中上部含b2、b1煤层局部可采。(2)第四段(p2x4)以b4煤层顶界为下限,k9灰岩底界为上限。厚度为26.4541.16m,平均35.58m,深灰、暗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钙质泥岩、生物碎屑灰岩,中下部为生物碎屑灰岩即k7标志层。本段含局部可采的c1煤层和煤线4层,以含腕足类、螺类、瓣鳃化石和植物化石为特征。上与飞仙关组下与宣威组二加三段均为整合接触。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本组可分为五段,大面积分布于矿区中部及南西侧。各段特征分述如下:(1)第一段(t1f1)主要岩性为灰绿、浅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少量细砂岩,顶部为鲕状灰岩,下部含网状方解石脉,底部为泥质灰岩,(k9标志层)。厚度72.4093.75m,平均81.79m。上与飞仙关组二段,下与宣威组四段均为整合接触。(2)第二加三段(t1f2+3)主要岩性为紫红色、紫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夹少量生物碎屑灰岩、细砂岩,下部为紫灰、灰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夹少量生物碎屑类岩、细砂岩,下部为紫灰、灰绿色砂质泥岩夹粉砂岩。厚度为172.83218.43m。平均200.31m。上与飞仙关组四段、下与飞仙关组一段均为整合接触。(3)第四段(t1f4)主要岩性为灰紫、紫红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岩夹砂质泥岩、细砂岩、少量生物碎屑细条带,含较多钙质结核。顶底部为灰绿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厚度78.8102.6m,平均96.10m。上、下与飞仙关组五段、二加三段均为整合接触。(4)第五段(t1f5)岩性为紫红色砂质泥岩夹细砂岩、粉砂岩、泥灰岩薄至中厚层条带,含瓣鳃类螺类 化石。厚度109.47150.0m,平均125.29m。上与嘉陵江组一段,下与飞仙关组四段均为整合接触。二、构造矿区位于xx长背斜南西翼,为一由西向南东有收敛趋势缓倾斜的弧行构造,地层产状平缓,变化不大,倾向220260,倾角一般720。煤层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部分地段煤层顶底板岩石呈微波状起伏形态。区内有一处滑坡体(h1滑坡体)存在,其处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附近(木林口和木瓜坪一带),面积约0.07km2,滑动方向北东向,滑坡体可辨地层界线,滑动位移不大,对煤层露头有一定影响,对煤层开采有轻度影响,是一老滑坡体。矿山开采可使斜坡稳定状态的进一步发生变化,产生新的滑坡、崩塌。因此滑坡分布地段应留足保安煤柱。根据xx评审【2008】256号xx省xx县xx硫煤矿区德赶坝矿段xx煤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矿井地质构造简单至中等。三、煤层矿区含煤岩系属上二叠统宣威组(p2x),地层厚度137.20174.64m,一般厚度156.17m左右,属海陆过渡相沉积。岩性以粘土岩、泥岩、砂质泥岩、细砂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石灰岩,硅铁质砂岩数层;含煤513层,总厚4.967.61m,平均5.72m,含煤系数3.66%,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共5层,从上至下煤层编号分别是c1、b4、b3、b2、b1,总厚3.946.44m,平均4.61m,可采含煤系数2.95%。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多集中分布于煤系地层的中上部,煤系地层下部多见薄煤线及炭质泥岩,富含铁质沉积物。现将各煤层特征分述如下:1、c1煤层位于p2x4中下部,煤层厚度0.680.88m,平均0.73m。煤层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属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 2、b4煤层位于p2x2+3顶部,上距c1煤2.338.54m,平均5.90m;煤层厚1.251.40m,平均1.30m。煤层厚度变化幅度小,属稳定可采煤层。多以复杂结构产出,矸石1-2层,厚0.010.09m,少数为单一结构。 3、b3煤层位于p2x2+3中上部,上距b4煤0.4310.13m,平均4.45m;煤层厚1.451.62m,平均1.55m。煤层厚度变化幅度小,属稳定可采煤层。多以单一结构产出,局部见矸石01层。4、b2煤层位于p2x2+3中上部,上距b3煤0.583.15m,平均2.23m;煤层厚0.710.96m,平均0.78m。煤层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属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为多层结构,矸石位于煤层中下部,矸石厚0.031.92m。 5、b1煤层位于p2x2+3中上部,上距b2煤层4.329.75mm,平均6.55m,煤层厚0.710.78m,平均0.75m。煤层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属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多为结构简单的薄煤层,局部含矸石01层,多分布于煤层下部,矸石厚0.010.04m。可采煤层特征详见表1-2-1。表1-2-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层间距(m)煤层倾角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c11517泥岩泥岩b41517粘土岩泥岩10.13-0.434.45b31517粘土岩泥、粘土岩3.15-0.582.23b21517泥岩粘土、粉砂岩9.75-4.326.55b11517泥岩、粉砂岩粘土岩四、煤类、煤质及煤的用途1、煤类按煤炭质量分级标准(gb/t15224.1-2004): c1煤层为高灰、高硫、低热值无烟煤;b4煤层为中灰、高硫、中热值无烟煤;b3煤层为中灰、中高硫、中热值无烟煤;b2煤层为高灰、特低硫、低热值无烟煤;b1煤层为高灰、特低硫、低热值无烟煤。各煤层工业牌号均为wy03。2、煤质特征1)煤的物理特征详见表1-2-2表1-2-2 煤层煤岩物理特征表煤层名称煤 岩 类 型物 理 性 质结 构构造燃 烧试 验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煤岩类 型颜色条痕光泽断口b4半亮型半暗型暗淡型丝质亮煤、半镜质丝质亮煤、有结构丝质体丝质亮煤、丝质暗煤。黑灰色黑灰色似金属光泽、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参差状、似平坦状条带状细条带状、线理状、均匀状层状似层状无烟,无焰,不膨胀,不粘结b3半暗型半亮型暗淡型丝质亮煤、半镜质丝质亮煤。黑灰色黑灰色似金属光泽、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参差状、似平坦状细条带状、线理状均匀状层状、似层状无烟,无焰不膨胀,不粘结b2半暗型半亮型暗淡型丝质亮煤、半镜质丝质亮煤、有结构丝质体丝质亮煤黑灰色黑灰色似金属光泽、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参差状、似平坦状细条带状、条带状线理状均匀状层状、似层状无烟,无焰不膨胀,不粘结b1半亮型半暗型暗淡型丝质亮煤、半镜质丝质亮煤。黑灰色黑灰色似金属光泽、金刚光泽参差状条带状细条带状线理状均匀状层状、似层状无烟,无焰不膨胀,不粘结2)煤的化学特征详见表1-2-3。表1-2-3 煤质指标特征表煤层代号灰分()挥发分()固定炭()水分()全硫()发热量(mj/kg)c143.1110.8746.181.097.0418.11b429.811.3560.321.324.0424.22b326.2210.5263.071.712.1825.05b239.439.9951.401.250.2819.49b139.959.5147.821.460.2618.083、煤的用途矿井所采煤炭主要用作电煤,少量民用。四、水文地质矿区属于中深切割的低中山区,沟谷发育,地形切割强烈,地形坡度较大,一般大于30,大气降雨易形成地表迳流,不利于大气降雨的渗入补给。区内p2x4+t11-2-3顶板为裂隙溶隙含水层,多为反向陡坡,其地下水补给条件差,补给源主要为同层水的补给,顺层流动。该含水层的地下水动态与季节变化同步,但变化幅度小于降雨量的变化幅度。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582m,位于矿段当地侵蚀基准面(+462.5m)之上,矿井涌水可通过平硐自然流出。1、主要含(隔)水层特征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p2x、t11-2-3、t14-5。其中p2x4为裂隙溶隙含水层,t11-2-3为间互层状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其余为相对隔水层。p2x4和t11-2-3含水层对煤层开采均有影响。现分叙如下。(1)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第四段(p2x4):以b4煤层顶界为下限,k9灰岩底界为上限。平均厚度35.58m,深灰、暗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钙质泥岩、生物碎屑灰岩,中下部为生物碎屑灰岩即k7标志层。主要为裂隙、溶隙含水。上部岩石抗风化力较强,在地形上常形成陡坡或陡崖。故补给条件较差,泉点出露较少,其流量为0.0273.329l/s,水质为so4camg型。属富水性弱中等的单斜裂隙、溶隙含水层。该层是主要煤层b4的直接顶板,是煤矿矿坑充水的主要含水层之一。(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至三段(t11-2-3):其下部主要为泥质灰岩夹泥岩组成,中、上部主要由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呈间互状产出。厚254310m,平均282m。裂隙含水。t11-2-3地层出露处为反向坡,地下水补给条件差,泉点出露较多,但多为季节性的下降泉,流量一般为0.02241.638l/s,水质为so4hco3ca型。属富水性弱中等单斜层间裂隙含水层。(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四至五段(t14+5):主要由泥岩、粉砂岩等组成,厚188.27252.6m,平均厚221.39m。浅部风化裂隙微弱含水,为相对隔水层。同时又位于煤矿采空区顶板塌陷带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之上,足可阻隔上部嘉陵江组(t1j)岩溶含水层中岩溶水对煤矿开采的影响。2、矿坑充水水源(1)地表水区内仅发育洛普河一条常年性地表水体,该河发源于矿区东部大龙塘(暗河出口),源头流量为0.4861.825m3/s,由东向西逐渐远离矿区。河谷呈“u”形。在矿区西端(底硐附近)河流标高+462.5m,是矿区西段的当地侵蚀基准面。龙塘标高+510.86m,是东段p1灰岩中岩溶发育深度控制基面。河流在德赶坝矿段东端切割含矿地层,是矿段的最低自然排水标高。矿井距水体较远,且开采下界标高582m高出地表水体最低点标高119.5m,可见该地表水对矿井开采无影响。(2)老窑积水区内煤矿开采历史悠久,但较大规模的开采还是始于90年代,老窑多为平硐开采、老采空区积水可通过平硐自然排出。(3)地下水区内对矿坑充水具有常年稳定补给来源的主要是b4顶板含水岩组(t11-2-3)的裂隙、溶隙水。该含水层呈间互层状结构,为裂隙、溶隙含水的单斜承压含水岩层。是b4煤层的直接顶板,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其充水方式以裂隙渗入为主。(4)大气降雨的渗入影响矿区大气降雨比较丰富,而地形起伏大、切割较深,不利于大气降雨的渗入补给。但随着煤矿层的采空面积不断增大,在采空变形影响高度范围内可能在地表形成塌陷和地裂缝,大气降雨可沿着地裂缝渗入地下成为矿坑充水水源之一。3、矿井涌水量根据储量核实报告预测结果,矿井正常涌水量为600m3/d,最大涌水量为1200m3/d。按煤矿防治水规定划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五、瓦斯、煤尘及煤层自燃1、矿井瓦斯据宜市经煤2008446号“关于全市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本矿为高瓦斯矿井,绝对ch4涌出量为2.13m3/min,相对涌出量为31.59m3/t。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2009年12月鉴定xx煤厂c1、b2、b3、b4煤层没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2、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和煤尘爆炸危险性据xx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报告m051737、m051738、kb070306、kb070307,xx煤厂b4、b3、b2煤层均为类不易自燃煤层,c1煤层为类自燃煤层;b4、b3、b2、c1煤层均无煤尘爆炸危险性。根据xx省xx县xx硫煤矿区德赶坝矿段煤矿精查地质报告,矿井开采的b3、b4、c1煤层均无煤尘爆炸危险性,b1、b2煤层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b1、b2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b3、b4煤层属自燃不易自燃煤层,c1煤层属自燃煤层。鉴于此,为提高矿井安全性,各煤层按自燃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设计。六、地温及冲击地压矿井属地温正常区,无冲击地压。七、煤层顶底板及工程地质条件1、煤层顶底板c1煤层局部有0.060.10m灰黑色炭质泥岩伪顶;直接顶为半坚硬薄中厚层状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厚度2m;底板为深灰色泥岩灰色粘土岩。b4煤层伪顶为0.020.10m灰黑色炭质泥岩;直接顶为灰深灰色粉细砂岩,厚度3m,底板为浅灰色粘土岩。b3煤层顶板即b4煤层底板,厚度4m,底板为浅灰色粘土岩。b2煤层局部有0.020.06m的炭质泥岩伪顶;直接顶板为灰色粘土岩或粉砂质泥岩,厚度22m;底板为浅灰色粘土岩。b1煤层局部有0.020.04m炭质泥岩伪顶;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或泥岩,厚度3m;底板为浅灰色粘土岩。2、井巷围岩巷道在穿越t1f1-3地层时,井巷围岩多为砂岩,岩体较完整,围岩稳定性较好。但在断层破碎带及节理密集带,岩体的完整性被破坏,围岩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冒顶、垮帮、掉块等。巷道进入p2x地层后,井巷围岩为砂岩时,围岩稳定性较好;井巷围岩为泥岩时,顶板稳定性较差。沿煤巷道,由于b3、b2、b1煤层的顶板为泥岩、粘土岩,底板为粘土岩,均为软质岩石,易出现底鼓现象。而c1、b4煤层的直接顶板为砂岩,其力学性质好,且岩体较完整,稳定性较好。根据矿井巷道揭露情况,煤层顶板多为砂质泥岩、底板一般有0.100.20m的岩性为炭质泥岩和粘土岩。煤层顶板较稳定,但局部地段有平均0.2m炭质泥岩伪顶,随采随落,不易管理;底板多为粘土岩、泥岩及砂质泥岩,吸水性强,遇水后易膨胀。3、区内h1滑坡体处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附近(木林口和木瓜坪一带),面积约0.07km2,滑动方向北东向,滑坡距工业场较远,矿井进行煤炭开采时留足保安煤柱,避免新的地质灾害产生。综上所述,矿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八、地质勘查程度及存在的问题1、20042006年由xx省地堪局二0二地质队对xx矿区德赶坝矿段进行勘探,2006年5月提交了xx省xx县xx硫煤矿区德赶坝矿段煤矿精查地质报告,xx煤厂即位于该勘探区浅部。2、2008年6月,xx省地质矿产公司划定矿区范围内进行了资源储量核实工作。通过上述工作,查明了矿区构造形态、地层时代、层序、厚度及出露位置,查明了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及分布范围,查明了可采煤层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确定了可采煤层的煤类及其工业利用方向;基本查明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采空区范围、可采煤层顶底板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满足矿井设计需要。2、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矿井露头附近小煤窑较多,且均已关闭,无法实测小煤窑开采形成的老空区范围,采空区位置及范围主要根据访问绘制。建议企业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进一步调查其位置和开采范围,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第二章 井田开拓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一、井田境界根据xx省国土资源厅xx采矿区审字(2008)第141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xx煤厂由112号拐点圈闭,详见表2-1-1。矿井走向长约1300m,倾斜宽约450m,面积0.5km2,许可开采标高+698+582m,许可开采c1、b4、b3、b2和b1煤层。表2-1-1 矿井拐点坐标表拐点号xy拐点号xy131302503548565073130175354851802312994535485900831302153548514033129925354859209313026035485220431296653548608010313051035484975531296803548570011313081635485320631297603548553012313058835485502矿井浅部为煤层风氧化带;西为已关闭的瑞华煤矿,南为底硐煤矿、永富煤矿;东为已关闭的石板田煤矿。本矿与现存合法邻矿间在划定矿界时留有矿界煤柱,无矿权争议。二、资源/储量1、地质资源/储量矿井保有地质储量2404.0kt(122b)。xx省国土资源厅以“xx国土资储备字2008216号”文对xx省xx县xx硫煤矿区德赶坝矿段xx煤厂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予以评审备案。2、工业资源/储量(zc)工业资源/储量(zc)111b+122b+2m11+2m22+333k式中:k333资源量的可信度系数,取0.8。矿井工业储量:zc2404.0kt3、设计资源/储量(zs)zszca1a2a3a4式中:a1断层煤柱煤量,kt;a2防水煤柱煤量,kt;a3井田境界煤柱煤量,kt;a4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煤量,kt。设计区无断层煤柱、地表水体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矿区北东木瓜坪和木林口之间存在h1滑坡体,设计按岩层移动角法留设了h1滑坡体保护煤柱,如图以c1018-127-1。经计算滑坡体保护煤柱煤量约为370.0kt。矿井资源设计储量:zs2404.0370.02034.0kt4、可采储量(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zk按下式计算:zk(zsa5a6a7)c式中:a5井筒保护煤柱煤量,kt a6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煤量,kta7主要井巷保护煤柱煤量,ktc采区回采率,开采煤层为薄煤层,c85%。本矿无井筒保护煤柱、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煤和主要井巷保护煤柱。矿井设计可采储量zk2034.085%1728.9(kt)第二节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一、工作制度矿井年工作日330天,采用“三八”作业制度,“自采自准”循环作业方式。二、设计能力根据矿井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开拓方式、地质构造,外部运输、供电、供水、市场销售等,对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综合分析研究如下:1、外部环境及市场条件矿井所产原煤主要供应宜宾、内江电厂,用户稳定,市场容量大、矿井宜适度加大开发强度,提高矿井生产能力。2、资源条件及工作面布置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728.9kt。若矿井建设规模为60kt/a,则矿井服务年限20年,布置1个采区、1个炮采工作面生产可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但矿井服务年限偏长,不能充分发挥工作面生产潜能,不利于投资回收,易造成投资风险。若矿井建设规模为90kt/a,则矿井服务年限13.7年,服务年限符合规范要求。井下布置1个采区、 1个炮采工作面生产可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矿井开发强度适中,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如设计生产能力确定为150kt/a,则矿井服务年限8.2年,虽然矿井服务年限符合规范要求且相对合理,但矿井范围采用炮采工艺生产,由于一采区范围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建德市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北海市合浦县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数学三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攀枝花市东区数学三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八单元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配套 人教新课标版课件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知识点回顾试题及答案
- 定义与护理实践试题及答案分享
- 2025年医务社会工作试题及答案
- 文化符号背后的试题及答案分析
- 医院培训课件:《走进康复》
- 美团代运营合同协议模板
- 2025届贵州省遵义第四中学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北京市丰台区九年级初三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武汉四调)
- 2025年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工程中BIM技术应用论文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建筑测量》形考任务实验1-6参考答案
- 服装测量方法及图示
- 供应商调查表(模板)
- 送奶记录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